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王榮輝
摘 要: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自身的命運與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政黨的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對世界政黨特別是國外共產黨在政黨建設、思想理論、經濟發(fā)展等方面進行了援助。中國共產黨根據歷史和實踐的要求,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政黨援助的認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援助思想。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七十多年中,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經歷了萌芽、挫折、恢復和深入發(fā)展四個階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梳理、完善和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理論與實踐,有助于為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深化中國總體外交的層次、支持發(fā)展中國家政黨發(fā)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歷史經驗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 政黨援助; 黨際關系; 歷史經驗; 思想理論
中圖分類號: D27; D33; D820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3.002
新世紀以來,西方霸權不斷衰落,民粹主義、階級分化、社會動蕩等問題充斥著西方社會,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憑借著自身的發(fā)展模式實現現代化和經濟騰飛,世界的發(fā)展正在由東方重新定向[1]。20世紀70-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開始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政黨進行以“民主”支持為核心的援助,但由于其援助模式的刻板和方法的單一性,西式政黨援助在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政黨身上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況,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政黨需要新的理論與經驗開辟政黨建設的新局面。在政黨建設領域,以選舉為核心的政黨政治主導著西方社會的政治結構、政治生態(tài)與民眾的政治心理。西方左右兩翼政黨日益趨同,資產階級政黨的意識形態(tài)日益模糊、政黨凝聚力不斷下降,更多政治精英選擇以個人身份參與國家政治,導致了西方政黨的領導力退化、黨員人數減少、黨組織萎縮、社會功能弱化以及極化與空心化問題加劇,其政黨政治儼然已進入寒冬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現代化的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理論與經驗,其政黨政治臻于成熟。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愿同世界各國政黨加強往來,分享治黨治國經驗,開展文明交流對話,增進彼此戰(zhàn)略信任,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2]1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保?]60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中,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政黨政治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沖擊著西方的固有模式,為世界發(fā)展貢獻出中國智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共產黨將履行大國大黨責任,為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貢獻。”[4]8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要在經濟方面為世界的繁榮與發(fā)展貢獻中國力量,更要在政黨理論、執(zhí)政理念等方面引領世界政黨發(fā)展。中國共產黨在過去數十年間無償向世界各國政黨分享自己的執(zhí)政經驗,幫助各國尋找自己獨立發(fā)展的道路,得到發(fā)展中國家政黨的廣泛贊譽。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節(jié)點上,有必要梳理過去幾十年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經驗,這有利于把握中國共產黨對其他國家政黨援助的基本邏輯,推動世界范圍內政黨的合作與發(fā)展。
一、 政黨援助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
(一) 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在實踐上早已有之。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對象以越共、朝鮮勞動黨、日本共產黨等意識形態(tài)相近的兄弟政黨為主。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跨越了意識形態(tài)的界限。1983年5月中聯部提出:“我黨對外聯絡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本著獨立自主的方針,繼續(xù)擴大聯系,進行廣泛接觸,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同世界上所有愿意和可能與我黨來往的共產黨、社會黨、民族主義政黨及其他進步政黨和組織建立聯系?!保?]109此后中國共產黨的援助對象擴大到了任何愿意與中國共產黨建立友好關系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對外援助形式多元化,主要包括軍事援助、政治援助、經濟援助等。雖然形式多元,但治國理政經驗與理論的分享和政黨援助實踐是其對外援助的核心與根基。
在學術領域,政黨援助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它主要指一國政黨對其他國家政黨的發(fā)展和建設給予幫助和指導的實踐。國內學者對政黨外交和中國共產黨對外援助的研究較多,但對政黨援助這一概念及其相關內容的研究十分有限。學界對于政黨外交的理解主要分為“狹義派”[6]、“廣義派”[7],兩者的區(qū)別在于政黨外交的主體是共產主義執(zhí)政黨還是一國合法政黨。無論是從狹義還是廣義上理解,政黨外交的目的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服務,是政黨為了國家核心利益而進行的黨際交往活動。在中國共產黨對外援助領域,少數學者做了有益的探索[8-10],但現有的文獻也沒有將政黨援助與政府間援助的概念相區(qū)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zhí)政黨,黨的利益與國家利益完全一致。鑒于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體制中的核心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黨際援助具有極強的權威性、穩(wěn)定性與持續(xù)性,與中國的政府援助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但黨并不能直接代表政府向其他國家進行援助,黨際援助也不能直接對等于政府間援助。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作為政黨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向世界分享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經驗。鑒于國外多黨制下動蕩不安的政黨政治,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政黨的領導人認為,僅向中國政府學習經驗,而不接受來自中國共產黨的黨際援助的國家關系是不完整的國家關系。有鑒于此,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可定義為與政府間援助平行的黨際援助,政黨援助囊括了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在內的多種實踐,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援助理念,致力于向與中國共產黨友好的政黨傳授涉及治國理政各方面的理論與經驗,逐漸形成了不干涉他黨內務的原則,是政黨外交與總體外交的一部分,是踐行中國共產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承諾的關鍵一環(huán)。
