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仙,王銀灶,張洪景
仙游縣總醫(yī)院急診科,福建 莆田 351299
慢性阻塞性肺疾?。ê喎Q慢阻肺)屬于多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近些年,基于人口老齡化浪潮來襲的背景,老年慢阻肺患者數(shù)目愈加龐大[1]。該病具有較高的復發(fā)風險,除干擾患者的休息外,還存在進展為慢性呼吸衰竭等疾病的可能。隨著對老年慢阻肺認識的深入,研究認為,慢阻肺患者康復的影響因素不僅與疾病本身有關,而且與心理障礙等存在一定的相關性[2-3]。老年患者對慢阻肺疾病普遍存在認知不足的情況,并且自我護理水平較低,受到疾病本身、治療、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上述情緒致使患者的心理彈性下降,進而導致其臨床治療的依從性降低,病情控制效果大打折扣[4-5]。以往予以老年慢阻肺患者常規(guī)護理的形式,但是未能重視對其心理層面的干預,并且沒有從認知方面給予幫助,最終導致整體干預效果不佳。與之不同的是,心理干預從心理出發(fā),有助于調整患者的心理情緒,并且還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本研究隨機選取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仙游縣總醫(yī)院收治的80 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為研究對象,評價心理護理應用其中的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80 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奇偶分組法分為兩組,每組40 例。參照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61~83 歲,平均(74.03±4.56)歲;病程2~13 年,平均(7.48±1.05)年。研究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60~84 歲,平均(73.85±4.46)歲;病程3~15 年,平均(7.52±1.1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經由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6]中慢阻肺診斷符合者;②知情同意本研究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肺結核者;②伴有惡性腫瘤者;③存在嚴重精神障礙者。
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針對急性期的患者,予以其24 h 的病情監(jiān)護,采取持續(xù)性吸氧療法,注意防寒保暖。疾病穩(wěn)定期,叮囑患者戒煙、戒酒,并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指導患者適當鍛煉。予以患者體位指導,讓其以半坐位、坐位等為主,指導其合理正確排痰。飲食方面主要是讓其以低糖、低鹽飲食為主。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目的是促進其肺功能的提升。告訴患者慢阻肺有關知識,為其講解藥物應用的正確知識。
研究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前提,結合心理護理模式,具體如下:①焦慮情緒緩解。患者入院后,熱情接待,主動向其介紹入院后的相關事項。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在護理操作前告訴其操作的必要性、目的等,操作期間多與之溝通,幫助其轉移注意力。同時,指導患者控制呼吸的正確方式,以此幫助其減輕焦慮的情緒。與患者溝通期間應做到態(tài)度親切,并予以其適當?shù)陌参?。向患者強調積極治療對改善肺功能的積極意義,以此提高其依從性。②同伴支持。定期組織病友交流會,邀請患者參與其中,并邀請慢阻肺康復效果優(yōu)異的患者分享自身的康復經歷,提供相應的經驗指導。同時,鼓勵患者互相溝通,宣泄不良情緒。指導患者學會心理調節(jié)的對策,如聽喜愛的音樂、閱讀、冥想等。③家庭支持。與患者接觸期間,護理人員應確保態(tài)度和藹、面帶微笑,并重視與患者家屬的溝通,除安撫其家屬的情緒外,還應讓其知曉自身情緒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患者家屬從經濟、精神等多方面予以患者支持,從而減輕其心理負擔。此外,還可囑患者家屬、親朋等錄制激勵視頻,目的是讓患者受到鼓舞,從而提高其治療的信心。④合理設定溝通頻率。護理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確??趶揭恢?,尤其是患者病情、預后情況的有關問題。同時,還應增加與患者溝通頻率,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積極治療的想法。主動關注患者思想波動的情況,注意在巡視期間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并主動與之聊天。重視對患者的鼓勵,讓其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在掌握患者思想顧慮的基礎上,幫助其分析造成當前情緒狀態(tài)的因素,并予以其適當?shù)陌矒帷"蓦S訪?;颊叱鲈汉?,定期開展電話、微信隨訪。隨訪期間,借助微信群向患者推送有關慢阻肺心理減壓小技巧、肺功能康復鍛煉知識的文章。讓患者閱讀后在微信群中打卡。定期組織患者在群內溝通,引導其互動,使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①對比兩組負性心理情緒評分。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價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各量表均為20 個項目,正向評分為1~4 分,反向評分為4~1 分。各題目分數(shù)相加,乘以1.25,取整數(shù)部分即為總分。各項最高分為100 分。焦慮評分:≤49 分為無焦慮;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抑郁評分:≤52 分為無抑郁;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3 分為重度抑郁。分值越高表示不良情緒越嚴重。心理彈性:評價項目涉及樂觀、堅韌、自強等,以心理彈性量表評估??傆?5 個條目,各條目最高分為4 分、最低0 分,各維度分值為16 分、32分、52 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良好。
②對比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評價選擇自我護理能力量表。涉及自我概念(32 分)、健康知識(76 分)、自護技能(44 分)、自護責任感(20 分)等維度,共有條目43 個,單個條目計0~4 分,分數(shù)值越大表示自護能力越優(yōu)異。
③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生活質量簡表對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如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涉及3 個維度,各項最高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負性心理情緒、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SDS 評分低于參照組,樂觀、堅韌、自強等心理彈性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負性心理情緒評分、心理彈性評分對比[(),分]
?
