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伊
一、設計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突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提出在課程建構中,應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綱進行教學與實踐。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域下,語文課程應以語言建構為基礎,同時實現(xiàn)學生在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及文化傳承方面的提升,這是新課程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及審美鑒賞能力的過程中,戲劇文學以其語言的獨特性受到青睞;但同時,對戲劇作品語言藝術魅力的理解領悟也成了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教學的痛點。戲劇作為敘事文學之一種,與小說的顯著區(qū)別就在于它不能用較長篇幅對人物進行細致的靜態(tài)刻畫,只能通過舞臺提示和人物語言揭示人物性格。戲劇人物語言的特點是動作性、個性化和抒情性。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會用表演課本劇等形式,帶著學生著重體會臺詞的個性化及抒情性,但獨屬于戲劇語言特點的“動作性”卻常常被忽略。錢谷融教授認為,戲劇語言的“動作性”是戲劇語言的核心特點,它指的是劇中的人物對話既能引起矛盾沖突、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又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意志及要采取的行動。以戲劇語言的“動作性”為突破口進行戲劇教學,既有利于深入把握戲劇的人物形象,也有助于學生了解與把握戲劇的基本特點。
《雷雨》是統(tǒng)編教材中的精讀課文,同時,它又有著很高的文學史地位。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形式的成熟,具有“標本”和“樣板”的作用。在《雷雨》的教學中,通過和學生一起探究并理解戲劇語言的“動作性”,能引導他們深入文本,感知戲劇的對話藝術,從而建立一個現(xiàn)當代戲劇文學的基本閱讀圖式,培養(yǎng)他們的戲劇文體意識。
二、教學目標
1.語言目標:通過細讀文本,體會戲劇語言對情節(jié)推動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2.思維目標:理解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對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3.審美目標:體味戲劇的對話藝術,提高對戲劇閱讀和鑒賞的興趣。
三、課前預熱準備
學習任務一:觀看《雷雨》(人藝版)話劇視頻,梳理劇情,畫出人物關系圖。
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范例:
四、課堂學習討論
學習任務二:聚焦文本,感知戲劇語言的“動作性”。
教師導引:
教材節(jié)選的《雷雨》,選自劇作的第二幕。在魯大海登場之前,主要劇情是周樸園同魯侍萍“怨侶相認”。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周樸園認出侍萍之前,侍萍想要讓周樸園知道,自己就是當年的“梅家小姐”侍萍,所以,侍萍是話語的主導者,她一步步引導周樸園認出自己。在節(jié)選的課文中,魯侍萍來到周公館,與周樸園不期而遇。她立馬認出了周樸園,但周樸園卻暫時被蒙在鼓里。兩個人物一明一暗,一個被動招架,一個主動引導,人物語言有非常強烈的“動作性”,很值得玩味。我們可以運用批注法,畫出魯侍萍主動推動話題進展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話語,并用“旁批”寫出簡要分析。老師先來做一個示范。
教師示例:
畫出的語句:“哦——老爺沒有事了?”(見高中統(tǒng)編必修教材下冊第27頁第2行)
批注:此時,如果魯侍萍僅僅以“哦”回應之后就走出屋子,那么魯、周兩人相遇的情節(jié)就會到此結束。但是,魯侍萍緊接著跟上一句:“老爺沒有事了?”勾起了周樸園回答的必要,繼而另起了“開窗”的話題,讓情節(jié)順理成章地繼續(xù)推進。
請大家細致閱讀“周樸園認出侍萍之前”這一層的兩人對話,勾畫語句,寫出批注。
學生答卷:(楷體字為課文語句,括號內為學生的批注)
(1)對了,我不是,我是江蘇的。(挑起新話題,引出兩人曾經相愛的地點“江蘇無錫”)
(2)我自小就在無錫長大的。(引出兩人曾經相愛的地點“無錫”)
(3)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沒有用洋火呢。(將話題引到兩人曾經相愛的三十多年前)
(4)老爺是那個地方的人?(用疑問句,引出周樸園對過往事情的回憶)
(5)也許記得,不知道老爺說的是哪一件?(用疑問句,引導周樸園說出兩人相愛之事)
(6)說不定,也許記得的。(引導周樸園繼續(xù)問下去,勾起對方的興趣)
(7)如若老爺想打聽的話,無論什么事,無錫那邊我還有認識的人,雖然許久不通音信,托他們打聽點事情總還是可以的。(引導周樸園繼續(xù)問下去)
(8)不敢說。(以退為進)
(9)我倒認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引導周樸園繼續(xù)談論此事)
(10)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惠,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增加對話信息量“不是小姐”“不賢惠”“不大規(guī)矩”,挑起新話題,讓舊事浮出水面)