(二) 國外政黨援助的理論與實踐
自1974年康乃馨革命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政黨進行援助,以幫助后發(fā)國家擺脫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困境,但其目的卻在于推行西方民主化概念與西方價值觀。
西方政黨援助的主體較為多樣,不僅包括各個國家內部的組織,也包括一些雙邊與多邊的國際組織和國際黨,如德國基金會、瑞典基金會、美國的國際共和研究所(IRI)、荷蘭多黨派民主研究所(NIMD)、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歐洲安全組織(OSCE)的民主機構、社會主義國際、自由國際等。在政黨援助的類型上,間接援助主要以提供選舉技術支持和完善國家的立法制度為主要目的。直接援助則更重視選舉的過程,它貫穿國家政治選舉的始終,是幫助其民主伙伴獲得或保持政權,通過整體政黨制度的改革來促進政黨變革的重要手段。從援助的模式來看,主要包括兄弟黨模式和多黨模式。兄弟黨模式是指政黨在選取政黨援助的對象時往往會選擇與自身意識形態(tài)相近的政黨,多黨制模式則是指援助提供者向一個國家的所有主要政黨提供援助。西式政黨援助的工具箱主要包括交流互訪、咨詢建議、物質支持、培訓等。目前,西方政黨援助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但由于其民主模式與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國情不相匹配,其效果欠佳。
西方的政黨援助以增強政黨的選舉能力為核心。有效的選舉需要政黨具備包括中央機構、組織架構、選舉程序、政治綱領、意識形態(tài)、宣傳能力、吸納能力在內的諸多政治要素,這些可以概括為“政黨組織力”。喬爾·拉扎勒斯(Joel Lazarus)指出:“政黨援助是殖民社會中各種以項目制形式為基礎設計民主政黨和政黨制度的政治干預?!保?1]托馬斯·卡羅瑟斯(Thomas Carothers)認為:“西方政黨援助遵循一個標準方法,實施政黨援助的組織從了解新興或掙扎中的民主國家的政黨開始,發(fā)現這些政黨在某些方面不符合援助方關于好政黨的標準,并試圖按照設計的援助計劃與標準重塑它們?!保?2]格雷格·鮑爾(Greg Power)認為:“對政黨和對議會的援助緊密相連,政黨長期以來被視為民主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但現在政黨越來越被認為是決定治理質量的關鍵行為者,因此在民主援助戰(zhàn)略中至關重要。”[13]綜合西方學者對政黨援助的闡釋,西式政黨援助可以概括為由西方發(fā)達國家“民主”政黨發(fā)起的為增強“新興國家民主政黨”或“處于困境的民主國家政黨”的政黨組織力,幫助其建立和完善以選舉制度為核心的政黨制度為目的的一種政治干預。
二、 思想探源: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理論源泉
(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政黨援助必要性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fā)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tài)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保?4]這表明,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人類社會世界的歷史正在由局部歷史變?yōu)檎w歷史。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了世界歷史形成條件下無產階級聯合的重要性,以及無產階級是全世界最富有革命性和最先進的力量。因此,本國共產黨所需要聯合與援助的對象應當是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指導的他國共產黨,但世界范圍內的共產黨很少,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指導的共產黨數量就更少了。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致力于建設國際范圍內的無產階級政黨即“國際黨”,這主要是由于當時各國工人運動的規(guī)模還比較小,斗爭策略和組織工作比較統(tǒng)一,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各國工人階級團體還較少。因此,馬克思成立第一國際的目的就是向各國工人階級團體傳授科學的理論知識,從理論上武裝和幫助他們成為實現自身和全人類解放的先鋒隊。19世紀70年代后,由于各國的工人階級力量逐步壯大,馬克思開始強調在各國建設獨立政黨的思想,并領導和建設了第一個民族國家無產階級政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馬克思強調要將“一國建黨”的經驗從德國拓展到各個國家,開辟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新階段,這說明馬克思很早就意識到了政黨間理論援助的必要性。
隨著民族國家無產階級政黨的壯大,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保?5]50“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保?5]66這意味著,無產階級政黨要加強相互間的團結和幫助,還要努力爭取與各國的小資產階級政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政黨、民族主義政黨等的團結和協調。只要他們的活動有利于社會進步,有利于世界和平,無產階級政黨就要積極支持與幫助。
(二) 列寧對于政黨援助的相關論述
列寧初步形成了關于無產階級政黨援助的思想,其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世界范圍內的革命勝利需要共產黨間相互援助。1918年12月,列寧在《致格·瓦·契切林》中談到第三國際綱領草案的起草工作時曾指出:“制定綱領的基本原則我看可以采取布爾什維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或許可以部分采用我的黨綱草案”?!保?6]1921年7月,列寧在《關于俄共策略的報告》中又談到:“我們懂得,沒有國際的世界革命的支持,無產階級革命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保?7]可見,列寧不僅希望將俄國成功的經驗融入到第三國際的指導思想中,在思想層面給予各國無產階級政黨援助,而且希望世界各國共產黨能夠逐步實現本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從而援助和支持國際社會主義革命。第二,世界范圍內革命的勝利需要各派的力量凝聚起來。列寧認為依靠無產階級并不足以實現世界范圍內的革命勝利。他指出:“同先進國家的革命者和各被壓迫民族結成聯盟,反對所有的帝國主義者,這就是無產階級的對外政策?!保?8]可見,共產黨團結與援助的對象不僅是共產黨,也應當包括世界上一切被壓迫民族的先進力量。因此,列寧在馬克思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19]這一新的戰(zhàn)略口號。
列寧的這一思想的目的是把俄國先進的經驗融入到共產國際中,以便對兄弟共產主義政黨進行援助。但是,這也不可避免地會把俄國自身的歷史慣性帶到共產國際中來。早期中國革命屢遭挫折,其中的原因不乏是受到以蘇俄經驗為核心的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
