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生,伍方凌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之間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入,各國越來越關注跨國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問題。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的意見》,提出“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應堅持解決方式多元化原則,其中,仲裁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1)初北平.“一帶一路”國際商事仲裁合作聯盟的構建[J].現代法學,2019(3):181-194.。為了充分地發(fā)揮國際仲裁在“一帶一路”商事爭端解決領域的優(yōu)勢,妥善處理仲裁管轄權問題,確定司法介入的限度是“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各國深化仲裁合作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對此,《布魯塞爾條例Ⅰ(重訂)》(下稱“重訂條例”)對仲裁獨立性的支持可為“一帶一路”國際商事仲裁合作提供頗具價值的啟示。
仲裁的獨立性植根于仲裁協議所承載的當事人合意,即由仲裁庭作為糾紛解決主體就合同相關爭議作出有拘束力的裁決。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原則(principle of separability)與仲裁的自裁管轄權原則(principle of Kompetenz-Kompetenz)是國際商事仲裁領域意思自治的主要方面,仲裁庭管轄權的有效確立是仲裁獨立性的重要體現。
仲裁協議的獨立性,指的是仲裁條款獨立于主合同或基礎合同(host contract)而存在,其最直接的效果即仲裁條款的有效性并不必然受主合同的有效性影響(2)Practical Law Company. Practice Note: Separability of arbitration agreement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1.。仲裁條款的授權是仲裁庭管轄權的基礎,若合同雙方在合同訂立后就合同的有效性產生爭議,則仲裁條款是否有效及相應的仲裁庭管轄權問題都是爭論的焦點。如果認定仲裁條款的有效性依托于主合同,那么主合同效力之爭必然動搖仲裁庭管轄權的基礎,仲裁庭無權審理合同相關爭議。仲裁條款獨立于主合同而存在,即旨在保障仲裁庭的管轄權不受主合同效力瑕疵影響,只要合同無效的主張不直接指向仲裁條款本身,即便主合同無效,仲裁庭也依舊有權決定仲裁條款范圍內的相關爭議,包括主合同是否有效這一爭議本身(3)Fiona Trust &Holding Corp v Privalov [2007] Bus. L.R. 1719 (2007).。
仲裁庭自裁管轄權原則的核心即仲裁庭有權對自己的管轄權,包括對仲裁協議的效力問題作出裁決(4)Practical Law Company. Practice Note: Jurisdiction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6.。意思自治原則是國際仲裁領域的基本原則,即當事人得以自由約定以仲裁為雙方爭議的解決方式,同時,仲裁協議的訂立即意味著雙方希望將糾紛交由選定的仲裁庭解決(5)侯登華,趙瑩雪.仲裁庭自裁管轄理論及其在我國的實踐路徑[J].河北法學,2014(7):185-190.,而非訴諸法院。所以,在由仲裁庭還是法院決定仲裁庭管轄權這一問題上,仲裁庭自裁管轄權原則給出的答案是除非當事人之間有相反的約定,仲裁庭通常有權裁定管轄權問題,此即仲裁管轄權的積極效力。如《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下稱《示范法》)第16條第(1)款規(guī)定:“仲裁庭可以對其管轄權,包括對關于仲裁協議的存在或效力的任何異議作出裁定?!钡?仲裁庭自裁管轄權原則并非否認法院的司法審查權(6)同③:9.,在司法審查與仲裁庭自裁的關系問題上,該原則的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院的審查權限,明確仲裁庭相較于法院,在管轄權問題上享有優(yōu)先決定權(7)同③:3.,此即該原則的消極效力。