(11)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增加對話信息量“她叫侍萍”,挑起新話題,讓舊事繼續(xù)浮出水面)
(12)老爺問這些閑事干什么?(疑問句,引導周樸園繼續(xù)說下去)
(13)哦,——那用不著了。(引出兩人談論“侍萍還活著”一事)
(14)這個人現(xiàn)在還活著。(增加對話信息量“侍萍還活著”,挑起新話題)
(15)她現(xiàn)在老了,嫁給一個下等人,又生了個女孩,境況很不好。(挑起新話題,試探周樸園對自己——現(xiàn)在的侍萍的態(tài)度)
(16)我前幾天還見著她?。ㄌ羝鹦略掝},繼續(xù)試探周樸園對現(xiàn)在的侍萍的態(tài)度)
(17)嗯,就在此地。(給周樸園以肯定的回答,挑起新話題,“逼迫”周樸園表明對現(xiàn)在的侍萍的態(tài)度)
(18)老爺,您想見一見她嗎?(直接詢問周樸園是否還關注現(xiàn)在的侍萍)
(19)她的命很苦。離開了周家,周家少爺就娶了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她一個單身人,無親無故,帶著一個孩子在外鄉(xiāng)什么事都做。討飯,縫衣服,當老媽,在學校里伺候人。(陳述侍萍當下的處境,試探周樸園對現(xiàn)在的侍萍的態(tài)度)
(20)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爺想幫一幫她嗎?(挑起新話題,陳述侍萍現(xiàn)在的處境,直接地詢問周樸園是否“想幫一幫”現(xiàn)在的侍萍)
(21)老爺,沒有事了?(望著樸園,眼淚要涌出)老爺,你那件雨衣,我怎么說?(面對周樸園的逃避和拒絕,眼看著談話即將結束,相認不成,侍萍心有不甘,再次追問,并挑起新話題)
(22)老爺那種綢襯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疑問句,挑起私密話題“五件綢襯衣”)
(23)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后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還有一件——(不斷地挑起新的話題,且這些事都是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的隱秘,直接揭示自己的身份)
(24)還有一件綢襯衣,左袖襟也繡著一朵梅花,旁邊還繡著一個“萍”字。(繼續(xù)揭示只有侍萍和周樸園兩人知道的隱秘,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
教師小結:
同學們勾畫出的這些能夠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引起矛盾沖突,或直接或含蓄地反映出人物的意志、目的、心理和他要采取的行動的話語,就是具有動作性的戲劇語言。這些具有動作性的臺詞,成了劇本前后情節(jié)勾連的榫子,扣人心弦,富有張力。
話語主導權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交談目的或者情感心理。為什么魯侍萍想一步步引導周樸園認出自己?其實,從不愿相認到不甘不認的轉變中,體現(xiàn)的正是魯侍萍愛恨交織的心理狀態(tài)。她既想讓周樸園有負罪感,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自己深埋于心的情感,想要試探三十年后的周樸園對自己的看法和感情。正如曹禺自己所說:“侍萍在周家曾經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吃得好,穿得也好,又有愛情。以后是一落千丈,過了三十年的痛苦生活。這種初戀當然是不會忘懷的。為什么侍萍在周樸園下來以后不馬上走呢?她是想看看,看看她三十年前那么愛的人怎么樣了,看看現(xiàn)在的周樸園對她是什么態(tài)度?!?/p>
相認后,她曾一度暫時被周樸園的感情牌所軟化。但是,當她看到了周樸園態(tài)度的改變和態(tài)度中的虛偽,她毅然撕掉支票,選擇離開周家。由此可見,她是一個對過去有所依戀、有情感訴求、有骨氣的立體復雜的女性。
學習任務三:通過剖析戲劇語言,把握劇中人物形象。
教師導引:
剛才,我們已經從體會人物語言的“動作性”,轉向了對魯侍萍性格的分析。周、魯相認之后的對話,是二人情感的、心理的,以及面對現(xiàn)實矛盾的繼續(xù)沖突與交鋒。這一部分,周樸園語言的動作性得到增強,他成了對話的主導者,不斷質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痛痛快快的!你現(xiàn)在要多少錢吧?”這是因為周樸園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倘若此時侍萍“復活”,他的家庭、名譽、地位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當這個舊情人重新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周樸園的第一反應是警覺,他馬上由被動招架轉向了主動“進攻”。他要消除來自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威脅,以維護自己的體面與利益。而且,他的軟硬兼施的話語,也很好地展示了他的人物性格。請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討論下面這個問題:
周樸園是不是只有自私冷酷的一面?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
意見1:我們認為周樸園對侍萍的愛是虛偽的。如果他真的愛侍萍,那他怎么可能在大年三十的夜里趕走剛生完孩子才三天的侍萍?三十年后與侍萍重逢,又怎么會講出那些冷酷無情的話?