(三) 斯大林對于政黨援助的相關論述
1924年年底,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和俄國共產黨人的策略》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他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思想,其基本觀點是“這就是可能用我國內部力量來解決無產階級和農民的矛盾,這就是在其他國家無產者的同情和支援下,但無需其他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預先勝利,無產階級可能奪得政權并利用這個政權在我國建成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保?0]1925年1月,斯大林在《給德-奧夫同志的信》中提出了社會主義一般勝利的概念,這是其一國建成社會主義思想的起點。斯大林認為,一般勝利是俄國或少數幾個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而要想實現“完全勝利”,即世界范圍內的無產階級社會革命,則需要幾個先進無產者國家共同努力。
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思想是斯大林整個黨際關系理論的基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終勝利是其政黨觀的邏輯終點和最終目標。在斯大林眼中,十月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十月革命需要其他國家革命的援助,而且其他國家革命也需要十月革命的援助,以便加速和推進推翻世界帝國主義的事業(yè)?!保?1]這意味著蘇聯共產黨肩負著實現國內共產主義與發(fā)展、援助和激起世界各國革命的雙重任務。在這一邏輯的支撐下,斯大林形成了其黨際關系理論的基本觀點,共產黨人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世界范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勝利,蘇聯作為世界革命的中心,肩負著援助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使命。同樣,各國也負有保衛(wèi)蘇聯的義務。斯大林強調蘇聯對外的政黨援助是為了實現世界范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但由于蘇聯在共產國際中的特殊地位,隨著“保衛(wèi)蘇聯”口號的提出,蘇聯的政黨援助逐漸帶有了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色彩,其國際性逐漸屈服于民族性,成為蘇共控制各國共產黨的工具。
三、 歷史脈絡: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演進歷程
(一) 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萌芽(1949年-1966年)
1.組織建設——中國共產黨對亞洲兄弟黨的援助
1950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對外聯絡部,中聯部的任務是負責各國兄弟黨和僑黨的聯系工作。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幫助亞洲各國共產黨制訂有關民族解放斗爭的綱領、政策和策略方針,并且?guī)椭值茳h推進組織建設[22]。例如,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就在馬列學院為越南培養(yǎng)干部和學生以充實其人才隊伍。1951年1月,中國共產黨還在廣西桂林創(chuàng)辦了“越南育才學校”,專門接受越共輸送來的青年和兒童。從1953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幫助越共制定土地改革的綱領。為此,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羅貴波專門制定了《越南勞動黨中央關于越南今后土地改革方案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意見》,幫助越共進行土地改革。1954年9月,應越共總書記胡志明的請求,中國共產黨還幫助越南制定了“有關文化教育的具體政策及有關新聞出版政策”,幫助其穩(wěn)定新接收城市的政治秩序。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共產黨面臨美國占領的形勢,分化為不同派系,產生了黨內分裂。為此,中國共產黨積極幫助日本共產黨穩(wěn)定黨內形勢、制定黨內綱領。例如,1950年1月,中國共產黨協助蘇共在共產黨中央情報局機關報上發(fā)表了《關于日本的形勢》一文,并在文章中為日共制定了詳細的戰(zhàn)后發(fā)展綱領。同年9月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現在是日本人民團結對敵的時候》,幫助日共修復黨內分裂形勢。1951年8月,又協助蘇聯共產黨發(fā)表了《五一年綱領》,通過分享中國共產黨的土地革命經驗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策略的方式,幫助日共制定應對美國不公正占領的對策。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于國外兄弟黨進行了政黨組織建設方面的援助,幫助兄弟政黨穩(wěn)定了黨內形勢,明確了發(fā)展方向,但由于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經驗與兄弟政黨的情況并不完一致,中國共產黨于1956年春決定停止幫助兄弟黨制定綱領和政策。毛澤東認為:“我們過去也給人家起草過綱領,那樣是行不通的?!保?]37這個“行不通”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代人制定章程不一定符合對方的要求和國情;二是對兄弟黨下“指導棋”也不符合黨際關系平等的基本原則;三是隨著國家對外關系的發(fā)展,有時確實很難處理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綱領目標與國家之間和平相處、不干涉內政原則之間的矛盾。此后,中國共產黨極少介入國外兄弟黨黨內事務,僅以軍師和參謀角色給國外兄弟黨提出意見和建議。
2.軍事支持——中國共產黨對朝鮮和越南兄弟黨的援助
新中國建立之后,中國共產黨開始對廣大亞非拉國家政黨領導的軍隊進行必要的援助。黨對外軍事援助的主要內容包括軍事思想理論的分享、軍事人才的培訓、武器裝備的提供,以及直接出兵援助等,這些決策是政黨最高層領導人作出的,屬于中國共產黨政黨軍事援助的范疇。
建國初期,對越南與朝鮮的政黨軍事援助是中國共產黨對外軍事援助的重要表現,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越南與朝鮮人民軍的援助為抗法援越、抗美援越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持與保障。1950年2月,斯大林在征求毛澤東的意見后決定由中國共產黨承擔對越援助的主要任務。毛澤東召開了中央軍委會議,軍委的意見是越南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越共抗法戰(zhàn)爭的勝利也會使中國南翼的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從根本上說,這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義務所在[23]。劉少奇隨即電告羅貴波,并任命其為中共中央駐越共中央聯絡代表。中國共產黨派出了陳賡摸查越軍的情況,又選派了以韋國清為代表的軍事顧問團,并在云南硯山縣幫助越共訓練了第308師,向其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裝備。此外,中國共產黨還專門于1950年2月在云南創(chuàng)辦了“云南軍區(qū)特科學?!保瑸樵侥吓嘤柫舜罅寇娛氯瞬?。1954年春,在中國共產黨軍事顧問團的協助下,越南人民軍沉重打擊了法國殖民者,促使法國停戰(zhàn)和撤出印度支那。在此后的抗美援越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也對越共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并最終幫助越共戰(zhàn)勝了敵人。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政府立即決定對朝鮮半島事務實行武裝干涉,同時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中共中央權衡各種利弊之后,作出了“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臺灣”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10月19日,在彭德懷元帥的率領下,中國人民志愿軍浩浩蕩蕩跨過了鴨綠江。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并肩戰(zhàn)斗下,經過將近三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zhàn)協定》。
