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 范荔甜
故事背景
我們幼兒園坐落在太湖之畔、穹窿山腳下的一個美麗鄉(xiāng)村,園內(nèi)的很多孩子就住在大山附近,他們的祖祖輩輩都生于大山、長于大山,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從幼兒園望去,能清晰地看到不遠處大山深深淺淺的輪廓。有一天,大一班的孩子們午后散步來到幼兒園二樓的大平臺,晨晨指著大山的方向說:“老師,我周末和爸爸媽媽爬山去了,就是這座山?!毙⌒陆又f:“我也去過,在山上我還看到了野兔子!”佳佳聽到同伴的討論,驕傲地說:“我奶奶家就在那個山上?!薄f起這座大山,孩子們的話匣子似乎一下子被打開了,紛紛說起各自在山上的經(jīng)歷。
回到教室后,大家對大山的討論還在繼續(xù)。大寶打開手臂,邊比畫邊說:“我爬過靈巖山,有這么高!”雯雯說:“我去過漁洋山,還看到松鼠了呢!”孩子們興奮地分享著。于是,我請孩子們說一說各自爬山的經(jīng)歷和對大山的了解——在我們周邊還有哪些大山?山里面有哪些好玩的東西呢?
周邊大山知多少
順著孩子們的興趣,我們決定對大山進行一次大調(diào)查。經(jīng)過討論,孩子們先將自己想要探究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最終投票選出了三個最想探究的問題:幼兒園后面的山叫什么名字?除了這座山,幼兒園周邊還有什么山?關(guān)于這些大山的故事有哪些?明確問題后,孩子們便借助周末時間采訪了家長與村里的老人,還在家人的幫助下通過看書、網(wǎng)絡(luò)檢索等方式收集到很多信息。調(diào)查結(jié)束后,孩子們將各自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在班級進行了分享。
幼1:媽媽告訴我幼兒園后面的山叫穹窿山。
幼2:我知道穹窿山頂有部隊,我爸爸就在那里當(dāng)兵。
幼3:我爸爸是飛行員,他開的飛機就是在那個山頂起飛的。
幼4:我還去過天平山看紅楓。
幼5:漁洋山上有上山的索道,我去坐過,很高很高。
從孩子們的討論中,我們還收獲了許多關(guān)于大山的趣事:
幼6:我知道穹窿山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因為山峰的形狀是凸出來的,像飯桌上的罩子一樣。
幼7:不對不對,我爺爺說穹窿山是因為以前有個皇帝叫乾隆,他爬過那座山。
幼8:我們家后面的山叫舟山,奶奶說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條翻倒的小舟。
幼9:我們過年都去鄧尉山上的圣恩寺燒香呢!
……
通過這次分享,孩子們收集了一籮筐大山的“秘密”。過程中,我也同步將孩子們提到的山名標(biāo)記在地圖上。最后,孩子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幼兒園附近的山真不少,不僅有穹窿山和舟山等距離近的山,稍遠一些還有香山、漁洋山、天平山、臥龍山、鄧尉山、米堆山、旺山……看著地圖上那么多標(biāo)記,孩子們不禁發(fā)出感嘆:“原來我們附近有這么多大山?。『枚辔叶紱]去過?!薄拔液孟肴ヅP龍山,上面肯定有龍?!薄榜妨诫x我們最近,好想去山里看一看??!”
