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鴿
時常想起一位考上重點大學的男生回學校來看我時說的話。他說:之所以一直喜歡語文,是因為喜歡語文帶給他的感覺。他一直銘記小學時,在一個春日的午后,我突然宣布要帶著大家走出校園,步行去公園看紫藤花。他們激動極了,不僅因為沖掉了下午兩節(jié)作文課,還有公園的紫藤讓他理解了什么是“絢爛”。時隔多年,他已不記得那天我具體講了什么,但那個下午的感覺一直留存,那是一種在聽覺、視覺的交織下的驚喜、唯美、浪漫;是一種呼之欲出的言說的歡暢。所以,他一直以此來鼓勵自己:無論遇到多大的難事,生活中總會有不期而遇的美好!
我聽了很感動,也萬萬沒有想到,六七年前的那個下午,會在一個孩子的心底打下如此明亮的底色,以至于他每每想起就充滿力量。
如果說當年只是無意之舉,那么這些年,領著孩子們一次次走進自然,讓自然成為我們的另一種語文課堂,就是有意為之了。
情境教育創(chuàng)始人李吉林老師是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踐行者,她曾說:“大自然以它特有的豐姿、無與倫比的美感,成為對兒童特別富有魅力的場景?!彼J為,兒童所掌握的詞匯在接觸自然的過程中復活,同時又在記憶屏幕上留下豐富鮮明的表象。作為情境語文的傳承者,我們如李吉林老師那樣,將大自然作為牧養(yǎng)兒童言語靈性的最佳場所。
想起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時,這些和自然密切聯(lián)結的孩子,由書本里的“古老的銅鐘”“潔白的粉墻”“搖曳的鳳尾竹”立刻聯(lián)系到學校的庭院。他們說:“我們是‘銀杏樹旁的教室,庭院里的一切都是我們的玩伴?!?/p>
課間,孩子們最喜歡在庭院里撒歡兒。他們抬頭看和我們比鄰而居的銀杏樹歡呼,“這一年我們能看著它由綠意盎然到金黃璀璨?!睒渖系镍B兒、猴子,池塘里吐水的綠青蛙,帶著小雞出門散步的雞媽媽,還有遠處的紅嘴大鵝,盡管都是仿真雕塑,但在孩子們的眼里,都是活的。它們會說話,它們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故事。孩子們?yōu)橹嗣?,看也看不夠,他們筆下誕生了一個個發(fā)生在庭院的美妙童話。
這些都讓我想起作家畢淑敏所說:“你必得一個人和日月星辰對話,和江河湖海晤談,和每一棵樹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鬢廝磨,你才會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時間之貴?!痹瓉碜蠲赖慕逃響沁@樣的:有教室,但絕不僅僅是門與墻的阻隔,銀杏下、桃樹旁、流水邊,白天看云、晚上等月,廣袤的天地自在地安放著我們的課堂和我們的童年……自然、人、語文的一切美好彼此交融,如是,才能像長大的男孩所說:“我總以此來鼓勵自己,無論遇到多大的難事,生活中總會有不期而遇的美好!”如是,才能讓童年明亮的底色照亮人的一生!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