中國共產黨對兄弟黨的軍事援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的威望,為中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長遠的保障??姑涝瘧?zhàn)爭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唯一一次直接對外的軍事援助。此后,中國共產黨的政黨軍事援助主要以思想理論分享、人員培訓、裝備供給為主的間接軍事援助。
3.政治斡旋——中國共產黨對蘇聯共產黨的援助
1956年6月,波蘭波茲南地區(qū)發(fā)生由于工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引起的流血沖突,此后波蘭的國內形勢進一步惡化。1956年10月19日和21日,蘇共中央兩次給中共中央發(fā)來電報,認為波蘭局勢十分嚴重,要求中共中央派遣由劉少奇或周恩來率領的高級代表團去莫斯科商談。1956年10月22日凌晨,毛澤東會見蘇聯駐中國大使并決定派遣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前去調停。在此期間,中國共產黨先后與蘇共和波共舉行會談,使雙方意見達成一致,隨后蘇波兩黨舉行正式會談,協商解決分歧。1956年10月30日,蘇聯政府發(fā)表《關于發(fā)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和合作的基礎的宣言》,承認過去在處理社會主義國家關系方面犯有錯誤。次日,中國政府發(fā)表聲明表示支持,波蘭的形勢隨后趨于好轉。
在波蘭局勢有所緩和時,匈牙利局勢卻嚴重惡化了。1956年10中旬,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發(fā)生大規(guī)模騷亂,匈牙利宣布建立多黨制政府,并要求退出華沙條約。毛澤東在與政治局商議后認為,匈牙利和波蘭事件有本質區(qū)別,其目的是要顛覆社會主義政權。因此,中共中央委托在莫斯科的劉少奇向蘇共中央表示,蘇軍應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上[24]。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支持蘇共用武力手段解決匈牙利問題,維護社會主義政權。赫魯曉夫表示非常為難,他表示出兵就意味著要對匈牙利實行全國占領,那樣蘇方就會變成征服者,蘇共一致認為這樣很不利,所以主張退讓[25]。但隨后匈牙利的局勢愈演愈烈,蘇聯遂決定使用武裝力量干預匈牙利政局。11月4日,匈牙利工農革命政府宣告成立,蘇軍開進布達佩斯,匈牙利國內的局勢才逐漸好轉。
由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斡旋,蘇聯結束了與波蘭的分歧,匈牙利的局勢也逐漸穩(wěn)定。赫魯曉夫也通過此事件穩(wěn)固了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初期少有的直接參與調停國際局勢。但隨著中蘇論戰(zhàn)的開始,中國與社會主義陣營中大部分國家的關系逐漸惡化,導致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幾乎陷于停滯。
(二) 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曲折發(fā)展(1966年-1976年)
1.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遭遇挫折
1960年2月,赫魯曉夫在華沙會議上不點名批評中共,又在當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國際共產黨會議上點名批評中國共產黨,并于當年7月撤回所有蘇聯駐華專家。1960年年底,在莫斯科舉辦的八十一國共產黨與工人黨代表會議中,中蘇兩黨在赫魯曉夫提出的不要站在論戰(zhàn)的第一線和兩黨在國際會議上保持一致這兩點上達成共識,使得兩黨的關系有所緩和。但總的來說,此后的中蘇關系主要處于對峙狀態(tài)。1966年3月,中國共產黨拒絕了參加蘇共二十三大的邀請,這意味著中蘇兩黨的關系跌至谷底。6月14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發(fā)表題為《把反對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斗爭進行到底》的文章,認為蘇共新領導“原封未動地繼承了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全套衣缽”,強調如果要革命,要反對帝國主義,要堅持革命人民的團結,就必須“把反對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斗爭進行到底”[26]。中蘇關系的破裂導致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化,影響了中國共產黨正常的黨際交往,阻礙了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繼續(xù)發(fā)展。
“文化大革命期”間,盡管毛澤東提出了“一條線”和“一大片”與“三個世界”的戰(zhàn)略思想,幫助中國共產黨與歐美國家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政黨建立了良好的黨際關系。但由于與蘇聯和其他國家兄弟黨間關系惡化,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黨交往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右翼政黨并不在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考慮的范疇內,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幾乎陷于停滯。“文革”開始后,中蘇關系全面破裂,而世界大部分共產主義政黨與蘇共站在一邊,中國共產黨僅與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保持了良好的關系,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政黨的關系幾乎全部陷入僵局。這期間,中國共產黨與世界上多數的共產主義政黨斷絕往來,而與110多個“左派”組織建立了聯系。此前與我黨交往的89個共產黨,78個陸續(xù)與我黨中斷關系。到“文革”結束,只有10個“老黨”與我黨尚有交往[27]。
2.中國共產黨政黨軍事援助的進一步發(fā)展
20世紀50年代末,黨內左傾主義思潮日趨嚴重并影響到了黨的對外工作領域。面對這一形勢,黨內的有識之士進行了反思。1962年,時任中聯部部長的王稼祥多次對黨的對外工作提出意見,其目的是想緩和對外工作領域的“左傾”思想和趨于全面緊張的對外關系。文化大革命期間,黨內“左傾主義”思潮進一步影響了正常的外交政策。為了與蘇聯展開論戰(zhàn),中國共產黨把宣傳毛澤東思想和“文化大革命”作為駐外使領館的首要任務[28]。面對這一形勢,毛澤東個人則十分謹慎。1968年3月27日,毛澤東在起草的致緬甸共產黨武裝斗爭20周年的賀電上批示:“以后不要在任何對外文件和文章中提出所謂毛澤東思想,作自我吹噓,強加于人。”[29]毛澤東的批評遏制了黨對外工作領域的“左傾”傾向,但這場運動始終是在“左”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因此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對外工作領域的困難。
