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熒
內容摘要:散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著不小的比重,但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散文仍存在著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散文美在何處的問題,該文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入手探討初中語文散文體裁的課文如何進行審美性的教學:審美感知、審美品析、審美創(chuàng)造。為學生感受到散文美的內核,進而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審美 初中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落腳點,美育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應該得到重視。在語文學科中儲藏著著豐富的自然、人文美育元素,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中人文情懷的主陣地,并且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已將“審美創(chuàng)造”作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散文,是語文學科中閱讀教學的主導文類,余映潮老師曾說散文的學習主要集中在“詞語品析,咀嚼回味”。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人生,并由此體味作者精準簡練的言語,圍繞這一要領,散文教學中審美培養(yǎng)應從審美感知、審美品析、審美創(chuàng)造三方面展開。
《春》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1933年出版后一直收錄在中學語文教科書中,同時也是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的首篇散文作品。以《春》為切入點去探究初中語文散文體裁的審美性教育,既可以為學生學習朱自清的其它散文提供參考,也可以為初中生現當代散文的學習提供參考。
一.審美感知
語文審美感知指語言表達形式、結構、韻律、修辭等方面。其中最為主要的是詞匯美:包括詞語的音韻和語境方面的美感;句法美:包括句子的結構長度、韻律方面的美。表達美:包括語言表達的準確度、清晰度等方面的美感。并且體驗語言文字的美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和欣賞文作品感表達藝術表現。課標中提到“創(chuàng)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fā)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涵養(yǎng)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睂徝佬越虒W的前提就是要具有感知能力,而審美感知既包括外在言語形式的感知,也包括內在形式的情感感悟。
1.課文美讀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誦讀,我們在進行散文教學時,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散文的工具?!洞骸吩谌私贪嬲Z文教材中,是七年級上冊的第一篇文章,單元主題為感受自然。其單元導語如下:“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們愛美的心靈,鍛煉了人們發(fā)現美的眼力?!斌w味詩歌和散文語言的美,是一種審美的享受。要反復地朗讀,以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為基礎,對精彩的句段和詞語進行揣摩,并加以欣賞。因此,閱讀是學習散文的一個切入點,也是一個關鍵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本身具有簡潔美、詩意美、藝術美的特點,篇幅不長,適合學生進行美讀?!洞骸芬晃闹校枥L的是一幅充滿生機的春景,它所描寫的不是南方地區(qū)溫潤濕潤的春色,也不是北方郊外那波瀾壯闊、生氣勃勃的春色,更不是畫師們的真實寫生,而是作者在大自然的啟發(fā)下,以自己的精神釀制而成的藝術品。既要把握課文特點,就需要在反復的吟誦中去感悟特點、體現特點。
上課前五分鐘,教師需要結合課文進行導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師在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后,選取合適的音頻-一段自然原生態(tài)的錄音,有鳥叫蟲鳴,有風吹樹葉,有春雨淅瀝.....,在正式教學前,播放給學生聽,營造“春”的氛圍。接著對學生進行提問,除了從聽覺感知到春天,還能從哪感知春天?(從五感感知出發(fā))引出誦讀春天?!洞骸返恼Z言簡單質樸、生動活潑,教師的范讀就要體現春天的活潑和愉快,重視長短句的變化和輕重緩急來體現心情,比如,在文章的開頭,作者連用了兩個“盼望著”的重復,中間沒有停頓,他的語氣也越來越高,這說明他對春天的渴望越來越強烈,而在“春天的腳步”之后,他又用了一個很強的停頓,來表達他對春天的喜悅。所以教師的范讀就要體現這種情緒。
聽完教師范讀,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和感情已經有了大致把握。那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的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情感的把握,讀準長短句和停頓,賦予文字以情感。以及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學生為主體,提出問題:文章的內容分為幾部分,并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聽完學生們的發(fā)言后,教師再進行引導,將文章的內容劃分為盼春、描春、頌春三個主要部分。
通過把握美的外在具體的表現形式-語言,去感受美。在朗讀課文中把握文字背后所蘊含的真實情感,把無聲的文字符合轉換成有聲的聽覺符號,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即能明白文章大意,也能置身于文章情境中,去感受春的美。
