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
摘? 要:《廣韻》是《切韻》系韻書集大成的著作,在中國辭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辭書語料具有特殊性,《廣韻》詞匯研究應(yīng)重視辭書比勘。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綜合不同訓(xùn)釋,歸納概括詞義;二是推溯訓(xùn)釋來源,獲得確切解釋;三是推索引申,確定詞義;四是補充例證,豐富釋義;五是發(fā)掘方俗詞語;六是糾正誤訓(xùn)誤釋。
關(guān)鍵詞:《廣韻》;《切韻》;韻書詞匯;辭書
《廣韻》是《切韻》系韻書集大成的著作,在中國辭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一部韻書,又是一部同音字典,保存有豐富而駁雜的訓(xùn)釋資料?!稄V韻》除了繼承上古和中古漢語詞匯外,也收錄了當(dāng)時的通語詞、方言詞、俗語詞、冷僻詞、疑難詞等。古代韻書不同于一般的專書,其語料具有特殊性。不同辭書的編纂目的和體例有所不同,《廣韻》詞匯研究應(yīng)重視與同時期其他辭書的相互比勘。通過對《廣韻》中具體字詞的討論,說明辭書比勘對《廣韻》的詞義分析、語源探求、詞語考證、字際溝通、文獻(xiàn)校理等方面均有所裨益。本文的辭書比勘以與《廣韻》同時的《玉篇》和《集韻》為主,旁及前后重要的字書、韻書和訓(xùn)詁書。為行文簡易起見,文中引用《廣韻》《玉篇》《集韻》不再注明頁碼,它們的版本情況是:《廣韻》為北京市中國書店1982年版《宋本廣韻》;《玉篇》為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年版《宋本玉篇》;《集韻》為中華書局1989年版《宋刻集韻》。
一、綜合不同訓(xùn)釋,歸納概括詞義
《廣韻》義訓(xùn)紛繁復(fù)雜,或又音重出,側(cè)重不同;或訓(xùn)釋簡略,詞義難明。比較不同訓(xùn)釋,分析其中異同,可以歸納概括詞義。
(一)詪
《廣韻·恨韻》古恨切:“詪,語也?!眱H據(jù)此條訓(xùn)釋,很難確定“詪”的詞義。又《很韻》古很切:“詪,難語貌?!薄躲婍崱泛淝校骸霸?,爭語?!薄盃幷Z”謂爭辯?!都本推肪硭模骸白嬚槧幷Z相觝(一作‘抵’)觸?!鳖亷煿抛ⅲ骸盃幷Z,謂各持辯說也。有爭語者,常相觝距而擊觸也。一曰:爭語,謂交相譖毀也?!盵1](P58)“難語”又見于《廣韻·麻韻》莫霞切:“,?,難語,出陸善經(jīng)《字林》?!薄都崱ぢ轫崱分兗忧校骸埃?,難語。”何加切:“?,??,言不正也。一曰?,難制?!庇纱丝芍?,“難語”意為言語無常,難以交流。結(jié)合又音所見“爭語”“難語”,“詪”的詞義便已顯明,謂爭相辯駁,難以交流。
我們還可以從語源角度進(jìn)一步考證“詪”的詞義。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本書彳部:‘很,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從彳。一曰盭也?!安浚骸?,很也。從匕目。匕目,猶目相匕,不相下也?!牟浚骸?,怨也?!闩c詪聲同義近。析言之,則很戾之見于行止者為很,見于言語者為詪,見于目者為,見于心者為恨?!盵2](P592)《廣韻》所謂“爭語”“難語”,皆指言語方面的很戾。又“詪”訓(xùn)“語也”,解釋不夠準(zhǔn)確,當(dāng)是抄撮故訓(xùn)所致?!稄V雅·釋訓(xùn)》:“詪詪,語也?!蓖跄顚O疏證:“《說文》:‘詪,很戾也?!^言語相很戾也。重言之則曰詪詪?!盵3](P179)《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對“詪”的解釋是“見‘詪詪’”,“詪詪”的意思是“很戾喧爭貌”[4](第11卷,P210)?!稘h語大詞典訂補》對“詪”的解釋是:“狠戾;難打交道”,并引明代孫樓《吳音奇字·人物門》:“詪,音根,人不慧難與言也。”[5](P1238)皆指明言語交流方面?!稘h語大字典》(以下簡稱《大字典》)對“詪”的解釋是:“同‘很’。
