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活動理論視角下農村老年人的社會互動與精神支持

2023-06-15 21:17:53杜中華
西部學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農村老年人人口老齡化

摘要:農村養(yǎng)老問題突出表現(xiàn)為老年人精神支持的困境及其引發(fā)的社會意義缺失問題。以活動理論為指導,探討農村老年人互動轉型:代際分離致使代際分化,出現(xiàn)空巢老人的孤獨;代際分化導致老年權威衰弱;村莊互動也趨于瓦解。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支持有賴于參加村莊公共活動,形成固定老年互動模式,從而改變老年人生活意義。具體實踐如下:(一)在村莊、政府等多元主體加持下,建設實體機構,為農村老年人公共活動建立一個具體物理空間。(二)用組建的實體機構在村莊環(huán)境與氛圍下開展形式豐富的公共活動,讓老年人有事情可做。(三)形式多樣的公共活動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更多互動內容,減少讓老年人不舒服的互動內容,提高互動質量。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社會互動

中圖分類號:C9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8-0045-04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人口年齡結構也發(fā)生巨大變化。老年期是個體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個階段,養(yǎng)老是每個老年人都要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等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也越來越長,從而出現(xiàn)了老齡化問題。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總數(shù)為2.01億人,占人口總數(shù)的14.2%,與2020年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數(shù)量及占比均有所上升,在“十四五”期間,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中國正式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①。老齡化增長速度又呈現(xiàn)出城鄉(xiāng)差異,2020年全年我國農民工總量2.86億人,其中,本地農民工1.16億人;外出農民工1.7億人②。近1.7億農民工遠離自己的戶籍所在地前往異地務工,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壯年被城市所吸納,滯留了大量老年人在農村成為空巢老人,致使農村老齡化增長速度快于城鎮(zhèn),表現(xiàn)出明顯的城鄉(xiāng)差異,農村養(yǎng)老問題也因此作為人口老齡化議題的重要內容進入公眾視野。

農村老年人的養(yǎng)老問題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物質支持、服務照料和精神支持。首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紅利使農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老人物質支持得以回應,同時政府政策的不斷出臺,使農村養(yǎng)老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養(yǎng)老問題中的物質支持層面能夠基本實現(xiàn)[1]。其次,服務照料所針對的群體主要是喪失了自我照顧能力的高齡老人和患病老人,該群體規(guī)模較小,且存在有關老年人服務照料的產業(yè)鏈,對老年人服務照料予以回應。最后,與物質支持和服務照料兩個層面相比,農村老人精神支持缺乏有力回應。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大量農村老年人面臨著精神支持困境及其引發(fā)的社會意義缺失問題。農村社會正在經歷轉型,子女數(shù)量的減少加之代際間生活方式差異促使農村家庭結構由原來的大家庭變?yōu)橐苑蚱逓楹诵牡男〖彝?,且子女外出務工讓代際之間居住距離變遠。除此之外,村莊中原有的共同情感被理性化沖擊侵蝕,農村社會開始變得漠然[2]。農村社會的變化削弱了老人的精神支持,如何回應老年人精神支持成為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圍繞著家庭和村莊生活是農村老年人的生產特點,解決農村老年人問題,要依據(jù)農村老年人這一生產特點。

一、概念界定及文獻綜述

(一)社會互動概念界定

鄭杭生認為社會互動是指社會主體之間為滿足某種需要而發(fā)生的以信息傳播為基礎而形成的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以及群體與群體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從而在經濟、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社會行動過程[3]。根據(jù)以上觀點,界定本文所研究的社會互動為在特定情境中,社會主體之間為滿足某種需要而進行的包括物質精神交流的相互往來社會行動過程,主要在社會活動中通過互動可獲得物質和精神支持。本文所探討的社會互動,主要是農村老年人以主體參加社會活動與他人發(fā)生互動,以此獲得精神支持的過程。

(二)研究綜述

1.國內文獻回顧

(1)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問題的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

戴平安認為農村地區(qū)存在片面定義“贍養(yǎng)”的現(xiàn)象,認為贍養(yǎng)老年人就是物質的支持,而不去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長此以往的重物質支持養(yǎng)老而輕精神支持養(yǎng)老的方式,降低了農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質量[4]。周兆安認為來自家庭的代際支持是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的主要來源,但隨著家庭結構小型化,傳統(tǒng)孝道文化衰落以及子代居住地的城市遷移,家庭越來越不能對老年人精神需求予以回應[5]。

