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化自信引領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

2023-08-15 12:47:02孫曉梅
關鍵詞:思政英語教學大學生

孫曉梅

(錦州師范高等??茖W校 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我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傳統(tǒng)依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培養(yǎng)大學生思政素養(yǎng)的局限性日益凸顯,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1]。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為開展課程思政指明了方向。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綜合教育理念,由課程與思政兩部分組成,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中融入思想價值引領,從根本上解決專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脫節(jié)問題。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同根同源,課程思政教育中增強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豐富內涵[2]。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作為當代一種主流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以及重要的道德因素。公共英語作為高等院校最重要的基礎課程,通識性和文化性決定了開展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國際性和職業(yè)性決定了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3]。因此,公共英語教學必須肩負起課程思政的使命,踐行課程思政的新理念,適應課程思政的新要求。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條件。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內容,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人文素養(yǎng),符合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與“價值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謀而合。在傳授英語知識和文化的同時,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影響,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4],助力英語課程思政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

文化自信是課程思政的底氣,增強文化自信是課程思政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以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為核心,需要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尋找精神力量。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共同推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具有一致性

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的一致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5]:

1.培育對象具有一致性。文化自信和課程思政之間彼此相關,文化自信的關鍵是人的價值自信,課程思政是關于人的思想教育活動,在高等教育領域,培育對象都是青年大學生。

2.理論淵源具有一致性。建設課程思政體系,回歸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理論來源于馬克思主義。文化自信包含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馬克思主義是其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3.面臨困境具有一致性。青年大學生受西方文化影響頗深,有些人對民族文化認知有些缺失;受經濟全球化和價值多元化影響,西方非主流文化受到大學生追捧,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產生動搖。二者的困境都是面對文化沖突帶來的挑戰(zhàn)。

(二)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具有互補性

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課程思政的目標之一就是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二者之間的互補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1.文化自信是課程思政的突破口。文化自信為課程思政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活力,成為課程思政的突破口,在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西方文化“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圖謀就會化為泡影。

2.文化自信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效性[6]。文化自信突出文化的育人功能,注重文化的傳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為課程思政提供教育素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增強大學生對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教育效果。

3.提升文化軟實力要求統(tǒng)籌推進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文化軟實力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踐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直接影響思政文化建設。統(tǒng)籌推進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沖破西方文化霸權主義,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

二、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自信缺失

受傳統(tǒng)外語教學理念影響,目前的公共英語教學英美文化占據主導地位,中國文化長期處于缺失狀態(tài),出現了“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直接導致文化自信缺失。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英語教學的功利性突出

通過英語學習可以開闊視野,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目前公共英語是一種同質化通用英語教學,功利性突出,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傾向,教學內容大多圍繞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進行,大多沒有開展有效的文化教學,忽視人文素質培養(yǎng)和傳統(tǒng)文化滲透。

(二)英語教材中傳統(tǒng)文化內容較少

目前的公共英語教材,語言材料大多源自于英美作家并與英美文化有關,中國文化精髓較少。雖然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強調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融入,但很多公共英語教材也只是在閱讀環(huán)節(jié)增加了中國文化內容,在聽力和口語環(huán)節(jié)很少提及[7],傳統(tǒng)文化內容缺失仍然是普遍現象。大學生長期接受西方文化浸潤,模糊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缺乏

文化失語的本質是文化認同感缺失,不利于大學生拓寬文化視野和強化民族情感。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大量輸入,大學生的思想文化觀念發(fā)生變化。英美文化不斷地洗禮大學生頭腦,導致大學生對本土文化迷茫。感興趣的傳統(tǒng)文化主要源于日常生活,更多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卻知之甚少,本土文化不斷被西方文化所吞噬,大學生對英美國家的文化過分移情[8],導致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缺乏。

(四)英語熱引發(fā)母語危機與文化安全

母語能力關乎民族文化傳承,第二語言學習與母語學習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但目前的高等院校,公共英語成為課時最多的課程,英語熱仍然持續(xù),除了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專業(yè)外,幾乎不開設中國文化或文學的相關課程。忽視了人文素質教育,導致大學生的漢語語言表達能力每況愈下,出現了危及母語文化安全的心理傾向。這無益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信引領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文化引領大學生的發(fā)展方向。英語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充分挖掘英語的人文性,基于文化自信的視角審視公共英語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助推力。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立德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質,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就是立德樹人。堅定文化自信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原則,這是教育事業(yè)必須牢牢抓住的靈魂[9]。立德樹人是英語課程思政的使命擔當,它能夠打破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zhàn)”的窘境,在傳播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系統(tǒng)理解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二)實現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

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滿足社會和個人發(fā)展需要??缥幕浑H是生成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必須筑牢文化自信的實踐基礎,使跨文化交際與文化自信共融共生[10]。因此,需要發(fā)揮課程思政優(yōu)勢,挖掘公共英語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以扎實的語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筑牢文化溝通的語言基礎,促進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實現公共英語的文化育人目標。

(三)豐富英語教學課程思政內容的需要

創(chuàng)新是推動教學改革的不竭動力。文化自信視角下顯性英語教學與隱性思政相融合,將語言訓練融入文化知識學習主題,強化同一主題的多角度闡釋,豐富并創(chuàng)新了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內容和渠道。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建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機制[11],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優(yōu)越感,實現英語教學人文素質培養(yǎng)與課程思政相統(tǒng)一的文化育人目標。

