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文化知識是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中理解文化內(nèi)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前提與基礎,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目標。后者是靜態(tài)存在,前者是動態(tài)過程,需要建立在理解與運用文化知識的基礎上?;诖?,文章以高中英語譯林版必修三 Unit 4閱讀板塊的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 為例,詮釋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路徑,旨在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落實學科育人的目標。
一、播放視頻,激活已知,引導學生獲取文化知識
獲取多元文化知識是文化教學的起點。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播放視頻,憑借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刺激,激活學生原有的文化認知,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加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為文化意識的形成奠定基礎。
片段一:
課堂伊始,教師播放了屠呦呦獲獎的視頻,并讓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Nobel Prize?(2)Do you know who has won the No- bel Prize?(3)What achievements did Tu Youyou achieve to win the Nobel Prize?(4)Do you know Tu Youyou?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認真觀看視頻,并思考作答。問題(1)是針對諾貝爾獎的相關知識進行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獲得諾貝爾獎的條件以及相關的知識。問題(2)是針對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物進行的發(fā)問,讓學生認識到該獎項獲得的難易程度。問題(3)是從屠呦呦作出的貢獻的層面了解其獲得該獎項的原因,即屠呦呦提煉的青蒿素對人類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問題(4)是對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屠呦呦的相關知識的了解。
在教學中,教師以播放視頻、提問等方式,激活學生原有的背景知識,使其進行新舊知識的勾連,豐富了學生對諾貝爾獎、屠呦呦等相關文化知識的了解,為其文化意識的提升做好足夠的知識鋪墊。
二、提問啟思,引導學生探究思考,理解文化內(nèi)涵
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知識,通過理解、分析、討論等思維活動,探尋語篇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與價值取向。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提問,引領學生在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學習之外,通過分析、推理、評價,啟發(fā)學生學會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文章隱含的文化內(nèi)涵。
片段二:
該語篇是一篇新聞報道,講述了屠呦呦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帶領團隊成功提取青蒿素治療瘧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荊棘與艱辛,但都沒能阻礙屠呦呦前進的步伐。據(jù)此,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下問題:(1)How does Tu Youyou solve difficulties every time sheencoun - ters them?(2)What are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of Tu Youyou?(3)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scientist who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humanity possess - es?這些問題圍繞屠呦呦如何解決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展開,并引申到對社會具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的思考,讓學生學習科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和奮斗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學生對語篇中蘊含的深層內(nèi)容進行思考。學生深受科學家堅持不懈、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的感染,學習他們身上具有的可貴品質,努力不懈的奮斗精神,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實現(xiàn)了對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
三、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判斷分析,比較文化異同
比較文化異同能夠幫助學生對文化進行深入理解,形成對不同文化包容、理解、尊重的態(tài)度。教師可開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通過判斷分析,比較中外文化的異同,深化對中外文化的理解。
片段三:
語篇中介紹了屠呦呦使用中醫(yī)的知識提取了青蒿素來治療瘧疾,據(jù)此,教師提出問題: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 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比較分析中醫(yī)與西醫(yī)的優(yōu)勢與劣勢。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比中西醫(yī)的優(yōu)勢與劣勢,讓學生認識到傳統(tǒng)中醫(yī)藥在治療瘧疾方面的優(yōu)勢,以及中醫(y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利于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增強家國認同感。
四、開展體驗活動,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學生表現(xiàn)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yǎng)、行為取向,需要在文化體驗中形成。教師可通過開展諸如英語脫口秀、配音秀、主題演講比賽、英語朗誦等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和體驗中外文化,領悟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
片段四:
教師開展了主題演講比賽的活動,引導學生任選一位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通過查閱資料,搜集其偉大的事跡,并對偉人的生平、突出的貢獻、傳奇的經(jīng)歷等信息進行提煉,并將其梳理書寫成文,通過演講的方式呈現(xiàn)。學生在演講中,一方面深化了對偉人事跡、優(yōu)秀品質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通過演講,更深一步地感受這些優(yōu)秀人物的傳奇人生,從中吸取文化精華,激發(fā)了其努力學習這些優(yōu)秀品質的動力,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師通過開展主題演講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文化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偉人的傳奇經(jīng)歷,驚嘆其所做出的貢獻,激發(fā)了學生以偉人為榜樣的動力,并將其踐行到學習中,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總之,教材中的文化知識為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效支撐。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獲取知識、理解內(nèi)涵、比較異同、汲取精華、塑造品格等路徑得以實現(xiàn)。基于此,教師從課堂活動視角,找到文化知識與育人價值的結合點,采取播放視頻、提問啟思、小組討論、主題演講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感悟、體驗優(yōu)秀文化知識,在包容、尊重他國文化的同時,堅定本國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