一起出發(fā),探秘穹窿山
這群孩子從小在山腳下長大,對大山有著本能的親近。隨著討論的深入,他們對家附近的大山更加好奇了,萌生了想去山里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充分論證后,我們決定帶領(lǐng)孩子們走進大山、探秘大山。
活動開始前,我們首先對周圍的大山進行了資源探索和環(huán)境探勘,提前踩點,規(guī)劃好進山路線,確保進山活動安全有序地進行。然后與孩子們圍繞“進山前應(yīng)該做好哪些準(zhǔn)備”的話題展開討論,一方面提醒幼兒在爬山過程中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幫助幼兒養(yǎng)成保護大山的意識,不隨便丟垃圾。與此同時,我們就這次活動與家長進行了充分溝通,取得了家長的同意。
在一個秋日的午后,孩子們帶著畫筆和紙,在保安叔叔和老師的帶領(lǐng)下,激動又興奮地背著小背包向著大山走去。陽光金閃閃地照耀著大地和叢林,孩子們帶著好奇的目光時而停下來觀察樹干上的野木耳、落葉下的小螞蟻,時而尋找草叢中的野果子、不同形狀的樹葉。這些平時不常見到的東西深深吸引著他們,也引發(fā)了討論:“看,地上有很多樹葉,我想撿起來?!薄袄蠋?,我發(fā)現(xiàn)這兩片葉子的形狀很特別,我要把它們畫下來?!薄斑@個小果子尖尖的,還有的小果子圓圓的,不一樣?!薄澳銈兛矗乙姷揭粋€鳥窩!”一路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伴著腳掌踩碎落葉的咔呲聲,還有林間不時傳來的清脆鳥鳴,構(gòu)成了美妙的山林樂章。
孩子們走走停停,有的在畫紙上畫下大山最美的樣子,有的將自己在大山里發(fā)現(xiàn)的自然物裝進了背包,最后心滿意足地回到了幼兒園。
看一看從大山里帶回的寶貝
回到教室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把背包里的東西拿了出來,不知不覺,一場“山貨鑒賞會”開始了。他們?nèi)齼蓛傻鼐墼谝黄?,饒有興趣地分享著大大小小的松果、奇奇怪怪的葉子、叫不出名字的果子和一些樹皮與山石:“你們看,這是我撿的栗子,圓圓的?!薄拔覔斓睦踝痈悴灰粯樱情L長的?!薄靶?,你這個果子紅紅的真好看!”……
在這場“山貨鑒賞會”中,我沒有做過多干預(yù),而是將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們,讓他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的方式,對比不同果子的形狀、大小,感受樹皮粗糙的質(zhì)感,分享自己與這些自然物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孩子們有了些許發(fā)現(xiàn),同時也萌生了很多問題:“老師,我們撿的這種果子有大、有小,有圓、有扁,它們都是栗子嗎?”“有的果子是紅色的,有的是白色的,它們都是什么果子啊,可以吃嗎?”“這種葉子很特別,我以前沒見過,不知道是什么樹上的?!薄拔覔斓倪@個跟松果很像,好像又有點不一樣,它到底是不是松果呢?”
請植物專家解答疑問
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讓我們犯了難——有些提問超出我們的知識范圍,我們很難給出準(zhǔn)確的答案。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他們對自然物的細致觀察和濃厚興趣,這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機。作為孩子們學(xué)習(xí)的支持者和引導(dǎo)者,我們決定聯(lián)系當(dāng)?shù)氐目破展ぷ魃缯埱髱椭?。很快,我們的請求得到了回?yīng),蘇州科技大學(xué)的植物學(xué)專家王金虎教授愿意為孩子們提供幫助。在王教授的倡議下,我們決定帶孩子們再上一次山,解答大家的疑問。
這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積極、熱情的支持和參與。跟著專家爺爺進山,這一趟的收獲真不少。在專家爺爺耐心的解答下,孩子們認識了櫟子,知道了栗子和櫟子的不同,了解了櫟子的不同種類,比如形狀像橢圓形的叫短柄櫟,長有很多小刺的叫栓皮櫟;還認識了很多果子,比如長得像龍眼的是無患子果,可以造肥皂水,像梅花一樣綻放的白果子是烏桕果……經(jīng)過專家爺爺?shù)慕榻B,孩子們不僅增長了不少見識,而且對植物的觀察也更仔細了,能夠注意到植物的形狀、顏色、紋理、觸感、氣味等更多細節(jié)??粗@么多形態(tài)各異、各有特點的果子,孩子們?nèi)滩蛔⑺鼈兪占饋?,放進了背包。
創(chuàng)設(shè)山珍博物館
經(jīng)過這兩次進山,孩子們收集到很多來自山里的寶貝,按種類劃分,就有樹枝類、樹葉類、果實類、樹皮類、樹根類、種子類、石頭類等。每個種類里又包含了不少東西,比如果實類就有松果、橡果、栗子、櫟子、無患子、烏桕果、紅把果、欒樹果等十幾種??粗@么多自然物,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我想把這些果子的秘密告訴其他小朋友。”“老師,我們收集了好多山上的寶貝,就像博物館一樣!”“我們一起建一個大山博物館吧,這樣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可以來參觀了!”