意見2:我們認為三十年前并不是周樸園執(zhí)意要趕侍萍走的。原文說:“三十年前……你們逼著我冒著大雪出去,要我離開你們周家的門。”“我親生的兩個孩子你們家里逼著我留在你們家里。”“那是你們老太太看著孩子快死了,才叫我?guī)ё叩??!笔唐颊f起這件事,連用了四個“你們”,而不是“你”。說明當時作出這個決定的不只是周樸園一個人。而且當時周樸園才二十多歲,很可能就像后來的周萍一樣,在家里根本沒有話語權,他只能聽從父親或母親的命令。這反而更體現(xiàn)周樸園這一形象的可悲。
意見3:雖然周樸園試圖用錢來解決與魯侍萍之間的陳年舊賬,但“用錢”這個行為不一定就只是自私冷酷。我們來看周樸園的話:“這是一張五千塊錢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彌補我一點罪過?!敝軜銏@說的是“先拿去用”。這個“先”字,意味著不夠還可以再給。而且在周樸園看來,這也只是彌補自己的“一點”罪過,僅僅是補償?shù)拈_始。由此可以看出,周樸園對侍萍的愧疚是真的,只是他作為一個商人,給錢可能是他能想到的彌補對方的最好方式。同時,在《雷雨》的結尾,侍萍和蘩漪經受不住打擊而瘋掉,周樸園把房子賣給了教會醫(yī)院,他經常到教會醫(yī)院看望兩位太太,一個人在悲痛中深深懺悔。這也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完全冷酷無情的人,他的良心也一直在受譴責。
教師總結:
大家發(fā)表了很好的意見。老師想在人物形象把握和戲劇語言特點兩個方面作個小結。關于人物性格,我們要看到,《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都不是單一的、扁平的。周樸園也是一個立體復雜的人物形象。他的確有冷酷自私的“獸性”的一面,但他也有豐富內在的“人性”的一面。在他身上,癡情與無情、可悲與可惡是彼此交織的。正如曹禺先生所說:“周樸園是一個人,不能認為資本家就沒人性。為了錢,故意淹死兩千多個小工,這是他的人性;愛他所愛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溫暖,這也是他的人性?!?/p>
關于戲劇語言,我們應該懂得,戲劇的對話并不是像日常對話那么簡單,如果沒有矛盾點,不能挑起話題,沒有“暗流涌動”,就不是戲劇。在人物交流的話語轉換中,一來一往,那些能夠扭結矛盾、激化矛盾沖突的語言,充滿針對性,也能觸動、刺激對方,促使言說雙方產生相應的語言和動作,從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現(xiàn)矛盾沖突。閱讀劇本時,我們要學會去關注具有動作性的語言,去梳理話語權的主導、轉變及這些語言背后體現(xiàn)的人物的行動和內在訴求。同時,我們也要把握對話中的細節(jié),去全方位地探究、理解人物形象。
五、拓展作業(yè)
近期,學校將舉辦“在‘演繹’中成長”戲劇大賽。經過討論,我們班將上臺表演《雷雨》第二幕。為了提高演出的影響力,吸引更多觀眾,需要設計一張演出海報。請你根據(jù)對第二幕劇本的理解,設計好海報上的圖案,并寫好宣傳標語。
六、教學反思
回想曾經的《雷雨》教學,或分角色朗讀,或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雖然課堂熱鬧非凡,但總覺得沒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文本細讀”。實施新課改后,課本上的戲劇文本多了幾篇,我不禁思考:戲劇與小說、散文等文體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作為教師,我們又該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出這種區(qū)別?為此,在查找相關資料后,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心放在了體會并理解戲劇語言的動作性上,以期讓學生感受到戲劇的獨特魅力。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研讀等方式,深入戲劇文本,深挖對話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同時,以語言分析為切入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復雜、立體的人物形象,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也激發(fā)他們對戲劇閱讀和鑒賞的興趣。當然,戲劇語言的“動作性”這個知識點有相當?shù)碾y度,對它的認識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在之后的戲劇文學學習中繼續(xù)加深。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東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