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當時抱著被君主疏遠放歸, 心灰意冷之失落心情離開長安。李陽冰《草堂集序》說:“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可見李白離開長安后打算前往汴州投奔李彥允, 就在李白路過洛陽前往汴州之時, 李白與杜甫相遇了。二人更相約同游梁宋。《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反映了杜甫對這次李白被賜金放歸的了解:
龍舟移棹晚, 獸錦奪袍新。白日來深殿, 青云滿后塵。乞歸優(yōu)詔許, 遇我宿心親。未負幽棲志, 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逸, 嗜酒見天真。
杜甫想象李白常與君王泛舟至傍晚, 并受玄宗賜贈錦袍。每天進入深殿侍奉玄宗, 身邊追隨者眾。李白在放歸途中遇上杜甫, 杜甫亦視李白為“宿心親”。杜甫欣賞李白始終抱幽棲山林之志, 并能于受寵及受讒辱各種際遇中自保, 并欣賞李白為人真誠, 淳樸閑適, 好酒瀟灑, 不拘于俗。此詩透露了他們游歷梁宋前的感情基礎及對對方的了解。
上文提及, 開元二十七、二十八年 (739—740) 杜甫游齊趙之時于汶上與高適相遇, 在他們相遇后不久, 于開元二十九年 (741) , 杜甫歸東都, 筑陸渾莊。此后兩三年間, 杜甫家中之長輩陸續(xù)離世。陳冠明、孫愫婷《杜甫親眷交游行年考》參考洪業(yè)之推測, 以及《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詩句:“舍弟卑棲邑, 防川領簿曹”下, 仇兆鰲之注文:“領簿曹, 穎為臨邑主簿”, 推斷杜閑卒于開元二十九年 (741) 或稍后 。天寶元年 (742) , 杜甫二姑母萬年縣君卒于東京仁風里, 此年六月, 遷殯于河南縣平樂鄉(xiāng)之原, 杜甫為之作《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志》。又, 天寶三載 (744) 五月, 杜甫的繼祖母盧氏卒, 杜甫為她寫墓志《唐故范陽太君盧氏墓志》。記載:“范陽縣太君盧氏, 卒于陳留郡之私第, 春秋六十有九……以其載八月旬有一日發(fā)引, 歸葬于河南之偃師。以是月三十日庚申, 將入著作之大塋,在縣首陽之東原。”由此可見, 親友的相繼離世, 大概是杜甫繼續(xù)居于東都之原因之一。值得我們注意的, 除了是杜甫居東都這二三年間, 憂愁相接的悲痛情緒外,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唐故范陽太君盧氏墓志》, 得知杜家有私第于陳留郡。唐天寶元年, 汴州改為陳留郡, 乾元元年復為汴州, 治所在今河南開封市, 是梁宋一帶的首府。那既然是杜甫祖母生前的住處, 杜甫對于陳留郡一帶名勝應是瞭如指掌的。那么我們可以想象, 約天寶三載三月左右, 杜甫正在東都, 探望繼祖母盧氏時, 東都傳來了獲玄宗御手調羹賜食、賀之章一見賞之, 被冠以“天上謫仙人”之譽的李白賜金放還, 即將途徑洛陽, 前往汴州之消息, 這使情緒低落的杜甫, 突然精神抖擻起來。大概, 杜甫為此一直探聽著李白的行蹤, 盤算著當李白在洛陽暫歇時, 身處東都而又熟悉汴州的他便能一睹李白的風采并盡地主之誼。與李白于洛陽見面后, 杜甫被李白豪邁豁達之胸襟, 真誠坦率的性格所吸引。相聚之時光匆匆流逝,杜甫甚覺意猶未盡, 此時他更向往與李白結伴同游, 展開遠離煩囂之旅。因此, 他向李白探聽了未來數(shù)月的行程后, 決定跟隨李白一同漫游梁宋。他在《贈李白》一詩云:
二年客東都, 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膻腥, 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 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藥資, 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 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瑤草。
杜甫自謂這些年來在東都作客, 與功利機巧者頻繁交涉, 使他深諳功利詭詐。置身于凡塵濁氣之中, 使人常對腥膻而忘蔬食。遠離煩囂隱居山林之生活方式, 杜甫已期盼良久, 惟缺乏金丹大藥之資, 以致無法達成歸隱山林之愿。李白本供奉翰林, 后來求玄宗賜金放還, 脫身獨去尋討幽隱。恰好杜甫也與李白一樣有游梁宋之意, 那么便相約到那里去求仙訪道, 同拾瑤草了。基于杜甫的繼祖母盧氏八月歸葬河南偃師, 故李杜相約, 大概在本年八月盧氏喪禮結束之后才能成行。
——摘自伍鈞鈞《高適李白杜甫同游梁宋探析》,《中國文化研究》2017第3期
