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奕 張曉卉
摘? ? ? 要?“雙減”政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做到教育質量和服務能力共同提升,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需求,保障其發(fā)展。對小學課后服務實際情況開展調研,并立足于“雙減”政策對課后服務所提出的新要求,從提高質量、教師活力、家校合作、資源融合和完善機制五個方面對課后服務的開展提供策略分析,可以解決課后服務所存在的問題,使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提質增效,實現全面育人。
關 鍵 詞 “雙減”? 課后服務? 立德樹人
引用格式 郭佳奕,張曉卉.“雙減”政策下課后服務的發(fā)展方向及路徑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3(18):31-3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課后服務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并將課后服務擺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位置上,相應的要求也轉向提質增效。全面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突出學校立德樹人主陣地的地位,切實滿足家長和學生受教育需求,已然成為新形勢下對課后服務的新要求。
一、“雙減”政策對課后服務提出的新要求
1.提高服務質量,擴寬服務渠道
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學校應提供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的教育服務以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從教學質量、作業(yè)管理以及課程設計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充分發(fā)揮其育人主體地位,在化解家長課外輔導焦慮、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保障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全方面提升。為保障課后服務得以高質高效施行,應拓展課后服務渠道,以本校教師為服務主體并聘請具備相應資質的優(yōu)秀社會人員,滿足類型多樣化課后服務對于師資的需求;同時學校還可以聯系校外公益性場所,擴展學生在課后的活動范圍,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以推進課后服務實施[1]。
2.提升服務效率,切實減負增效
“雙減”政策出臺后校外培訓規(guī)模極大程度上被縮減,學生與家長轉向學校所提供的課后服務。課后服務應在單位時間內以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為基準,避免重蹈覆轍給學生帶來學習負擔。
3.充分調動資源,提升服務能力
構建免費高質量線上教育平臺是“雙減”政策對課后服務的新要求之一。由教育部門組織征集各地各校教育教學資源,通過線上平臺向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不僅要體現利用線上資源融合共享促進教育公平,還應體現課后服務提供內容上深化補充與時空上延伸,在滿足不同學生針對自身學習情況產生的多樣性學習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實現學校教育服務水平提升。
二、課后服務實施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1.服務內容變質,加重學習負擔
推行課后服務旨在解決學生課后無人看管和輔導作業(yè)問題,保障學生安全,緩解家長壓力,以減輕學生參加托管班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和學習負擔,并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后活動。對沈陽市部分小學的調查發(fā)現,課后服務實際仍以作業(yè)輔導為主,占據所有活動的67.12%,而藝術體育、興趣小組、拓展訓練類等綜合性活動占比較少,僅占40.34%,不僅與開展課后服務初衷相悖,更是同“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負擔的要求背道而馳。
2.服務形式單一,阻礙深化發(fā)展
服務形式多樣性和課程類型豐富程度對于課后服務開展至關重要。調查顯示(如圖1),31.19%的學生會基于學校提供的多樣化活動而選擇參與課后服務;但調查發(fā)現,在學生實際參與活動中,作業(yè)輔導和課后閱讀的占比相對較大,分別為67.12%和42.71%,服務類型多樣性并未體現。從緣起于旨在解決“三點半”問題發(fā)展至今,課后服務已被更多賦予育人層面的寄托,單一服務形式和課程類型遠不能滿足學生和家長對于課后服務價值的需求。在“雙減”政策正式落地后,對課后服務增值增效、滿足多樣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進一步加深,單一類型服務必會影響課后服務深化發(fā)展。
3.服務質量欠佳,未滿足課外輔導需求
