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特色欄目的策劃與品牌建設

2023-07-23 17:53沈丹李海中來向紅
新聞世界 2023年7期

沈丹 李海中 來向紅

【摘? ?要】特色欄目能夠提升學術期刊的品牌影響力,“特色”是長期的欄目策劃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結果,欄目策劃的過程不能拘泥于“特色”。以《閱江學刊》的特色欄目《氣象與人類社會》為例,欄目策劃主題分散,面臨稿源不足與作者較少的雙重瓶頸。為了擺脫策劃困境,《閱江學刊》聚焦氣象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的前沿熱點問題——“碳達峰碳中和”,借助中國知網開展數據挖掘,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欄目策劃,從內容策劃和傳播策劃兩方面實現突破,凝聚《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專家隊伍,維護跨學科學術共同體。

【關鍵詞】特色欄目;聯動傳播;問題策劃;跨學科學術共同體;碳達峰碳中和

【基金項目】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2021年度編輯學一般項目“學術引領、問題策劃與聯動傳播——社科學術期刊創(chuàng)新思想供給研究”(YB2021041);江蘇省期刊協會2022年資助課題“社科學術期刊提升學術組織力、學者凝聚力、創(chuàng)新引領力、品牌影響力的對策研究”(2022JSQKA15)。

欄目是學術期刊的窗口,是學術期刊根據主辦單位的優(yōu)勢和特色、自身的辦刊宗旨和定位、編輯成員的學科背景等因素,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分析、綜合論證之后確定的論文板塊。欄目的質量與學術期刊的整體質量有直接的關系,欄目的特色彰顯學術期刊的側重點和發(fā)文風格。[1]學術期刊是一個大的總平臺,每一個欄目(無論是否具有欄目標題)都是分平臺。[2]欄目是單篇論文與整本期刊的中介,通過論文、欄目的有機組合,特色欄目與學術期刊之間能夠實現“1+1>2”的效果。然而,在數字化時代,特色欄目遇到了發(fā)展瓶頸——電子期刊數據庫的單篇論文檢索對欄目具有消解作用,整體性的期刊評價標準對特色欄目發(fā)展存在不利影響。[3]突破發(fā)展瓶頸,特色欄目需從“特色”向“品牌”發(fā)展,呼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欄目策劃。目前,我國學術期刊的欄目設置主要有兩種導向:一種是根據優(yōu)勢學科設置欄目,如《文學研究》《經濟學研究》等;另一種是根據熱點問題設置欄目,如《人工智能與信息社會》《智慧教育》等?!堕喗瓕W刊》的特色欄目《氣象與人類社會》則屬于第二種。

一、《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創(chuàng)設與發(fā)展

《閱江學刊》的主辦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氣象為辦學特色,大氣科學學科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依托學校的學科優(yōu)勢和人才優(yōu)勢,2009年,《閱江學刊》創(chuàng)辦之初便設立《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主旨是引領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綜合,鼓勵社科學者從氣候變化和氣象問題切入對現實社會的研究,吸引自然科學的專家更多關注經濟政策、社會治理等領域,為氣象學研究開拓新的領域?!堕喗瓕W刊》編輯部為了突出《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氣象特色,在欄目策劃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方面,與校內文科學院合作,邀請人文社科領域專家撰寫相關稿件,涉及氣象文化與文學、氣象服務管理、大氣污染治理、國際氣候談判、氣候變化與倫理等各個方面;另一方面,利用各種機會,請校內大氣科學的專家引薦高端學者,撰寫宏觀層面的稿件,先后獲得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賜稿。14年來,《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累計刊發(fā)200余篇稿件,以氣象與人文交叉的特色在學術期刊界贏得了一定的口碑,先后獲得多項獎勵。

二、《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策劃困境

《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以氣象特色提高了《閱江學刊》的整體知名度,但是欄目策劃也受困于“氣象”二字,發(fā)展面臨稿源不足與作者較少的雙重瓶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稿源不足與作者較少是一個問題在兩個方面的表現,本質是《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凝聚的學術共同體范圍較小。相比主流學科,交叉學科的研究難度往往更高,交叉學科的研究者相對較少,很多學者就“人文社科+氣象”或“氣象+人文社科”開展了一定的研究之后,又回到了原本的主流學科之中。