2.情境感知
只有處在一定的情境中,人們才會開始感悟美。美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美是一種情感體驗。要想使學生感受到美,那首先就得帶領學生走進美的情境中。朱自清在《春》中,通過對春天里的植物和動物的細致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春景圖,描繪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畫卷,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走進這美妙的畫卷中,首先得讓學生參與繪制春日圖景。
朗讀中梳理出來文章的三個層次,分別是盼春、描春、頌春。細讀第三至七自然段,引導、鼓勵學生思考,作者描寫了哪些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如:春草—淺草如茵,春花—百花齊放,春雨—細密柔和,春風—溫暖和煦,迎春—忙碌喜悅。教師最后將這五幅畫面總結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并將學生分成五組,進行繪制,要求是要具有課文中的春日特征,也可以適當融入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想象,最后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展示,自己組織好語言向同學們進行作品闡述。如果說教師的講授和引導是一個知識輸入的過程,那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將春日圖繪制出來并講述,這就是一個知識輸出的過程,學習不僅僅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自行輸出。
想象是藝術的翅膀,在藝術中起著最積極和主導作用的就是想象。在學習《春》的時候,學生對于課文中做描繪的景象僅有模糊的感受,沒有直觀的感悟,那么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想象將春日圖繪制出來,課文上的文字記憶在學生的腦海中就會變成有聲的動畫,也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以及文本深意。
二.審美品析
審美品析是指對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影視建筑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審視和評價,它包括對作品形式內容和結構、風格語言,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想法、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賞析和點評。其中文學作品的品析最為重要的是語言風格的品析,所以在這里我們主要探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散文閱讀的要領之一是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罢Z言是人類智慧的最主要的運思工具和成果載體,是啟迪人類智慧的主要手段之一?!闭Z言文字是文學作品的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與運用也是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味的重要途徑。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實現。朱自清是一位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家,具有一種與他人華麗辭藻截然不同的平實質樸的美,極擅長用簡單語言對事物進行描寫,并且栩栩如生,因此賞析其文章《春》,就必須得從極具生活化的語言和生動的修辭手法切入。
1.語言文字美
余映潮在《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中認為對于《春》的學習主要從詞語品析入手,指導學生理解、分析、品味運用字詞的閱讀教學過程,在大體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春》這篇文章在描繪春天景象中,選取了很多具有春天特征的植物和動物,更為重要的是運用了很多口語化的表達,如:“盼望著、瞧去、可別惱......”讀起來朗朗上口,這不僅符合初一學生的學情,使他們讀起文章來不會覺得晦澀難懂,而且給文章增添了活潑、生動的情感。其文章在行文思路、修辭運用、語言表達上的平樸簡單也被眾多學者所贊美。在對《春》的審美賞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語言,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獨特情感。《春》之所以讓人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其中離不開動詞、疊詞的使用,如“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毙稳菪〔菔恰澳勰鄣?,綠綠的?!奔丛鎏砹苏Z言的韻律美,還凸顯出事物的形象美。為加深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選擇一個例句,替換掉動詞和疊詞使用,讓學生進行對比發(fā)表看法。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碧鎿Q為“小草從土里鉆出來,嫩綠的?!睋Q掉動詞的使用后,句子就不再生動了,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偷偷地”把小草的生機體現在出來,小草悄無聲息地就冒出,更能表現出它的生機。“鉆”字道出了小草的堅韌,而且“偷偷”這個詞經常被用來表示不體面的舉動,但在這句話中,卻用來表示了作者對小草的喜愛。
2.生動修辭美
