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紅山文化亞腰形石錘及相關問題

2023-06-10 05:48:18付建麗崔天興楊岐黃
北方文物 2023年3期
關鍵詞:牛河梁紅山遺存

付建麗 崔天興 楊岐黃

(1.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2.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3.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內容提要〕 遼西地區(qū)是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區(qū)域之一,紅山文化出土的銅器小件及制銅陶范遺址一直受到學術界關注,但作為史前采礦標識物的亞腰形石錘很少受到學術界的系統(tǒng)關注。對亞腰形石錘進行梳理和比較研究,認為紅山文化出土的亞腰形石錘與采礦活動密切相關,為認識紅山文化冶銅礦作遺存增加了新資料。

紅山文化遺存于20世紀初被發(fā)現(xiàn)。1954年,尹達首次正式提出“紅山文化”的命名①。絕對年代為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3000年。紅山文化自發(fā)現(xiàn)以來,學界對該文化的類型、分期、聚落、經(jīng)濟形態(tài)、宗教信仰、手工業(yè)等方面進行了豐富研究。

20世紀80年代,紅山文化出土了與銅器相關年代明確的遺存,如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紅銅耳環(huán)和西臺遺址出土的陶范,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牛梁河遺址出土的銅耳環(huán)的檢測顯示,含銅量達99%②。在牛河梁轉子山和小福山頂部分別發(fā)現(xiàn)了爐壁殘片(曾稱為“坩堝片”),曾被認為屬于紅山文化,李延祥等對其進行了熱釋光測年,結果為夏家店下層文化③。21世紀以降,王立新、李延祥等④學者在牛河梁遺址周邊進行了礦點考古學專項調查,此外,一些地質學者也在紅山文化分布的范圍內做了礦產(chǎn)資源的調查工作。

近年來,在較多礦冶、采玉礦遺址中,考古人員發(fā)掘或調查發(fā)現(xiàn)了器身帶有凹槽的石錘,表明其均與采礦、選礦有關。這些帶凹槽的石錘一般被稱為亞腰形石錘,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也有零星發(fā)現(xiàn),很少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本文以這種被先民廣泛用于采礦工具的亞腰形石錘為研究對象,豐富和完善關于紅山文化冶銅類遺存工藝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探討中國境內早期冶銅類遺存的起源。

一、紅山文化亞腰形石錘的發(fā)現(xiàn)

亞腰形石錘,即在石錘器身打制或琢磨出凹槽,這種凹槽或只在器身兩側,或環(huán)繞器身。在器身加工出凹槽,是為了裝柄,便于使用。通過對調查采集和發(fā)掘出土的紅山文化遺址冶銅類遺存的梳理,亞腰形石錘的基本情況如下(圖一)。

圖一 出土亞腰形石錘及礦點位置圖

(一)牛河梁遺址

遺址總面積達50平方千米,由祭壇、神廟址和積石冢墓地等20多處地點組成的大型祭祀遺存。截至2003年,已正式發(fā)掘了第二(N2)、第三(N3)、第五(N5)、第十六(N16)和第十三(N13)5處地點,試掘了第一地點的女神廟址(N1),共清理出屬于紅山文化的墓葬85座,是迄今所知規(guī)模最大的屬紅山文化晚期的埋葬與祭祀中心。

第十六地點M4位于積石冢Z1的中心部位,為一座大型豎穴石壙砌石墓。墓上堆積自上而下有封石、封土、封沙和墓內填石。墓口周圍有燒土面,燒土面上見有祭祀坑,壙內填土的上部近中間位置發(fā)現(xiàn)砌石遺跡。砌石遺跡(YM)的石壁疊摞的石材中發(fā)現(xiàn)1件亞腰形石錘。