具有旗幟性引領作用的高端稿件可遇不可求,要維持欄目的發(fā)展,必須要有質量和數量都比較穩(wěn)定的稿源?!稓庀笈c人類社會》的欄目看似新穎、覆蓋面很廣,實際上刊發(fā)文章的主題分散不聚焦;刊發(fā)的稿件確實與氣象相關,但是關注的問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整體而言往往不盡如人意。主題分散導致作者與作者之間沒有共同關注的話題,無法長期交流對話,不能有效地擴大作者隊伍,吸引挖掘新的作者,不利于拓展學術共同體。為了保持欄目整體的延續(xù)性,編輯部有時候不得不稍稍降低用稿要求,但是,這樣做對欄目乃至期刊的整體發(fā)展都是不利的。從量化指標來看,有些稿件的下載量、引用量都比較低;從主觀判斷來看,個別理論性不強、社會效益不高的稿件生拉硬拽地“湊”氣象特色,長此以往,難免會影響欄目和期刊的口碑。

三、《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問題策劃探索

學術研究一般是從發(fā)現并提出“問題”開始的,問題既體現某一學科鏈的必要延伸,又體現多個學科生長點的有效聚合。期刊和欄目的特色化、品牌化建設可以是專題化的,以問題為中心來進行選題策劃。[4]這樣的問題必須是“真問題”,不僅要反映學術研究的熱點前沿,而且要呼應社會發(fā)展的現實需要,對問題的研究既有階段性,又有持續(xù)性。為了擺脫《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策劃困境,編輯部決定放棄刻意追求氣象特色的策劃導向,聚焦氣象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的某一個具體問題集中突破,借助中國知網開展數據挖掘,進行以問題為導向的欄目策劃。在問題策劃的實踐過程中,編輯部逐漸認識到,策劃不僅包括內容策劃(刊發(fā)哪些論文),也包括渠道策劃(怎樣宣傳論文)。

(一)發(fā)現問題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5]10月29日,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fā)展,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6]。面對國際氣候治理的形勢和國家轉型發(fā)展的需求,《閱江學刊》敏銳地發(fā)現了“碳達峰碳中和”這個社會熱點,迅速做出反應開展問題策劃。

(二)挖掘數據

《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長期關注國際氣候談判進程,刊發(fā)過很多低碳經濟方面的稿件,有一定的作者儲備,這是開展問題策劃的基礎。但是,僅僅依靠曾經在《閱江學刊》上發(fā)文的作者來進行問題策劃顯然是不夠的。學術期刊的發(fā)展產生并積累了海量的數據,基于電子期刊數據庫和數據挖掘技術,編輯部可實現特色化的選題策劃、精準化的組稿策劃和個性化的運營策劃。[7]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開展問題策劃的同時,編輯部利用中國知網進行數據挖掘,檢索低碳經濟、能源結構轉型、國際氣候談判等領域的高被引論文、高被引作者和高產出機構,仔細分析已發(fā)表的研究成果與“碳達峰碳中和”問題是否具有密切的聯系,篩選之后制定下一步的約稿和欄目策劃計劃。

(三)舉辦會議拓展學術共同體

2020年11月9日,編輯部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tài)文明研究所,組織學者舉辦“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行動方案——‘十四五規(guī)劃期間中國氣候治理”專題研討會。生態(tài)文明研究所與《閱江學刊》是長期合作的學術伙伴,參會者既包括生態(tài)文明研究所的研究員、生態(tài)文明研究所邀請的其他學術合作伙伴,也包括編輯部根據數據挖掘結果篩選的可能對“碳達峰碳中和”問題感興趣的學者。盡管此次會議的規(guī)模比較小,但是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來自不同機構、學科、研究領域的專家就“碳達峰碳中和”問題暢所欲言,編輯部結識了更多的學者,進一步拓展了《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學術共同體。

(四)聯動傳播擴大學術影響力

會議召開以后,《閱江學刊》編輯部迅速整理與會專家的思想精華,請專家本人審定以后以筆談的形式在2020年第6期刊發(fā),[8]并利用中國知網的“優(yōu)先出版”功能縮短出版時間,在紙刊付印之前提交中國知網發(fā)布,以便搶占傳播的先機。筆談于2020年1月9日在中國知網上線,5天后的下載量為214次,1個月后的下載量近1000次。截至2023年2月,中國知網下載量近5000次,被引45次。