法院對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審查權主要指法院對仲裁庭管轄權、仲裁程序的合理性以及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等諸多方面的監(jiān)督與控制。仲裁獨立性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管轄權問題,法院對仲裁庭管轄權的審查權限依仲裁程序的不同階段,可以大致分為仲裁程序開始前的審查、仲裁程序進行中的審查和仲裁裁決作出后的審查三種情況(8)周清華.國際商事仲裁自裁管轄原則消極效力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0.。本文著眼于與仲裁程序發(fā)生競合的司法審查,即在仲裁裁決作出前法院針對仲裁庭管轄權的審查。根據審查內容,又可以分為法院直接對仲裁庭管轄權進行審查和對仲裁庭作出的管轄權決定進行審查兩種情形。
在仲裁程序開始前,一方當事人對仲裁庭的管轄權有異議的,其管轄權異議可以向仲裁庭或法院提出(9)張玉卿.試論商事仲裁自裁管轄權的現狀與中國的改進[J].國際經濟法學刊,2018(1):117-129.。當一方當事人就爭議事項提請仲裁,而另一方當事人基于仲裁協議無效等原因主張仲裁庭無管轄權,并向法院提起訴訟時,仲裁庭和受理法院都會面臨仲裁庭是否具有管轄權,以及應當由誰對管轄權問題作出決定的問題。如前所述,就這一問題,國際仲裁領域已經確立了仲裁庭管轄權自裁原則,即原則上仲裁庭的管轄權問題,包括仲裁協議的有效性問題應當由仲裁庭先行解決。但是,仲裁庭自裁管轄權原則也承認法院的司法審查權限,基于《紐約公約》,司法審查權是其賦予各成員國司法機關的權利,即締約國法院在仲裁協議無效、失效或不能實行的情況下得以受理仲裁協議范圍內的爭議(10)《紐約公約》第二條規(guī)定:“三、當事人就訴訟事項訂有本條所稱之協定者,締約國法院受理訴訟時應依當事人一造之請求,命當事人提交公斷,但前述協定經法院認定無效、失效或不能實行者不在此限?!?。實際上,大多數國家的仲裁制度也都將仲裁協議無效等作為由法院直接進行審查的情況加以規(guī)定。如英國1996年《仲裁法》第32條第(1)款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可向法院請求對仲裁庭的實質管轄權進行初步查明;第9條第(4)款規(guī)定,法院應當應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申請中止訴訟程序,除非法院審理認為仲裁協議無效、失效、不可執(zhí)行或不能實行。由此可知,英國法下,法院有權審查仲裁協議的有效性,亦即有權判定仲裁庭管轄權問題。在這一階段,若仲裁地與受理法院同在一個法域范圍內,則根據仲裁協議的適用法,受理管轄權異議的法院可能駁回訴訟請求(11)如法國1981年《民事訴訟法》第1458條規(guī)定:“如果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將爭議提交仲裁,其后再就此爭議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應拒絕行使管轄權;如果仲裁庭仍未受理該爭議,法院也應拒絕受理該爭議,除非仲裁協議明顯無效。且無論何種情況,法院均可以拒絕行使管轄權?!?或者中止訴訟程序,待仲裁庭對管轄權問題作出決定(12)如英國1996年《仲裁法》第9條有關中止訴訟程序的規(guī)定。。應該說,同法域內仲裁庭與法院權力并存的問題相對容易處理。但是,若一方當事人向仲裁地所在國以外的他國法院提起訴訟,挑戰(zhàn)仲裁協議的有效性,那么就可能出現仲裁庭自裁和外國法院司法審查之間難以調和的沖突。如在仲裁庭和他國法院都認為自身有權管轄特定實體爭議的情況下,仲裁與訴訟之間的平行程序問題。當然,除了仲裁程序開始前的司法審查外,法院還可能在仲裁程序進行中直接審查仲裁管轄權,如英國1996年《仲裁法》第72條第(1)款即規(guī)定,未參與仲裁程序的,被指稱為仲裁程序當事人的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
