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悅
摘 要:隨著幼兒音樂教育被重視,學琴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小提琴作為當下受大眾所喜愛的樂器,也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家長所青睞。而小提琴這種上手難度系數較大的器樂,在幼兒的啟蒙教學中,由于幼兒生理條件的特殊性,導致他們在學琴過程中難免會有理解能力、肢體協(xié)調能力以及保持專注力的局限。在此情況下,如何提高學琴效率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挑戰(zhàn)。本文通過研究小提琴學習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總結了一些提高幼兒小提琴學習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音樂教育;小提琴;音樂啟蒙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4-0-03
一、低齡兒童的特征
在心理學中,低齡兒童屬于兒童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其語言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屬于發(fā)展初期。從音樂啟蒙的角度來看,首先,在語言表達能力的表現(xiàn)上,即使低齡兒童能夠理解和使用部分語言詞匯,但在音樂啟蒙初期,可能依然會存在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困難,尤其是對抽象概念和深刻的情感表達無法理解。其次,在心理特征方面,幼兒在自我意識上相對薄弱,缺少獨立思考和辨別的能力,所以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在生活中要善于正確引導,正確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以及對音樂學習的實際需求,從而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音樂教育。最后,個體差異方面,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其表現(xiàn)在動手能力和配合能力上,部分琴童因為從小生活在音樂氛圍較好的環(huán)境中,在小提琴啟蒙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快地理解音樂藝術特征和形成音樂感知能力。因此,在小提琴啟蒙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個體特點,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共情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以此為基礎,針對每個學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演奏[1]。
二、如何高效率地學習小提琴
(一)教材的選擇
對于幼兒來說,在小提琴教材的選擇上應該“精挑細選”,教材不僅要容易理解、易于“上手”,更應該具備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包括小提琴基本功、技巧和理論知識等元素?!邦A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適合琴童自身的琴以外,還得有與相適的教材做輔助,琴童才能更好地夯實基礎,逐步掌握小提琴技巧,順利提高演奏水平。
我國小提琴啟蒙教學中常用到的教材有:《鈴木小提琴教材》《霍曼小提琴基礎教程》《少兒小提琴集體課教程》《新學琴之路》等。在幼兒啟蒙一對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選擇這四本教材的其中之一給學生做入門輔助,針對這四本大眾選擇較多且熱門的教材,筆者做簡要分析。
《鈴木小提琴教材》是由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教育法”創(chuàng)始人鈴木鎮(zhèn)一先生編著的。全書共八冊,教材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旨在挖掘兒童的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扎實基本功,這也是鈴木教育法的體現(xiàn)。該教材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贊譽,被譽為一套效果顯著、適合各種年齡和水平的小提琴教材。在小提琴啟蒙教學中,從哪個調開始進入學習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而該教材的調性方向是由三個升號A大調開始的,再過渡到兩個升號的D大調,再到一個升號的G大調。根據小提琴的音程構造四根定弦音G、D、A、E分析,由A調進入啟蒙學習相對來說是科學的。A大調的主音為A,而小提琴的第二根弦空弦即定弦為A,與A調正相對應。如果從D調即小提琴的第三弦進入學習,在演奏D弦時右臂則需要抬高以保持三弦的弦高和運弓角度,而A弦的弦高較低,弓臂角度相對更舒適,琴童在練習A弦空弦時可保持一個相對放松的狀態(tài)。因此,從右手運弓的角度來說,幼兒由A大調開始進入啟蒙學習是較為合理的。在樂曲的分配上,該教材并沒有加入過多的本民族樂曲,相反選用的樂曲大多來自歐洲,多為古典樂曲中的經典器樂曲[2]。
《霍曼小提琴基礎教程》是由德國作曲家、教育家、小提琴演奏家霍曼編著。與《鈴木》不同的是,該教材是以C大調進入啟蒙學習,旨在讓學生掌握原始的音高和音程關系。尤其是對于3-6歲的低齡兒童來說,在沒有建立升降號和半音關系時,C大調的初步學習有利于絕對音準的培養(yǎng)。但難點在于C大調在小提琴E弦上的手指為擴張手型,和《鈴木》教材初學課程中三個升號時在E弦上2、3指靠近,1、4指相對沒有那么需要擴張是不一樣的。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能根據調式的轉變而變化手指,所以《霍曼小提琴基礎教程》在對琴童手型、手指的訓練上是相對比較系統(tǒng)和有條不紊的。該教材的樂曲大多數為二重奏,旨在讓教師加入課堂實踐中,和學生一起完成演奏,可以調動起積極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多聲部的概念同時帶給學生學琴的動力。
