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銀
對小學生來說,英語是一門剛接觸的新鮮學科,因此部分小學生對于英語的單詞、語法等知識內(nèi)容學習會產(chǎn)生迷茫心理。加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和練習,而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比較短,對語言文化的認識也不夠深。這樣就導致小學生容易對英語失去學習興趣及自信心。在英語學習中,語法是與單詞同樣重要的內(nèi)容,只有掌握了語法,才有可能將英語“說”出來,而不是所謂的“啞巴英語”。因此,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成為了小學英語教師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隱性原則。該原則是由國外英語教育專家提出的“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原則,其核心在于課堂上所進行的語法教學并不直接提出和談論,而是由學生在合適情境的創(chuàng)建下根據(jù)語言的使用方法而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語法內(nèi)容,或者是通過教學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對語言進行交際性的使用而總結(jié)出來的語法內(nèi)容。對于尚在年幼的小學生來說,顯然這種“隱性”的語法教學方式對于學習效果的提升來說是有著很大的益處的。
二是適量原則。即對語法的講解不應當過于“啰唆”,而應“點到為止”。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不強,如果對一個知識點的講解過于啰唆,就會導致學生更加糊涂,反而弄巧成拙。部分教師對于英語語法的教學存在誤區(qū),認為只要將語法內(nèi)容反復地講、詳細地講,就能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語法內(nèi)容。這就導致了學生因長時間聽講英語語法而造成“模糊”感,學生會覺得自己越聽越糊涂。因此,英語語法的教學工作要遵循“適量原則”,教師應“點到為止”地進行教授。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下,往往采用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語語法知識,只是單純地“聽講”,并沒有真正理解語法知識。這樣做不僅會將學生吸收英語語法的速度變緩,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英語語法學習的思維惰性,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會導致小學生日后的初高中英語學習基礎打不扎實,從而影響到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生涯。為了改變這種傳統(tǒng)模式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大量地去聽、說、讀、寫都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由于詞匯量較少的原因,加強學生的目的性閱讀對于學生詞匯量的積累和語法的學習都是有益處的。因為在課內(nèi)或者課外目的性閱讀中,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很多需要學習的目標詞匯,還會在閱讀句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英語句法和語法,遵循了上文所提到的“隱性原則”。同時因為有“目的性”的存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英語學習目標的理解也會更加快速和透徹,從而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1]
因此,教師在英語語法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去對課文進行閱讀。例如在PEP 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的Unit1《How can I get there?》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對“l(fā)et’s talk”部分進行詳細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將“Read this part quickly and find the important sentences”這一重點句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重點學習。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Where is the museum shop?”和“Where is the post office?”這兩個重點句型,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得出“Where+be+some place?”這一句型結(jié)構(gòu),達到了教學目的。
對于英語語法的知識體系來說,與傳統(tǒng)的知識教授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的知識都可以通過某一個方式去進行推導而得出公式或者定理,而英語語法就不具有這種屬性。而且英語語法不具備任何的感情色彩,所以具有極強的抽象性,這也導致部分習慣了中式思維的學生對英語語法很難理解。在語言教學中存在著“黑匣子理論”。學者認為每一個人的大腦中都存在著一個“黑匣子”,這個黑匣子中存儲著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知識,一旦某種語言的“儲存”狀態(tài)被開啟,其他的語言將處于冷卻狀態(tài)。[2]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語言不具備所謂的“血脈特征”:一個亞裔血統(tǒng)的孩子如果在歐美地區(qū)長大,那么他也能流利地使用和講述英文;而一個歐美血統(tǒng)的孩子如果從小就生活在中國,那么這個孩子的中文與我們并沒有什么兩樣,甚至連方言都一模一樣。這也就得到了一個結(jié)論:語言環(huán)境對人類大腦中所謂的“黑匣子”的影響是最為關(guān)鍵的。但是小學階段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的第二語言學習期,而且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有條件找到一個國外的交流環(huán)境,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英語語法的情境式教學。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英語語法的教學課堂上設立合適的情境來進行教學,從而將中國孩子“黑匣子”中的英語記憶模塊開啟。
例如教師在教學《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這一節(jié)課時,由于這節(jié)課中不光有疑問詞的用法,還涉及一般過去時的使用,所以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合適的情境來進行教學。小學生處于愛玩的階段,周末一定會有很多與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想一想自己上個周末和同學都干了些什么,再用“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went to…with…last weekend”這兩個句型來進行對話,營造一個回憶的情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英語語法的內(nèi)容理解更加深刻,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由于英語語法的學習不僅是提升小學生英語成績的關(guān)鍵手段,還是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能使小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達到靈活運用的水平,是值得每個英語教育工作者共同討論的問題。而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非常需要通過交流來進行練習的。因此,為了使得小學生能夠?qū)⒆约核鶎W習的語法知識進行合理運用和練習,教師需要指導小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交流。通過這樣帶有目的性的對話和互動,學生一方面可以將自己掌握的語法知識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語語法的使用情況;同時在交流和互動中,教師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法運用上的錯誤和不足,從而指導學生進行更正。相比紙面化的練習和考試,顯然這種交流和互動形式的練習更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和喜愛,這也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小學生的英語語法素養(yǎng)得以提升,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同時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時,也能發(fā)現(xiàn)班級同學所存在的“通病”,從而能夠及時對癥下藥,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并改變教學計劃,達到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例如教師在教學球類運動時,可以讓同學談論自己喜歡的球類項目:
學生1:Hello,Xiao Wang,what did you go to play last weekend?
