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生;游戲成癮;認知行為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0-0067-02
【作者簡介】金婉娟,上海市松江區(qū)倉橋學校(上海,201600)教師,高級教師。
一、在家瘋玩游戲的小杰
小杰(化名),八年級男生,其父母平時無暇顧及他的學習。他從小懂事,知道父母不易,學習成績一直優(yōu)秀。疫情期間,小杰“泡”在網絡里的時間越來越長,除了上網課,就是玩游戲。
恢復線下學習后,小杰每天總是匆匆完成家庭作業(yè),然后玩網絡游戲,經常玩到深夜。后來,他慢慢漏做作業(yè),或不交作業(yè)。一次,小杰因為被催交作業(yè),與組長發(fā)生肢體沖突。小杰父母從班主任處得知相關情況后,便要求他減少上網時間。剛開始,他還能按照約定少上網,沒過幾天,他趁父母不在家又故態(tài)復萌。最近,小杰由于未完成作業(yè)被老師當堂批評,于是借故不去學校,天天在家玩網絡游戲。
小杰父母一開始好言相勸,甚至答應只要去上學就可以延長玩網絡游戲時間??墒?,小杰關門拒絕交流,甚至以絕食來對抗。父母無計可施,尋求區(qū)學生心理中心的幫助。
二、愛玩游戲的緣由
小杰無法克制玩游戲的欲望,不能正常完成學業(yè),與父母發(fā)生沖突,甚至不上學的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小杰在初玩游戲階段體驗到了勝利、滿足等愉快的情緒體驗,而這種情緒體驗強化了他重復玩游戲的行為。第二,小杰得到其他游戲伙伴的認可,這使得他無法自控游戲行為。第三,不玩游戲會使小杰痛苦、難熬,情緒也會急躁。第四,小杰在游戲中體驗到了樂趣。在游戲有趣、好玩這種新認知的影響下,他更有可能將時間精力用于玩游戲。第五,小杰父母只會指責小杰,這讓小杰覺得自己不夠好。相較于學習的艱辛,小杰更樂意玩游戲,最終無法控制局面。
三、行為干預的實踐
我與小杰前后共進行了12次心理咨詢。經過充分討論,我們協(xié)商達成如下咨詢目標:逐步減少玩游戲的頻率與單次玩游戲時間;接納并適應引發(fā)玩游戲成癮的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以及停止玩游戲以后的消極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學習用健康的方式應對會引發(fā)玩游戲的情境;修復親子關系,得到父母的了解和支持,改善與父母的互動方式。
在整個咨詢過程中,我聚焦小杰愛玩游戲的認知部分,深刻理解他的內心欲望,通過行為實驗等多種認知行為技術,使他的玩游戲行為以及相關的情緒體驗和生理反應得到調整。
以下介紹咨詢過程中運用的幾種認知行為技術。
1.代價收益技術
小杰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來到咨詢室,剛開始會談時不夠配合。我在共情的基礎上接納了他的情緒與行為,保持中立態(tài)度,并把觀察到的情況如實反饋給小杰。慢慢地,小杰不再排斥咨詢了。
基于小杰處于迷茫、為難的狀態(tài),我采用代價收益技術激發(fā)他的咨詢動機。代價收益技術要求來訪者討論戒除與不戒除成癮行為的收益與代價(或利弊),通過比較收益與代價(或利弊)來決定是否戒除。我先與小杰討論繼續(xù)瘋玩游戲的收益與代價,再討論少玩游戲的收益與代價。小杰表示愿意嘗試少玩游戲。
2.行為監(jiān)控表
我讓小杰通過行為監(jiān)控表(見表1)觀察自己的行為,控制住想玩游戲的沖動。在填寫表格時,小杰逐漸能辨別何種情境會引發(fā)玩游戲,察覺自己的自動思維。慢慢地,他控制不玩游戲的忍耐力得到了提升。
3.替代行為
在咨詢過程中,我和小杰一起尋找更健康、有效的方式解決想玩游戲的問題。他在畫畫與玩樂高的過程中曾體驗到“心流”。于是,我與小杰父母商議,他們表示支持小杰畫畫與玩樂高,在小杰能控制少玩游戲的情況下愿意為他購買樂高。
在嘗試替代行為時,我要求小杰繼續(xù)填寫行為監(jiān)控表。小杰反饋畫畫能讓自己心靜,玩游戲的念頭也逐漸減少了。另外,小杰找到了幾個愛玩樂高的伙伴。他們會互相欣賞作品。
四、預防復發(fā)的鞏固會談
在10次咨詢后,我與小杰一致認為基本達成了咨詢目標,可以結束心理咨詢了。考慮到愛玩游戲的行為會反復,我們商議1個月與3個月后分別進行2次咨詢。
最后1次咨詢中,小杰訴說如何抵制游戲誘惑,如何與游戲伙伴漸行漸遠。他是在作業(yè)完成、與父母協(xié)商好游戲時間的情況下玩游戲。如果超時,小杰父母會與他討論緣由,不指責不批評。小杰也不會過分自責,主動向父母承認自己的過錯。
鞏固性會談能夠幫助小杰更好地處理愛玩游戲的問題,提升自控能力。可見,它的作用十分重要。
責任編輯:包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