《少兒小提琴集體課教程》是由我國邵光祿老師編著的,這一教材在內容上順應了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要求,秉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內容分配上樂曲數量多于練習曲,旨在用樂曲的教學,以此減少練琴的枯燥培養(yǎng)學生興趣。樂曲大多選自我國民歌、兒歌、通俗歌曲等,對于家長和琴童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旋律,因此琴童在練習樂曲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把握樂曲節(jié)奏,激發(fā)了學琴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一定的樂感。教材中對于技巧性知識講解時配有口訣或手型圖,一定程度上符合低齡兒童對知識的領會[3]。
《新學琴之路》是由我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趙薇老師編著的,全書7冊,每冊有八組。該教材的所有曲目均為重奏。用以多聲部教學法學生與教師重奏、分聲部重奏或齊奏等形式,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和豐富的音樂效果,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琴的興趣。同時,教材還注重基礎知識的滲透,由易到難把樂理知識融合到樂曲中,有效地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正確理解。
不同教材有著各自不同的獨特教學方法,選擇小提琴啟蒙教材應該根據琴童的實際水平和需求選擇。不能盲目跟風,也不能盲目照著書上內容來,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整??傊?,在選擇小提琴啟蒙教材時,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教學目標,并以全面和系統(tǒng)的教學為導向,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小提琴技藝的提高。
(二)培養(yǎng)興趣
3-6歲的低齡兒童,正處于思維和探索能力發(fā)展階段,對身邊的新事物、新環(huán)境、新的人都充滿好奇和探索欲,正因如此,他們的專注力和耐心則是有限的。而學習小提琴是一個需要耐心和堅持的事情,學琴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只有對小提琴這門器樂有極大的興趣,才會對學琴感到有趣,才能愉快地練琴。
當下生活中,大多數低齡琴童都是基于父母要求而去學琴的,在沒有接觸過小提琴的前提下,被動地學習了這門器樂,好奇心很快被隨之而來的枯燥的練琴和練習時不美妙的聲音所替代。在學習一段時間后,琴童往往會以沒有趣不好玩、家長以學了幾節(jié)課沒有進步的理由而放棄孩子的學琴之路。所以,在幼兒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興趣十分重要。教師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4]。
1.轉變思路
要轉變幼兒的學琴思路,在啟蒙階段,家長可以以音樂為載體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如播放有關的小提琴音樂、觀看小提琴家演奏的視頻等,使孩子處于一個音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節(jié)奏教學,讓幼兒跟隨不同的節(jié)奏做出不同的動作等小游戲,激發(fā)學琴興趣。通過課堂和家庭的有效結合,讓琴童從一個“爸爸媽媽讓我學小提琴 ”的學習態(tài)度轉換為“我想學小提琴”的積極主動態(tài)度。這種由被動到主動的學習心理的轉換,可以讓幼兒更加專注于學習過程,并且學習過程是愉悅的。相比被動學習中被強制性地接受教育內容,從而產生抵觸情緒,主動學習更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曲目的安排
教師要處理好課程中曲目的安排。在小提琴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是啟蒙階段,則需要小朋友記住較多的入門規(guī)則,不僅是樂曲練習,還有持琴持弓的姿勢訓練、空弦練習、手指訓練等都會出現(xiàn)在課堂中。但姿勢練習、空弦練習等基礎練習比較耗時且枯燥無味,往往在初學時,有些家長總想讓孩子拋開基礎訓練,把時間盡可能多地花在拉奏好聽的樂曲上。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因為小提琴開始階段正如建筑打地基,只有基礎扎實,才能往上蓋“高樓”。所以這就強調了教師曲目安排的重要性,在啟蒙階段既不能讓枯燥的基礎訓練扼殺孩子和家長的學琴興趣,也不能讓樂曲在課堂中占過多的比例。作為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學習進程,在學生掌握左右手基本技術后,讓他們拉一些與基本功相輔的小曲,如《小兔子乖乖》《賣報歌》《小星星》等[5]。
(三)有效地練琴
練琴是小提琴學習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一,在學琴過程中,琴童每周只有一節(jié)琴課,剩下的練習則需要琴童自己獨立完成。第二,練琴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在課上經過教師的示范和音樂體裁的渲染,幼兒對自己練琴有明確要求,希望通過練習能達到心目中想要的效果。相反如果無效練琴,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達不到理想要求,則大大地打擊了幼兒學琴興趣。所以練琴在學琴過程中占很大的比例。在低齡兒童精力和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課余時間高效、有效地練琴是關鍵所在。
1.樂曲的劃分練習