學生2:Hello,Xiao Zhang,I went to play basketball last weekend and played football last night.
學生1:Do you like basketball or football?
學生2:I prefer basketball because football is so tiring and it’s hard to score.What about you? What kind of ball game do you like?
學生1:I like table tennis because it is our national football in China,and table tennis is not as dangerous as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對于學生來說,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其學習熱情的提升有著巨大作用。在傳統(tǒng)的英語評價體系中,大多采用單一的方式來進行評價。例如,部分教師只看期末成績,認為期末考得差就是學習不好、態(tài)度不認真;還有部分教師只看重課堂上的表現(xiàn),認為反應迅速、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就是好學生。這樣的評價體系顯然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因為期末成績反映出來的僅僅是學生在這套卷子上的成績,或許換一張卷子學生的成績就會提升很多;而學生的性格也不同,活潑外向的學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往往十分積極,但是也不代表反應程度較低的學生就對英語課堂的積極性不高。一個合理的多元化系統(tǒng)評價體系,一方面可以客觀真實地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使得家長、教師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方便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從自己的薄弱點入手去提升自己的成績;另一方面也能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被激發(fā),使學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英語科目的學習中。因此,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多元化系統(tǒng)評價體系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師可以將評價體系建立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課堂的表現(xiàn)。在課堂上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可以得到較高的分數(shù),也要照顧到不善言辭和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隨堂測驗,將測驗成績也算作課堂表現(xiàn)的一部分,從而使得課堂表現(xiàn)分數(shù)合理化。第二,平時的表現(xiàn)。包括但不限于單詞的記憶情況、語法的掌握情況等。教師可以通過進行單詞聽寫和語法測驗等方式,來考查學生對于英語科目的學習狀態(tài),根據(jù)聽寫和測驗的結(jié)果給出相應的分數(shù)。第三,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yè)完成度和準確率來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第四,期末考試的成績。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習狀態(tài)。綜上所述,將這些標準綜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對于教師和學生無疑都有積極的作用。
課后作業(yè)是提升學生學習基礎和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關(guān)鍵途徑。而傳統(tǒng)的課后作業(yè)只是流于紙面化的形式,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反感。加之“雙減”政策的落地,家庭作業(yè)的設計就變得至關(guān)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增效和減負之間進行平衡家庭作業(yè)設計呢?生活化的家庭作業(yè)設計就是最好的選擇。生活化教學是由陶行知先生結(jié)合中國教育狀態(tài)所提出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思想就是將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實際結(jié)合起來,達到生活育人的目的。教師可以在作業(yè)設計的過程中借鑒這一思想內(nèi)容,引生活教育思想之活水來灌溉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同時,由于生活化的作業(yè)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更易為學生所接受,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樂趣,達到了“減負增效”的效果。
例如在課后作業(yè)的設計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家里的家具進行英語標簽設計。先給學生一些家庭常用的家具詞匯,例如電視(TV)、電腦(computer)、洗衣機(washer)、空調(diào)(air conditioning)、電冰箱(refrigerator)、桌子(table)、椅子(chair)等;再給學生一些房間的詞匯,例如臥室(bedchamber)、衛(wèi)生間(toilet)、廚房(kitchen)、書房(den)等,讓學生回家之后將這些名詞標簽和家中的家具或者房間一一對應。通過這樣趣味性、生活性的家庭作業(yè),學生不但可以在愉快的心情狀態(tài)下完成作業(yè),同時也學到了該學習的知識。
綜上所述,通過引導英語目的性閱讀、設置語法情境式教學、指導學生主題性交流、引入多元化系統(tǒng)評價、設置生活化課后作業(yè),來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完善,是小學英語教師構(gòu)建高效英語教學課堂的法寶。教師要不斷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將英語語法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