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寶,郝 麗,崔 明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鄭州兒童醫(yī)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兒童頭頸部腫瘤以頸部淋巴管瘤、頭頸部橫紋肌肉瘤為主,本病發(fā)病風險呈逐年增加趨勢[1]。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案,但易給患兒機體造成創(chuàng)傷,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造成吞咽困難,使患兒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聚焦解決模式能充分尊重患兒個體思維,對個體資源與自身潛力進行挖掘,實現(xiàn)最終構建目標,改善頭頸部腫瘤手術患兒負性情緒,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2]。同時,吞咽康復訓練借助系統(tǒng)練習能緩解患兒吞咽困難癥狀,達到減輕患兒負性情緒的目的[3]。本研究對頭頸部腫瘤手術患兒實施聚焦解決模式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干預,探討其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98例頭頸部腫瘤手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影像學與病理學報告顯示為頭頸部腫瘤,符合頭頸部腫瘤診斷標準[4];符合頸部腫瘤手術適應證;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精神疾病;其他惡性腫瘤;其他疾病所致的吞咽困難;無法完成手術、治療及后續(xù)干預訓練;病情變化中斷治療者;心、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7~15(11.00±2.24)歲;腫瘤類型:頸部淋巴管瘤20例,頭頸部橫紋肌肉瘤29例。對照組男30例、女19例,年齡7~16(11.23±2.54)歲;腫瘤類型:頸部淋巴管瘤22例,頭頸部橫紋肌肉瘤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在患兒及家長同意下開展,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常規(guī)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聚焦解決模式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
1.2.1 聚焦解決模式 ①成立聚焦解決模式小組。小組成員通過考核后方可加入,包括護士長、心理咨詢師各1名,責任護士4名。②對問題展開描述。護理人員在患兒入院后1~2 d開展一對一交流,全面了解患兒與家長對自身腫瘤知識掌握情況、對手術治療的準備情況及對術后效果的期望值,時間20~30 min。對患兒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進行評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頭頸部腫瘤知識、手術預后,應用正性語言肯定患兒的努力,鼓勵患兒說出內心想法,對其擔心的問題給予解答。③目標的構建。心理狀態(tài)達到的目標為:學齡前兒童焦慮量表(SCAS)減少值>10分,抑郁自評量表(CDI)減少值>10分。生理應激指標所要達成的標準為,收縮壓(SBP)減少值>15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DBP)減少值>12 mm Hg,心率(HR)減少值應>15次/min。④探查例外。采用正面引導與積極暗示等方法,引導患兒回憶頭頸部腫瘤發(fā)病前的身體狀況,告知患兒頭頸部手術的治療及術后康復所獲得的利益。⑤反饋。每周評估2次患兒術后應激反應,分析應激反應產生原因,指出應激反應對術后康復造成不利影響,指導患兒在術后開展功能鍛煉。⑥評估。每周對住院患兒評估2次,出院后每個月隨訪評估1次,表揚患兒達到的康復目標行為,樹立患兒后續(xù)康復自信心。
1.2.2 吞咽功能訓練 術后1周,患兒開始進行吞咽功能訓練,發(fā)放吞咽功能訓練指導材料,對患兒開展個體指導,醫(yī)護人員對患兒進行監(jiān)督,并對其訓練項目做出指導。訓練方法為:患兒咬牙時用力將舌抵在上下齒之間,緊繃頸肌與舌肌,開展吞咽功能運動。將舌輕輕置于上下牙或兩手指間,開展吞咽訓練??诟苫純嚎商崆帮嬌倭克?而后開展吞咽運動?;純航?jīng)鼻深呼吸,屏住呼吸,在吞咽同時,舌抵住硬腭,自覺喉部提升。喉部上提時,可用手指握住甲狀軟骨部,盡量延長喉部在最大提升位置的時間,至少5 s,吞咽訓練完畢后,患兒需自主咳嗽。將舌盡力向外伸出,上下左右開展自主運動,后借助壓舌板在活動側實施反向阻力,上下左右每個位置需保持5 s?;純盒柽M行鼓腮、縮腮練習,做出吹氣、練習動作。練習發(fā)音,按順序依次發(fā)出“a、yi、wu、fu”等音,每個音節(jié)盡量拖長,以維持呼吸平順,每個動作需重復10次,5組/d。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態(tài):采用兒童抑郁量表(CDI)和學齡前兒童焦慮量表(SCAS)評價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CDI包括27個項目,每個項目3個等級,0~2分,滿分5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兒抑郁情緒越嚴重;SCAS包括38個條目,總分11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兒的焦慮程度越高。②吞咽功能:采用功能性經(jīng)口攝食量表(FOIS)評價兩組干預前后經(jīng)口攝食能力,分為1~7級,分級越高表示患兒經(jīng)口進食能力越好。采用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MDADI)評價兩組干預前后吞咽功能,應用Likert分級評分量表,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兒吞咽功能越好。
2.1 兩組干預前后SCAS、CDI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CAS、CDI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FOIS、MDADI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OIS、MDADI評分比較(分,
目前,頭頸部腫瘤發(fā)病率較高,且以兒童群體高發(fā)。兒童頭頸部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呈增長趨勢,位居兒童死亡病因第二位[5]。頭頸部腫瘤患兒通常采取手術治療,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對疾病未知的恐懼,導致術后吞咽障礙[6]。術后發(fā)生與吞咽功能相關的損傷,患兒吞咽頻率下降,易激發(fā)肌肉萎縮甚至纖維化,最終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此外,患兒術后易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引發(fā)一系列不良情緒,包括焦慮、抑郁、無助等[7]。為緩解患兒負性情緒,術后應盡早開展吞咽功能訓練,應用積極心理干預模式幫助患兒面對治療、完成治療。
吞咽功能訓練借助一系列訓練模式能增強患兒肌力,對關節(jié)活動度起到改善作用,保持軟組織彈性,增加血液循環(huán)炎性吸收,對肌肉萎縮[8]、關節(jié)僵硬、軟組織纖維化起到預防作用,有助于維持關節(jié)、肌肉運動協(xié)調性,快速提高經(jīng)口攝食能力,改善吞咽功能障礙。同時,聚焦模式屬于一種積極的心理干預模式,充分尊重患兒個體特征[9],可將關注點放在對患兒的正向功能調節(jié)方面,挖掘患兒的力量與能力。有研究表明[10],在腫瘤患兒圍術期開展聚焦解決模式能對患兒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起到改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CDI、SC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干預后,兩組MDADI、FOIS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聚焦解決模式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能改善頭頸部腫瘤手術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緩解患兒吞咽功能障礙癥狀。醫(yī)護人員與患兒及家長建立了信任的關系,鼓勵患兒講出內心真實想法,增強了其治療信心,激發(fā)患兒和家長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11]。患兒在情緒上處于主動接受狀態(tài),緩解了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吞咽功能障礙訓練能減少頭頸部腫瘤患兒術后肌肉組織纖維化,提高會咽部、舌根基底部等參與吞咽肌肉活動能力,增強肌肉非纖維化肌肉組織的活動能力,減輕吞咽功能障礙癥狀[12]。
綜上所述,對頭頸部腫瘤手術患兒應用聚焦解決模式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可改善患兒心理狀態(tài)和吞咽功能,促進患兒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