(2)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問題的對策研究

陸杰華認為解決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問題就要發(fā)展農村經濟,吸引中青年回到農村、回歸家庭,使老年人在家庭中獲得精神支持,安享晚年[6]。宋娜和李俏強調多元勢力在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中的作用,特別是政府要發(fā)揮滿足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中的作用,政府牽頭,整合多方社會資源,加強農村養(yǎng)老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穩(wěn)定精神養(yǎng)老服務[7]。

2.國外文獻回顧

彼得·湯塞認為家庭中的代際支持為老年人的精神支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認為家庭成員,尤其是成年子女要承擔應有的責任與義務,與父母多溝通交流,使得父母心情舒暢[8]113。弗里德曼認為將農村老年人由分散變得集中起來,建立一個綜合性的養(yǎng)老服務基地,集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將參與社區(qū)的老年人依照男女比例、經濟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予以劃分為不同區(qū)域,通過與社區(qū)互動或者同齡人互動,形成一種以社區(qū)精神支持為核心,以家庭精神支持為輔助的新模式[8]115。

3.文獻述評

國內外學者對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的面臨的問題以及對策研究。首先,有關老年人精神支持的大部分文獻研究的方向或是針對老年人精神支持缺失的問題研究,或是針對老年人精神支持缺失的對策研究。只有小部分文獻將關于問題的分析和對策的分析結合在一起有依照性的探討。其次,對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研究中將老年人當作被動地接受服務的客體,而不是作為主動參與體驗的主體。最后,將精神支持與社會互動相連接,以社會互動去實現(xiàn)老年人精神支持的相關研究也比較缺乏。

二、活動理論與分析理論框架

脫離理論認為人們變老后,內心開始保守起來,從原有的社會活動中脫離出來,減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社交網(wǎng)絡也變得萎縮,因此應將老年人社會互動減弱而退出社會的行為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活動理論③與之相反,主張老年人積極的社會互動,認為老年人應該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通過社會互動,幫助老年人重新定義自我,保持生命力,同時能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更健康地度過老年生活,通過參加社會各方組織的社會活動,建立屬于老年期的社會互動。

老年人針對不同的互動對象有不同的互動內容、頻次,社會互動的對象、內容、頻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生活狀態(tài),大體上可以將農村老年人的社會互動分為代際互動和村莊互動。在傳統(tǒng)的農村老年人社會互動中,來自家庭的代際互動因為物理距離近,所以頻次多、情感強烈,以此形成的強關系是影響老年人生活狀態(tài)的核心資源;村莊互動中組成人員復雜且交往頻次少,以此形成的弱社會關系是影響老年人生活狀態(tài)的輔助資源。隨著社會轉型,傳統(tǒng)的農村老年人社會互動形式發(fā)生了變化,代際互動距離變遠,互動頻次減少,老年人生活狀態(tài)下滑,強關系的代際互動的缺位,讓弱關系的社區(qū)互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村莊互動也受到了社會轉型的影響,使得互動往往無法持續(xù)進行,這就需要結合社會各方的力量維護農村老年人的社會互動。

因此,本文構建了如下的理論分析框架:以活動理論為研究視角,聚焦于農村老年人社會互動面臨的雙重危機和客體被動式承受服務,旨在通過一個由社會各方維護的社會活動建立一種新型社會互動,讓老年人在新型社會互動中化被動為主動,成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實現(xiàn)精神的慰藉,完成其角色的再次建構。

三、農村老人社會互動的轉型

代際互動和社區(qū)互動是農村老年人獲得精神支持的主要途徑。隨著中國社會的轉型,老年人社會互動也發(fā)生了轉型,農村家庭和村莊中的熟人社會都發(fā)生了深刻變遷。其中,代際分離和代際分化作為兩種突出問題致使農村家庭的互動弱化,現(xiàn)代性因素的滲入致使村莊中的熟人社會發(fā)生變化,在村莊互動中,老年人越來越被當作客體去被動地參與其中。

(一)代際分離致使代際分化:空巢老人的孤獨

城市化發(fā)展提供大量的就業(yè)機會使得農村青年人前往城市務工,農村青壯年的城市轉移往往是“抽離式”的,勞動者的父母難以一同轉移到城市,城市務工使農民家庭代際之間產生城鄉(xiāng)空間分離。在代際城鄉(xiāng)分離居住格局下,大部分家庭對農村空巢老人精神關懷,只能停留在電話問候與節(jié)假日短暫相聚上。子女外出城市務工可以通過改善家庭經濟條件為父母提供更好的居住和醫(yī)療環(huán)境,但是由于沒有足夠的代際互動,會讓父母產生孤獨感,從而降低生活滿意度。代際空間分隔之下老年人日常生活缺乏心理溝通和情感交流的對象,子代再難以通過直接而頻繁的代際互動實現(xiàn)對老年個體的情感慰藉。

