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 要 在開展古詩文教學時,教師可引入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通過精心選定閱讀議題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精準識別重難點知識;合理組合文本,指導學生構建閱讀體系;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其能夠在語文學習中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識,激發(fā)學習動力。
關鍵詞 群文閱讀 高中語文 古詩文教學
古詩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導學生領悟作品傳達的人文內涵,強化思辨分析能力。群文閱讀是目前高中閱讀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對古詩文進行結構化組合,幫助學生串聯(lián)起相關知識,促進學生建構起系統(tǒng)的古詩文知識。
一、精選議題,確定學習方向
教師可依托教材文本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議題,確保教學目標清晰、教學指向明確。教師選擇的議題應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統(tǒng)攝性。在維度選擇方面,可以以文章體裁、作者生平以及文本內容作為閱讀教學的線索。
比如在學習《〈論語〉十二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為學生選擇“孔子與孟子的‘孝之比較”的議題??酌暇侨寮覍W派的代表人物,而在儒家文化精神中,人倫關系與“孝道”都被放在重要位置?!靶ⅰ蔽幕粌H包括對父母長輩的孝,還涵蓋著其他的人倫關系。教師可讓學生圍繞這一議題閱讀《論語》《孟子》的相關內容,了解他們對于孝的認識,并探究其中的差異性。學生可在課前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匯報自己的預習成果,并探討二者在孝道方面的相同點與差異性。學生需要深入閱讀文本,同時還要充分考慮作者所處的時代,既要明確作者的觀點,同時還要剖析影響其觀點的因素。有的學生認為,《論語》《孟子》都強調孝必須合乎禮儀,不能違背禮教的規(guī)矩。其中涉及的內容也十分具體,比如孝順、關心父母,要讓父母始終心情愉悅。在分析差異性時,學生形成了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二者的差異性在于,孔子強調對父親的依從,并遵守其制定的規(guī)則;而孟子則提出當父母有錯時,應及時指出并進行糾正;也有的學生提到孔子將政之道與孝之道進行聯(lián)系,而《孟子》則較少涉及這方面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擴大范圍,將老子、莊子、荀子等先秦諸子的作品也納入到群文閱讀的范圍中,通過閱讀教材文本,再補充相關材料,以總結其思想主張,并結合當下的時代發(fā)展,探討這些主張是否還有現(xiàn)實價值,以此系統(tǒng)化理解先秦諸子思想。
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教師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議題,讓學生明確不同文本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并通過自主探究,理解文本內涵。教師所選的議題還應具備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讓學生將現(xiàn)實生活與古詩文進行聯(lián)系,從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二、組合文本,構建閱讀體系
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圍繞議題選擇符合教學需求的文本。文本在主題立意或者體裁內容方面應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同時其難易程度、思想深度與篇幅都不應相差過大。教師要關注學生閱讀古詩文時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避免因閱讀難度過高或者文本篇幅過長而打擊到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自信心。群文閱讀的文本既可以從課內進行篩選,也可以加入課外的相關詩文,以此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視野的有效開拓。
比如在學習《琵琶行(并序)》時,教師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選擇的議題為“逐音樂之美,探靈魂深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為學生播放《高山流水》樂曲,并請有知識儲備的學生為同學講解有關“知音”的故事,借此引出本篇課文與相關群文,如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郎士元的《聽鄰家吹笙》等。這幾首詩也以繪聲繪色的方式描寫了音樂藝術。自由誦讀之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對畫面進行描摹,以此實現(xiàn)對詩意、文意的初步感受。在精讀環(huán)節(jié),則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運用文字來描述音樂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比喻、側面烘托、正面描摹、用典、想象以及使用聯(lián)綿詞或者疊詞等方式,通過這些巧妙的寫作手法將原本無形、抽象的音樂,以形象生動的方式轉化為可感、形象的實體。在比較閱讀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探討作品在描寫音樂時存在的差異性。比如雖然《聽蜀僧濬彈琴》與《琵琶行》都使用比喻這一修辭手法,但是白居易通過多個比喻將琵琶演奏的過程表現(xiàn)出來,而李白只運用一句來形容琴聲。在表現(xiàn)手法上,二者均選擇了反襯來突出演奏者高超的技藝。但在寫作順序上,二者則存在不同,白居易先借助側面烘托的手法夸贊演奏者,最后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李白則將自己的感受放在前邊。完成前期閱讀任務后,教師還可讓學生仿照這幾篇古詩文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來嘗試仿寫詩句,并相互進行品評。
教師在推進群文閱讀教學任務時,需要對教材中的古詩文形成整體化的把握,并結合教材的單元編排,選出符合議題的篇目,通過向課外閱讀材料的延伸,來引導學生增加閱讀量,擴大古詩文方面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使其逐步掌握閱讀古詩文的方法。
三、科學引導,培養(yǎng)自主意識
教師作為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引導者,既要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分析的主線,完成多個文本的閱讀與鑒賞,同時還要扮演合作者的角色,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暢所欲言,使學生自覺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得到有效增強。
比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歸去來兮辭(并序)》時,教師可以開啟人物專題式的群文閱讀活動——“走進陶淵明和他的田園詩”。學生對陶淵明有較高的熟悉度,教師可讓學生按照陶淵明的人生經(jīng)歷來搜集其在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對其作品的情感主題、創(chuàng)作風格等進行深入的閱讀探究。學生在課前需要大量搜集陶淵明的詩文作品,并進行閱讀、分析與篩選,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群文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工,以此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從中選擇了《歸去來兮辭》《自祭文》《桃花源記》《歸田園居》《飲酒》等篇目,讓學生在誦讀這些詩作后,表達自己對陶淵明的認識,并結合詩文說明原因。如有的學生認為陶淵明熱愛田園、厭棄俗世;有的學生認為他始終清醒,能夠堅守自我;也有的學生則看到了陶淵明對名利與生死的淡然。而后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填表或者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呈現(xiàn)陶淵明各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思想情感,進而分析其從《歸田園居》到《歸去來兮辭》之間發(fā)生的變化。最后可讓學生分享自己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了解到的陶淵明的故事與典故,以此深入理解陶淵明人生的不同側面。
群文閱讀中,教師需要通過間接性的引導來讓學生將關注點集中到文本上,通過思考來實現(xiàn)對古詩文的深度解讀,以此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強化對古詩文的深入理解,從而體會并把握古詩文蘊藏的豐富內涵。
群文閱讀正在逐漸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應重點關注議題的選擇、文本組合以及教學引導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改變學生對古詩文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狀態(tài)相對被動等現(xiàn)狀,從而發(fā)揮出群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
[作者通聯(lián):福建仙游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