當事人一方向仲裁庭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根據仲裁庭自裁管轄權原則,仲裁庭有權裁定其自身的管轄權問題,這一裁定可以初步管轄權決定的形式作出,也可以在最終裁決中與實體問題一并作出(13)《示范法》第16(3)條規(guī)定:“仲裁庭可以根據案情將本條第(2)款所指抗辯作為一個初步問題裁定或在實體裁決中裁定?!?。所以,仲裁庭的初步管轄權決定和最終裁決都可能成為法院司法審查的對象?!妒痉斗ā返?6條第(3)款規(guī)定:“仲裁庭作為一個初步問題裁定其擁有管轄權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可在收到裁定通知后三十天內請求第6條規(guī)定的法院對此事項作出決定?!庇?996年《仲裁法》第67條也明確了法院對仲裁庭作出的有關管轄權的決定和最終裁決進行審查的權力。美國雖未對該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其最高法院在Stolt-Nielsen S.A v AnimalFeeds Int’l Corp.一案中也審查了案涉仲裁庭是否有權進行集團仲裁的問題。當然,因仲裁庭審查結論的差異,當事人除了向法院主張仲裁庭無管轄權外,亦可申請法院認定仲裁庭的管轄權??紤]到本文研究的核心在于仲裁庭與法院權力的并存,所以仲裁庭肯定的初步管轄權決定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在這一情況下,仲裁庭基于管轄權推進的仲裁程序,與應當事人申請而對這一決定進行司法審查的訴訟程序并行。平行程序的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仲裁的效率性,一方當事人借助部分國家相對嚴格的司法審查制度,提起惡意訴訟的行為,如“意大利魚雷”式訴訟,更是給仲裁獨立性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14)BOGDAN M. The Brussels/Lugano lis pendens rule and the “Italian Torpedo”[J].Scandinavian studies in law,2007(51):89-98.。
1968年《布魯塞爾公約》(15)全稱《布魯塞爾關于民商事案件管轄權及判決執(zhí)行的公約》。確立了歐盟國家間針對民商事案件的管轄權劃分機制,并明確該公約的適用范圍不包括仲裁,即公約所確定的先訴規(guī)則并不適用于仲裁相關問題。對于仲裁除外條款的范圍,《施洛塞爾報告》(Schlosser Report)(16)該報告為丹麥、愛爾蘭、英國加入《布魯塞爾公約》,與原成員國締結《1978年加入公約》時,與公約草案一同提交各國政府的解釋性報告。認為該條款僅適用于以仲裁為主要問題的訴訟程序,如若對仲裁協議有效性的審查只是為了確立受理法院的管轄權,那么公約仍然適用(17)Report on the 1978 Accession Convention to the Brussels Convention by Professor Peter Schlosser (Official Journal 1979 C 59/93), p.23; Evrigenis-Kerameus Report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Hellenic Republic to the Community Convention on Jurisdiction and the Enforcement of Judgments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Matters (OJ 1986 C298/1), p.11.。歐洲法院經Marc Rich案(18)歐洲法院審理認為,該案的主要問題在于仲裁員的指定屬于仲裁排除條款的范圍,不適用公約。及Van Uden案(19)歐洲法院審理認為,案涉支付令的簽發(fā)旨在保障申請方合同項下債權,并非附屬于仲裁,不排除公約適用。也基本確立了與仲裁有關的訴訟程序指的是以仲裁為主要問題的訴訟,此類訴訟旨在保障當事方以仲裁解決爭議的權利(20)Mar Rich &Co AG v Societa Italiana Impianti PA C-190/89 [1991] E.C.R. I-3855, at para 26; Van Uden Maritme BV v Kommanditgesellschaft in Firma Deco-Line C-391/95 [1998] E.C.R. I-7091, at para 33.,如英國法院依申請作出禁訴令的程序。