很戾。”[6](P4232)該釋義過寬?!稘h語方言大詞典》(以下簡稱《方言大詞典》)對“詪子”的解釋是:“〈形〉說話不靈便(比謇子更差)。江淮官話?!盵7](P3723)綜上所述,“詪”的詞義指向比較具體,意為爭相辯駁、難以交流,引申為言語不順暢。
(二)堟
《廣韻·狝韻》持兗切:“堟,耕土卷也。”《玉篇·土部》:“堟,除兗切。耕合也?!焙沃^“耕土卷”“耕合”?《集韻·狝韻》柱兗切:“堟,耕土卷?!庇?xùn)同《廣韻》。又《線韻》柱戀切:“堟,耕發(fā)土。”“耕發(fā)土”謂耕田起土,這是古代犁耕的一種方式?!夺屆め層闷鳌罚骸袄纾?,利則發(fā)土絕草根也?!盵8](P95)鏵是犁的主要部件之一,用以在土地上劃開溝渠,破碎的土塊遂傾斜翻向兩側(cè)。明代徐光啟《農(nóng)政全書》卷二十一:“镵狹而厚,惟可正用。鏵闊而薄,翻覆可使。老農(nóng)云:‘開墾生地宜用镵,翻轉(zhuǎn)熟地宜用鏵。’”[9](P662-663)溝渠兩側(cè)翻轉(zhuǎn)堆累的土壟,即所謂“耕土卷”“耕合”。
這里不妨分析一下“耕土卷”“耕合”說法的由來?!抖Y記·玉藻》:“縞冠玄武。”鄭玄注:“武,冠卷也。古者冠、卷殊。”[10](P3199)又《雜記》:“委武玄縞而后蕤。”鄭玄注:“委武,冠卷也。秦人曰委,齊東曰武?!盵10](P3372)《說文解字·糸部》(依段改):“纮,冠卷維也。”段玉裁注:“按:有笄者,謂冕弁;無笄者,謂冠。許《冖部》冠下曰:‘弁冕之總名也?!瘎t此云‘冠卷維’者,謂冕弁之纮,以一組自頤下而上,屬兩端于武者也。蓋笄貫于武,纮實屬于笄首耳。許以笄統(tǒng)于卷,故曰‘冠卷維’。許、鄭說略同。”[11](P652)《大字典》中,“武”的第11個義項是:“冠卷,即古時冠上的結(jié)帶?!盵6](P1542)《大詞典》中,“武”的第19個義項是:“冠卷。古時冠上的結(jié)帶?!盵4](第5卷,P338)《辭源》中,“武”的第8個義項是:“系冠之帶。”[12](P2216)以上解釋均不精確。又《大字典》“委(一)”的第12個義項“冠檐”[6](P1112),《大詞典》“委1”的第18個義項:“周時冠名。又指冠圈。參見‘委武’?!盵4](第4卷,P322)可采。“委”“武”同義,“武”意為“冠卷”,亦即冠檐、冠圈,指帽子向兩旁伸出的邊沿部分。與“冠卷”同狀,“耕土卷”即指溝渠兩側(cè)高起突出的土壟。《集韻·準(zhǔn)韻》柱允切:“堟,耕壟也?!笨蔀樽糇C?!都崱ゅ俄崱肪佑智校骸?,耕隴中?!绷惹校骸?,耕地起土也?!币挥?xùn)“耕隴”,一訓(xùn)“耕地起土”,與《廣韻》略同?!额惼ね敛俊罚骸皥?,柱允切。耕隴也。又柱兗切。耕土合。又柱戀切。耕發(fā)土?!薄额惼放c《集韻》“相副施行”,音讀柱兗切的“耕土合”,《集韻》作“耕土卷”,《玉篇》省作“耕合”,皆異訓(xùn)而同義?!昂稀敝^聚合,“耕土合”亦指溝渠兩旁堆累聚積的土壟。秦人呼“冠卷”曰“委”,“委”亦有堆積義?!豆騻鳌せ腹哪辍罚骸坝鶑[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焙涡葑ⅲ骸拔?,積也?!盵10](P4822)《說文解字·血部》:“盇,覆也。”段玉裁注:“其形隸變作盍。”[13](P105)《爾雅·釋詁上》:“盍,合也?!盵14](P3)可見,覆蓋與聚合詞義相通。用以耕后碎土和平土的農(nóng)具,古代稱為“勞”,現(xiàn)代北方方言中稱為“蓋”。《農(nóng)政全書》卷六:“凡治田之法,犂耕既畢,則有耙勞。耙有渠疏之義,勞有蓋磨之功?!盵9](P166)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卷五:“先耕地作壟,然后散榆莢。散訖,勞之?!盵15](P426)這里的“勞”謂勞磨,“勞”“蓋”皆因磨碾(土壟)義而得名。碎土平土的工具稱為“蓋”,耕土翻轉(zhuǎn)堆累成壟亦可稱作“耕合”。
我們還可以從語源角度進(jìn)一步考證“堟”的詞義。《廣韻·狝韻》:“?,道邊埤也?!薄?”是指道路兩旁的矮墻?!抖Y部韻略·狝韻》:“瑑,雕刻圭璧上起兆瑑,謂有圻鄂也?!盵16](P458)“瑑”是指玉器雕琢的淺槽。《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编嵭ⅲ骸扒迹耧椫疁犀円?。”賈公彥疏:“此六玉兩頭皆有孔,又于兩孔之間為溝渠,于溝之兩畔稍高為眉瑑?!盵10](P1679)清代桂馥《札樸·溫經(jīng)·瑑駔》:
