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華
“心學”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說到“心學”自然想到明代思想家、傳統(tǒng)“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的“心學”四句詩:“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边@“心學”四句,高度概括王陽明“心學”體系的三個基柱: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這是從人性的善惡出發(fā),對中國古代“心學”的傳承和弘揚。
“心學”是王陽明的思想精髓。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來源于儒家亞圣孟子。孟子認為,人人有良知良能。這個良知良能就像我們的四肢一樣,先天地存在于人們的內(nèi)心?!靶膶W”至宋代程朱理學后,又有陸九淵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理論。王陽明在陸九淵“心學”理論影響下,守正創(chuàng)新,形成了集大成的“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不同于儒家的其他思想之處在于強調“心”的作用,即人的“心力”所為。王陽明認為,萬事萬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人的內(nèi)心之中,萬事萬物都是依靠人的認識而存在的。王陽明說:“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此句的意思是說,人認識了這個事物,這個事物對于我而言,才發(fā)生價值,如果它沒有被我所感知,又何來價值?這就是王陽明“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私”的哲學內(nèi)涵,即心認識了萬物,萬物對于我才產(chǎn)生價值。對于一個人來說,心即理。心即理就是人內(nèi)心深處的本心,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分辨善惡、為善去惡的良知。因此,人生即修行,修行即修心。當一個人修心后的心境澄澈時,則心無掛礙。這一哲理應用到經(jīng)營管理中,就能做到臨危不亂、處驚不變、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寵辱不驚、豁達通透,達到大境界,成大事業(yè)。
王陽明“心學”從人性的善惡出發(fā),倡導“致良知”“知行合一”,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王陽明認為: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修心就是修良知,當人回歸本質的良知后,按照良知去實踐“知行合一”。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就是這個意思。它的核心要義就是“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即人的敬畏之心,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就是告誡人不能做無畏之事,無所畏懼、無法無天是“惡之源”。所謂“愛人”就是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仁者愛人”。從管理學上而言,這是“仁愛”,意為寬仁、慈愛、愛護、同情的感情。前者是上對下的一種愛?!痘茨献印ば迍沼枴罚骸皥蛄⑿⒋热蕫?,使民如子弟?!薄妒酚洝ぴ涣袀鳌罚骸叭蕫凼孔?,士卒皆爭為死。”后者即人之相處做到融合和諧。這是悲天憫人的生活態(tài)度,對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是無我還是自我,是利他還是利己,是寬容還是刻薄,是大度還是狹隘,是慷慨還是吝嗇,是急功近利還是高瞻遠矚……漢代董仲舒言:“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春秋繁露·卷九·對膠西王》)就是這個理。
“敬天愛人”也是當代日本管理的“圣人”稻盛和夫的座右銘。在稻盛和夫88歲之際,他出版了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一生囑托》。在這本書里,稻盛和夫把他一生的工作、學習和思考,以及所獲得的成就,都歸結于一個 “心”字,準確而真實地道出了他一生所總結的思想和精華,可說是稻盛和夫“心·管理”的力作,用他這本現(xiàn)代版《傳習錄》,與王陽明完成了隔空的“心學”對話。
稻盛和夫一生提倡以“心”為本的經(jīng)營哲學。稻盛和夫認為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外在的世界是內(nèi)心世界的投影,內(nèi)心是怎樣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的。因此,企業(yè)經(jīng)營的成敗,取決于經(jīng)營者擁有一顆怎樣的“心”。他在管理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個創(chuàng)造力的方程式:創(chuàng)造力=能力×熱情×思維方式。其中,能力是指管理者后天學習到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熱情是指管理者對一件事情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的心理因素;思維方式則是管理者對待事情的心態(tài)、精神狀態(tài)和價值偏好。而且,三個因素同時存在,并相互加持,才能創(chuàng)造成功。