孩子們的想法提醒了我——是?。〔┪镳^具有收藏珍品、傳授知識和經(jīng)驗的功能。這段時間,我們上山收集了那么多“山貨”,也許可以試著與孩子們創(chuàng)建一個有關(guān)大山主題的“兒童博物館”,展示孩子們對自然的觀察和獲得的經(jīng)驗。
于是,我組織孩子們開始討論這一主題博物館的搭建和創(chuàng)設(shè)計劃,請他們自由發(fā)表意見和想法。辰辰說:“我覺得需要一片很大很大的草坪,就像真的在山上一樣?!毙≤幷f:“只有草坪的話,我們的東西會堆得亂七八糟,還需要一些籃子,這樣能把東西分類。”月月說:“我們可以把專家爺爺告訴我們的記錄下來,然后告訴其他小朋友?!睒窐氛f:“山上還有我爸爸的飛行部隊,我想把我收藏的飛機模型拿過來展覽!”……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不知不覺間,主題博物館的分館也產(chǎn)生了,包括“奇妙種子分館”“枝枝丫丫分館”“飛行分館”等。最后,孩子們還決定將場館設(shè)置在教室外的公共連廊,便于全園小朋友參觀,然后又對這片場地進行了規(guī)劃、設(shè)計。
從收集材料、選址分區(qū)到擺設(shè)物品、設(shè)計活動,孩子們都樂在其中。在奇妙種子分館中,他們將上山收集到的各類種子進行分類、布展,為種子制作了一對一的標(biāo)簽卡,并錄制了介紹種子來源的視頻;在打造枝枝丫丫分館時,孩子們提議增加榔頭、尺子、麻繩等修剪枝條的工具,用鋸、敲、鉆、綁等方法將長長短短的樹枝、大大小小的松果等自然材料做成了一件件獨特而有趣的藝術(shù)品;在飛行分館,有的孩子將自己珍藏的飛機模型帶來展示,我們也在場館中提供了各類材料供他們自行搭建創(chuàng)意飛機,一展自己的航天夢……
把山“搬進”幼兒園
隨著場館里的展品越來越完善,這片區(qū)域也吸引來了其他班級的孩子們,成為大家常常聚集的地方。大一班的孩子們十分熱情,一旦有人前來參觀,就會帶著“游客”們來這里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看著場館里擺放的各式各樣的果子,來訪的孩子們睜大了眼睛,好奇地觀望著,有人問:“哥哥,這些都是什么呀?”樂樂熟練地介紹道:“這是圓圓的小橡果,長長的是櫟子,刺刺的是毛栗子?!薄按笊缴嫌羞@么多好玩的,我也好想去?。 焙⒆觽兛粗鴪鲳^里豐富的山貨,十分羨慕。有人提議:“去一次大山可不容易,要不我們把山搬進幼兒園吧!”
把山搬進幼兒園?這個想法聽起來有些大膽,但卻深深吸引著孩子們。要把山搬進幼兒園可不容易,這個頗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卻激起了他們的好勝心,具體該怎么做呢?
·這片空地有多大?
首先要做的便是明確任務(wù)、選擇場地。經(jīng)過討論,孩子們分成小組在幼兒園各處勘察地形、商量適合的地點。根據(jù)投票結(jié)果,他們將地點選在了園內(nèi)一片小樹林里的空地上。這片空地有多大?我們需要準(zhǔn)備多少石土?可以種哪些植物呢?面對這些問題,孩子們決定先把這塊場地量一量,看看可以建一座多么大的山。他們想出了各種方式去測量,有的說借助手臂、腳掌等身體部位,有的提議借助尺子、繩子等工具,還有的想到用許多毛根和樹枝排一排……他們邊測量、邊記錄,最終得出結(jié)論:用尺子量的長度是4.5米、寬度是4米;用腳丫繞場地一圈需要走31步。
·一起堆一座小山坡
空地的尺寸確定下來后,就需要用土堆出一座小山坡了。這片空地需要的土可真不少,盡管幼兒園的其他地方還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土,但距離堆起一座小山還遠遠不夠。于是,孩子們決定請爸爸媽媽也參與建山的活動。他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和爸爸媽媽去了穹窿山,將山上肥沃的泥土和一些小石頭帶回幼兒園。
新的一周,孩子們帶回了沉甸甸的“戰(zhàn)果”,并將它們悉數(shù)倒入劃好的區(qū)域中,拿起各種工具忙活了起來:有的踩進泥地使出渾身力氣用鏟子翻松泥土,有的合作奮力把山石運到坡頂,還有的將同伴運上來的泥土用腳踩實。在動手挖一挖、鏟一鏟泥土的過程中,孩子們還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了不同工具的用處,例如小鋤頭可以用來刨開泥土,使用時需要很大的力氣;小鐵耙可以用來翻松泥土;小鏟子可以鏟到一大塊泥土,但也會不小心把小蟲子、小蚯蚓帶出來。不僅如此,他們還切實感受到了泥土的重量、軟硬、粗細、濕度等,發(fā)現(xiàn)大顆粒的泥土不易粘連,需要捏碎才不容易滑落,要堆高土堆必須要用力拍實底部的泥土……經(jīng)過孩子們的通力合作,一座小小的山坡終于建成了。望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孩子們內(nèi)心充滿了成就感。
