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君璽,秦格,謝逸軒,苗明三,白明(河南中醫(y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減少,伴或不伴腸腺化生和(或)假幽門腺化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1-2]。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等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癥狀,可伴有食欲不振、嘈雜、噯氣、反酸、惡心、口苦等消化道癥狀[3],被認為是胃的癌前病變。目前,西醫(yī)以根除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應用胃黏膜保護藥、胃腸動力藥等治療為主[4-5]。中醫(yī)藥治療CAG 有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辨證論治結合臨床癥狀進行治療,效果顯著[6]。本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對現有的CAG 動物模型復制要素進行整理分析,以期為提高模型成功率及中醫(yī)藥治療CAG 的研究提供方法學參考。
1.1 數據來源 以“慢性萎縮性胃炎”和“動物”為主題,在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進行搜索,時間范圍是201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共檢索到期刊文獻6 126 篇。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研究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全部動物實驗文獻;會議、碩博論文等不作為納入的范疇;排除資料缺失、綜述類和數據庫交叉重復的文獻。最終有242 篇實驗文獻符合納入標準。
1.3 數據處理 實驗動物名稱、種類等均參照《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7]進行規(guī)范總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將納入文獻的實驗動物種類、模型復制方法、周期、證型、陽性藥、給藥時間(干預時間)、檢測指標等錄入Excel 2013 進行歸納處理,以此建立慢性萎縮性胃炎動物模型的數據庫。
2.1 CAG 模型動物應用情況 將錄入的242 篇實驗文獻中的全部實驗動物種類進行分類排序,統(tǒng)計得出共有5 種實驗動物[8-12](其中實驗動物未標種系者,在此不做統(tǒng)計),累積頻數224 次。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CAG 模型所用動物種系中,使用頻數最多的為SD 大鼠(113 次),年齡在6~8 周之間,體質量多在180~220 g 之間;其次為Wistar 大鼠(106 數),年齡在4~6 周之間,體質量多在180~200 g 之間,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模型動物種系使用頻數分布情況表Table 1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animal i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models
將242 篇實驗文獻所涉及的實驗動物性別進行分類規(guī)范,文獻中未對動物性別做出標注者予以排除,獲得累計頻數226 次,其中雄性146 次(64.60 %)、雌雄各半78 次(34.51%)、雌性2 次(0.88%)。
2.2 模型復制方式及周期 將242 篇動物實驗文獻中CAG 的動物模型復制方法進行統(tǒng)計總結,并將現有的模型復制方法分為單化學因素誘導法、多因素綜合誘導法、手術法、Hp 感染法、免疫法[13-14]。其中使用最多的模型復制方式是多因素綜合誘導法,周期以42、56、70、84、90、112、140 d 為主(頻數>10 次)。單因素化學誘導法中使用最多的是自由飲用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MNNG)溶液,模型復制周期以56 d 和84 d 為主。具體模型復制方法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動物模型復制方法分布情況表Table 2 Distribution of replication methods i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animal model
分析發(fā)現,多因素綜合影響是建立CAG 最常用的模型復制方法。多因素綜合誘導法,是指應用自由飲用MNNG、自由飲用0.1%氨水、雷尼替丁灌胃或雷尼替丁飼料喂養(yǎng)、脫氧膽酸鈉灌胃、2%水楊酸鈉溶液灌胃、30%~40%乙醇灌胃、熱生理鹽水灌胃、饑飽失常法喂養(yǎng)、夾尾刺激等兩種或多種辦法進行模型復制的方法。CAG 是一種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程較長,病性復雜,應用綜合因素誘導方法進行模型復制,目的是為了近似地模仿人類疾病發(fā)病情況,相較于單一化學因素誘導法有明顯優(yōu)勢。但由于應用方法較多,成模時間難以控制,需要在模型復制期間定期取材來評價模型是否成功,因此CAG 綜合因素誘導法需要新的穩(wěn)定和評價標準。
2.3 陽性對照藥及干預時間 見表3。將所有文獻歸納統(tǒng)計發(fā)現,有172 篇文獻中含有陽性對照藥,陽性對照藥共涉及20 種,其中有10 篇應用兩種陽性對照藥,應用最多的陽性對照藥是維酶素(90 次),其次是胃復春(38 次)和葉酸(17 次)。維酶素給藥時間最多的兩個時間點(段)是28~30 d(28 次)和56 d(31 次),共計頻數59 次;中藥胃復春給藥時間最多的兩個時間點(段)是28~30 d(13 次)和84 d(9 次),共計頻數22 次。
表3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動物實驗納入文獻的陽性對照藥及對應干預時間情況Table 3 Positive control drugs and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times included in the report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animal experiment
2.4 動物模型證候情況 代蕊等[13]將常見的中醫(yī)證候動物模型分為脾虛型、肝郁型、濕熱型、腎虛性、氣虛血瘀型。納入文獻中應用病證結合模型復制方法并明確證型的僅有12 篇,包括脾虛證(頻數4 次)[23]、肝郁脾虛證(頻數4 次)[24]、氣虛血瘀陰虛證(頻數2 次)[25]、脾虛濕熱證(頻數1 次)[26]、陰虛證(頻數1 次)[27],其中脾虛證和肝郁脾虛證最多。