英國法院禁訴令是以1981年《高等法院法案》第37條為基礎作出的,禁止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違反仲裁協議向外國法院提起訴訟的禁令。而對于原告是否違反仲裁協議,外國法院往往有著不同的認定,當英國法院簽發(fā)禁訴令的程序與外國訴訟程序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合同一方向外國法院起訴的行為是否違反仲裁協議的問題應當由誰決定,仲裁所在地法院還是先受案的外國法院?就此,英國上訴法院在Through Transport Mutual Association (Eurasia) Ltd. v New India Assurance Co Ltd.一案的立場是,應由仲裁所在地法院決定提起外國訴訟的行為是否違反仲裁協議,即英國法院有權基于其肯定的判斷向違反仲裁協議的當事人簽發(fā)禁訴令。但這一決定在2007年West Tankers一案中被歐洲法院(ECJ)推翻(21)Allianz SpA (formerly Riunione Adriatica di Sicurta SpA) and Ors v West Tankers Inc (C-185/07) EU: C: 2009: 69.,其根源在于《布魯塞爾條例Ⅰ》中仲裁除外條款適用范圍的有限性。該案涉及英國倫敦仲裁、意大利訴訟以及英國法院簽發(fā)禁訴令三個程序。首先,ECJ確認了英國法院簽發(fā)禁訴令的程序屬于仲裁除外條款的范圍,英國法院簽發(fā)禁訴令的程序并不受先訴規(guī)則的限制。其次,ECJ進一步指出,禁訴令不得限制他國法院按照條例規(guī)定對特定案件行使管轄權。根據佐審官Kokott的意見,意大利法院所審理的爭議是保險人與船舶所有人之間的代位賠償糾紛,屬于條例適用范圍內的問題,而對仲裁協議有效性的判斷僅是該法院對實體爭議進行裁判的先決問題,而非前述主要問題,即其性質并不影響條例的適用。所以,作為先訴法院,意大利法院得以對仲裁協議有效性進行審查。但考慮到英國法院所簽發(fā)的禁訴令實際上是在審查他國法院對條例項下管轄權的行使,違反了歐盟法下的相互信任原則,故而,歐洲法院確定了締約國法院為保障仲裁獨立性而在歐盟范圍內發(fā)出禁訴令的做法不再可行。
根據West Tankers案,仲裁所在地法院對仲裁協議有效性的決定受條例下先訴規(guī)則的限制,即需要讓位于先訴法院(即該案中的意大利法院),而仲裁所在地法院簽發(fā)禁訴令的程序雖不受條例調整,但基于互信原則也要讓位于外國先受理法院對仲裁協議有效性的認定。當事人擇地訴訟的,其目的即在于否定仲裁庭的管轄權,那么,所選法院是否會對仲裁進行較為嚴格的司法審查也就成了其重要考量。由此可以認為,《布魯塞爾條例Ⅰ》無力解決仲裁與訴訟之間的平行程序問題,布魯塞爾體系下的仲裁獨立性明顯受限(22)FARAH Y, HOURANI S. Recasting West Tankers in the deep water: how Gazprom and Recast Brussels I reconcile Brussels I with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J].Journ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2018(14):96-129.。
2012年歐盟對《布魯塞爾條例Ⅰ》進行了修訂,但重訂條例并未對仲裁除外條款作任何修改,這也就意味著歐洲法院的判決對禁訴令的限制仍具有約束力(23)CAMILLERI S. The Front Comor—the end of arbitration as we know it?[J].Cambridge student law review,2010(6):214-226.,重訂條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平行程序問題。但是,基于其序言第12節(jié)的內容(24)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條例的序言部分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其內容對理解和適用仲裁除外條款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重訂條例下的平行程序問題并不會影響仲裁程序的正常進行,其對仲裁除外條款適用范圍的擴大解釋也在相對層面上為國際商事仲裁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1. 