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謝穎 韋慶波 徐勰 吳云川
膽囊是人體消化系統(tǒng)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發(fā)揮著輔助消化的作用,同時還可調節(jié)內分泌、膽道壓力、免疫功能等。由于膽囊長期積聚膽汁的特性,其發(fā)生膽結石、細菌感染的風險要高于其他膽道,以細菌和炎性壞死物質為核心的膽囊炎從而產生。慢性膽囊炎是膽囊持續(xù)、反復發(fā)作的炎癥過程,由長期存在的膽囊結石或急性膽囊炎反復發(fā)作遷延引起。作為最常見的膽囊疾病,其臨床癥狀多不典型,主要表現為右上腹的不適或者隱痛、鈍痛等,可伴有惡心、嘔吐、腹脹、食欲減退等非特異性消化道癥狀,在飽食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后,疼痛可以突然加重,慢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時甚至會出現發(fā)熱、畏寒或者黃疸的癥狀。我國慢性膽囊炎的主要發(fā)病因素包括油膩飲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缺乏運動、不吃早餐和膽囊結石家族史等,與現代人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和不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盡早預防、干預膽囊炎癥是恢復膽囊健康的重要手段。
根據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特征,其屬于中醫(yī)“膽脹”范疇,也可根據其急性發(fā)作時的主要癥狀歸屬于中醫(yī)“腹痛”“脅痛”。膽脹病名始見于《內經》,《靈樞·脹論》記載:“膽脹者,脅下脹痛口中苦,善太息”;《靈樞·本藏》謂“膽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膽脹的病機在于肝疏泄失調而引起的剛柔不能相濟,膽附于肝,兩者互為表里,肝傷膽必受累,肝膽失疏,則膽腑通降失司,膽汁排泄不暢,或郁而化熱,結成砂石。因此,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等病因導致的肝膽氣郁、膽腑郁熱、肝膽濕熱等均可引起膽脹,從而表現為機體氣血陰陽失調,出現各種癥狀。綜上,中醫(yī)認為膽脹的治療原則為疏肝利膽,和降通腑。針對膽脹證型的不同,健身氣功有其不同的運動處方進行運動干預。
病癥表現:右脅腹部脹痛或刺痛,痛引肩背,痛處固定不移,食欲不振,口苦,脅下或有積塊,面色黝黑,右上腹輕度壓痛。舌暗紅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黃,脈弦或沉澀。
干預原則: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病癥表現:右肋腹部疼痛,口苦,納呆,惡心,嘔吐,伴發(fā)熱,黃疸,尿赤,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干預原則:疏肝利膽,清利濕熱。
病癥表現:右脅腹部隱痛,脘腹脹滿,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或細弱。
干預原則:疏肝健脾,理氣止痛。
病癥表現:右脅下隱痛,口干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少,脈細弦而數。
干預原則:滋陰疏肝。
適度的運動有助于增強膽囊肌肉的收縮力,防止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改善膽囊炎癥,選擇正確合理的運動方式是有效干預慢性膽囊炎的原則之一。健身氣功運動處方采用中等強度的鍛煉形式,通過外在肢體軀干的屈伸俯仰和內部氣機的升降開合,使全身筋脈得以牽拉舒展,經絡得以暢通,從而實現“骨正筋柔,氣血以流”,可以有效疏肝利膽,行氣止痛,對于慢性膽囊炎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本處方由健身氣功功法動作和推拿手法組成,健身氣功處方反復操作10 ~20 分鐘,每日2 次,早晚分開練習為宜。每次鍛煉前應進行不低于10分鐘的熱身活動,每日鍛煉總時長應不低于30分鐘。鍛煉要求循序漸進,以自我感覺舒適為主,鍛煉期間應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精神狀態(tài)。另外要注意的是,當出現脅腹部疼痛無法緩解、膽囊增大、腹肌緊張等癥狀時不宜進行健身氣功鍛煉,此時建議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評估手術指征,積極對癥治療。
1.氣滯血瘀型
(1)倒拽九牛尾勢