這組筆談在中國知網發(fā)布以后,《閱江學刊》利用微信公眾號實施聯動傳播。編輯部預先設定了“總—分—總”的傳播方案,首日推送編者按、專家簡介和筆談大綱,再將筆談拆分為9篇專家的觀點精粹,重新編輯整理文字,配發(fā)插圖,增加相關的數據表格,逐日推送一篇。9篇觀點精粹推送完畢之后,將9個單篇鏈接制作為一篇合輯,再次編輯推送作為總結,新關注的讀者點擊單篇鏈接就可以閱讀感興趣的內容。通過“總—分—總”的微信公眾號推送,這組筆談獲得了更大的傳播效果。根據微信公眾號的后臺統計數據,發(fā)布1個月之內,筆談系列推文的閱讀總量近4000次,篇均閱讀量350次,被其他微信公眾號轉載6次;單篇最高點擊量約1100次,朋友圈分享近200次。推送筆談系列的11天內,《閱江學刊》微信公眾號新增關注用戶100多名。

此次聯動傳播實踐將紙刊、電子期刊數據庫和微信公眾號的力量結合起來。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傳播形式不再只是簡單的點對點的線性模式,而是圍繞信息中心呈現圈層式的多層聯動傳播模式。通過信息轉發(fā),專業(yè)領域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平臺價值和功能被進一步整合,由此,學術信息可以輕松地擴散到非學術領域,在學術共同體和社會公眾層面實現聯動傳播,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提高學術成果的社會影響力。2021年5月,這組筆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保護》全部轉載,得到進一步的肯定與傳播。

四、問題策劃的再次實踐與改進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2021年,我國要加快發(fā)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高水平保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疤歼_峰碳中和”已經成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層面的目標,因此編輯部認為圍繞這個問題可以深入挖掘,延長學科鏈、拓展作者圈、擴大學術共同體,階段性、持續(xù)性地進行欄目策劃。

總結2020年11月的問題策劃經驗,編輯部再次嘗試并有所改進。2021年3月28日,《閱江學刊》聯合北京工業(yè)大學生態(tài)文明研究院召開“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行動方案——碳中和實現路徑與政策選擇”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進行,20余位專家參加線下會議,3位專家線上參會。同時,向公眾開放會議視頻,《閱江學刊》在會議召開之前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廣泛宣傳,邀請感興趣的社會公眾利用騰訊會議APP遠程參加會議。會后統計,共有200余位線上觀眾參與會議。

會議結束后,編輯部將與會專家的精彩觀點整理成筆談在2021年第3期刊發(fā)。[9]另有2位專家主動將自己的會議發(fā)言潤色成稿,增加內容、更新數據,以成熟論文的形式提交編輯部發(fā)表。編輯部繼續(xù)借助中國知網的“優(yōu)先出版”功能,在專家審定筆談和論文的內容之后,于6月11日在中國知網推出。截至2023年2月,這一期《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下載量近6000次,被引18次。

之后,編輯部再次以“總—分—總”的形式將筆談與2篇論文在《閱江學刊》的微信公眾號上向公眾推送。2021年7月9日—8月12日,《閱江學刊》微信公眾號一共制作發(fā)布13篇推文,閱讀總量約5500次,篇均閱讀量423次,被其他微信公眾號轉載9次;單篇最高點擊量750次。

五、針對問題凝聚學術共同體

《閱江學刊》是綜合性學術期刊,編輯部在構建運作良好的跨學科學術共同體方面不斷下功夫,[10]從大而全和小而精兩方面著手。

(一)不斷擴大《閱江學刊》全體專家微信群

組建《閱江學刊》全體專家微信群,征得同意以后,及時邀請新的作者和審稿人以及對《閱江學刊》感興趣的專家加入微信群。編輯部定期將期刊的近期動態(tài)、最新刊發(fā)稿件、會議通知、征稿啟事等信息在群里發(fā)布,邀請專家參會、撰稿;不定期地設置話題,主動與專家交流,促進微信群中專家彼此的交流,做好跨學科學術共同體的維護工作。