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等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分]
?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生理、心理、社會功能評分均提升,且研究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
慢阻肺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一種,此類疾病的典型特征即為氣流不可逆、氣流受限。該病好發(fā)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病情呈現(xiàn)出持續(xù)性進展的特點,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7]。慢阻肺發(fā)生后,患者會伴有喘息、咳嗽等癥狀,若干預不及時,則在疾病進展的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諸多全身多系統(tǒng)并發(fā)癥。特別是年齡較高的患者,存在較高的失能風險。同時,老年慢阻肺患者接受他人照顧期間,普遍存在嚴重的自我感受負擔。在此情況下,患者的疾病治療難以順利開展,并且其生活質量也會下降[8]。為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效果,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還應重視護理方案的實施。
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應用可滿足患者基本的臨床需求,但是對患者心理舒適度的關注不夠,并且未能重視到患者臨床舒適度對疾病康復的積極意義。因該種護理模式忽視了患者普遍存在的社會屬性需求,所以難以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而導致其治療效果不夠理想[9]。近些年,社會-生物-心理醫(yī)療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這就使得心理護理在臨床的應用愈加廣泛。心理護理強調以患者為本,利于減輕或消除患者治療過程中影響其不適感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10]。此種護理模式借助于解釋、誘導、調整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操作,利于最大程度上幫助患者改善負面情緒,減輕不良心態(tài)。有關報道顯示,心理護理對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彈性作用顯著,并且還可提高各維度自護能力,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負性心理情緒,SAS 評分為(26.85±2.15)分,SDS 評分為(29.59±3.45)分,均低于參照組,心理彈性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相關研究指出,將心理護理作為慢阻肺患者的干預對策,患者干預后SAS 評分、SDS 評分分別為(25.48±3.74)分、(28.60±3.21)分。這與本研究結果類似[12]。究其原因,心理干預的應用,可為患者建立積極的思維,重視對其的引導。通過此種方式,患者能夠以積極思維克服消極觀念。在此情況下,患者的康復信心、希望水平提升。而患者應用積極情緒體驗改善疾病治療期間的痛苦,對減輕其負面情緒作用顯著,進而達到增強其心理彈性的目的。此外,通過組織病友交流會的形式,患者還可獲得情感、需要、榜樣、利益等層面的暗示、支持,這就改變了患者面對疾病的想法。基于此,患者能夠對自身的健康行為進行規(guī)劃、調整,最終減輕疾病所致的自我感受負擔。特別是同伴支持的實施,能夠充分發(fā)揮榜樣激勵的作用,利于從精神層面為患者提供支持[13]。而患者之間互相分享自我管理經驗等,也有助于減輕其心理壓力。
本研究結果可見,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方面,研究組的自護責任感、健康知識等評分均較參照組更高(P<0.05)。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增加溝通頻率等,均屬于開展心理護理的主要項目?;谏鲜霾僮鞯囊龑?,患者自我效能提升,進而表現(xiàn)為正向行為,這就促使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外,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開展隨訪工作,可對患者的情緒調節(jié)、康復鍛煉等進行監(jiān)督,這就使得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從而加快其遵醫(yī)行為的形成速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生理、心理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由此可見,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關研究指出,心理護理的實施,能夠促進慢阻肺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14]??紤]因素為重視與患者的溝通,了解其不良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能夠予以患者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而患者情緒改善后,其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等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此情況下,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得到改善,接受肺功能康復的意愿提升,這就使得其肺功能提升的速度加快[15]。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肺功能改善之后,其正常生活受到的影響也會減輕,進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尤其是院外隨訪的開展,借助于微信平臺的優(yōu)勢,可向患者傳遞有關慢阻肺自我護理、康復、心理調節(jié)等多方面的知識,有助于促進患者疾病康復主觀能動性的提升。患者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疾病知識職能等,能夠減輕擔憂、焦慮的情緒,從而改善其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功能。
綜上所述,予以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護理模式,對減輕焦慮、抑郁情緒具有重要意義,并且還可促進自我護理能力、肺功能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心理彈性、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