(二)代際分化:老年權威的衰弱

除了空巢老人外,農村中也有很多老年人同子女居住在一起,但是在傳統(tǒng)農村社會互動中的父權制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逐漸式微與瓦解,父母的傳統(tǒng)權威地位被打破,家庭權力從老一輩父母轉移到年輕人,家庭關系的核心由縱向的父子關系轉變?yōu)闄M向的夫妻關系,從大家庭變?yōu)樾〖彝ァ,F(xiàn)代城市的文化觀念通過各種渠道潛移默化地形塑著農村青壯年的思想觀念,而對老年人卻影響甚微,這樣就導致了代際思想觀念產生分化,代際互動沒有共同語言,使得年輕群體不喜歡與老年人交流互動,提高了老年人的代際互動門檻。

(三)村莊互動的瓦解

傳統(tǒng)社會互動中,農村中的老年人是村莊中生活的主體而非村莊中的依附者,尤其是低齡老人,在農業(yè)生產互助、村莊儀式等公共活動中扮演主要角色。公共活動中的老人作為主體主動地參與其中,在主動參與式過程中實現(xiàn)精神支持。而隨著社會轉型,農業(yè)生產中的互幫互助逐漸被機械化農業(yè)取代,家庭農業(yè)的獨立性增強,農業(yè)生產互助作為公共活動的次數(shù)減少;村莊儀式里的老年人也不再是主動參與,而是單純地做客。以公共活動為載體的村莊互動中的精神意蘊被抽離,村莊互動趨于瓦解。

精神支持的減弱使農村老年人生活在村莊中,變得愈發(fā)得孤獨和無趣,諸如生活意義感和價值感缺失等問題也顯現(xiàn)出來。相比于代際互動的恢復,村莊互動的維護與重建是可行的。短期來看,老年人的精神支持只有通過維護與重建村莊互動來補充,而破局點在村莊公共活動。

四、維護和重建老年人社會互動的路徑分析

基于活動理論的指導,社會活動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fā)生社會互動的基礎,老年人互動要在社會活動的框架中進行,以此實現(xiàn)精神支持。結合農村具體情境,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支持有賴于參加村莊公共活動。同時活動理論倡導借助社會各方力量培育出長期的村莊公共活動,在公共活動中形成固定老年互動模式,從而改變老年人生活意義。村莊公共活動因老年人的空間移動,促使老年人在公共活動中或表現(xiàn)為積極、高強度的互動,或表現(xiàn)為與他人間歇性地互動。決定農村老年人互動性質的是村莊公共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因此回應農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路徑是在社會各方的參與下,以村莊公共活動為具體載體,選擇符合農村老年人生活特點的互動內容,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維護和重建老年人作為主體的持續(xù)的社會互動(表1)。

維護和重建社會互動的具體實踐中,保障主體解決“誰來提供力量”的問題,這是開展具體實踐的前提,沒有保障主體的外部力量加持,村民自身的力量難以建立公共活動,更無需談通過互動實現(xiàn)精神支持。農村的復雜性決定保障主體必須是多元主體指導下的。目前,可用于解決農村老年人互動的保障主體為村莊、政府、公益組織。多元化的保障主體能夠為老年人社會互動提供多渠道支持,但需要注意主體多元化帶來的職能重疊問題,所以需要在多元主體之間建立合理責任承擔機制,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協(xié)同機制。村莊仍然是農村老年人的歸宿,他們對村莊的意義覆蓋十分強,村莊作為保障主體之一是一定要參與其中的。政府掌握公共權力有較高的公信力,政府可以為村莊公共活動建設提供自上而下的強有力的指導與支持,形成固定區(qū)域活動指導,另一方面可以為村莊引入公益服務組織的力量。公益組織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為老人做志愿服務,公益組織的參與是村莊公共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