(二)凝聚《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的跨學科專家

針對《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這個具體的問題,維護跨學科學術共同體。編輯部為兩次會議的專家們專門建立聯絡微信群,邀請《氣象與人類社會》其他的作者和審稿專家加群、線上參加會議。會后,編輯部堅持維護微信群,不僅將該欄目的刊發(fā)稿件定期推送到微信群,還不定期地推送該領域的熱門文章、群內專家的新作力作等。編輯部請專家學者推薦與“碳達峰碳中和”有關的學者微信群,編輯主動加群,在群內介紹《閱江學刊》,挑選群內專家感興趣的論文進行推送宣傳。微信群內的專家來自高校、科研機構、政策制定機構、行政主管部門、低碳減排相關行業(yè)等,盡管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研究方法有差異,但是都共同關注“碳達峰碳中和”問題,因此,這種文獻推送服務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毋庸置疑,不僅有助于提升期刊傳播效率,而且能夠將《氣象與人類社會》欄目刊發(fā)文章傳播到社會的各領域,擴大影響范圍。每到年底,編輯部在發(fā)布來年的欄目選題策劃方案之前,在微信群中征求專家意見,集眾人智慧,以便更好地把握最新研究動態(tài)、學術關注點,同時進一步凝聚學術共同體。

結語

特色欄目能夠提升學術期刊的品牌影響力,“特色”是長期的欄目策劃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結果,但是欄目策劃的過程不能拘泥于“特色”,一味強調特色進行欄目策劃有可能事倍功半。從《閱江學刊》特色欄目《氣象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實踐來看,呼應時代需要、反映學術熱點、鼓勵學科交叉的問題策劃能夠將不同領域、不同圈層的學者凝聚到以問題為中心的學術共同體之中,利用紙刊、電子期刊數據庫、微信公眾號、線上會議等各種媒體的聯動傳播能夠大幅度提高新成果、新觀點的傳播時效性和廣泛性,擴大影響力,進而有效促進特色欄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依托問題進行欄目策劃,盡管策劃的過程不強調“特色”,但是聚焦的問題體現出欄目的特色,事半功倍地實現特色欄目的建設目標。圍繞真問題、站在學術前沿進行欄目策劃,可以讓學術共同體對期刊產生更強烈的期待感、滿足感和歸屬感,依托特色欄目促進編輯、專家和作者的融合發(fā)展,有助于樹立期刊品牌,提升社會效益。

注釋:

[1]張益嘉.普通高??萍计诳厣珯谀拷ㄔO之路探析——以《渤海大學學報》《食品科學》欄目建設為例[J].編輯學報,2021(01).

[2]楊健民.學術期刊的平臺策略[J].澳門理工學報,2020(04).

[3]臧莉娟,唐振貴,盧芳.學術期刊欄目數據庫的建設與欄目評價[J].科技與出版,2019(12).

[4]劉曙光.社科學術期刊的發(fā)展現狀及展望[J].嶺南學刊,2017(04).

[5]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003).

[6]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04(001).

[7]張福穎,倪東鴻. 數據挖掘助力科技期刊選題策劃——以《大氣科學學報》為例[J].編輯學報,2021(01).

[8]柴麒敏,郭虹宇,劉昌義等.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行動方案——“十四五”規(guī)劃期間中國氣候治理(筆談)[J].閱江學刊,2020(06).

[9]董戰(zhàn)峰,季曦,劉宇等.碳中和實現路徑與政策選擇(筆談)[J].閱江學刊,2021(03).

[10]葉祝弟.面向生活世界本身——綜合性學術期刊內涵發(fā)展探賾[J].澳門理工學報,2020(01).

(作者:沈丹,博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社會科學處《閱江學刊》編輯部編輯;李海中,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期刊中心副主任;來向紅,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社會科學處《閱江學刊》副主編)

責編:周蕾

荣昌县| 绩溪县| SHOW| 华宁县| 五华县| 宁安市| 霸州市| 道孚县| 太谷县| 长泰县| 甘德县| 克山县| 阳新县| 康马县| 阿勒泰市| 和平区| 祁连县| 盖州市| 密云县| 兰州市| 营山县| 潮安县| 商丘市| 潜山县| 时尚| 惠水县| 通许县| 静乐县| 新丰县| 墨脱县| 肥东县| 琼中| 资兴市| 五家渠市| 华容县| 同心县| 阿拉善右旗| 鹤庆县| 南溪县| 博爱县|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