基礎教育階段課后服務屬于公共服務,學生是否參加課后服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服務質量的高低。根據學生未參加課后服務的原因調查可知,約有23.94%的學生選擇參加校外輔導而放棄課后服務,即因為課后服務一定程度上在家長期待和質量口碑方面并未占據優(yōu)勢地位。雖然《意見》規(guī)定“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guī)范校外培訓行為”,如若學校服務質量不能令人滿意,家長群體則會尋求新的輔導方式,如私人家教、一對一輔導等,這與“雙減”政策中“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相悖。
4.家長認識不足,存在非合理化要求
學校作為育人的主陣地,其在教育環(huán)境及師資力量方面都具備顯著優(yōu)勢,因此家長對于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普遍持支持態(tài)度。但從調查結果來看,部分家長對于課后服務的目的與意義存在認識偏差:一些家長把課后服務看成是課堂的延伸,對服務內容的關注集中在輔導作業(yè)的完成和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忽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能力的提升及興趣的培養(yǎng);此外,部分家長對課后服務存在著非合理化的需求。在遼寧省針對課后服務的文件中提到,小學階段課后服務不得晚于下午5:30,但部分家長從自身工作便利出發(fā),希望學校課后服務能夠進一步延時,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部分家長對學校課后服務存在非正當要求以及對家庭教育作用的輕視。
5.教師負擔較重,影響服務積極性
學校教師是課后服務的主要承擔者,其工作狀態(tài)和專業(yè)水平對課后服務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隨著課后服務類型多樣化發(fā)展以及進一步開發(fā)與完善,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所需承擔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教師在完成當天教學任務之余還要承擔課后服務的相應工作,這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上都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教師工作時間和工作壓力情況的調查顯示(見表1),過半數教師認為參與課后服務使自己的工作時間延長、工作壓力增加;僅有12.08%的教師認為工作壓力沒有增加。在此前提下,減輕教師負擔,改善其工作狀態(tài)對于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和滿足家長實際需求尤為重要,因此合理規(guī)劃課后服務人員投入、減輕教師負擔是現階段課后服務改革的重點。
6.師資來源單一,引入機制不完善
現階段沈陽市課后服務的主要執(zhí)行人員仍以學校在職教師為主,對家長及教師的調查發(fā)現(見表2),約有51.92%的教師和過半家長希望能夠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課后服務。但通過對學校管理者進行調查得知,當前尚未大量引入校外人員仍是出于安全考慮,包括學生在校內活動的安全以及涉及到經費問題的經濟安全等。由此可知,為促進課后服務進一步發(fā)展,建立完善社會力量合作機制以合理調動社會資源意義重大。
7.課后服務收費合理化有待提升
課后服務屬于社會公共事業(yè)范疇[2],其對于促進教育公平、縮小教育差距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因此收費的合理性關系到課后服務的高效推行?!半p減”政策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對減輕家長負擔提出了要求,包括家長關切合理化以及教育支出合理化。為保證課程質量,引入社會資源和第三方合作機構將成為當前各校開展課后服務的趨勢,課后服務收費合理化問題也隨之而來。圍繞課后服務收費問題對不同收入水平家長進行調查可知,部分家長對收費的接受程度偏低,其針對收費問題的敏感度同收入水平成反比,結果顯示(如圖2):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樣本能接受課后服務收費占比為77.1%,而家庭收入水平在4000元以下的樣本選擇接受課后服務收費占比則降為40%。由此可見,課后服務收費合理性將直接關系到家長對其接受程度的評判,因此課后服務費用金額制定和類型劃分亟待明確,在服務保質保量的基礎上減輕家長費用負擔,提高課后服務滿意度。
三、“雙減”政策下課后服務實施的策略分析
1.切實提高服務質量
(1)開發(fā)優(yōu)質課程,促進課程多樣化
課后服務優(yōu)質課程是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在開發(fā)課程時,應本著高質量、多樣化、實用化的原則,充分調動已有資源,開發(fā)出能夠滿足學生實際發(fā)展需求,且符合現代化發(fā)展方向的優(yōu)質課程。可以在教育行政區(qū)內各級學校間開展合作,根據本區(qū)各級學校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以及當地歷史文化特點開發(fā)出優(yōu)質課程,并在轄屬范圍內推廣使用,在保障課程質量的基礎上推進校間交流與合作。在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還可同當地高校建立聯系,充分調動高校的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通過學科專家的指導對設計課程的方向和質量進行評價并提供有效建議,還可以借助高校雄厚的學術理論基礎開發(fā)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時代適配性的新式課程。