動作說明: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右腳跟內轉使右腳掌與正前方約成45 度角,接著雙膝微屈,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向左后方約45 度撤步;右腳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左手內旋,向前、向下劃弧后伸,掌心斜向上;右手向前上方劃弧,當伸至與肩平時,兩臂與身約成直線,兩掌心斜向上;接著從兩手小指到拇指逐個相握成拳,拳心向上,前手稍高于肩,目視右拳。左右動作次數相同,唯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此功通過腰的扭動帶動肩胛活動,可刺激背部夾脊、肺俞、心俞等穴;同時,腰的左右旋轉對腹部內臟器官及髖關節(jié)也產生一種內按摩的功效,可促進相關經絡和帶脈的暢通,以增強心之行血功能和肺之治節(jié)功能來推動血行,活血化瘀,通利肝膽。
(2)青龍?zhí)阶?/p>
動作說明: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兩手握固,兩臂屈肘內收至腰間,拳輪貼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然后右拳變掌,右臂伸直,經下向右側外展,略低于肩,掌心向上;目隨手動。右臂屈肘、屈腕,右掌變“龍爪”,指尖向左,經下頦向身體左側水平伸出,目隨手動;軀干隨之向左轉約90°;目視右掌指所指方向?!坝易Α弊冋?,隨之身體左前屈,掌心向下按至左腳外側;目視下方。軀干由左前屈轉至右前屈,并帶動右手經左膝或左腳前劃弧至右膝或右腳外側,手臂外旋,掌心向前,握固;目隨手動視下方。上體抬起,直立,右拳隨上體抬起收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右青龍?zhí)阶荩c左青龍?zhí)阶輨幼飨嗤?,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 遍,反復做6 遍。
功理作用:通過轉身、左右探爪及身體前屈,可使兩脅交替松緊開合,達到疏肝理氣、調暢情志的功效。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青龍?zhí)阶莸某鲎εc肝相對應,對于肝氣疏泄具有針對性作用。
2.肝膽濕熱型
(1)龍登
動作說明:并步站立;兩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外展成八字步;雙掌緩緩提至腰側,掌心斜向上,目視前方。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掌向斜前方下插,意想濁氣下降;全蹲時轉掌心向上,在胸前呈蓮花狀,目視雙掌。起身直立,兩掌緩緩上舉,伸展于頭頂上方,目視前上方。兩掌以手腕為軸外展,指尖朝外;同時,腳跟緩緩提起,目視前下方。兩腳跟下落,兩掌內合于胸前下按,指尖相對,隨后兩臂外旋翻掌;兩肩外展,中指點按大包穴;目視前方。一下一上為1 遍,反復做6 遍。
功理作用:中醫(yī)認為,“三焦”為人體的水道,龍登動作通過兩臂撐展,可通暢“三焦”,促進水液運化,清利內熱。肝膽屬于中焦范疇,三焦的通暢有助于肝經對濕熱內蘊的疏泄,清熱利濕,促進膽汁的排放,從而改善膽囊炎癥。
(2)摩肋勢
動作說明: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兩臂側起,配合吸氣,目視前方。左腳內扣,身體右轉,右腳外展翹起,兩臂立方體掄臂,俯身,左掌尖貼右腳尖,右臂至后上舉,配合呼氣,目視前下方。右掌收至腋下,掌根沿腋中線推摩,劃弧上擺前伸,左掌弧線上提至腋下,同時,右腳后退成左虛步,身體左旋,配合呼氣,目視右手方向。左腳后退,身體右旋,左掌推摩前伸,右掌上提至右腋下,退四步。第四次退步、摩肋結束時,右腳翹起,身體前傾,左掌下按右腳尖,右臂至后上舉。起身,右腳內扣,左腳外展翹起,身體左轉,帶動兩臂立體掄臂。俯身,右掌心貼左腳尖,左臂至后上舉,配合呼氣,目視前下方。本勢左邊退四步,右邊退四步,動作相同,方向相反,摩肋4 次為1 遍,左右各做3 遍。最后一動時,左腳內扣,右腳跟內斂,起身轉正,帶動兩臂平伸,然后向上環(huán)抱,配合吸氣,屈膝、兩掌下按,與肚臍同高,配合呼氣,目視前下方。
功理作用:慢性膽囊炎的發(fā)生多因對肥甘厚膩食物的偏食,導致濕熱內蘊,阻遏肝膽或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蘊而化熱。本式通過兩手對兩脅、大包穴的按摩及脊柱左右擰轉,可促進肝的疏泄和脾的運化功能,幫助清利濕熱,改善水液運化。
3.肝郁脾虛型
(1)噓字訣