2.5 CAG 模型檢測指標 將錄入的242 篇文獻中的全部指標進行分類統(tǒng)計,其中,若同一組織被用于檢測不同指標,如胃黏膜組織既做病理檢測又做免疫組化,則分別統(tǒng)計;若同一組織被檢測多個同類型指標,如血清中同時檢測GAS、GH、IL-6 等,則把這些指標統(tǒng)稱為血清指標[28]。一般狀態(tài)包括體質量、飲水量、進食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等特征。統(tǒng)計結果表明,242 篇實驗文獻涵蓋33 種不同的指標類型,累計頻數750 次,應用較多的是胃組織病理(192 次)、一般狀態(tài)觀察(116 次)、生化指標(112 次)等?,F篩選出頻數≥2 次的檢測方法,總計有18 種,具體檢測指標分布情況見表4。
表4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納入文獻的動物模型檢測指標及給藥后評估指標分類統(tǒng)計Table 4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for assay indicators i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animal models and assessment indicators of postadministration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高、病因復雜、病程較長,1978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列為胃癌的癌前疾病。根據其臨床表現,中醫(yī)將CAG 歸于“胃痞”“胃痛”等范疇,認為CAG 發(fā)病多與脾胃虛有關[29],其病因病機是因虛致瘀進而蘊久化毒[30],由于毒和瘀交阻胃絡,從而導致胃黏膜的萎縮[31]?!堵晕s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將CAG 辨證分為肝胃氣滯證、肝胃郁熱證、脾胃虛弱證、脾胃濕熱證、胃陰不足證、胃絡瘀血證[32]。CAG 動物模型應該與人類CAG臨床病癥特點高度吻合,但目前尚未發(fā)現與CAG 發(fā)病過程完全相同的動物自發(fā)性模型,因此選擇更符合人類病癥特點的動物模型,對CAG 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藥物藥效研究有重大意義。
動物模型的復制,首先要考慮動物的選擇,動物種類方面主要是嚙齒類動物老鼠[13]。本研究顯示,近年來最常用的模型動物是雄性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與小鼠比較,大鼠體積和胃組織較大,便于操作,就目前實際情況,選擇大鼠進行模型復制最為方便、經濟、穩(wěn)定[33]。既往研究[34]發(fā)現,雄性大鼠較雌性大鼠有更好的耐受性、誘發(fā)率高等特點。
復制與人類CAG 臨床病癥特點相符的動物模型是最終目的。本研究顯示,最常用的模型復制方式是綜合因素誘導法。MNNG 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14],其可模擬人類硝酸鹽在體內轉化為亞硝酸胺等物質過程;水楊酸鈉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能破壞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復功能;去氧膽酸鈉則模擬膽汁反流對胃黏膜的損害;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導致腸化的發(fā)生;饑飽失常飲食、夾尾刺激、乙醇灌胃等則是對CAG 病因及人類不良生活習慣的模擬。研究[35]發(fā)現,使用MNNG 復合多因素法誘導的CAG 大鼠模型存在全胃萎縮,更趨向于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病理表現。殷苗苗等[19]通過實驗證明,采用MNNG自由飲用聯合水楊酸鈉、脫氧膽酸鈉灌胃的復合方法建立CAG 模型較單一因素和雙因素誘導,在病理表現和生化指標上表現更好。目前CAG 的動物實驗中,多用綜合因素誘導法研究中藥組方或提取物的藥效機制,多因素綜合誘導法雖然具有優(yōu)勢,但是存在以下問題,如化學藥物的濃度及劑量不同、誘導方法多樣等,導致模型復制周期不固定,以上問題是影響動物模型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結合文獻分析,多因素綜合誘導法的模型復制周期多為42、56、84、112 d 等。
CAG 模型復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開發(fā)新藥及藥效評價。目前,動物給藥時間多為30 d 和84 d。CAG 屬于慢性病,病程較長,給藥時間與給藥劑量有關,不同的藥物治療量和致毒量不同,因此本研究結果的給藥周期需結合具體實驗考慮。通過分析[36-37]發(fā)現,最常用的陽性藥物是維酶素、胃復春。維酶素是臨床治療CAG 的常用西藥。胃復春是中成藥,具有健脾益氣,活血解毒的功效,并且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大多數研究均有應用病癥結合來進行模型復制,但缺乏具體中醫(yī)證候的辨證,在僅有的12 篇文獻中,出現最多的是脾虛證和肝郁脾虛證,如果只是簡單將癥狀復制到動物身上,缺乏“宏觀”和“微觀”指標的結合,病證結合型動物模型復制是否成功以及模型穩(wěn)定性如何,還有待解決。
臨床上胃鏡和組織學檢查是診斷CAG 的關鍵,萎縮性胃炎黏膜的色澤和形狀均會發(fā)生病理性改變[3]。病理形態(tài)學是模型評價應用最多的指標,與目前臨床CAG 的診斷保持一致。其次是一般狀況的觀察,納入文獻的研究中表觀指標多有討論,但大多不作為重要指標進行分析。中醫(yī)注重“望、聞、問、切”,對應動物則是毛發(fā)色澤、稀疏程度、叫聲、大小便氣味、動物脈搏、心率、體質量等指標[38]。對于中醫(yī)“證候”研究的不足,是本模型研究的缺點,因此建議可將表觀指標劃定為重點指標作為參考。
本文提供現有的CAG 動物模型應用現狀及特點分析,期待可為相關研究提供研究基礎。目前常選用雄性SD/Wistar 大鼠,采用多因素綜合誘導法干預12 周進行模型復制,以胃組織病理、一般狀況表現、生化指標等指標衡量模型的穩(wěn)定性。在進行藥效評價時,多選擇維酶素和胃復春作為陽性對照組,給藥時間多在28~30 d。當然,具體研究應用時應結合研究條件及研究目的進行綜合分析。建議在建立更多中西醫(yī)病癥結合型動物模型的基礎上,注重動物表觀指標的討論及分析,結合中醫(yī)辨證來研究中藥及組方的藥效機制。雖然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模型評定標準,但本文通過錄入數據庫進行分析,可為模型復制判定標準提供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