(2)分段設計活動,提升選擇自主性
當前課后服務主流模式是作業(yè)輔導和各類綜合實踐活動的復合開展,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上海市靜安區(qū)開展“三段式”課后服務,將課后服務分為學習、自主活動以及交流互動為主的“溫馨時刻”[3];重慶市大足區(qū)雙路小學設計課后服務經典基礎課程和創(chuàng)生拓展類課程共同推進,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4]。學校應進一步充分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需求,探索具備穩(wěn)定性且可供動態(tài)調整的服務組合模式,并在開展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進展效果和需求情況對課程內容、方式、時間安排等各方面進行調整??刹扇 耙簧粰n”的模式將服務細化至以學生個體為單位,為每個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以提升學生選擇課后服務課程的自主性,切實滿足個性化需要。
(3)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減輕作業(yè)負擔
作業(yè)輔導作為課后服務的主要職能,仍是當前家長和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的第一大需求,因此拓展作業(yè)的內容與形式、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提高作業(yè)成效對于課后服務的質量與成效意義重大。要使作業(yè)輔導真正發(fā)揮實效,便應從其源頭作業(yè)設計開始改革,優(yōu)化作業(yè)結構,摒棄過量、重復性、機械性的作業(yè),布置具備創(chuàng)新性、個性化,有彈性且有意義的作業(yè)。學校應根據學科內容拓展作業(yè)的形式和種類,以探究思考代替沿襲重復,以創(chuàng)新開發(fā)代替機械模仿,以活動參與代替書面形式。沈陽市鐵西區(qū)勛望小學建農分校采用“菜單式作業(yè)”形式,設計出包括項目時間規(guī)劃、趣味運動、閱讀導讀等多種趣味課程在內的作業(yè),實現作業(yè)布置的多樣化,提升完成作業(yè)的興趣與積極性[5]。
(4)改進評價方式,促進個性發(fā)展
樹立健康教育評價觀是實現減負增效的一大基礎,真正落實全面育人評價觀,應做到“五育并舉”,實現德、智、體、美、勞在教育評價中的平等,改變“唯成績論”“唯知識論”的舊觀念,重視其他“四育”在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6]。此外,在對課后服務活動進行評價時,應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對課程及活動進行量化處理,細化參考標準,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同時重視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重視課程及活動在開展過程中產生的教育意義,避免功利化的唯結果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避免單一性標準評價。應當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評價體系,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全面公正的評價,促進其個性化發(fā)展。
2.激發(fā)教師參與活力
(1)減輕教師工作負擔,提升參與滿意度
自“雙減”政策落實以來,給教師減負也逐漸成為工作重點。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fā)的《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指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主業(yè),給教師減負就是讓其把更多精力放到教書育人的主業(yè)上去,減掉與教學無關的事項[7]。此外,針對課后服務開展以來教師工作時間延遲、工作任務加重等問題,學校應建立和完善教師彈性工作制度,根據課后服務內容開展課程活動,合理安排各學科教師輪流工作;同時對于不涉及或專業(yè)性較低的課程活動可適當安排行政教師分擔,合理調配校內人力資源,以減輕教師多余負擔,使之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中,保障日常教學及課后服務的效率與質量,為學校特色活動課程的開發(fā)提供更充裕的支持。
(2)加強教師專業(yè)培訓,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作為課后服務的直接承擔者,其能力水平和自身素養(yǎng)對于服務質量和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化培訓,促進其教學能力水平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課后服務日趨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要求教師在鞏固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還應拓展知識技能的廣度來滿足多樣性的變化與要求。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擴充自身知識儲備,掌握新教育教學理念并投入到實際教學工作中,促進自身從“教書匠”向實踐研究型教師轉變。學校還應積極開展教研活動,針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完成從教學現象到規(guī)律再到理論的轉化。針對新任教師的培養(yǎng)可采取新老教師“一對一幫扶”的模式,通過定向幫扶來傳授經驗,并適當設置考核獎勵機制,對幫扶成效顯著的互助組給予適當獎勵,以促進新任教師向成熟教師的積極轉化。