N16YM∶1,原命名為大型亞腰石鎬。壓在蓋板下,在西南壁第二層砌板上沿西北—東南向放置。黃色泥晶灰?guī)r,長身,出土時已斷裂成3段,但仍按完整狀態(tài)放置。上、下兩面較平整,刃端較窄且薄,鈍尖,從單面打出刃部,柄端較寬且厚;中部從兩側面向上、下面交互打擊,打制成亞腰,邊緣略呈鈍刃狀。通體見磨損痕。長39、寬13.2、厚4.15厘米(圖二,1)。發(fā)現(xiàn)于砌石遺跡(YM)石壁疊摞的石材中,與之共出1件三角長條形的石器,報告稱這兩件石器均用作砌壁⑤。 筆者認為,N16YM∶1可定名為石錘:一是基于其特征,即經(jīng)打制加工出亞腰,通體又見磨損痕跡,表明其為使用工具;二是其形制與亞腰形石錘相似。

(二)白音長汗遺址

1988—1991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白音長汗遺址進行3次發(fā)掘,發(fā)掘總面積為7264.3平方米,根據(jù)遺跡相互之間的疊壓打破關系,報告將白音長汗遺址分為五期七類⑥。1件亞腰形石錘發(fā)現(xiàn)于第四期的紅山文化遺存中。

這件石錘原命名為網(wǎng)墜,編號BT392①∶1,器表有許多石料上原有的小坑。中部一周凹槽,橫剖面呈梯形。長10.4、寬4.6、厚3.4厘米。白音長汗第四期遺存(屬于紅山文化)中發(fā)現(xiàn)石網(wǎng)墜1件(圖二,2)⑦。磨制,棱柱形。筆者認為,其體積和重量較大,不宜作為捕撈工具。報告指出,白音長汗的古代人類肉食的主要來源是脊椎動物,偶爾獵獲野生動物,遺址中出土的軟體動物個體不大、數(shù)量不多,無法提供大量的肉食補充,且多有穿孔,主要做裝飾品⑧,說明捕撈業(yè)不發(fā)達。同時,報告也指出,遺址中出土的海生瓣鰓類貝殼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與遠在渤海邊的不同聚落的同時代先民交流而來⑨。再者,這件“網(wǎng)墜”與其他遺址出土的亞腰石錘形制一致,應是定名有誤,可定為石錘。

(三)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存

東山嘴村位于遼寧省朝陽市興隆莊鎮(zhèn)章京營子村東山嘴。1979年5月,文物普查試點時發(fā)現(xiàn)了該遺址,1982年,遼寧省博物館文物隊對該遺址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面積2250平方米。整個遺址被建筑基址所占據(jù),依布局可分為中心、兩冀和前端等部分,是紅山文化晚期一處具有祭祀性質的大型建筑遺存。該遺址的建筑形式有一定的格局,是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祭祀遺存,為揭示紅山文化晚期祭祀典禮內容提供了最重要的考古實證材料。東山嘴遺址的發(fā)現(xiàn),在我國民族文化起源史上占有重要位置⑩。

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存中,發(fā)現(xiàn)3件石錘(原報告稱為亞腰形石斧)。其中1件亞腰形石錘出土于TC7的第二層(黃土層),編號TC7∶1,原料為河石,打制出亞腰(圖二,3)。該亞腰石錘刃部以一面打制為主,另一面在邊緣處進行了修整。石錘器身兩面大部分都保留了原巖面。

(四)海金山遺址

1974—1975年,遼寧省博物館考古隊先后兩次對海金山遺址進行調查。采集到的遺物有陶片、石器和玉器等。其中,石器的種類有石錘、石網(wǎng)墜、石斧、石刀、石鏟和石錛等。

石錘6件。4件為打制,石英灰?guī)r,呈不規(guī)則梯形,兩側及錘面都較圓鈍。其中1件長11.2、上寬3.9、下寬5.8、中厚2.5厘米。2件為磨制,形制與上述打制石錘相同,唯通體磨光。從工藝看,打制石錘可能為磨制石錘的半成品(圖二,4)。