在語言表述的過程,通過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的表達更富有染力,此外,修辭手法的合理運用,也能為文章增添光澤?!洞骸返钠m短,但是運用了大量的修辭如比喻、修辭、反復等。為使學生完整、準確的尋找具有修辭的句子,可以結合前面內容,教師提問:作者是怎樣運用修辭手法的?在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中找出來。如:描寫春草中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是對草的擬人化;描寫春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則是將花兒擬人化,并且使用了回環(huán)修辭;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將春風擬人;描寫春雨的“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睂⒋河瓯茸髁伺C?、花針和細絲,“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眲t是使用夸張修辭。
讓學生獨立找出文章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并說出具體的修辭方法,最后根據例句,學生進行仿寫,加深對修辭手法的理解并學會運用。修辭的功能在于使平淡的語言生動起來,使平面的文字變得立體?!洞骸愤@一篇文章,很巧妙的體現了修辭的這一大魅力,更使學生直觀感受到語言的合理運用所激發(fā)出來的巨大魔力—使人身臨其境。
三.審美創(chuàng)造
審美創(chuàng)造是指在進行審美活動的過程中對文學作品、音樂作品等進行感知、理解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的,比如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這都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提升的。我們聚焦的是文學中,審美創(chuàng)造主要體現在對于語言、文本、人物、情節(jié)等方面的創(chuàng)造,通過語言的巧妙運用和人物情節(jié)的刻畫,營造出獨特的文學魅力。而在語文教學中,“語文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審美心理結構和審美創(chuàng)造為直接目的”。所以學習《春》,僅僅通過我們學習作品本身的語言去感受朱自清筆下春天的美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教師還要啟發(fā)和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去體驗春天,把《春》中的美延伸到自己生活中。
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春》后,可以利用社會實踐或者春游的機會帶領學生,或是鼓勵讓學生周末與家人一起走進自然,親近大自然,尋找春天的特征,結合真情實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并且對季節(jié)的感悟也不僅限于春天,一年四季都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學會舉一反三。只有鼓勵學生進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切身體驗,才會有自己的真實感悟,這時教師結合一定的寫作手法去引導學生,學生的審美實踐就會大幅度的提升。
因此,必須重視語文的美學功能和實用功能,如果只重視實用功能,就不能達到培養(yǎng)“全人”的目的,如果只重視美學功能,就不能達到語文的基本價值,也不能達到語文的基本價值,因此,這兩個方面必須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發(fā)揮語文的教育作用。課標中也明確提出:初中階段,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并且還要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
余映潮老師認為,“組織散文的詞語品析活動,通常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品析活動主要是由學生來進行,二是教師應該有先行示范與活動后的小結”。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在審美教育中,學生是主體,除了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要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從而真正營造出一種融洽和諧的審美教育美。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中人文情懷是需要學生具備情感體驗的能力,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性的教學,這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不可或缺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在審美實踐過程中,通過聯想、想象、理解、評價等多種心理能力的作用下,產生的結果,這并不是由人體的某個特定器官所具備的功能,它是人類對美的觀賞、感受、想象與判斷的能力的綜合體,它直接決定了主體審美活動是否可以展開以及展開的程度。一般來說,每個人都具有審美能力,但是能力的高低與強弱卻因人而異、因學情而異。盧梭相信:“當一個人擁有了審美的力量,他就會接受更多的關于美的概念,然后再去接受與美有關的道德?!倍判l(wèi)認為,“審美能力就是人們主動地追求情感的解放與升華,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生活世界?!笨傊ダ首x,去品析,去用心感受。將審美情感與求索的智慧相交融的方式,便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
[3]溫儒敏.《語文課文七年級上冊》[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胡立根.《語文教育價值的叩問與追求》[M].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5]盧梭.《愛彌兒——論教育》(下卷)[M].商務印書館,1978.
[6]杜衛(wèi).《美育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7]陳潤潤.《初中語文現當代散文審美教育研究》[D].阜陽師范大學,2022.
[8]陳慶麗.《初中語文閱讀審美教育進階之路》[J].中學語文教育,2019.
[9]王筱婧.《以美育人的學科路徑——初中語文教學例談》[J].人民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