“‘眉瑑’‘溝瑑’并當(dāng)作從土之‘堟’?!畧妗?,耕發(fā)土也?!盵17](P392)據(jù)此,“?”“瑑”皆取義于兩邊高中間低的形狀,“堟”謂耕田起土、土壟亦由此得名。
二、推溯訓(xùn)釋來源,獲得確切解釋
王力在《理想的字典》一文中指出,“盡量以多字釋一字”[18](P354),“盡量避免以一字釋一字”[18](P347)。這是因為單字字義寬泛,同時又存在著一字多義、一字多詞等現(xiàn)象,容易造成歧義。而作為一部韻書,《廣韻》往往以單字為訓(xùn),單字訓(xùn)釋是《廣韻》中十分常見的訓(xùn)釋方式。
(一)僝
《廣韻·線韻》七(士)戀切:“僝,見也,具也?!边@里以單字為訓(xùn),確立了兩個義項,而詞義都不明確。又《產(chǎn)韻》士限切:“,《書傳》云:‘見也。’《說文》云:‘具也。’”所引故訓(xùn)與“僝”字的訓(xùn)釋一致,暗示了“僝”“”互為異體,并說明了訓(xùn)釋字的出處。《集韻·狝韻》子兗切:“僝,具也?;蚴。ㄗ鳎??!庇助R免切:“僝,見也?;蚴。ㄗ鳎?。”可為佐證。《玉篇·人部》:“僝,士簡切?!队輹吩唬骸补し进F僝功?!薄队衿分慌e例,未直接釋義?!渡袝虻洹罚骸肮补し进F僝功?!笨讉鳎骸皟],見也?!盵10](P256)與《廣韻》所引《書傳》吻合。綜合不同辭書,可以得到一條包含釋義和例證的完整釋文,也就明確了《廣韻》訓(xùn)“見也”的意思是表現(xiàn)、顯現(xiàn)。
《廣韻》訓(xùn)“具也”,應(yīng)出《說文解字·人部》:“,具也……《虞書》曰:‘?救功。’”[13](P162)段玉裁注:“馬注《尚書》同?!段宓郾炯o(jì)》曰:‘旁聚布功?!屢圆家??!盵11](P368)據(jù)段注,“具也”為《尚書》馬融注,意為具備;司馬遷則又釋作“布也”。綜上所述,“僝/
”在宋代可能已成為生僻詞,它首見于《尚書》,后世注解不一,或云“見也”“具也”“布也”,《廣韻》選取影響較大的兩種注解作為釋義??梢?,比勘辭書,厘清字義,有助于把握《廣韻》的詞義系統(tǒng)。
(二)噆
《廣韻·感韻》七感切:“噆,銜也?!薄墩f文解字·金部》:“銜,馬勒口中。”意為馬口中所含的用以制馭馬之行止的馬嚼子,引申為口含物。那么,訓(xùn)釋字“銜”當(dāng)作何解?又《合韻》子荅切:“噆,蚊蟲噆人?!薄皣k”的意思是叮咬?!队衿た诓俊罚骸皣k,錯感、子感、子合三切?!肚f子》云:‘蟁蝱噆膚?!瘒k,銜也?!薄都崱じ许崱菲吒星校骸皣k,銜也。《莊子》:‘蟁蝱朁(噆)膚?!睋?jù)二書引例,“噆”的意思是蚊蟲叮咬,以“銜”訓(xùn)“噆”,“銜”亦當(dāng)表此義。不過,“銜”主要是表示口含物,作“蚊蟲叮咬”義則比較少見,如《大字典》《大詞典》《辭源》均未收此義。
《莊子·天運》:“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背尚⑹瑁骸皣k,齧也?!盵19](P522)陸德明釋文:“噆,子盍反。郭子合反。司馬云:‘齧也?!盵20](P1491)注疏均釋作“齧”。又故宮本《王韻·合韻》子荅反:“噆,齧?!币嗤?。《后漢書·孔融傳》:“至于輕弱薄劣,猶昆蟲之相囓,適足還害其身。”“囓”同“齧”,皆謂蚊蟲叮咬。那么,訓(xùn)釋字“銜”與“齧”字的關(guān)系又如何呢?《說文解字·口部》:“噆,嗛也?!倍斡癫米ⅲ骸啊缎?yīng)》引作‘銜也’。嗛、銜音義同?!盵11](P61)唐代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七:“蠅噆,子臘反。《說文》:‘噆,銜也,齧也。’《莊子》‘蚊?噆膚’,是也?!盵21](P368)玄應(yīng)所載“銜也”“齧也”,今本《說文》未見;現(xiàn)代辭書通常把它們看作兩個義項,如《大字典》《大詞典》皆分列兩個義項,《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簡明古漢語字典》亦同。就此來說,《莊子》例只宜作為“齧也”一義的證據(jù)。因此,《廣韻》“噆”訓(xùn)“銜”,或本《說文》佚文,謂口含物;又訓(xùn)“蚊蟲齧人”,故宮本《王韻》訓(xùn)“齧”,皆謂蚊蟲叮咬。二者不應(yīng)混淆。