在村莊擁有保障主體的力量下,就能夠著手維護和重建老年人社會活動,具體實踐如下:第一步,在村莊、政府、公益組織等多元主體的力量加持下,建設針對于農村老年人實體機構,形成基本設施條件,為公共活動建立一個具體物理空間。第二步,用組建的實體機構在村莊環(huán)境與氛圍下開展形式豐富的公共活動,用以再造老年人社會活動載體,讓老年人有事情可做。針對于農村老年人的公共活動可分為多種形式,首先最常見的是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憑其娛樂性是最能吸引人的,文化活動的開展形式包括文藝匯演和文體競賽等,重點是要讓老年人作為主體自己參與編排文藝節(jié)目,自發(fā)參與文體比賽中;其次是志愿服務活動,在村莊中建立一支老年志愿服務隊,協(xié)助村干部開展工作,階段性慰問高齡老年人,讓老年人有獲得價值實現(xiàn)的途徑。農村老年人在互動中參與村莊公共生活和公共治理,增添了老年生活的價值感和意義感,實現(xiàn)老有所為,同時也進一步激發(fā)老年人的參與活力。最后是形式多樣的公共活動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更多互動內容,原先圍繞子女經濟實力競爭展開的互動減少,互動內容趨于平等柔和,減少讓老年人不舒服的互動內容,提高老年人互動的質量。將村莊公共活動作為村莊建設的正常組成部分,依靠村莊自身的組織動員和國家自上而下的強有力指導、支持,老年人社會互動的具體實踐就很可能得以實現(xiàn)。

結語

人口老齡化表現(xiàn)出了城鄉(xiāng)差異,農村面臨嚴重老齡化危機,突出表現(xiàn)為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的困境及其引發(fā)的社會意義缺失的問題。傳統(tǒng)的家庭代際互動難以實現(xiàn)老年人精神支持,而村莊社區(qū)互動作為家庭互動的補充也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維護和重建。解決農村老年人精神支持問題可實現(xiàn)的路徑是在農村社區(qū)熟人社會內維護和重建社會互動,這是回應農村老年人精神需求應對老齡化危機的一次嘗試。維護和重建社會互動,回應老年人精神支持,一方面需要多元主體的力量支撐來組織村莊公共活動;另一方面要求讓老年人在公共活動中有著主動參與式體驗。只有將農村老年人置于村莊公共活動中,才能建設良性、可持續(xù)、高質量的老年人社會互動,達到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目的。

注釋:

①衛(wèi)生健康委網(wǎng)站. 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公報[EB/OL].[2022-10-26].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6/content_5721786.htm.

②國家統(tǒng)計局. 2020年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EB/OL].[2021-04-3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232.htm.

③活動理論:起源于康德與黑格爾的古典哲學,形成于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被維果斯基提出,成熟于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列昂捷夫與魯利亞,是社會文化活動與社會歷史的研究成果。活動理論強調了活動在知識技能內化過程中的橋梁性作用。活動構成了心理特別是人的意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而人的活動具有對象性和社會性。

參考文獻:

[1]劉利鴿,包智俊,劉紅升.“老有所依”抑或“勞有所依”: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發(fā)展視角下農村老人的經濟支持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20(4).

[2]宋月萍.精神贍養(yǎng)還是經濟支持:外出務工子女養(yǎng)老行為對農村留守老人健康影響探析[J].人口與發(fā)展,2014(4).

[3]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36.

[4]戴平安,唐瓊,王宇琳.農村社區(qū)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之困境與對策[J].當代經濟,2010(5).

[5]周兆安.家庭養(yǎng)老需求與家庭養(yǎng)老功能弱化的張力及其彌合[J].西北人口,2014(2).

[6]陸杰華,郭芳慈,陳繼華,等.新時代農村養(yǎng)老制度設計:歷史脈絡、現(xiàn)實困境與發(fā)展路徑[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

[7]宋娜,李俏.政府服務視域下的農村老年人精神需求供給研究[J].社會福利.2017(7).

[8]鄔滄萍.社會老年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杜中華(1999—),男,漢族,內蒙古赤峰人,單位為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研究方向為老年社會學。

(責任編輯:趙良)

猜你喜歡
農村老年人人口老齡化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xiàn)狀、成因與應對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技術創(chuàng)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智富時代(2019年3期)2019-04-30 11:11:14
論如何提高農村老年人的養(yǎng)老水平
陜西省農村老年人高血壓知信行現(xiàn)況調查
新農保對中國農村老年人勞動時間供給的影響
人口與經濟(2016年5期)2016-10-10 17:01:37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內蒙古地區(qū)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4
淺談農村老年人對居家養(yǎng)老服務需求研究
社會工作介入農村進城老年人社會適應問題探索
吉林市| 大洼县| 松滋市| 遂川县| 扶余县| 仁寿县| 阿拉善左旗| 温泉县| 易门县| 呼玛县| 阳朔县| 广平县| 罗平县| 云南省| 加查县| 米泉市| 游戏| 侯马市| 基隆市| 巧家县| 化州市| 鄢陵县| 溧水县| 手机| 县级市| 丰城市| 锦州市| 合江县| 汾阳市| 彭山县| 武川县| 广汉市| 凌海市| 兰考县| 潮安县| 夏河县| 临城县| 阿拉善左旗| 上栗县| 诸城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