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文
最近,黃桃罐頭成了許多人的新寵。其實,罐頭并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3000年前,我國的先民們就開始使用陶器封藏食物,有了“罐頭”的雛形。
那么,你知道古代的“罐頭”是怎么制作的嗎?除了罐裝封存,古人還通過哪些方式保存食物呢?
“罐頭”古已有之
在中國,罐藏食品的歷史十分悠久??脊湃藛T發(fā)現,早在公元前316年,包山楚墓就曾埋下十二個陶罐,罐子的標簽上注明了封藏食品的名稱,并以泥封、葦葉隔層、草餅覆蓋包裹封藏。
《周禮·大業(yè)拾遺》中也有記載,人們將魚肉裝入嶄新無水的瓷瓶中,用封泥密封瓶口,杜絕空氣進入,五十至六十日后,鮮同往日。
到了6世紀,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罐藏法做了更加詳細的描述,其中提到甕肉之法是:“和訖,內甕中,密泥封頭。”而魚鲊之法為:“一層魚,一層飯,手按令緊實,荷葉閉口,泥封勿令漏氣?!?/p>
《齊民要術》中還提到了水果罐頭的做法,揭示了古人如何把梨密封在瓶中:“用小梨,瓶中水漬,泥頭。自秋至春;至冬中,須亦可用。又云:一月日可用。將用,去皮,通體薄切,奠之。以梨漤汁投少蜜,令甜酢,以泥封之。”
清代的《素食說略·罐頭》中明確出現了“罐頭”二字。書中寫道:“罐頭食物,殊不新鮮,然可備不時之需,如冬筍、蘑菇、豌豆、栗子、胡瓜、菱角之類。菜乏時,亦可采用。”可見,與早期封存肉類、水果不同,此時的罐頭也用來貯藏蔬菜。
其實,以上這些食物保存的方法均可概括為密封儲藏法,這與現代罐頭工藝的原理十分相似。而現代罐頭的誕生則可追溯到18世紀末的法國。
1804年,在拿破侖的大力懸賞下,法國人尼古拉·阿培爾成功研究出世界上第一批罐頭食品。他將食品加熱后裝入瓶內,并用木塞塞住瓶口,連瓶煮沸后再趁熱塞緊木塞,最后用蠟密封瓶口。
這個發(fā)明很快傳遍世界。1906年,上海商人成立了我國第一家罐頭食品企業(yè)——海泰豐食品公司。
到了1933年,上?!缎侣剤蟆飞弦延小肮揞^”的廣告登出。當時的罐頭生產肩負著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使命,因此打出了“生產救國”的口號,而其宣傳的產品正是上海老字號“梅林”罐頭。
保鮮“奇招”不斷
在古代,交通運輸困難,貯藏技術有限,人們還有哪些方式保證在年節(jié)、祭祀、宴會上食材的豐富呢?
當時,腌菜十分普遍?!吨芏Y》中提到,有一種專門的職位來稱呼制作腌菜的人,即“醢人”,而韭菜、蔓菁、鳧葵、白菜、芹菜、竹筍、水藻等腌菜十分珍貴,專供王室食用,或用于祭祀、待客。
與蔬菜一樣,肉類食物也可以通過腌制等特殊處理延長其保存期,無論是鹽漬法、煙熏法還是油封法,都能有效地對食物進行保存。
古人還講究食物的“色鮮”,因此,古籍中也記錄了一些能令食物保持“色鮮”的方法,包括鹽酒漬、蜜糖漬、醬醋漬、臘水漬等。高濃度的鹽酒、蜜糖、醬醋、臘水因其良好的殺菌防腐功能而廣為普及。
如《素食說略》記錄了酒漬法,即用凈棉花包好蘋果、石榴、柑橘、梨等,再以燒酒浸之,收瓷器內,勿令泄氣,可久藏;《養(yǎng)小錄》記錄了如何用蜜浸諸果,即諸果先以白梅汁拌,以提凈上白糖加入,后加蜜,色鮮,味不走,久不壞;《宋氏養(yǎng)生部》記錄了醋漬法,有醋浸十八制的講究,即用白米醋浸漬新葡萄、櫻桃、桃子等。
另外,古人還善于利用農作物的天然秉性及相互間的作用進行貯藏。宋代的《格物粗談》中有記載,“金橘藏于綠豆中,則經久不變”“冬瓜內置茄子,至春不壞”“揀不損失梨子,取不空心大蘿卜,插梨枝在內,紙裹,放暖處,至春深不壞”。
《格物粗談》中還記錄了一則蘇軾用活竹儲藏櫻桃的故事:“地上活毛竹挖一孔,揀有蒂櫻桃裝滿,仍將口封固,夏開出不壞?!边@一方法非常巧妙,不僅可以用來儲藏櫻桃,還可以儲藏桃或者杏。
無獨有偶,據宋代蔡襄的《荔枝譜》記載,當時的人們還會將色澤鮮艷的荔枝放入竹子中,先在空腹大竹上鑿開一孔,將荔枝投入竹節(jié)中,再用泥封好小孔進行貯存。據說,借助竹子的滋潤,荔枝可經冬春而色香不變。
(選自2023年2月15日《解放日報》,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