三、推索引申,確定詞義
《廣韻》一書所載義項,多有缺漏,少見全備,因此,在考索詞義時,應(yīng)參考其他辭書,在詞義的引申脈絡(luò)中予以推求。
(一)
《廣韻·有韻》女久切:“,習(xí)也?!薄傲?xí)”是一個常用詞,詞義豐富,用法多樣,此處作何解釋,尚不明確。又《玉篇·彳部》:“,復(fù)也,習(xí)也,(忕)也,正也?;蚺c狃同?!薄啊敝傲?xí)”義處在“復(fù)”“習(xí)”“忕”“正”等引申系列中,不妨從這一詞義范圍進(jìn)行考察?!墩f文解字·彳部》:“,復(fù)也?!毙戾|系傳:“猶蹂也,往來蹂踐之也。”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謂往來也?!倍斡癫米ⅲ骸按俗忠鞛獒饛缰x,故《玉篇》云:‘習(xí)也,忕也?;蚺c狃同?!瘁鹦卸鴱U矣?!盵11](P76)據(jù)此,“習(xí)也”“忕也”異訓(xùn)同義,為“復(fù)也”之引申,意思是習(xí)慣??傊?,《玉篇》中的“”一詞多義,提供了詞義發(fā)展的脈絡(luò),沿著這條線索,便可推知《廣韻》所釋詞義。
(二)遟
《廣韻·至韻》直利切:“遟,待也?!薄按笔且粋€多義詞,詞義比較復(fù)雜。又《脂韻》直尼切:“遲,徐也,久也,緩也?!薄斑g,同遲。”由此可知,“遟”“遲”為異體字,不同反切下的諸義訓(xùn)可以構(gòu)成一個引申系列?!斑g”有緩慢、長久義,引申為等待?!墩f文解字·辵部》:“遲,徐行也?!倍斡癫米ⅲ骸敖袢酥^稽延為遲,平聲;謂待之為遲,去聲?!盵11](P72)平聲即直尼切,去聲即直利切,段氏闡明引申,分別異讀,可見,“遟”字音義分化,已構(gòu)成新詞?!稄V韻》中同訓(xùn)“待也”的還有《止韻》:“俟,待也。”“止,待也?!薄蹲髠鳌は骞辍罚骸白庸弥怪!鼻宕跻督?jīng)義述聞·爾雅上》:“‘子姑止之’,猶言子姑待之也?!盵22](P624)皆作等待義。
四、補充例證,豐富釋義
例證是釋義的延續(xù),能夠起到證明和補充的作用。從《廣韻》的訓(xùn)釋實踐看,其例證備受重視,但尚未上升到編纂體例的高度。不同辭書相互比勘,可以補充例證,豐富釋義。
(一)墋
《廣韻·寢韻》初朕切:“墋,土也?!贝肆x少見。又《玉篇·土部》:“墋,楚錦切。土也。陸機(jī)《漢高祖功臣贊》曰:‘茫茫宇宙,上墋下黷。’”訓(xùn)同《廣韻》,并舉有例證?!段倪x·陸機(jī)·漢高祖功臣頌》:“芒芒(五臣本作‘茫?!┯钪?,上墋下黷?!崩钌谱ⅲ骸疤煲郧鍨槌?,地以靜為本,今上墋下黷,言亂常也。墋,不清澄之貌也?!崩钪芎沧ⅲ骸皦},垢。黷,濁也。并言天下昏亂垢濁也。”此處的注解為“不清澄”“垢濁”,與《廣韻》《玉篇》之訓(xùn)釋有異。在《辭源》中,“墋”的第1個義項為“沙土”,并引《梁書·沈約傳·郊居賦》為證:“寧方割于下墊,廓重氛于上墋?!盵12](P869)《大詞典》中,“墋”的第1個義項亦為“沙土”,書證同
《辭源》[4](第2卷,P1211)?!洞笞值洹分?,“墋”的第1個義項為“土”,并引《玉篇·土部》:“墋,土也?!盵6](P520)
此外別無他例。北周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三》:“上墋結(jié)重氛。”清代倪璠注引李善注曰:“墋,不澄不清之貌?!盵23](P239)這里對“墋”的解釋與《辭源》《大詞典》有所不同。可見,“墋”訓(xùn)“土”,表“沙土”義,典籍用例甚少?!都崱嬳崱罚骸皦},土也。一曰不清澄?!薄都崱芬浴耙辉弧眲e之,作為不同的義項,應(yīng)是?!皦}”的本義是沙土,后引申為污垢、不清澄、混濁等?!稄V韻·寢韻》:“磣,食有沙磣。”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七:“墋濁,初錦反。《通俗文》云:‘沙土入食中曰墋。’”[21](P153)“墋”“磣”同源,均與沙土有關(guān)?!斗窖源笤~典》中,“墋”的第1個義項是:“〈形〉臟;不清潔?!钡?個義項是:“〈名〉混入糧食中的沙土?!盵7](P5256)皆可佐證。