盡管這一時期廣大亞非拉國家政黨受到中國共產黨黨際交往政策的影響,與中國共產黨的黨際關系趨于惡化,但眾多非洲國家政黨對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經驗仍然充滿熱情,他們迫切想要學習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擺脫殖民統(tǒng)治的經驗。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與非洲政黨的團結合作。除了大范圍接收非洲政黨來華的軍事學員與輸送武器裝備外,也加大了向非洲民族主義政黨派遣軍事專家的力度。20世紀60-70年代,坦桑尼亞在非洲大力支持民族解放運動,諸多非洲民族主義政黨在坦桑尼亞原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設立辦事機構,接受坦桑尼亞的軍事援助。中國共產黨派往坦桑尼亞的軍事專家依據毛澤東軍事思想原則幫助這些政黨訓練能夠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自由戰(zhàn)士”。在主客觀方面因素的推動下,毛澤東軍事思想被這些政黨所廣泛接受。越來越多的非洲自由戰(zhàn)士在專心致志的研究毛主席著作,從中尋找干革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以解決他們在民族解放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問題[30]。在當時左傾主義的歷史環(huán)境下,毛澤東思想被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但對于非洲國家政黨的軍事思想援助也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廣泛分享治國理政經驗與理論奠定了基礎。
(三) 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恢復與發(fā)展(1977年-2012年)
1.治國理政經驗的分享
受意識形態(tài)因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在很長一段時間僅與各國無產階級政黨接觸,同發(fā)展中國家的民族及民主政黨來往較少。1989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時認為:“黨派要著眼于自身長遠的戰(zhàn)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別?!保?1]330此后,中國共產黨不拘泥原來的援助范圍,而且豐富了援助的內容。例如,中國共產黨與南斯拉夫恢復關系后,曾以考察團、報告員、雙邊專題研討會、黨刊等形式向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聯盟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經驗;在與非洲國家的交往中,中國共產黨積極向黑非洲國家政黨分享經驗,曾派代表出席非洲國家民族主義政黨的黨代會,到他們的基層去考察,從執(zhí)政理念和國際形勢的角度向非洲國家政黨介紹自身的經驗。例如,1980年2月,中國駐蘇丹大使宋寒毅作為中國共產黨代表出席了蘇丹社會主義聯盟的第三次代表大會,現場致辭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向非洲國家政黨分享執(zhí)政經驗的愿望。至1990年,中國共產黨接待了230多個來到中國求取執(zhí)政經驗的政黨代表團。此外,中國共產黨還與西亞、拉丁美洲的政黨建立了黨際聯系,并向其分享了自身的治國理政經驗。例如,1980年7月,由總書記弗朗西斯科·莫斯克拉率領的哥倫比亞獨立革命工人運動代表團訪華,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會見了代表團,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以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外交路線和方針。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共產黨與世界上一百多個民族主義政黨建立了聯系,并以雙向代表團的形式向他們分享了黨的建設、干部培養(yǎng)、經濟建設等各方面的經驗。
除分享早期的執(zhí)政經驗,中國共產黨還在發(fā)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基礎上向中國周邊國家政黨分享中國共產黨最新的理論成果。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逐漸形成,老撾人民革命黨十分重視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fā)展觀等中國共產黨理論成果,愿借鑒中國改革開放、治黨治國和防止西方“和平演變”的經驗。為此,老撾人民革命黨主動向中國共產黨提出派干部赴華考察培訓,中國共產黨也多次派出由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專家向老撾分享治國理論。2010年10月,中老兩黨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辦了主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首屆理論研討會,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就執(zhí)政理論與老方做了深入探討。中國共產黨還向越南共產黨分享了執(zhí)政理論。至2011年,中越兩黨先后舉辦了七屆理論研討會,分別就“經濟、黨的建設、科學與和諧發(fā)展、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進文化建設、做好群眾工作”的主題進行研討。這些理論成果的分享助力中國共產黨拓展了與周邊國家政黨交流合作的內容,加深了相互間的友誼。
2.援助規(guī)模擴大與援助領域的拓展
20世紀80年代后,盡管大多數非洲國家確立了多黨體制,但西方的政黨援助在非洲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西方的民主制度并沒有在非洲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于是非洲國家政黨開始把眼光投向中國。200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提出了新世紀黨的對外工作的指導方針,即中國共產黨愿在黨際關系四項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政黨、政治組織廣泛交往,加強合作,促進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國家關系的發(fā)展?!保?2]2003年以來,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主席祖馬、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黨主席格布扎等多位非洲國家執(zhí)政黨領導人相繼率黨政代表團訪華,向中國共產黨尋求政黨建設的經驗。應南非執(zhí)政黨要求,中國共產黨為該黨全國執(zhí)委會舉辦了主題為“從革命到執(zhí)政——中南兩國執(zhí)政黨的理論與實踐”的專題研修班,系統(tǒng)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等經驗。隨后,非洲多數國家相繼選派高級干部前往中國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理念和理論。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03年-2011年的8年內,中國共產黨接待了60多批國外代表團,僅2010年就接待考察團15批180人次[5]223。通過這種考察學習,中國共產黨向更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分享了自身治國理政的經驗與理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日益在政黨交往中注重經濟因素,努力尋找滿足外國政黨開展經貿合作要求的結合點,并形成了政黨交往搭臺、經貿活動唱戲的模式。中國共產黨首先通過政黨交往的形式打開與各國政黨交往的局面,再以投資的方式促進政黨交往與國家建設,這成為了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政黨經濟援助的主要形式。例如,1999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訪問巴西、秘魯、智利。李長春先與各政黨負責人舉行了會談。隨行的廣東經貿考察團與三國企業(yè)廣泛接觸,簽署了一批重要合作協議,在巴西投資2000萬美元,并與巴西客戶簽署了2000萬美元的空調機等產品合同;與智利等國有關公司簽署了1800萬美元的貿易協定;與秘魯企業(yè)家也達成了一系列貿易合作意向[5]206。中國共產黨在對外交流時多采用地方黨委負責人與經貿團隨行的方式,利用黨際關系先行的方式發(fā)展與交往對象國的經貿關系,創(chuàng)造了黨對外交往的新思路。