(五)杖房川遺址

2004年10月和2005年4—6月,內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杖房川北山坡和西北山坡進行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杖房川西北山遺址屬于紅山文化。采集到的遺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石器的種類有石錘、石磨盤、石磨棒、石斧、石杵、石鑿、石錛等。

石錘,采集品,亞腰,兩端厚圓,錘擊疤痕明顯。2005CWZ采∶27,黑色晶屑凝灰?guī)r,石質堅硬,晶粒均勻。長22、寬13.2、厚5.2厘米(圖二,5)。

紅山文化出土石錘的基本情況,如表一所示。尤其是牛河梁遺址、東山嘴遺址、杖房川遺址出土的石錘一端可見崩疤,使用痕跡明顯,說明經(jīng)過較大的使用消耗。總體來看,在陜西洛南河口綠松石礦業(yè)遺址(圖二,6—8)和內蒙古林西大井古銅礦遺址(圖二,9、10)中出土的亞腰石錘與上述幾件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亞腰石錘形制相似。

圖二 亞腰形石錘1—5.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遺址N16YM∶1 白音長汗遺址BT392①∶1 東山嘴遺址TC7∶1 海金山遺址采集 杖房川遺址2005CWZ采∶27) 6—8.陜西洛南河口綠松石礦業(yè)遺址(LSC-7 LSC-11 LSQ-2) 9、10.內蒙古林西大井古銅礦遺址采集

表一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石錘特征 (單位:厘米)

二、紅山文化的冶銅相關遺存及周邊礦料資源

(一)遺址出土銅器及陶范

目前,在紅山文化中,發(fā)現(xiàn)冶銅類遺存的實物僅有紅山文化晚期牛河梁遺址的銅器小件和西臺遺址的鑄銅陶范。

1.牛河梁遺址出土銅耳環(huán)

牛河梁第二地點4號冢冢體西部附葬小墓中隨葬1件銅環(huán)飾(N2Z4-85M3∶1),銅絲彎成長圓形。有范制、鍛打痕。兩端均顯斷茬,一端似趨尖細,另端稍寬而扁平。曲環(huán)長徑約2.4、銅絲截面徑0.3厘米(圖三,1)。經(jīng)鑒定,含銅量達99%,系鑄造的純銅制品。牛河梁N2Z4-85M3∶1銅環(huán)可見的鍛打痕,證明紅銅在最初被使用時,確實是以直接打制的方法制造器物。郭大順推斷,這一地區(qū)的冶銅史可早到紅山文化。

2.內蒙古敖漢旗西臺遺址出土的鑄銅陶范

西臺遺址于1982年敖漢旗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1987年8—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發(fā)掘,發(fā)掘面積達5400平方米,發(fā)掘出房址19座、壕溝18條、灰坑79個,并發(fā)現(xiàn)了2處長方形環(huán)壕,保存完好,分別為北“城”壕和南“城”壕,環(huán)壕內的聚落房址保存不好,僅有3座較完整的房址,其中1座屬于北“城”壕的房址F202,出土了完整鑄造青銅器的模具陶合范。紅山文化房址和圍壕中共出土10件陶范,其中2組陶范為合范,是鑄造青銅器的模具。另外,在北“城”壕房址F4和南部圍壕內共出土6件單扇的陶范,均為殘件。

F202①層出土兩組保存較完整合范。第一組(F202①∶11)外形呈長方體,每扇長5、寬3.5、厚2厘米,上面留有澆口,范腔為一鳥首,應是鑄造小青銅飾的模具(圖三,2)。第二組(F202①∶5)較小,每扇長2.5、寬2.1厘米,留有澆口(圖三,3)。發(fā)掘者楊虎觀察到合陶范內的空隙呈魚鉤狀,有明顯的火燒痕跡,當用于鑄造鉤狀銅器。

圖三 紅山文化銅器實物和冶銅類遺物1.牛河梁遺址銅環(huán)(N2Z4-85M3∶1) 2、3.西臺遺址陶范(F202①∶11 F202①∶5)