(二)挹
《廣韻·緝韻》伊入切:“挹,酌也。”“酌”,該書首訓(xùn)是“酌酒”,應(yīng)為常用義,同時,“酌酒”有斟酒、飲酒、舀酒等不同的意義。如《大字典》中,“酌”的第2個義項是“斟酒,飲酒”,第5個義項是“舀
取”[6](P3810)?!洞笤~典》中,“酌”的第1個義項是“斟酒”,第2個義項是“飲酒,喝酒”,第4個義項是“挹取,舀”[4](第9卷,P1371)?!掇o源》中“酌”的第1個義項是“斟酒,飲酒”[12](P4119)。由于缺乏相關(guān)例證,因此,其詞義難以明確。又《玉篇·手部》:“挹,於入切?!对姟吩唬骸豢梢赞诰茲{。’挹,?也?!庇袆e于《廣韻》的訓(xùn)釋,這里的“挹”訓(xùn)為“?也”,并引《詩》為證?!对娊?jīng)·小雅·大東》:“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泵珎鳎骸稗?,①也?!盵10](P991)陸德明釋文引《廣雅》云“酌也”?!稄V韻·虞韻》舉朱切:“?,挹也,酌也?!薄端庬崱分羟校骸白茫谝?。”“挹”“?”“酌”互為訓(xùn)釋,是一組同
義詞,意為舀取。又《說文解字·手部》:“挹,抒也。從手邑聲?!毙戾|系傳:“從上酌之也?!蓖躞蕖墩f文解字句讀》:“《華嚴(yán)經(jīng)音義》引《珠叢》曰:‘凡以器斟酌于水謂之挹?!盵24](P695)宋代戴侗《六書故·工事四》:“酌,以勺挹酒注之爵也。以勺曰酌,以斗曰斟?!盵25](P653)綜上所述,《廣韻》“挹”之訓(xùn)“酌”,《詩經(jīng)》中用法明確,應(yīng)為舀酒義。
五、發(fā)掘方俗詞語
《廣韻》詞匯構(gòu)成復(fù)雜,詞語類型多樣,有的條目下明確標(biāo)識“方言”“今”“俗”,表明詞語性質(zhì),但仍未完備,參照其他辭書,可以彌補此類缺欠。
(一)橉
《廣韻·軫韻》良忍切:“橉,門限也。又牛車絕橉?!卑凑者@里的訓(xùn)釋,“橉”似為一般通語詞。又《玉篇·木部》:“橉,木名。又楚人呼門限曰橉。”據(jù)此,“橉”實為楚地方言門檻之稱?!皹稹保蜃鳌稗O”。《淮南子·說山訓(xùn)》:“靡勿釋,牛車絕轔?!备哒T注:“楚人謂門切為轔,車行其上則斷之?!盵26](P1165)可見,《廣韻》
“又牛車絕橉”實際是“門限”義的例證,而非另一義項;《廣韻》以“又”別之,則不合訓(xùn)釋通例。“橉”,亦
作“”。故宮本《王韻·軫韻》:“,牛車絕?!?/p>
“橉”“轔”“”,一字之異構(gòu),因其質(zhì)則為“橉”,因其用則為“轔”“”。綜合不同辭書,不僅確知“橉”為方言詞,具有多種寫法,而且劃清了《廣韻》釋義和引書的界限。
(二)媠
《廣韻·果韻》他果切:“媠,好也。”這里并未標(biāo)識詞語性質(zhì)。《玉篇·女部》:“嫷,湯臥、徒果二切?!墩f文》云:‘南楚之外謂好曰嫷?!薄皨s,同嫷。”又《集韻·果韻》吐火切:“媠,好也?;蜃鲖?。”《過韻》吐臥切:“嫷,南楚之外謂好為嫷。或?。ㄗ鲖s)?!迸P切:“媠,《方言》:‘娃、媠、艷,美也?!庇纱丝芍?,“媠”是一個方言詞,“媠”“嫷”互為異體字?!皨怠币嘁娪凇稄V韻·果韻》徒果切:“嫷,美也?!墩f文》曰:‘南楚人謂好曰嫷?!庇捎凇皨s”“嫷”條未作關(guān)聯(lián),因
此,二字的形、音、義有所割裂。單言之曰“媠/嫷”,
復(fù)言之則曰“婑嫷”。西漢揚雄《方言》:“娃、媠、
窕、艷,美也……南楚之外曰嫷。”郭璞注:“言婑嫷
也?!盵27](P60)“婑嫷”,亦作“婐?”?!都崱す崱粪w果切:“婐,或作婑?!迸校骸?,婐?,好貌?;蜃鲖s?!庇帧短接[》卷三百八十一引服虔《通俗文》:“形美曰媠?!盵28](P1759)綜合不同辭書,辨異
求同,可知“媠/嫷”亦作復(fù)詞“婑嫷/婐?”,是一個方俗詞。
六、糾正誤訓(xùn)誤釋
前人比勘辭書,考?!稄V韻》,校正錯訛衍脫,糾正誤訓(xùn)誤釋,已取得豐碩成果。筆者研讀《廣韻》,偶有所得,亦略陳一二。
(一)