(3)完善服務報酬體系,落實教師津貼補助
自課后服務落地以來,經費補貼問題便備受教師群體關注,由于各地經濟發(fā)展和財政收入水平差異,報酬補貼難以得到統(tǒng)一規(guī)劃,部分地區(qū)存在少發(fā)、遲發(fā)甚至拒發(fā)補貼的現象,極大地消磨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課后服務作為一項“惠民工程”[8],其福利性與公益性不應建立在教師“無償勞動”之上,各地區(qū)政府應積極響應,結合當地財政收入及標準工資水平建立課后服務教師補貼專項經費,以保證補貼正常下發(fā)。此外,針對不同教師工作投入差異,還應建立階梯式補貼發(fā)放參考標準,在按勞分配的基礎上同服務質量及績效掛鉤,以確保在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的同時促進教師積極參與高質量服務。
3.加強家長教育培訓
(1)指導家庭教育,轉化家長觀念
在課后服務實施推進的過程中,家長觀念和訴求的合理性及其對服務的支持和參與度都會對服務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學校應積極推進家校間的交流聯系,轉化家長觀念?!吨袊逃F代化2035》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家長的教育指導服務,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盵9]“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家長的焦慮情緒日益高漲,究其原因,可歸結為教育期望過高、知識不足和家校溝通障礙三方面。學??舍槍议L提供相應指導,開展教育專題講座,講授相關教育理論,傳授教育經驗,使其重視家庭教育在成長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并能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推進家庭教育。學校為家長解答疑惑,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建立起對課后服務的合理化認知,加強家校聯系,減輕溝通障礙。
(2)深化家校合作,發(fā)揮家庭作用
加強家校合作,建立家校共管機制是現階段課后服務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加強聯系,構建協(xié)作共同體不僅能化解家校間現實存在的矛盾,更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具備連貫性教育理念和一致性發(fā)展要求的成長環(huán)境,對學生發(fā)展有所裨益。重慶市大足區(qū)雙路小學探索建設班級管理共同體,開展家長培訓并發(fā)放告家長書,運用線上平臺建立實時溝通平臺,讓家長參與到對學生的管理與評價當中[10]。學??沙浞掷镁€上交流平臺,貫穿溝通渠道,設計家庭評價手冊,使家長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管理之中,充分發(fā)揮家庭育人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11]。
4.推進資源多向融合
(1)深化區(qū)域內合作,縮小校間服務差距
當前我國教育發(fā)展和資源分配存在區(qū)域失衡和校際差異問題,教育發(fā)達區(qū)域和重點學校由于硬件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領先,所開展的課后服務課程形式豐富,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和家長需求;而發(fā)展薄弱區(qū)域和普通學校則受條件局限,存在服務能力水平不足的問題,導致需求不能被滿足。因此,可由教育主管部門集合區(qū)域內師資力量開發(fā)出具有普適性的高質量課程,在區(qū)域內統(tǒng)一配置,同時指導學校結合校內實際對課程進行落實,從而縮小區(qū)域內校際差距。針對服務能力較為薄弱的鄉(xiāng)村小學,可采取模范學校點對點幫扶的形式,派遣優(yōu)秀教師進行指導與培訓,并共享優(yōu)秀課程資源。此外,可通過網絡平臺建立共享專題教育資源庫,上傳各校模范課程供其他學校參考,從而實現區(qū)域合作深化,縮小差距,體現服務水平和效果公平化。