保障仲裁程序不受影響。重訂條例序言第12條第二段指出,成員國法院有關仲裁協議是否無效、失效或不能實行的判定,無論其是單獨作出還是以先決問題的形式作出,都不應依本條例的規(guī)定得到承認與執(zhí)行。由此可以看出,重訂條例下的仲裁除外問題不再對與仲裁直接相關的訴訟程序和附帶仲裁問題的訴訟程序作區(qū)分,法院有關仲裁協議有效性問題的判定,不再依條例自動得到其他成員國的承認與執(zhí)行。如此一來,即便一國法院(如West Tankers案中的意大利法院)就作為先決問題的仲裁協議效力之爭進行審理后認為仲裁協議無效,這一決定也無法影響其他成員國內仲裁程序(如West Tankers案中的倫敦仲裁)的正常推進。從仲裁庭對案件的裁判不受影響的角度來看,仲裁獨立性有所加強。
同樣,序言第12條第一段也發(fā)揮了類似作用。該條重申了成員國法院依國內法對仲裁協議有效性的審查權限,一方面,對于外國訴訟而言,該外國法院對仲裁協議有效性的判斷不受妨礙,即禁止其他成員國就該訴訟簽發(fā)禁訴令;另一方面,對于仲裁所在地法院而言,其亦有權就仲裁協議的有效性問題作出判定,只不過該判定不得影響他國法院依條例享有的管轄權。簡單來說就是,重訂條例禁止禁訴令,但仲裁所在地法院依舊有權作出宣告性救濟(declaratory relief)。以West Tankers案為例,仲裁庭可就其對仲裁協議有效性的裁決依英國《仲裁法》第66條規(guī)定向英國法院申請執(zhí)行。如果說禁訴令是矛,那么英國法院作出的確認判決即是盾,雖然受第12條第二段所限,該法院無法以禁訴令干涉意大利法院正在進行的平行程序,但其確認判決無疑是保障倫敦仲裁程序不受干擾的有力屏障。
2. 確立《紐約公約》的優(yōu)先性。如前所述,重訂條例雖無法避免平行程序的出現,但可以保證仲裁庭與外國法院的審理程序在任一方作出可執(zhí)行的裁定前互不干擾。重訂條例相當于是給兩個平行程序都提供了自由裁決的機會,但優(yōu)先作出判決/裁決的一方在承認與執(zhí)行階段更具優(yōu)勢。較先作出的法院實體判決(judgment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matter)可根據條例在包括仲裁所在地國家在內的其他成員國得到承認與執(zhí)行,而優(yōu)先作出的仲裁裁決也可以依據《紐約公約》的規(guī)定在其他成員國申請承認與執(zhí)行。
重訂條例序言第12條第三段明確了承認與執(zhí)行階段《紐約公約》與條例之間的關系。當出現相互矛盾的法院判決與仲裁裁決時,成員國法院可以自行對仲裁協議有效性問題作出判斷(the competence of the courts of the member states to decide),如若該法院認定仲裁協議有效,則《紐約公約》優(yōu)先于條例適用,即優(yōu)先承認與執(zhí)行仲裁裁決,而若該法院審理認為仲裁協議無效、失效或不可實行,則依條例規(guī)定承認與執(zhí)行法院判決。當然,若仲裁裁決與法院就實體爭議作出的判決在不同國家或法域申請承認與執(zhí)行,則視二者中哪一方能夠優(yōu)先作出裁定且得到第三方法院的承認與執(zhí)行??偟膩碚f,重訂條例下仲裁的優(yōu)先性是有保障的,不僅賦予《紐約公約》的承認與執(zhí)行制度以優(yōu)先地位,而且就審理效率而言,仲裁程序更具優(yōu)勢,對于希望仲裁的一方當事人而言,優(yōu)先得到可執(zhí)行的仲裁裁決可能性更大,有助于其爭取最終以仲裁解決合同爭議。
3. 認可仲裁庭命令的效力。為了保障仲裁程序的正常進行及其效率性,多數國家的仲裁立法都賦予仲裁庭以特定的程序權力,如臨時措施(interim measure),英國《仲裁法》第38條第(4)款規(guī)定,仲裁庭有權依程序需要決定對當事人財產采取保全措施,同樣,美國Yasuda Fire &Marine Ins. Co. of Europe, Ltd. v Cont’l Cas. Co.一案也明確了仲裁庭這一權力。根據英國《仲裁法》第42條規(guī)定,仲裁庭作出的強制命令可申請法院執(zhí)行,而對于國際商事仲裁,則主要依靠《紐約公約》,《紐約公約》雖未對臨時措施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其第五條第一項(戊)款指出,對各方當事人無拘束力的裁決并不在公約所指承認與執(zhí)行之列。
