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注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奠定堅實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預習課文、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開展課外活動等措施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培養(yǎng)更多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新時代優(yōu)秀人才。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
作者簡介:季占全(1968—),男,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李家莊學校。
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雙減”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整合閱讀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構建閱讀學習評價體系。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中存在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采取以讀促寫等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引導學生預習課文,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教師需要通過預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充足的閱讀時間,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從而滿足課標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為了事先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檢查學生是否預習了相關課文,如果學生沒有預習,那么可以為學生提供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以便他們在上課時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引導他們養(yǎng)成預習課文的習慣。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前準備工作,教師要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一是指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內容;二是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三是指導學生理解生詞和句子;四是指導學生注意自己的閱讀過程,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式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以此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更容易理解相關內容。例如,在教學《凡卡》一文前,教師可以就凡卡這個人物對學生提出“凡卡是誰?作者為什么要將題目定為《凡卡》?”等問題,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框架,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采用這種方式,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為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通過對學生預習課文的指引和問題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大致的印象,在自主閱讀、獲取相關信息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學生會自覺養(yǎng)成預習課文的習慣,同時能夠積極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從而成為“雙減”政策的真正受益者。
二、通過閱讀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效率更高,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主動感受語言文字的內涵,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
以課文《可愛的草塘》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印象中的草塘是什么樣的,并讓學生思考草塘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復述課文的內容,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仿寫句子等練習;其次,引導學生通過找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來理解課文內容;最后,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其他作家創(chuàng)作的相關作品,體會不同作家對于草塘的不同情感。教師通過這樣的閱讀方法指導,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課文內容,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又如,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指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上述閱讀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課文。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特點的閱讀方法,從而真正落實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三、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渠道進行閱讀,拓展閱讀視野
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閱讀量的大小,而閱讀量的大小與學生是否喜歡閱讀有密切關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進行閱讀?,F階段閱讀的途徑非常多,如去各級圖書館、借助網絡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后,查找更多的文章或者書籍去閱讀,也可以利用網絡等去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比如,在學生學習了課文《北京的春節(jié)》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更多與春節(jié)有關的古詩詞或者散文。又如,在講授課文《火燒云》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找到火燒云出現的位置并進行觀察研究,然后引導學生在網上查找有關火燒云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此外,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閱讀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書籍。
四、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以自己為主體,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其對教師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減負提質”的要求。為了跟隨“雙減”政策的步伐,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實現學生的快樂、愉悅學習,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閱讀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得到提升。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等方式,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并為學生布置科學、合理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活動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課文《一顆小種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學習生詞和句子,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活動,然后讓學生上講臺扮演小種子等角色,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的情感。又如,在課文《金色的魚鉤》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讀完之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并回答相關問題。采用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學會認真傾聽、獨立思考,敢于表達、善于表達。
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對閱讀文本進行合理分類,如將課文分成科普類、敘事類的類型,或將課文分成主要描寫人物形象或主要描寫事件過程的類型,以此讓學生了解文本的不同類型,學習和總結文本的寫作手法、寫作特點,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除了采用以上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其他方法,如讓學生閱讀完文本之后進行寫作,用閱讀來促進寫作,在閱讀時積累寫作素材與語言知識,用寫作來促進閱讀,在寫作時檢驗閱讀成果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1]。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并產生情感共鳴;或充分運用多媒體,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結合。這些做法均有助于落實 “雙減”政策。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以此使學生通過學習來獲得進步。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同時,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分層教學方案。
對于后進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教師可以設計難度逐級提升的閱讀題目,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閱讀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水平對其進行分組,把同一層次、水平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學習、交流、討論。
教師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可以在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的基礎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閱讀課中有所收獲,從而真正實現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六、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滿足學生課外閱讀需求
閱讀是一種語言輸入的方式。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意識[2]。而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滿足學生的課外閱讀需求,讓學生以語言輸出的方式達到創(chuàng)造力提升的目的。開展如班級讀書活動、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讀書心得交流會等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3]。
另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資源,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班級圖書角、班級閱讀墻等場所或區(qū)域進行閱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籍,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眼界。例如,教師可以在舉辦“書香班級”“書香家庭”“好書推薦”等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閱讀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如《論語》《唐詩三百首》《中華上下五千年》等。
七、優(yōu)化作業(yè)布置形式,合理評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
小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量過大,會導致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過重。在“雙減”背景下,要想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優(yōu)化作業(yè)布置形式,合理評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充分發(fā)揮作業(yè)的作用,對學生的閱讀效果、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教師應該重視將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相結合,布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外閱讀作業(yè),同時應該重視課后的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和實踐活動,加強課內與課外的聯系。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作業(yè),如:讓學生讀課文,圍繞課文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有關課文內容的手工制作;讓學生寫讀后感;等等。學生通過開展這些形式多樣的作業(yè)任務,可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4]。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雙減”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等,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借助多種途徑閱讀更多的書、更好的書,用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世界,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薛淑云.快樂閱讀,輕松寫作: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華夏教師,2022(30):70-72.
[2]周玉鳳,王麗.減中生趣,樂中閱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趣味性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2(12):40-42.
[3]金艷月.“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教師,2022(35):42-44.
[4]呂冬虹,王林英,許霞,等.“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2(28):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