(2)擴大優(yōu)秀師資來源,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為全面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家長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合理拓展師資來源、積極引入社會服務人員已成為課后服務的重要發(fā)展方向。除引入第三方合作機構、聘請具備資質的專業(yè)人員來提供服務,還可聘請優(yōu)秀退休教師、社會組織志愿者,以及調動家長資源參與課后服務,發(fā)揮不同群體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特色課程[12]。區(qū)域教育主管部門可同高校聯系,引入優(yōu)秀大學生志愿者尤其師范類院校學生,經嚴格遴選并培訓后參與到課后服務工作中,以緩解師資壓力,同時使其得到實踐鍛煉,實現雙向共贏。此外,高校也可以發(fā)揮自身科研優(yōu)勢,為一線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并給予理論支持,從而建立教育共同體,全面提升課后服務師資水平。還應合理規(guī)劃校內資源,調動本校管理崗教師和行政教師參與到課后服務中,承擔專業(yè)性相對較弱的教學活動,以幫助其在加深對學校工作認識的同時提升自身教育教學管理能力。
5.完善相關制度體系
(1)健全管理評估機制,落實服務監(jiān)管
加強對課后服務全過程的質量評估,完善針對服務全方面的監(jiān)督管理能夠有效保障課后服務質量穩(wěn)步提升[13]。各校都應建立健全同本校課后服務實際開展情況相匹配的質量評估機制,堅持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就課后服務各環(huán)節(jié)制定針對性的質量評估標準和行動規(guī)范,指導各項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的開展。標準設計可采用專家理論指導、結合學校實踐經驗方式,征集一線教師、學生及家長的相關建議作為參考,凝聚多方力量促進完善。在監(jiān)管過程中應定期對課后服務實際開展情況進行巡視檢查,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并總結經驗??赏ㄟ^線上平臺對家長開放可視化監(jiān)督渠道,以便家長參與到管理工作中,開展令家長滿意的、透明化的課后服務。
(2)合理制定經費標準,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作為一項準公共產品,課后服務具備非排他性和競爭性,這決定了課后服務并非純粹市場行為,其定價應當采取“政府撥款+適當收費”的模式,在價格規(guī)律范疇內最大限度地減輕家長經濟負擔。從家長對收費態(tài)度的調查結果來看,是否贊同收費與家庭的收入有很大關系,因此在經費共擔的基礎上還應充分考慮不同經濟水平家庭的承受能力和消費意愿。課后服務可根據服務活動性質分為基礎服務與延伸服務兩部分,并據此制定不同的費用標準?;A服務包括作業(yè)輔導、課外閱讀以及社團活動等普適性活動[14],以政府財政補貼為主,承擔學校開展活動所消耗費用以及教師的補貼;延伸服務包括特長培養(yǎng)、興趣小組等活動,由教育部門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共同確定所需經費,并對市場秩序下的培訓費用進行合理化調整,以同教育服務公共性相匹配。此外在制定政府補貼家庭共擔機制時,可以在充分考慮不同家庭經濟水平的基礎上制定不同收費標準,避免給低收入的家庭造成額外經濟負擔。對于有特長愛好但家庭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參與延伸服務的機會,保障所有學生得到同等水平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2-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余暉.“雙減”時代基礎教育的公共性回歸與公平性隱憂[J].南京社會科學,2021(12):145-153+170.
[3][11] 許沁,龔潔蕓.申城中小學生迎來“雙減”后首個新學期[N].解放日報,2021-09-02(008).
[4][10] 趙紅光,聶倩.“雙減”背景下學校課后服務質量的問題、原因及策略:以重慶市大足區(qū)雙路小學班級課后服務實踐為例[J].課程與教學,2022(05):12-15.
[5]封葑.2022年新學期沈陽“雙減”全面升級[N].沈陽日報,2022-03-07(006).
[6] 都曉.“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研究述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4):50-61.
[7]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EB/OL].(2019-12-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12/t20191215_412081.html.
[8] 屈璐.我國基礎教育課后服務政策嬗變及展望[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9(04):14-19.
[9]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12] 黃昌建.小學課后服務對師生的潛在影響及其應對[J].教學與管理,2021(32):6-8.
[13] 付衛(wèi)東,郭三偉.“雙減”格局下的中小學課后服務:主要形勢與重點任務[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24(01):68-76.
[14] 姜雪,牛楠森,李振文.學校課后服務課程的價值定位與功能重構[J].教學與管理,2022(02):5-8.
[作者:郭佳奕(1998-),女,河北邯鄲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院,碩士生;張曉卉(1981-),女,遼寧朝陽人,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 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