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
春秋晚期,齊國日益衰弱。名相晏子努力實干,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成為一代名相。
晏子認為,君主最重要的德行是節(jié)儉。君主節(jié)儉,百姓自然會跟著節(jié)儉,國家自然會富強。
晏子不僅要求君主節(jié)儉,他本人也身體力行?!蛾套哟呵铩酚涊d,晏子住的房子十分破舊,地勢低洼且狹小吵鬧。通過晏子的以身作則,齊國的奢靡之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史記》記載,齊景公“好治
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使得百姓負擔較重,社會矛盾較為尖銳。針對這一情況,晏子提出薄賦斂、省刑罰的主張。
晏子對齊景公直言:國君苛捐雜稅太重,所以民心離散;市場買賣混亂,所以商人裹足不前;玩好之物充斥全國,所以家庭用品不足。他還進一步發(fā)出警告:如果不改弦更張的話,國家可能會大亂。
齊景公聽從晏子的建議,下令玩好之物不許進用,市場買賣不許欺詐,宮室不能裝飾,已經(jīng)開始的工程馬上停工,停止勞役、減輕賦稅,最終避免了內(nèi)亂。
晏子的為政措施驗證了“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的實干精神與孔子的重行主張是相通的,以至于章太炎在《諸子略說》中還把晏子視為上承周公、下啟孔子的儒家。
(王傳生摘自《解放日報》2023年3月28日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