《廣韻·屋韻》古祿切:“,,多也。”桑谷切:“,,多也。”“”二字首見于《廣韻》,于古無征?!墩滞āそ遣俊罚骸?,訛字。舊注音谷。,多也。誤?!盵29](P1047)《夕部》:“、夡、?、,并俗字,訓(xùn)多,不必別立諸名。無確據(jù)?!盵29](P215)張自烈指出“”“”為“訛字”“俗字”,頗有見地,惜未詳論?!都崱の蓓崱饭诺撉校骸埃恫┭拧罚骸畾?,歺也?!鬃?,非是。”《集韻》去《廣韻》時代未遠(yuǎn),“非是”應(yīng)該是對當(dāng)時實際用字情況的判斷。
“”所從之“多”,當(dāng)為“歺/歹”之俗訛?!啊弊冏鳌啊?,正如“穸”變作“”?!犊珊橐袅x》卷二十九:“窀,上陟倫反。下音夕,正作穸。”[30](P560)是其例。因此,“”即“殐”形訛,其訓(xùn)“多也”乃望形生義。
(二)沑
《廣韻·有韻》人九切:“沑,《說文》曰:‘水吏也。又溫也?!薄都崱び许崱啡叹徘校骸皼\,《說文》:‘水吏也。一曰溫也?!倍砸墩f文》,但其中的“溫”義頗為費解。《玉篇·水部》:“沑,仁久切。水吏也。又女六、女九切。泥也?!蔽词铡皽匾病币涣x。又《集韻·有韻》女九切:“沑,溼也?!薄皽帷彼鬃鳌啊?,《正字通·水部》:“溼,俗作濕、,非?!盵30](P604)“溫”與“”形近,當(dāng)為“”之形訛。原本《玉篇·水部》:“沑,仁九切。《說文》:‘水吏也。一曰隰也?!秱}頡篇》:‘主水者也?!薄摆簟弊郑都崱ぞ冺崱贰盎蜃鳚瘛?,“濕”“溼”又一字之異體??梢?,《說文解字》或作“一曰隰/濕/溼/也”,《廣韻》《集韻》則引作“又溫也”“一曰溫也”,字形訛誤。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學(xué)者在校勘《說文》時已指出此誤?!墩f文解字·水部》:“沑,水吏也。又溫也?!惫痧ァ墩f文解字義證》:“又溫也者,溫當(dāng)為溼?!都崱罚骸疀\,溼也?!瘻崴鬃鳚?,與溫形誤。”[31](P980)因此,《廣韻》所錄《說文》之訓(xùn)“溫也”,實際是由形誤而產(chǎn)生的詞義。
總之,辭書比勘對《廣韻》詞匯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六個方面:一是綜合不同訓(xùn)釋,歸納概括詞義;二是推溯訓(xùn)釋來源,獲得確切解釋;三是推索引申,確定詞義;四是補充例證,豐富釋義;五是發(fā)掘方俗詞語;六是糾正誤訓(xùn)誤釋。它在詞義分析、語源探求、詞語考證、字際溝通、文獻(xiàn)校理上,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推而廣之,其他韻書的詞匯研究亦不例外。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韻書的訓(xùn)釋亦各具特色,或重視本義,或關(guān)注常用義,這也正是辭書比勘的基礎(chǔ),可以較其異、證其同。從《廣韻》詞匯研究著手,總結(jié)出科學(xué)的方法和普遍的規(guī)律,并將其拓展到其他韻書,挖掘不同辭書的特殊價值,無疑將會進(jìn)一步推進(jìn)漢語詞匯史的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1][漢]史游撰,[唐]顏師古注.急就篇[A].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3冊[C].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
[2]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
[3][清]王念孫.廣雅疏證[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4]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4.
[5]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訂補[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6]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Z].武漢:崇文書局,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7]許寶華,[日]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
[8][漢]劉熙.釋名[M].北京:中華書局,2016.
[9][明]徐光啟撰,石聲漢校注.農(nóng)政全書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20.
[10][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2]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辭源(第三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
[13][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14][漢]爾雅[M].北京:中華書局,2016.
[15][北魏]賈思勰著,石聲漢校釋.齊民要術(shù)今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6][宋]毛晃增注.增修互注禮部韻略[A].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37冊[C].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
[17][清]桂馥.札樸[M].趙智海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
[18]王力.理想的字典[A].王力.龍蟲并雕齋文集[C].北京:中華書局,2015.
[19][清]郭慶藩.莊子集釋[M].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
[20][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1]徐時儀校注.一切經(jīng)音義三種校本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2][清]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23][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M].許逸民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0.
[24][清]王筠.說文解字句讀[A].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16-219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5][宋]戴侗.六書故[M].黨懷興,劉斌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
[26]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7][清]錢繹.方言箋疏[M].李發(fā)舜,黃建中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1.
[28][宋]李昉,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9][明]張自烈撰,[清]廖文英補.正字通[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
[30][五代]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A].中華大藏經(jīng)編輯局.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部分):第60冊[C].北京:中華書局,1993.
[31][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