◇李偉莉(福建:武夷山市實驗幼兒園)
近年來,幼兒階段的教學工作越來越受社會各界重視,而幼兒園與小學銜接這一關鍵階段,是教育教學的關鍵時期,如果想要進一步加強對幼兒的培養(yǎng),必然要在這一關鍵時期做好教學優(yōu)化,以促進學生步入小學階段之后,能夠充分適應小學教學活動和教學節(jié)奏。其中科學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科學技術(shù)的教學學科,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對啟蒙幼兒思維意識,開闊智力發(fā)展而言尤為關鍵。而這一學科的教學延伸到小學階段,自然而然有了一定難度上的增加,在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上也適當做出了一定的改變,而教師如果想要充分做好教學工作的優(yōu)化,以銜接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活動,便要積極進行教學策略的升級。為此,針對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教學之間的深刻剖析,是極為必要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進行實踐和觀察,以更好地啟蒙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幼小銜接是近年來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熱詞,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做好幼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教學銜接工作,以避免分離式脫鏈問題的發(fā)生,尤其一些重點科目的教學工作,在幼兒階段更應充分注重與小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銜接,如此方能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同時也有利于為后續(xù)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做好鋪墊和準備。而科學學科便是要充分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教育科目之一。通過良好的教學策略,促進幼兒園與小學教學階段的銜接融合,將充分啟發(fā)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對培養(yǎng)幼兒科學意識和科學探究能力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而結(jié)合當下,我國大部分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階段存在現(xiàn)實困境,無論是幼小分離式脫鏈的問題,還是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焦慮式搶學的問題,都需要做好教學銜接工作。
分析幼兒園與小學科學的教學活動,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自然也是形成教學不相容的重要原因之一,唯有充分地針對這些差異內(nèi)容進行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才能進一步促進教學活動的深度銜接。首先二者在教學目標上有一定的差異性。相較于小學而言,幼兒園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更注重開發(fā)幼兒的科學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以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科學認知能力。而小學階段則有所不同,勢必要以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為核心,一切教學活動以這一教學目標為基準,全面鋪展開來,這就是二者之間在教育目標上的重大差異。
除了教學目標以外,在教學內(nèi)容上也有一定差異性。幼兒園階段的教學活動往往是綜合的,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而小學教學則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學科性,在教學內(nèi)容上則相對較為專一,每一學科都有每一學科的教學范圍。同時,幼兒園階段的教學,充分融合了多領域的知識內(nèi)容,如健康語言以及藝術(shù)科學等等,每一種元素都能夠進一步啟蒙幼兒的思想意識,更注重的是啟蒙價值,而對最終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則適當有所減弱。
教學組織也是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教學之間的重要差異,幼兒園階段的科學教學活動一般采用的是更為直觀具象的教學形式,而且很多時候是以趣味游戲形式展開的教學活動;而小學科學教學是以學生的基本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進一步深化進行教學。同時輔以一定的教學方式和路徑,適當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shù),加深學科教學的水平和深度,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科學知識內(nèi)容。而且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還存在一定的教學考查要求,最終將以應試成績作為核定標準,這給學生的學習心理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如此一來,二者在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差異,使二者的教學活動必須進行深度銜接,方能有利于科學教學成效的彰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導向因素,通過教學目標的制定可以更好地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目標的原則完成教學活動,同時也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高質(zhì)量性。而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想要充分實現(xiàn)幼小銜接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要積極制定合理的銜接目標內(nèi)容。而且良好的教學目標,也能使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靈活調(diào)整教學路徑,以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高。例如,在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中喜歡探究親近自然是科學教學的一大重要目標,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應積極結(jié)合小學科學教學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并以此為路徑,形成良好的教學方法,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的熱情和積極性,而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不同幼兒的學情差異,以確保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有效地完成科學學習的任務。另外,教師也應積極結(jié)合不同的教學銜接目標,有針對性地去營造一定的科學探究環(huán)境,以鼓勵幼兒充分進行自主思考活動,為后續(xù)科學水平的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幼兒升入小學之后對科學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動力。