·裝扮小山坡
在大家的合作下,小山坡基本完工了,孩子們不禁感嘆道:“幼兒園里真的有一座山了!”很快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可是山坡上光禿禿的,只有泥土和石頭!”“山坡上應(yīng)該有很多植物呀!”一天,琪琪帶來了一株小植物,說:“老師,我能將這棵植物種在我們的小山坡上嗎?這是我上次爬山在路邊撿到的?!笔^說:“上次我爬山的時候看到山上有臺階,爬上去還有一個寶塔,我們也在這座小山坡上加一座寶塔吧!”孩子們紛紛說著對小山坡的設(shè)想,很快便行動起來。有的在老師的幫助下,來到小山坡親手種下自己帶來的小樹并掛上標(biāo)記;有的用了扭扭棒、吸管等材料搭建了電線塔和寶塔;還有的帶來了花種子,灑滿了山坡,等待來年春天的盛放……
經(jīng)過孩子們的各式“裝扮”,小山坡變得生機盎然起來。在這里,孩子們不僅聚在一起探究植物,還會捏泥球,觀察蚱蜢、蟬之類的小昆蟲,或者圍著坡道快速奔跑。最后,大家為這座山坡起了一個名字——小舟山,自此這座“小山坡”就像孩子們的朋友一般,陪伴他們度過春、夏、秋、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饋贈。
一起守護大山
一天,康康和樂樂在“小舟山”上玩的時候,看見土堆里夾雜了一個塑料袋,這讓他們回想起前段時間在山上的見聞,于是兩人聊了起來:“我爬山的時候就看見山上有很多塑料瓶,媽媽說塑料是不會腐爛的?!薄拔覀儾荒馨阉芰掀咳釉谏缴希舆M垃圾桶?!甭犕旰⒆觽兊慕徽?,我順勢問:“為了保護大山,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討論過程中,孩子們提到有些垃圾就是前往山上踏青采風(fēng)的附近居民留下的。為了向居民傳遞“保護大山,不亂扔垃圾”的意識,孩子們決定將自制“保護大山”的宣傳單張貼在村里的公告欄,還在父母的幫助下制作了“保護大山”的宣傳牌放置在大山入口處,希望能呼吁上山的人們愛護大山,愛護山上的一草一木。
教師的話
《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試行)》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yīng)通過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我們幼兒園周邊蘊含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孩子們經(jīng)常在節(jié)假日游山玩水,去山林間探秘尋寶,這些是他們?nèi)粘I畹囊徊糠?。在與孩子們的一次偶然談話中,我們捕捉到他們對大山的興趣點,通過和孩子們一起走訪調(diào)查村里的居民、了解大山的故事,讓他們對周邊的大山有了更感性的認識。
活動期間,孩子們從討論大山、走進大山、去大山里尋寶并在幼兒園打造山珍博物館,到最后合力建造并裝扮幼兒園的小山坡,他們在與豐富、多元的自然材料的互動中,逐漸與大山親近起來;從遠遠地觀望大山到想要與大山做朋友,不僅是距離的拉近,更是建立了一種情感的聯(lián)結(jié)。過程中,我們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盡可能多地為他們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即使是面對孩子們提出“想要將山搬進幼兒園”這樣天馬行空的想法,我們也沒有過多干預(yù),而是順著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將想法變成現(xiàn)實。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也自然萌生了對大山的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