西臺遺址陶范的發(fā)現(xiàn),對探討紅山文化冶鑄技術有重要的影響。陳建立認為,用陶范考察鑄銅工藝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在西臺遺址發(fā)現(xiàn)陶范的特征表明,鑄造的器物為小件器物,器物形制簡單,說明紅山先民已認識到銅料具有可冶鑄性的特點,也表明紅山文化中晚期便出現(xiàn)了比較成熟的青銅鑄造技術。

(二)紅山文化分布區(qū)的銅礦資源

經(jīng)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遼西地區(qū)大興安嶺南段的西拉木倫河以北,到烏蘭浩特洮兒河以南面積大約10萬平方千米的地區(qū),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稀有金屬和銅錫多金屬成礦集中區(qū)。在該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大型—超大型礦床6處、中型礦床6處、小型礦床20處、銅多金屬礦點114處。位于該成礦區(qū)南部的黃崗梁—浩布高錫多金屬成礦帶,地質學稱之為錫的“燕遼成礦帶”,發(fā)現(xiàn)錫礦點達25處,主要分布在克什克騰、林西、巴林左旗和阿魯科爾沁四旗縣,其中,林西縣小東溝為砂錫,其他為熱液型原生錫礦,錫主要以銅、鉛、鋅伴生礦。同時,據(jù)李延祥等學者調查,在赤峰東部的敖漢旗、南部的喀喇沁旗,以及鄰近的河北昌平、遼寧凌源、喀左、建平等地蘊藏有一批品位很高的銅礦點,并發(fā)現(xiàn)這些銅礦點的特點為一般埋藏不深,儲量不大,但品位很高,其礦石以氧化礦為主,地質學上俗稱“雞窩礦”(圖一)。王立新等學者在牛河梁遺址周邊調查時,曾發(fā)現(xiàn)夏家店下層時期的小北山、廟臺底采礦遺址。

由此來看,紅山文化區(qū)域內的銅礦資源豐富,為紅山文化先民開采使用礦料提供了保障。

三、紅山文化出土亞腰形石錘的性質探討

在紅山文化的一些遺址中,發(fā)現(xiàn)以上12件帶有亞腰的石錘,我們認為,與開采及加工銅礦密切相關,理由如下。

1.從石錘的使用看,基于冶銅業(yè)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冶鑄前期需有足夠的礦料,采礦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采礦需一定的工具將銅料從賦存的圍巖中剝離出。金屬礦物、玉礦均生長于圍巖中,若想得到礦料,則需將圍巖去除,人們在工具的選擇上,首先會想到日常加工石料常用的石錘,同時將其加以改造,如加工出凹槽,便于裝柄,亞腰石錘便得到應用。

2.從已發(fā)掘或調查的礦點及冶鑄遺址看,亞腰形石錘均有發(fā)現(xiàn),說明其為一種開采和加工礦料的工具。如聞喜千金耙礦冶遺址(夏商)、新疆尼勒克縣奴拉賽古銅礦冶遺址(距今2500年)、克什克騰旗依和沃門特采礦遺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內蒙赤峰翁牛特旗尖山子冶煉遺址(夏家店下層)、錫林浩特市毛登采礦遺址(年代不明)、太仆寺旗千斤溝采礦遺址(年代不明)、林西大井古銅礦遺址(夏家店上層文化)、內蒙古克什克騰喜鵲溝遺址(夏家店下層文化晚期、夏家店上層、戰(zhàn)國)、湖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春秋戰(zhàn)國)、天湖東遺址(公元前1306年—公元前396年)等。同時,李建西等學者在2011年對中條山古代采礦遺址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并采集了21件亞腰形石錘(認為其屬于青銅時代或更早)。在世界范圍內,在愛爾蘭、印度、北美以及中美洲等地均發(fā)現(xiàn)有亞腰形石錘。如埃及法老時代位于東部沙漠地區(qū)的本阿拉姆礦(Biral Alam)和巴拉米亞東部的頓奎什礦(Dunquash)、蒙古國西北部圖瓦境內的霍武—阿克瑟古礦冶遺址、歐洲塞爾維亞魯?shù)录{格拉瓦(Rudna Glava)古銅礦遺址、意大利蒙特洛雷托(Monte Loreto)、科維姆斯特維斯(Cwmystwyth)等古礦業(yè)遺址。