高效率練琴,先從曲子拆分開始。當學生在練習一首樂曲時,應把曲子拆分成幾個部分并標注重點和難點,依次地做單獨訓練,每段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在充分掌握該部分后再繼續(xù)下一段的練習,這樣更有利于知識點的記憶、鞏固和技巧的掌握。一定要杜絕練習樂曲時從頭到尾地完整拉奏一遍,或者是為了追求完整性,錯的地方在練習時不引起重視一帶而過,這樣的練琴不管練習多少遍,錯誤的地方依然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手指和手臂是有肌肉記憶的,錯誤在得到鞏固后,就會形成習慣,發(fā)現(xiàn)不良習慣再做糾正又會消耗大量時間,降低了學琴效率。
2.練琴時間的安排
從固定時間段開始,每天少量多次地練習。幼兒的生理條件決定了他們不能超長時間練琴,一則長時間練琴會使手指和手臂肌肉不斷受力,影響發(fā)音。二則是因為幼兒的專注力有限,而練琴是需要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長時間的練琴,會加重生理機能的疲憊,使幼兒對小提琴產生厭倦感或乏味感,失去對學琴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在開始練琴之前,家長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明確孩子要練多長時間、練哪些曲目或技巧,并設定完成目標的期限。此類的詳細練琴計劃,能幫助幼兒更有針對性地練琴,提高效率[6]。
3.培養(yǎng)幼兒音樂感知能力
這里所講的音樂感知能力包括聽音能力、音樂節(jié)奏感、樂曲情感等。小提琴作為弦樂器,在音準上有著極高要求。初步接觸小提琴的幼兒,在視唱樂理上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示范拉奏簡單的樂曲時,可以通過在低八度和高八度上演奏,讓學生分辨音高,或是在示范時故意拉錯一個音,讓學生唱出正確音,也可以讓學生跟隨音樂體裁模唱等方式,以此增強學生的聽音能力。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先要讓學生掌握每一種節(jié)奏型并牢牢記住,如在唱歌曲“小兔子乖乖”這一句中,“小”和“乖乖”是唱八分音符,而“兔子”是唱十六分音符,通過這一句歌詞讓學生記住“前八后十六”的節(jié)奏型,同理的節(jié)奏型還有“前十六后八”,如口號“中國隊,加油”中,“中國”是十六分音符,“隊”和“加油”是八分音符。以此,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生活中常聽到的節(jié)奏口令,加深幼兒對音樂節(jié)奏的感知能力。樂曲情感在幼兒入門階段盡管不是培養(yǎng)重點,但是教師也應該強調情感的真實和表達對小提琴演奏的重要性。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藝術熱情,還能提高幼兒的藝術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音樂素養(yǎng)。
4.自主思考
學習小提琴并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樂曲表達了作曲家什么樣的感情?”“在抒情片段應該用什么弓段拉奏?”“弓速應該是快還是慢?”等問題。課堂上的自主思考能夠有效地促進琴童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提高,能夠幫助琴童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皩W而不思則罔”,琴童在課后自主練琴時,也要多加思考,并不是拿起琴麻木地拉一個小時就算是練琴了。在練琴時要多觀察自己的持琴持弓姿勢是否正確,耳朵要認真地聽拉出來的每一個音是否標準,詢問自己當天的練琴有沒有達到理想要求或者通過練琴在技藝上有沒有一定的提高。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音樂藝術的精髓,更有效率地學好小提琴這門器樂[7]。
三、結束語
在小提琴啟蒙教育中,低齡兒童的學習效率、學習成果與教育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不僅要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其性格、興趣特點和音樂啟蒙教育的程度、經驗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方案,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逐漸建立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也要注重小提琴啟蒙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教師應該是一名互動學習和引導的教育者,通過交流和互動,讓孩子在感性和理性雙重的環(huán)境中逐漸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和能力。最后,通過系統(tǒng)的教育設計,不斷優(yōu)化和提升小提琴啟蒙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為低齡兒童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讓他們在小提琴啟蒙教育中能夠取得更高效的學習成果,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本文通過以上幾點的詳細分析,希望可以讓低齡兒童在小提琴啟蒙教育中能夠更高效地學琴,享受到音樂教育帶來的樂趣和意義的同時,更好地發(fā)掘自身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蔡青青.關于國內外部分小提琴啟蒙教材的若干思考[J].黃河之聲,2020(22):104-105+109.
[2]劉彤.小提琴啟蒙教學中的幾個重要因素初探[D].西安音樂學院,2022.
[3]李佳昱.兒童小提琴教材對比與教學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20.
[4]朱駿偉.對小提琴啟蒙教學的幾點思考[J].音樂天地,2015(05):42-44.
[5]王琪琳.談小提琴入門教學的素質培養(yǎng)[J].藝術評鑒,2019(24):93-95.
[6]張嘉慧.小提琴教材《霍曼》《鈴木》在啟蒙教學中的運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9.
[7]袁劉婧.根據兒童與成人的心理淺談小提琴啟蒙教學的差異性[J].藝術評鑒,2019,592(1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