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學地理學》專欄兩篇論文分別聚焦文學地圖學的理論探究及文本具象議題。其中張袁月的《論作為空間視角的文學地圖》針對當前將文學地圖作為時髦概念或附屬工具的誤區(qū) 從文學地圖的空間性本質特征切入 將其視為一種獨立的空間視角進行邏輯推演。不同于以往研究對“文學”與“地圖”關系的集中探討 該文立足于文學地圖的可視性與空間性 通過對文學圖表、文學圖志、文學圖像、文學地域、文學地理的比較辨析 凸顯出文學地圖在文學隱性空間、動態(tài)空間、多重空間等方面的研究優(yōu)勢 從而揭示了文學空間的精神維度及文學地圖學的普適性。
侯杰的《〈亞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的南極文學制圖工程》以文學地圖學為理論視角 以愛倫·坡唯一的長篇小說《亞瑟·戈登·皮姆的故事》為研究對象 討論了愛倫·坡在該作品中繪制的“通商”“科學”“宗教”三位一體的南極文學地圖 有力揭示了愛倫·坡如何為19世紀美國海外擴張構建有利的地圖話語 由此將遙遠的南極洲成功植入了美國文學、文化和地理坐標之內(nèi)。
整體而言 張袁月的研究致力于推動文學地理學的糾弊與拓新 也有助于厘清文學地圖的相關學理問題。侯杰的研究角度新穎 利用文學地圖學的理論視角進行了相關文本的語義研讀 進一步揭示了敘事作品顯性或隱性的地圖特征和地圖功能。兩篇論文分別探究了文學地圖學的理論構建及批評實踐議題 對于文學地圖學的理論自洽和空間生產(chǎn)而言 具有重要的學理及現(xiàn)實意義。
(欄目特約主持人 郭方云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導 重慶市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 西南大學文學地圖學研究中心主任)
郭士禮、張歡的《三蘇家風內(nèi)涵及時代價值研究》一文認為 三蘇家風是北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 表征了當時的社會風潮 具有深厚的內(nèi)涵 包括讀書正業(yè)、孝慈仁愛、非義不取和為官清廉四個方面。作為中華民族向前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 三蘇家風放在新時代仍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黨員領導干部應以三蘇家風為精神食糧 涵養(yǎng)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清廉、先進的家風文化 做好家風建設的表率 要學習三蘇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 爭做理想信念堅定、紀律意識濃厚、為政清廉的優(yōu)秀黨員 培養(yǎng)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通過弘揚三蘇家風 削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風氣帶來的消極影響 能助力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進而構建良好的社會風氣。弘揚以三蘇家風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 應當由個人、家庭、學校、社區(qū)和國家形成“六位一體”的合力 各盡其責 發(fā)揮三蘇家風等優(yōu)秀家風的積極影響。第31卷第4期總第138期2023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