亞腰形石錘也用于玉礦的開采,如甘肅馬鬃山遺址、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洛南河口遺址均發(fā)現(xiàn)了這種亞腰形石錘,但據(jù)郭大順、鄧聰?shù)难芯?紅山文化諸遺址出土玉器的玉料多為籽料或河磨料,且距已知的遼寧岫巖玉產(chǎn)地有較遠的距離,因此,在紅山文化發(fā)現(xiàn)的這種石錘應多用于銅礦開采。

紅山文化諸遺址共出土或采集亞腰形石錘12件,形制描述、工藝特征均與前面所提及諸遺址出土的采礦工具亞腰形石錘相似。因此,紅山文化諸遺址出土的亞腰形石錘可能是開采銅礦的工具。

四、結 語

在紅山文化遺址中發(fā)現(xiàn)有銅制品實物(牛河梁紅銅環(huán))、鑄造實物(西臺陶范)、礦作工具(亞腰形石錘),且在紅山文化范圍內,存在豐富礦帶,這為紅山文化冶銅遺存提供了可能性。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資料推測,紅山文化先民具備采礦、冶鑄、制作銅器的能力,現(xiàn)雖未明確發(fā)現(xiàn)紅山文化的礦點和冶鑄遺存,這可能與紅山文化時期還未對銅礦這一資源進行控制,開采、鑄造活動較少,難以發(fā)現(xiàn)所致。

亞腰形石錘可作為礦冶活動的一種識別工具。玉料和金屬礦物都有與其賦存的圍巖,而人們要得到這些礦料,需將圍巖剝離去除,亞腰石錘便是良好的開采工具。先怡衡等曾根據(jù)石錘較強的年代指示作用,將洛南河口遺址雞眼窯的石錘年代判定為青銅時代,同時指出,石錘可以作為尋找早期采礦遺址的重要線索,故紅山文化中的亞腰形石錘與開采或加工銅料密切相關。

亞腰形石錘的發(fā)現(xiàn)延長了紅山文化采礦、青銅冶鑄的工藝鏈條,也要求在未來田野考古工作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注意采礦、冶煉遺存等相關問題。

注 釋:

① 尹達:《新石器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5年。

③ 李延祥、韓汝玢、寶文博、陳鐵梅:《牛河梁冶銅爐壁殘片研究》,《文物》1999年第12期。

⑥⑦⑧⑨內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長汗: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7—15頁;第378—463頁;第546—574頁;第569頁。

猜你喜歡
牛河梁紅山遺存
從佛教文化遺存看天水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
紅山蕎麥看木森
對于牛河梁紅山文化積石冢綜合研究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保護與利用研究
收藏與投資(2021年1期)2021-04-18 21:59:09
淺析牛河梁遺址無底塔形器和無底豆形器造型及功能
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遼代契丹貴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遺存和祭祀遺存初探
貴州有的唐代遺存
牛河梁神廟漫議
浙江安吉漢代土墩遺存
大眾考古(2015年8期)2015-06-26 08:44:30
科技| 磐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房山区| 舒兰市| 密云县| 重庆市| 彩票| 北流市| 扶余县| 安阳县| 湛江市| 精河县| 石城县| 靖西县| 田林县| 乐陵市| 平和县| 莱西市| 利津县| 平阳县| 盱眙县| 广平县| 克拉玛依市| 新竹县| 阿坝县| 南康市| 炉霍县| 肥西县| 浦北县| 德钦县| 区。| 同江市| 吴旗县| 宜黄县| 东至县| 佳木斯市| 宜春市| 株洲市| 喀喇|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