(四)抵御西方不良思想文化滲透的需要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西方社會的不良文化思潮大量流入,不良的思想文化滲透進一步加劇,直接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產生沖擊,導致大學生走向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物欲主義和享樂主義,旨在顛覆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英語教學是傳播西方語言文化知識的主渠道,只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增強對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免疫力”,提高對西方文化及價值觀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斷力,自覺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滲透。

(五)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需要

中華文明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全球化步伐加快了文化多元化,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國家整體實力競爭的重要內容。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12]。公共英語教學開展課程思政,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塑造有文化、有素質的人才,對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zhàn)略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文化自信引領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路徑

大學生是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國家長遠發(fā)展。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創(chuàng)新育人手段,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tǒng)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標[13]。文化自信引領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需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著力點,促進教學目標全面實現,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針對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自信缺失現狀,參照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的實施路徑:

(一)以價值引領為核心,力求課程思政教育顯性和隱性相統(tǒng)一

英語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不只是語言知識傳授,更是文化思想熏陶。英語學科所蘊含的語言知識、思維品質和情感態(tài)度,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引領是英語教學必須承擔的時代使命,彰顯了英語學科的優(yōu)勢。顯性教育主要通過思政課程實現,有時會引起一些逆反心理或認知差異;隱形教育主要通過其他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是一種無意識地間接產生作用的教育活動[14]。顯性和隱性相統(tǒng)一,就要充分挖掘公共英語相關的隱形資源,以價值引領為核心,使學生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實現公共英語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二)挖掘英語教材內容,全面提升主流文化的豐富性和鮮活度

主流文化是各種文化競爭中形成的一種廣泛傳播的時代思潮。馬克思主義文化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自由平等則構成了英美主流文化的獨特內核。深刻理解主流文化,有助于提高本土文化表達能力,樹立正確的文化立場,消除文化認同危機。教材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是學科知識的精華。英語教材根植于英美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內容覆蓋廣泛,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和人文情懷,提升主流文化的豐富性和鮮活度,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識[15]。運用中西文化對比法,參照中國文化發(fā)展及深厚的底蘊,兼取各文化之長,提高文化鑒別能力,保持跨文化交往中的主體地位。

(三)發(fā)揮第二課堂作用,為學生提供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機會

第二課堂是在課外時間開展的教學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材,培養(yǎng)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意識,拓展文化自信提升渠道。

具體方式包括:走入博物館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通過展品、圖片或英文解說詞等,汲取中國文化精華[16];參加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或“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等重要英語賽事,直接用英語講述中國文化,提升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和傳承;利用校園廣播、學術講座和英語角等,增設中國文化內容,使學生經常接受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熏陶。

(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社會熱點事例進行關鍵事件分析

跨文化學習是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核心目標,有時甚至將外語教學稱為跨文化交際教學。語言文化類課程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較多,關鍵事件分析法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能夠促進語言文化知識向跨文化交際能力轉變。

在誤解和沖突頻繁發(fā)生的跨文化交際領域,以關鍵事件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和評價,提高文化的敏感度和思辨能力,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自信、自覺和自強意識,在文化比較中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17]。挖掘關鍵事件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對學生起到滋養(yǎng)心靈、涵育德行和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

(五)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豐富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方式與平臺

互聯網已經成為弘揚主流思想、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學方式,豐富了信息獲取渠道,為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平臺。

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營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利用動畫、視頻、圖像和模型等,豐富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內容;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獲取資源,提高甄別復雜的網絡信息能力,打破傳統(tǒng)英語教學缺乏思政內容的壁壘;構建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庫,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語言知識、了解中國文化[18];實現教育方式由接受灌輸式向立體交互式轉變,通過慕課和微課等手段,讓學生全面接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沐浴和熏陶。

(六)強化英語課程思政的使命擔當,培養(yǎng)意識形態(tài)反滲透能力

公共英語具有課時多、周期長和受眾面廣等特點,利用公共英語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契合主題傳遞時代價值,貼近現實產生情感共鳴,培養(yǎng)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思想覺悟和文化認同感,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發(fā)揮公共英語在課程思政方面的示范作用。

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焦點問題,英語熱引發(fā)母語危機與文化安全,受外來文化意識形態(tài)影響,容易出現信仰缺失和價值觀混亂,導致本土文化主權意識嚴重缺失[19]。因此,必須培養(yǎng)意識形態(tài)反滲透能力,增強主流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的輻射力,尊重不同文化價值的歷史淵源,構筑意識形態(tài)安全“防火墻”,防止外來文化侵蝕,自覺維護主流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安全。

猜你喜歡
思政英語教學大學生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吉木萨尔县| 即墨市| 井冈山市| 安溪县| 濉溪县| 城市| 惠来县| 延吉市| 宜兰县| 琼结县| 缙云县| 合水县| 汝南县| 道孚县| 若尔盖县| 永靖县| 涞水县| 包头市| 财经| 乌什县| 盘锦市| 达拉特旗| 安图县| 玛沁县| 洛隆县| 灌阳县| 井冈山市| 北票市| 达孜县| 界首市| 博湖县| 柘城县| 游戏| 镇雄县| 五大连池市| 吉木乃县| 淮滨县| 榕江县| 会理县| 祁阳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