STEAM取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shù)學(mathematics)首字母縮寫而成。由于早期沒有將藝術培養(yǎng)納入故多簡寫為:STEM。20世紀80年代,美國興起了一場基于實用主義哲學的大眾化科學教育改革。1986年,《尼爾報告》首次提出STEM概念。在之后的三十幾年間,美國已實現(xiàn)STEM教育從科學教育改革思潮到實踐教育課程的發(fā)展,并通過學校開設STEM課程的方式,將STEM教育以“必修課”嵌入到教育體系中??萍紕?chuàng)新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于復合型人才及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程度也越來越高,而STEAM整合性學科教育更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因此,STEAM教育就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我國STEAM教育發(fā)展起步相對較晚。2015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強調STEAM教育。《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于2016年發(fā)布,明確了學科整合和學科知識應用的重要性。當前,在我國中小學的教育實踐中,部分STEAM課程中已經(jīng)陸續(xù)出現(xiàn)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中略)
通過對來源期刊統(tǒng)計,眾多教育類期刊均發(fā)表過STEAM教育相關文獻,并且權威期刊載文量也不少。2013年,國內才真正開始STEAM教育本土化研究,此前盡管已經(jīng)有部分對STEAM教育的研究,但研究內容大多是定性總結當時美國STEAM教育的實踐狀況或對STEAM教育理論進行研究,并未對STEAM教育開展深層次的研究。2015年以后,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本土化STEAM教育實踐,探索STEAM教育與“創(chuàng)客教育”“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等融合,發(fā)展符合我國國情的STEAM教育模式。(中略)
目前STEAM教育研究主要還是側重理論闡述或理論解釋,對實踐教學的研究并不豐富,較多也是以案例教學為主。中學理科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與STEAM教育學習內容非常接近,能很好地將STEAM教育融入學科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所以當前主要的實踐研究均來自中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開展較多的STEAM教育研究,但學前教育與初等教育中相關實踐研究十分稀少。(中略)
通過對研究主題的分析,將研究主題分成四個方面:理論研究、課程研究、評價研究、教師培養(yǎng)研究。(中略)從研究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對于STEAM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方面,這可能與我國STEAM教育發(fā)展起步較晚有關;對于教師培養(yǎng)的研究很少,這個領域仍有待研究;以評價研究為主題的文獻雖然不多,但其包含了調查類研究文獻。通過對比,能看出評價研究和教師培養(yǎng)這兩個方面是我國在STEAM教育領域的短板。
通過STEAM教育發(fā)展及熱點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STEAM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理論研究,教學實踐研究近年來受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熱點影響逐漸增多,但仍基于實踐案例研究,沒有系統(tǒng)的實踐課程體系。另外,研究主題的廣度和深度仍有待拓寬。STEAM教育注重培養(yǎng)通過實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強調將學科知識整合并運用于實踐,從而形成知識多維構建,因此,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也較高,教師需具備多學科知識整合的能力。目前,國內高校并沒有開設培養(yǎng)STEAM教學師資的專業(yè)。特別是師范類高等院校依舊是采用分科教學的模式培養(yǎng)學科教師。這與STEAM教育的核心要素并不相符,嚴重制約了STEAM教育教學教師隊伍發(fā)展。加大STEAM師資培養(yǎng),形成科學的STEAM教師培養(yǎng)體系,培養(yǎng)出一批STEAM教育師資力量是實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舉措。另外,有效監(jiān)控、及時評價是保障STEAM教育質量的關鍵,但目前我國相關的標準和評價體系尚未完成建立,教育課程也缺乏統(tǒng)一標準,無法對其進行有效評價。因此,我國亟需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該體系不僅要包含STEAM教育中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還應包含對STEAM師資培養(yǎng)的評價標準。由此,通過當前STEAM教育教育研究現(xiàn)狀,未來我國STEAM教育發(fā)展熱點將集中在落實實踐課程設計、師資力量建設、評價體系構建三個方面。
——摘自葛傳楠、雷成龍、諸明倩、葛雪《STEAM教育發(fā)展及熱點分析》,《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