Gazprom一案中,立陶宛最高法院提請歐洲法院決定承認與執(zhí)行仲裁庭所作出的止訴禁令(立陶宛最高法院將其視為禁訴令)是否有悖于條例規(guī)定。歐洲法院審理認為仲裁庭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問題并不涉及成員國法院管轄權沖突,不屬于條例適用范圍,成員國法院可自行依據《紐約公約》有關規(guī)定決定是否承認與執(zhí)行該止訴禁令(25)Gazprom OAO (C-536/13) [2015] 1 W.L.R. 4937.。由此可知,仲裁庭簽發(fā)的止訴禁令(an arbitral award which prohibited a party from bringing certain claims before a court of a member state)屬于《紐約公約》所指“具有拘束力的裁決”。不同于禁訴令,仲裁庭作出的止訴禁令不受West Tankers判決的限制,這為仲裁庭保障自身審理程序的正常進行奠定了基礎。這么一來,重訂條例不僅通過序言第12條第一段和第二段為仲裁程序爭取了時間,還允許仲裁庭的裁決優(yōu)先于法院實體判決得到承認與執(zhí)行,且該仲裁裁決不限于仲裁庭最終裁決,也包括仲裁庭簽發(fā)的止訴禁令??紤]到仲裁庭作出可執(zhí)行裁定遠比法院經司法程序得出實體判決要來得容易,即便在承認與執(zhí)行階段,受理法院仍可能否定仲裁協議的效力,并基于此拒絕承認與執(zhí)行仲裁庭的止訴禁令,重訂條例對仲裁決定的認可也理應是歐盟向保障國際商事仲裁體系靠攏的重要體現(26)FARAH Y, HOURANI S. Recasting West Tankers in the deep water: how Gazprom and Recast Brussels I reconcile Brussels I with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J].Journ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2018(14):96-129.。
除此之外,仲裁庭還有權裁定違反仲裁協議而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賠償責任(27)RUSSEII F.Russell on arbitration (24th edition)[M]. London: Thomson Reuters,2020:7-57.,英國高院經West Tankers系列案件后認定,仲裁庭裁定當事人一方因違反仲裁協議而應承擔賠償責任的權力,不受歐洲法院有關禁訴令違反條例這一決定的影響(28)West Tankers Inc v Allianz SpA, [2012] EWHC 854 (Comm).。此類具有懲罰性質的仲裁裁決會提高當事人不顧仲裁協議提請訴訟的成本,當事人提起平行訴訟或至少提起惡意訴訟的意愿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相當于以更緩和的方式實現禁訴令所要實現的目的。
國際商事仲裁制度是國際社會解決商事爭議的重要方式,國際商事仲裁合作應以保障仲裁獨立、適度司法審查為基本方向。著眼“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日益緊密這一基本現實,實現司法與仲裁的有效銜接,支持國際商事仲裁合作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共同愿景。面對國家間仲裁與司法程序并行的問題,“一帶一路”仲裁合作可參考歐盟做法,實現仲裁自治與司法主權的平衡以及國際禮讓與仲裁效率性的平衡。一方面,強調當事人意思自治,弱化司法審查;另一方面,否定以禁訴令為支撐的絕對的仲裁獨立,強化司法互信。
意思自治是國際商事仲裁的核心和基礎,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合作理念的重要體現(29)康寧.契約性與司法化——國際商事仲裁的生成邏輯及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J].政法論壇, 2019(4):167-177.。國際商事仲裁意思自治以仲裁自由為主要內容,強調仲裁庭裁決權的有效行使,這與“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自由便利的國際貿易的宗旨相契合。推進“一帶一路”仲裁合作旨在支持仲裁發(fā)揮其定紛止爭的作用,尊重國際商事仲裁基本原則是根本,而困難在于各國對協調仲裁自裁管轄權與司法審查權之間關系方面的規(guī)定及實踐存在差異。所以,國際商事仲裁合作需要沿線各國就在多大程度上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達成共識。