動作說明: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兩手上提,掌心向上,小指輕貼腰際,向后收到腰間;目視前下方。兩腳不動,身體左轉90°;同時,右掌由腰間緩緩向左側穿出,約與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噓”字音;兩目漸漸圓睜,目視右掌伸出方向,右掌沿原路收回腰間;同時身體轉回正前方,目視前下方;身體右轉90°;同時,左掌由腰間緩緩向右側穿出,約與肩同高,并口吐“噓”字音;兩目漸漸圓睜,目視左掌伸出方向;左掌沿原路收回腰間,同時身體轉回正前方,目視前下方;本勢一左一右穿掌為1 遍。共做6 遍,吐“噓”字音12 次。
功理作用:“噓”字訣與肝相應??谕隆皣u”字具有泄出肝之濁氣、調理肝臟功能的作用。掌心從腰間向對側穿出,一左一右,交替練習,外導內行,刺激兩脅,可使肝氣升發(fā),氣血調和。
(2)熊戲
動作說明:1.熊運: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屈膝下蹲,掌心朝內,捧于腹前,身體中正,目視前方。兩手呈熊掌,置于腹下,上體前腑,身體順時針劃弧,向右、向上、向左、向下,重復3 遍;再逆時針劃弧,向左、向上、向右、向下,重復3 遍。2.熊晃:提髖帶動左腿,向左前方落步,左肩前靠,屈右腿,后坐,左肩回收,右臂稍向前擺;重心前移,左腿屈曲,右腿伸直,左手臂再向前靠,上下肢動作要配合協(xié)調;換右式,提右髖,向右前落步,右肩前靠;屈左腿,后坐,右肩回收,左臂稍向前擺;重心前移,右腿屈曲,左腿伸直,右手臂再向前靠。本勢動作一左一右為1 遍,重復做3 遍。
功理作用:“熊戲”對應脾,熊運、熊晃都是通過腰腹運動,擠壓腹腔臟器,增強消化功能,同時牽動肝、脾二經,引導內氣運行,提升脾胃運化和肝氣疏泄能力,恢復膽腑正常的通降功能。
4.肝陰虧虛型
(1)鼓漱吞津
動作說明:雙足盤坐,上體端正。屈肘兩掌回收接近肚臍時握固,拳心貼于肋下,拳眼向上;唇口輕閉,舌尖在口腔內由右向上、向左、向下繞轉1 圈;接著舌尖移到牙齒外,貼牙齦由右向上、向左、向下繞轉1 圈。一內一外為1 遍,共做6 遍。動作相同,舌尖向相反方向繞轉,一內一外為1 遍,共做6 遍;兩腮做鼓漱36 次;目視前下方,兩臂外旋,兩拳變掌上舉至胸前;隨即,兩臂內旋直臂上舉,掌心向外;目視前方。兩臂外旋,兩手握固,拳心相對;目視前下方,上動不停,兩拳下拉置于肋下,拳眼向上;同時,在兩拳下拉時,吞咽口中1/3 的津液,用意念送至丹田,口中津液分3 次全部咽下。
功理作用:慢性膽囊炎因其病情的綿延,肝陰虧虛的基礎上??蓚澳I陰,肝腎同源,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唾液源于腎精,腎主骨,齒為骨之余,通過叩齒咽津則能補養(yǎng)腎精,緩解肝腎陰虛;又津血同源,唾液是人體津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咽唾可以養(yǎng)血滋陰,滋養(yǎng)肝腎。
(2)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屈膝下蹲,掌心朝內,捧于腹前,身體中正,目視前方。左足向左橫開一步成馬步,兩手按于膝上部,手指向內,臂肘作外撐勁。呼氣,以意領氣由下丹田至足心;重心右移,右腿屈曲,左腿伸直;同時上身前俯,目視左足尖;吸氣,同時腰為軸,將軀干搖轉至左前方,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作撐勁,目視右足尖,右臂繃直,左臂彎曲,以助腰擺。稍停片刻即呼氣,頭尾同時回到中立位;隨后向右側搖轉,唯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搖擺一次為1 遍,共做3 遍。
功理作用:通過大幅度地“擺尾”,充分刺激脊柱,加大對命門及腎臟的按摩,通過一搖一擺、一升一降,從而清心火而滋腎水,疏經瀉熱,尤適用于上焦火盛、陰虛火旺等證;心火降以溫腎,腎水升則加強腎陰對臟腑的滋養(yǎng)及濡潤作用,從而壯腰強腎、改善虛損。
1.按揉膽囊穴:在脛骨外側,腓骨小頭直下兩寸處取膽囊穴,用力按壓該穴位,以穴位處感到酸脹為宜。
2.揉中脘:坐位,食指或大拇指取中脘穴,做輕柔和緩的環(huán)旋動作,按揉2 分鐘。
3.寬胸法:取坐位,右手虛掌置于右乳上方,適當用力拍擊并漸橫向另側移動,來回10 次。再以兩手掌交叉緊貼乳上下方,橫向用力往返擦動20 次。后繼以兩手掌虎口卡置于兩腋下,由上沿腰側向下至髂骨,來回推擦,以熱為度。
4.疏肋間:坐位,兩手掌橫置腋下,手指張開,指距與肋骨的間隙等寬,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臍水平線,重復10 次。注意手指應緊貼肋間,用力宜均勻,以胸肋有溫熱感為好。
5.揉足三里穴: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每次按壓 2 ~3 分鐘,每分鐘按壓 15 ~20次,注意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fā)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