(四) 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深入創(chuàng)新(2013年-今)
1.治國理政經驗分享形式的多元化
黨的十八大以前,中國共產黨分享治國理政經驗主要采取考察團互訪的雙邊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逐漸成為中國共產黨進行多邊執(zhí)政經驗與理論共享的平臺。例如,2017年,中聯部主辦了“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這次會議包括加強政黨建設、政黨的挑戰(zhàn)和未來、建設美好國家、政黨的實踐經驗四個主題分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舉辦了“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的峰會”,就“為人民服務、政黨的責任”這一主題與世界各國政黨分享了執(zhí)政的理論與經驗。2023年,中國共產黨再次舉辦了“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會議上作了《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報告,向世界各黨派著重分享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涵與實踐。中國共產黨通過多邊線上政黨對話交流會的形式將自身治國理政最新的經驗分享給世界各國政黨,以全新的形式為世界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中國經驗。
此外,為了提升非洲國家政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能力,中國共產黨還通過在非洲建設培養(yǎng)黨政干部學校的形式進行政黨援助。2018年,中國共產黨在坦桑尼亞開工建設了尼雷爾領導力學院,并于2022年6月初完成對120名非洲6國執(zhí)政黨干部的培訓。首批來自坦桑尼亞、南非、莫桑比克、安哥拉、納米比亞及津巴布韋六國執(zhí)政黨的120名學員于5月25日至6月初完成了為期10天的中青年干部研討會。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政治局委員滕代·奇勞表示:“深入學習了解中國發(fā)展道路以及中國減貧的實踐經驗意義重大?!敝袊伯a黨建設非洲黨政干部培訓學校,讓有志投身政治的非洲年輕人能夠了解中國政治制度的優(yōu)勢。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致電非洲6國來華學習的全體青年領袖,希望這些青年領袖能夠在學習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本國執(zhí)政黨的發(fā)展,為構建中非共同體作出貢獻。
2.治國理政經驗分享內容的專門化
解決貧困問題是實現國家富強的關鍵一環(huán)。因此,中國共產黨在對外援助中高度重視脫貧攻堅經驗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脫貧問題。2021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全面脫貧,并為世界減貧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fā)展的“快車”、“便車”?!保?3]十八大后,中國共產黨分享經驗時注重引導國外政黨深入中國邊遠地區(qū)和基層單位實地考察,讓他們親身體驗中國共產黨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扶貧效果。2017年4月,烏拉圭執(zhí)政黨“廣泛陣線”主席哈維爾·米蘭達率團赴我國云南怒江調研精準扶貧情況,中國共產黨“五級書記抓扶貧”的力度和成果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執(zhí)政黨最重要的職責是保持社會公平與公正,這一點上,中國共產黨為其他國家的執(zhí)政黨樹立了典范?!保?4]1092017年至2021年,中國共產黨舉辦了13場“中國共產黨故事”地方專題宣講會,向世界各國政黨展示了政黨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3.中國共產黨政黨經濟援助的深化發(fā)展
自上世紀中國共產黨提出“政經結合,政經互促”的模式后,為了更好地通過黨際交往促進經濟合作,中國共產黨在政黨交往的過程中努力尋找滿足國外政黨開展經貿合作愿望的結合點,通過在國外舉辦各種經貿論壇、經貿洽談會與展覽等活動,為國外政黨所推薦的外國企業(yè)在華發(fā)展和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創(chuàng)造機會。
中共高層出訪時,經常有經濟界和企業(yè)界人士同行,滿足外國政黨開展經貿合作愿望的結合點,為中國企業(yè)家和經濟界人士學習借鑒外國發(fā)展經驗提供條件[34]104。例如,中國共產黨借助亞洲政黨會議、中國-中東歐政黨論壇等多邊平臺,加大經濟因素的投入,更多地利用多邊形式為發(fā)展中國家政黨提供間接的經濟援助。中國共產黨政黨經濟援助模式注重經濟改革經驗的分享,并通過發(fā)展黨際關系促進經濟合作,幫助他國政黨推動本國經濟建設,并為自身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這樣,中國共產黨的政黨經濟援助不僅超越了歷史上蘇共以意識形態(tài)劃界的局限,而且變“輸血式”模式為“造血式”模式,避免了向受援國直接提供經濟援助的弊端,培養(yǎng)了他國政黨成長的自主性,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政黨經濟援助模式的跨越式發(fā)展。
四、 歷史啟示: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的實踐經驗
(一) 尊重各國主權,不強制輸出經驗,不干涉他黨內務
各國政黨之間需要遵循合理的黨際交往原則,才能保證黨際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在國際共運史上,共產國際對加入者有明確的紀律約束,這包括“凡加入者,黨名必須為‘某國共產黨-第三國際共產黨支部;‘必須以全力擁護蘇維埃共和國;‘必須遵守第三國際的一切決議,‘第三國際亦有強迫加入國際共產黨之各黨一律遵行的權力?!保?5]這些原則包含極強的家長制色彩,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其他國家政黨的自主性發(fā)展。對此,毛澤東提出:“一個國家的黨領導革命走向勝利,不通過自己的路線、自己的經驗、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手,而靠別國幫助就不行”,“革命是自主,建設也是自主?!保?6]
對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經驗,毛澤東認為:“中國的經驗只能提供參考,照抄則不可。各國應根據自己國家的特點決定方針、政策,把馬克思主義同本國特點結合起來。中國的經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37]他不主張各國共產黨不假思索地照搬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經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受到蘇共家長制的影響,早期的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政治、軍事、思想援助雖秉持國際共產主義原則,但或多或少存在著干涉他國政黨內務的情形。經過早期政黨援助的實踐后,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黨際關系的四項原則,即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并將其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1987年,鄧小平再次強調指出:“我想有一點最重要,就是任何大黨、中黨、小黨,都要相互尊重對方的選擇和經驗,對別的黨、別的國家的事情不應該隨便指手畫腳。對執(zhí)政黨是這樣,對沒有執(zhí)政的黨也應該是這樣。比如法國黨和意大利黨……應該尊重他們的經驗,尊重他們的選擇。如果他們犯了錯誤,由他們自己去糾正?!保?1]236此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不干涉他國政黨內務的原則,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援助道路。