稻盛和夫的創(chuàng)造力方程式完成了從知識管理到心智管理的轉化。在他看來,企業(yè)經(jīng)營就是經(jīng)營者提升“心智”的過程,并在“稻盛心學”的集大成之作《心》中提出了經(jīng)營者進化心靈的關鍵問題:一切始于心,如何培育美好心根?培養(yǎng)利他之心、知足之心關鍵為何?為什么要心存良善、謙虛、感恩?怎樣用強大的心靈成就未來?這不僅擊中崇尚物質的社會中追求一夜暴富、急功近利、缺乏正義等時弊,而且稻盛和夫倡導的利他之心、以心為本的“稻盛心學”成為了經(jīng)營者的精神靈魂、甘露、陽光和力量。
無獨有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學大師、管理思想家德魯克更是從知識管理到心智管理的倡導者。德魯克從知識管理到心智管理跨越的核心是管理認識中的良知:人性。他曾潛心研究一個龐大的主題:我們的企業(yè)如何在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同時,能更加人性化。德魯克倡導心智管理,研究管理的人性化有悖于西方傳統(tǒng)經(jīng)營管理的核心理念——企業(yè)的目的就是利潤最大化。由于這一傳統(tǒng)理念,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yè),企業(yè)不同程度地將“工作”和“愛人”人為地分離,工作戴上面具,回家才做真實的自己。一個本應該完整的人,被分裂成了兩半。這對人們造成巨大的傷害,也損害了企業(yè)可持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因此,德魯克提出,企業(yè)管理的關鍵不是理論、教條和時髦的名詞,而是工作績效。今天的組織需要的是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nèi)耍谟谶\用每一個人的才干。管理的出發(fā)點是圍繞“人性”,核心是人的努力,目的是使下屬具備“管理者態(tài)度”。管理的“人性化”始終明確的一個概念:“你雇傭的是人,不是員工。”滿足下屬精神需求,管理者要靈活使用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金錢不是激勵員工的唯一辦法。知識型員工追求成就感,希望挑戰(zhàn)、認可和尊重。
德魯克倡導“人性化管理”偉大之處在于“務實”二字。務實是知識與心智的融合,知行合一的體現(xiàn)。德魯克認為,企業(yè)最根本的定義及其目的、使命,必須轉化為目標。否則,它只能停留在見解上,不能實現(xiàn)良好愿望。企業(yè)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核心是成果管理、自我管理和責任管理。因此,管理者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專業(yè)的事情,需要過硬的業(yè)務能力和心理素質。所謂業(yè)務能力是指管理者應具備相適應的專業(yè)、技能、理論知識,熟悉自己專業(yè)范圍的工作內(nèi)容、程序、方法、技巧,熟練運用本專業(yè)工具的才能。所謂心理素質講的是管理者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事業(yè)心是管理者努力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奮斗精神和熱愛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績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責任心是對自己行為后果負責的一種踏踏實實的敬業(yè)精神,它是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是健全人格的基礎。德魯克“知行合一”管理思想是知識管理與心智管理的融合發(fā)展,即“心·管理”:用眼認知,靜心悟道,以情協(xié)同,盡力達標。用社會流行的通俗話說是“四到”——眼到、心到、情到、力到,用成語概括是“盡心盡力”。眼到心不到可謂“視而不見”“熟視無睹”,眼到心到才是“心即理”。情到、力到是良知和知行合一??梢姡卖斂说男闹枪芾砗凸芾淼娜诵曰?,也很好地與王陽明完成了隔空對話:從管理上而言,心學闡釋職業(yè)倫理與商人贏利的合理性,賦予管理倫理以哲學意義;心智管理與管理的人性化,從現(xiàn)代科技學習和實踐的體用之學中獲得啟迪,使“心·管理”在經(jīng)營過程中落地。
當今社會,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為善去惡的良知文化愈益深入經(jīng)營理念,越發(fā)與中華“心學”趨同,進而邁向“志存高遠”的“心·管理”征程。例如,谷歌的著名口號“不作惡”(Dont be evil)影響深遠。有人問ChatGPT怎樣看待“不作惡”?得到的回答:“不作惡是谷歌的非正式企業(yè)座右銘,旨在提醒員工關注公司的價值觀,并考慮自己行為的道德結果?!边@句話被列為公司的行為準則,并被廣泛認為是谷歌的定義價值之一。又如(美)鮑勃·查普曼、拉金德拉·西索迪亞著,金沙浪譯的《共情:覺醒商業(yè)的管理》構建了偉大企業(yè)的四個關鍵原則:利益相關者整合、崇高目標和核心價值觀、良心領導者、有良知的企業(yè)文化和管理方式。谷歌的“不作惡”和“共情覺醒商業(yè)”的理念無不反映出當代管理實踐者和研究者都在倡導返璞歸真于內(nèi)心良知和志向高遠的“心·管理”理念。
筆者曾指出:“任何管理都是由內(nèi)心而發(fā)的。”善惡僅在一念之間,近利還是遠矚造福于社會,也存在于管理者的內(nèi)心。“心·管理”是:“我的心到哪里,管理就到哪里?!保ā缎摹す芾怼牡胶翁?,管理到何處》)尤其是在知識快速迭代的當下,ChatGPT、元宇宙……更需要心存良善,志存高遠的“心·管理”。良知是至高者置于人類心靈深處的燭照,人性是人類所擁有的高貴情感。秉承以良知與人性為基礎的“心·管理”理念是經(jīng)營者造福人類的寶貴財富,應守正創(chuàng)新并大力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