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
同情心是仁德的開端,羞恥心是義舉的開端,辭讓心是禮法的開端,是非心是智慧的開端。人有這四種開端,就像他擁有四肢一樣。
樊登老師講《孟子》
四肢健全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四肢,我們就不能行動,很多事情就做不了。同理,心靈的健全也很重要,好的品德能夠幫助我們不斷進步,最終成為優(yōu)秀的人。
孟子認為要成為仁人君子,就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并不斷發(fā)揚光大。
聽起來好像很復雜,但其實在學習和生活里做起來并不困難。能夠愛護小動物,能夠同情有困難的人,這就是惻隱之心;做錯了事會愧疚,被批評會不好意思,這就是羞惡之心;遵守紀律,尊老愛幼,這就是辭讓之心;通過學習懂得越來越多的道理,知道怎么區(qū)分好事和壞事、正確和錯誤,這就是是非之心。
孟子的“四端說”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儒家理論,把“仁政”作為自己的學說核心。他認為善良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大家不能生下來就成為“仁、義、禮、智”俱全的君子,但是都具備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就像人生來就有四肢。四肢支撐人的身體,讓人能走、跑、坐、跳,四心則支撐人的品格,是“仁、義、禮、智”這四種美德的起點,也就是“善端”。
但是就像人可能會受傷那樣,孟子認為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人的“善端”會因為后天的惡習而喪失,所以教育很重要。孟子不僅教育自己的弟子要培養(yǎng)“四端”,也用此來游說他認為可以成為明君的君王。
歷史上,孟子曾希望齊宣王能推行仁政王道。他認為齊宣王完全能夠做到, “是心足以王矣”(有這樣的心完全能推行王道),是因為他見齊宣王對牛都有惻隱之心。
遺憾的是,齊宣王并沒有完全聽從孟子的學說,最后也沒有成為孟子理想中的王道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