(二) 堅持開拓創(chuàng)新,服務于國家總體外交大局
中國共產黨堅持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援助模式。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逐步突破了歷史上蘇共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的兄弟黨援助模式,將援助擴大到了所有愿意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友好往來的政黨,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在對象上的突破;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突破了西方政黨援助以民主選舉為核心的模式,形成了不干涉政黨內務為主要原則,以經濟、軍事、政治援助為主要內容的政黨援助模式。
中國共產黨政黨援助作為國家關系的奠基者,它發(fā)揮了基石的作用,作為國家關系的助推器,它發(fā)揮了促進作用。政黨援助作為我國對外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為我國與其他國家建立、鞏固、發(fā)展國家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幫助中國在國際上結交了一大批朋友,拓展了中國的國際交際圈。作為國家關系的開拓者,中國的政黨援助發(fā)揮了橋梁作用。通過政黨間的交際與援助,中國共產黨辦成了許多政府難以直接出面辦的事情,解決了許多國家政府間交往難以解決的事情,促進了國與國間政治關系的穩(wěn)定。作為國家形象的宣傳者,它發(fā)揮了窗口作用,幫助更多國家的政黨與政府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的對外援助必然要考察和考慮受援助國家的黨情與國情,這能幫助中國共產黨更好地了解其他國家政黨運行的經驗與執(zhí)政的規(guī)律,為自身的執(zhí)政與發(fā)展提供借鑒。習近平總書記曾做出承諾:“中國共產黨愿同各國政黨交流互鑒現代化建設經驗,共同豐富走向現代化的路徑,更好為本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謀幸福。”[4]8他明確了中國共產黨自身所承擔的使命,同時也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向世界政黨分享經驗、提供幫助的必要性。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必須根植自身傳統(tǒng)、發(fā)揚獨特優(yōu)勢,與政黨交往、政黨外交形成合力,從而形成推動中國發(fā)展對外關系的重要推動力。
(三) 服務于黨的中心任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共產黨始終根據中國所處的不同歷史階段和中國社會發(fā)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來確定黨的中心任務,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發(fā)揮了服務于黨的中心任務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的威脅,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為了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邊倒的政策,其政黨援助的對象集中于社會主義國家兄弟黨,這幫助中國共產黨順利地與各社會主義國家兄弟黨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得到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對新中國各個方面的承認?!拔幕蟾锩睍r期,在國內“左傾”主義錯誤路線與國際社會主義陣營分化的雙重擠壓下,中國共產黨與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兄弟黨中斷了聯系。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與非洲和歐美國家政黨間的關系有所緩和,但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政黨援助基本陷入了停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經濟建設上。此后,中國共產黨的對外援助始終圍繞著服務國內經濟建設和改善人民群眾物質和文化生活上。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圍繞著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跨越意識形態(tài)的樊籬,將政黨援助的對象擴大到了世界上所有愿意與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友好關系的政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黨。我們要通過推動中國發(fā)展給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機遇,通過深化自身實踐探索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并同世界各國分享”[2]8。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開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21。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本質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共產黨對國外政黨進行政黨援助能夠積極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自覺地把黨的對外援助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認識,放到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中把握,放到中國總體外交的范疇內來推進。這樣,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援助必然能夠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鋪路架橋。
[參考文獻]
[1] [英]尼爾·弗格森.世界戰(zhàn)爭與西方的衰落[M].喻春蘭,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31.
[2] 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 習近平.加強政黨合作,共謀人民幸福: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 王家瑞.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九十年[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3.
[6] 許月梅.建國后中共政黨外交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7.
[7] 余科杰.論“政黨外交”的起源和發(fā)展:基于詞源概念的梳理考察[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5,32(04):124-136.
[8] 廖雪.中國共產黨體育對外援助歷程梳理及政策法規(guī)解讀[C]//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fā)展中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2021中國體育史年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研究(1949-2019)”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DOI:10.26914/c.cnkihy.2021.015229),2021:125.