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做好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和升級,尤其對于幼小銜接階段的科學教學而言,教學活動更是一大關鍵影響要素。唯有科學組織教學活動,方能使幼兒階段的科學教育與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實現(xiàn)深度融合和銜接。而具體說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銜接的過程中,應充分地做好橫向銜接以及縱向銜接,在橫向銜接上應確保科學教學活動,應進一步拓寬領域知識。而縱向銜接教師則應加深科學知識的教學深度,促進幼兒深層次地學習,并掌握科學知識內(nèi)容。與此同時,在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中,教師也應進一步豐富教學形式,避免單一化套路化的教學方式出現(xiàn),這樣將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
例如,為了進一步加強科學活動的教學成效,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設計了多元的主題活動,以促進教學成效的深化,同時也有利于在不同維度拓寬教學路徑,加大與小學階段科學學科教學的銜接程度。如教師在橫向上設計的教學主題活動,以可愛的小動物為主題,分別設計了系列的主題活動,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不同藝術(shù)形式的探究行為。而在縱向方面,教師則積極引導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身日常所見到的各種小動物去深刻探究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并進一步對比不同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區(qū)別。
除此以外,教學方法也應是教學銜接的重要元素之一,教師除了要積極保證教學活動的銜接度,同時在教學方法上也要充分考慮與小學階段深刻融合,這樣才有利于幼兒步入小學之后,充分適應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強化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而在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上,教師可以積極引入一系列多元的教學形式,如趣味游戲教學法以及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同時還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學形式,具體應視不同教學內(nèi)容、教學情況而定。例如,在蠟燭燃燒這一科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便巧妙構(gòu)建教學情境,引導幼兒深入思考,而這一教學方法在小學的科學教學過程中也是經(jīng)常用到的重要形式,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幼兒播放鑿壁借光的寓言故事,使幼兒進一步進行思考,為什么古代應用的是燭光,而不是電燈,同時鼓勵幼兒充分思考蠟燭究竟可以燃燒多久,為什么蠟燭會熄滅呢?如此幼兒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進一步深入思考蠟燭燃燒的科學原理。進而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活躍,也充分幫助幼兒習慣這一教學方式,為幼兒日后步入小學階段完成科學學習活動,做好鋪墊工作。
在進行深入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價值,積極促進家園融合,以更好地保證科學教學的成效,也唯有如此,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與小學教學充分銜接的目標。而在科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家長在重視程度上又比較薄弱,甚至輕視科學的教育工作,究其根本是由于其觀念的偏差問題。而幼兒園教師在這一階段應與家長積極進行交流和探討,并引導家長糾正錯誤的科學教育認知,以充分優(yōu)化自身的教育觀念。而園所也可以利用一些活動契機,邀請家長來園進行親子活動,并組織科學探究活動,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完成。除此以外,幼兒園可以搭建良好的家園溝通平臺和渠道,以促進科學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進一步優(yōu)化和升級。
例如,幼兒園可以充分打造園所線上的教育教學平臺,如開設官方的教育公眾號,同時也可以積極組建多媒體矩陣,以更好地進行教學知識的分享和傳遞,指導家長進行科學育兒。將科學活動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育理念,利用線上途徑分享給家長,有利于家長積極進行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升級。如此,通過家園融合共同開展幼兒階段的科學學科教育活動,必然可以進一步實現(xiàn)幼兒與小學階段科學教學的深度銜接。
總而言之,針對當下幼兒階段與小學階段教學的一系列難點和問題,考慮到科學教學存在較強的連貫性,教師應積極做好科學學科的教學銜接工作,通過制定合理銜接目標,科學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家庭教育等一系列路徑,充分實現(xiàn)二者深度銜接的目標,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學科素養(yǎng),為幼兒步入小學做好充分的鋪墊。同時,有利于幼兒更加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在以后的小學生活中,可以自如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