首先,“一帶一路”商事仲裁合作需要強調仲裁庭管轄權自裁原則。當事人在合同中加入仲裁條款,說明雙方當事人不希望法院介入的意思表示是明確的,如若當事人希望將司法審查卷入仲裁管轄權之爭,那么在合同訂立之時大可不必加入仲裁條款。正如英國眾議院就2007年Fiona Trust一案的論理,除非合同有明確的相反規(guī)定,理性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希望的應該是一站式解決糾紛(30)Fiona Trust &Holding Corp v Privalov [2007] Bus. L.R. 1719 (2007), at para 7: “If, as appears to be generally accepted, there is no rational basis upon which businessmen would be likely to wish to have questions of the validity or enforceability of the contract decided by one tribunal and questions about its performance decided by another, one would need to find very clear language before deciding that they must have had such an intention.”。雖然仲裁庭管轄權自裁原則已經可以說是各國國際商事仲裁制度中認可度最高的部分(31)孫南申,胡荻.國際商事仲裁的自裁管轄與司法審查之法律分析[J].武大國際法評論,2017(3):10-25.,但是各國對司法審查有不同規(guī)定,平行程序問題始終難以避免。各國司法對仲裁的支持是國際商事仲裁合作的需要,司法過早、過多介入都會弱化仲裁程序的獨立性。對此,各國有必要明確仲裁庭自裁管轄權的優(yōu)先性。對于強化當事人意思自治,協調兩國間法院與仲裁庭的管轄權沖突而言,最理想的狀態(tài)即針對違反仲裁協議而提起的訴訟,各國法院都自覺中止程序,待仲裁庭就其自身管轄權問題作出裁定后再作處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一點即便在一體化程度較高的歐盟內部都難以實現。此時,明確仲裁自裁的例外,即司法介入的情形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仲裁程序的獨立性,“一帶一路”各國都應該就有限的法院審查監(jiān)督達成共識(32)孫建麗.國際商事仲裁中當事人意思自治問題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0.,如僅限于從根本上否定仲裁協議存在及其合法性的少數情況,如合同簽章系偽造或仲裁協議違反公共秩序(33)英國眾議院對Fiona Trust一案的判決,詳見康寧《契約性與司法化——國際商事仲裁的生成邏輯及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載《政法論壇》2019年第4期,第167~177頁。。
其次,當事人意思自治還應包含當事人選擇管轄法院的自由,尤其是仲裁協議司法審查管轄法院的選擇。在國際商事仲裁領域,對仲裁協議的司法審查缺乏統一的管轄權規(guī)則,所以平行程序以及禁訴令問題難以解決。固守傳統的司法主權觀念,緊抓本國法院司法審查權不放,無助于爭端的有效解決,而適當地讓渡于意思自治,與《選擇法院協議公約》保障國際民商事案件當事人排他性選擇法院協議的有效性的精神是一致的?;诖?各國可明確優(yōu)先由協議選擇的法院行使仲裁協議司法審查管轄權,如此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平行訴訟對仲裁獨立性的不利影響,當事人訂立仲裁協議時對爭端解決的可預期性也得以提高。