[9] 朱蓉蓉.中國共產黨對外援助策略的歷史演進[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09):71-76,84.
[10]許洪位.20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對外革命援助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9.
[11]Joel Lazarus.Party aid democracy promotions “new frontier” or its final frontier?[J].Third World Quarterly,2012(10):1925.
[12]Thomas Carothers.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for political party development[M].Bergen:Chr.Michelsen Institute,2008:7.
[13]Greg Power.Donor support to parliaments and political parties:An analysis prepared for DANIDA[C].London:Global Partners & Associates London,2008:18.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541.
[1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列寧.列寧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5.
[17]列寧.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18]列寧.列寧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1.
[19]列寧.列寧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3.
[20]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64.
[21]斯大林.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08.
[22]朱良.試析指導黨的對外工作戰(zhàn)略思想的變化[J].當代世界,2010(09):9-15.
[23]李健.天塹通途: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紀實[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549.
[24]杜艷華.中國共產黨對外交流史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8.
[25]師哲,李海文.波匈事件與劉少奇訪蘇[J].百年潮,1997(02):11-17.
[26]把反對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斗爭進行到底[N].人民日報,1965-06-14(1).
[27]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光輝的歷程 寶貴的經驗: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的建設主要成就與經驗研討會論文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509.
[28]王泰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11.
[2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157.
[30]非洲自由戰(zhàn)士帶著毛主席著作踏上征途 他們學習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決心長期堅持游擊戰(zhàn)[N].人民日報,1967-09-02(6).
[3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2]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8.
[33]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7-01-18(1).
[34]田永祥.中國共產黨的國際交往[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22.
[35]列寧.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2-206.
[36]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14.
[37]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4.
(責任編輯 文 格)
Theoretical Origin,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CPCs Political Party Assistance
LI Xiang, WANG Rong-hui
(School of Marxism,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Hubei,China)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PC has always closely combined its own destiny with that of the domestic political par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d has provided assistance to world political parties,especially foreign Communist parties,in party building,ideological theory,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story and practice,the CPC has continuously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on party assistance,and has initially formed the thought of party assist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the seventy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CPCs party assistance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germination,frustration,recovery and in-depth developmen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a century and the promotion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sorting out,improving and develop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PCs party assistance will help provid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building a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xpanding the level of Chinas overall diplomacy,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omestic political parties,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the CPC; political party assistance; inter-party relations;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eory of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