歐盟法明確了成員國法院間有關民商事糾紛的管轄權劃分機制,對于仲裁除外條款,按照主要問題與先決問題兩分的邏輯,優(yōu)先受理當事人間實體爭議的法院,其管轄權是受先訴規(guī)則保障的,但該規(guī)則無法排斥其他成員國法院禁訴令的簽發(fā)。歐盟法院決定對禁訴令加以禁止,并非對禁訴令合法性的指謫,禁訴令本身不屬于條例適用范圍,英國法院簽發(fā)禁訴令的行為也并不違反條例規(guī)定。禁止成員國之間的禁訴令體現的是歐洲法院的價值取舍,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仲裁的獨立性和高效性,從而維護歐盟立法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及歐盟國家所秉持的互信原則(mutual trust)。同樣,國際商事仲裁合作應否定以禁訴令為支撐的完全意義上的獨立,相反,基于仲裁始終無法完全脫離司法審查的基本認識,以最大程度保障仲裁裁決權相對獨立為宗旨,盡可能地尊重他國司法主權,才是符合國際禮讓原則的。從當前的實踐來看,相關國家法院在簽發(fā)禁訴令時也都或多或少考慮國際禮讓原則。實現高效的爭端解決與司法互信間的動態(tài)平衡,是順應全球化趨勢的,也是在《紐約公約》和《選擇法院協議公約》生效背景下的最佳選擇。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34)康寧.契約性與司法化——國際商事仲裁的生成邏輯及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J].政法論壇,2019(4):167-177.,對于區(qū)域合作而言,歐盟作為成功典范,其對成員國之間司法互信的強調值得學習。對此,“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可通過協商,建立類似的司法審查管轄權劃分機制,如規(guī)定在當事人未對管轄法院作出選擇的情況下,由仲裁所在地法院優(yōu)先管轄仲裁協議有效性問題,且該法院就仲裁協議有效性問題作出的判決能夠得到其他參與國法院的承認與執(zhí)行,在West Tankers案中英國一方的立場即應由仲裁所在地法院優(yōu)先管轄仲裁協議有效性問題(35)MERKIN R, FLANNERY L. Arbitration Act 1996[M].London: Infroma Law from Routledge, 2014:274.。從保障仲裁獨立性的角度來看,由強調保障本國仲裁程序的仲裁地法院裁決仲裁協議有效性問題有其合理性。
在判斷仲裁協議有效性這一問題時,無論是仲裁庭還是有管轄權的法院首先需要確定的就是仲裁協議所適用的法律?!耙粠б宦贰北尘跋碌馁Q易爭端會涉及不同法系的國家,由于缺乏統一的仲裁協議有效性相關規(guī)定,所以一國法院對仲裁協議的司法審查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國內法影響。以布魯塞爾體系下的意大利為例,其國內法院對仲裁協議的嚴格審查以及訴訟程序拖延的特點,使之成為當事人違反仲裁協議提起訴訟的熱門選擇(“意大利魚雷”式訴訟),其嚴格的司法審查即源于其國內立法。對于在意大利法院所提起的訴訟,在審查仲裁協議的有效性時,根據意大利仲裁法,有效仲裁協議的構成強制適用意大利法(36)Practical Law Report: Arbitration procedures and practice in Italy overview:3.,而意大利對仲裁協議的有效性規(guī)定嚴格,許多仲裁協議都被認定為無效。以West Tankers案涉仲裁條款的有效性問題為例,當時英國國內對于仲裁條款適用法的確定有兩種主流觀點(37)注:英國對仲裁條款適用法的兩種主流觀點分別為仲裁地所在國的法律和主合同適用法,其典型判例分別見XL Insurance Ltd v Owens Corning [2001] 1 All ER (Comm) 530和Sonatrach Petroleum Corporation (BVI) v Ferrell International Ltd [2001] EWHC (Comm) 481。,就該案而言,案涉租船合同適用英國法且約定在倫敦進行仲裁,所以無論采取仲裁地所在國的法律還是租船合同適用法,仲裁庭都是依據英國法確定仲裁協議是否有效,但意大利法院則強制適用意大利法判斷同一問題并作出相反的認定,最終導致平行程序問題的出現。以此為鑒,“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應當就仲裁協議效力認定的法律適用問題達成相對一致的認識,如參考適用《紐約公約》或《示范法》的規(guī)定。如此一來,無論是裁判先決問題的一國法院,還是審理管轄權異議的其他參與國法院或仲裁庭,在審查仲裁協議的有效性問題時適用相同的法律,即可有效避免前述管轄沖突問題,平行程序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