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超
他像一顆閃亮的星星,掛在唐朝的天空中熠熠生輝。唐朝給王昌齡這樣的大詩人提供了一個大舞臺,讓他演出一場正劇,昭示另一種勝利,完成波瀾壯闊的人生。
漸漸老去的千年時光里,我看到“七絕圣手”王昌齡的詩歌中,沉靜了歲月的痕跡,回憶著愛國情懷的話題。
唐代被譽為“詩歌時代”,獨振新風的初唐詩,形神兼?zhèn)涞氖⑻圃姡母镒冃碌闹刑圃?,余輝絢爛的晚唐詩。這其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句千古絕唱。
我們的雙眼看到,那是一個詩的時代,“詩的世界”。如果生活在那個時代,可以直接去感受李白、王昌齡、陳子昂、王勃、王維、杜甫等的詩情才氣和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詩境。王昌齡的文學觀正誕生在盛唐氣象中,人生價值觀形成于在盛世景象的青年時代。
每次讀王昌齡的詩歌,總能從那干凈文字后邊,感受到從未停止過的對詩歌、邊塞和愛國的追問。深深的滿腔熱忱以及巨大的感人力量,使它的無窮魅力長久地縈繞在中國文學空間。千年來給予我們無盡的力量與感動。
開元年間,正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誠不已地加以歌頌。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持的信念、力氣、盼望和抱負的源泉。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痹娎锏哪蠂鵁熡旰拓H话亮⒌墓路?,既是景語也是情語。王昌齡以忠節(jié)貞信作為人生逆境中的一種道德自信和超越力氣,同時也表明,他對時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念。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笔⑹来筇疲y(tǒng)治者極為重視邊功并大加封賞,這就刺激了詩人赴邊從戎的積極性,文人墨客紛紛奔赴邊塞,投佐幕府,隨主將馳騁疆場?!皩幙砂俜蜷L,勝作一書生。”“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男兒一丈夫?!苯üαI(yè),獲取功名成為一種時尚。邊塞的征戎生活,異域的奇麗風光,增長了他們的見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
王昌齡于開元十五年中了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調(diào)汜水尉,后因故遭貶嶺南。
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guān),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xiāng)。
王昌齡在邊塞參軍的時候,有一次騎馬巡邊,滿目蒼涼,心中煩悶,就信馬由韁,走了不知多久,離開唐軍駐地已經(jīng)十分遙遠,他正要回轉(zhuǎn)馬頭,突然看見在一片廣袤的邊塞之上。一座邊城的西邊,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樓上,一個唐軍戍卒孤獨地走上瞭望臺。從青海湖吹來的秋風在黃昏時分顯得更加凜冽寒冷。
王昌齡猜測,此時此刻,戍卒的思鄉(xiāng)念親之情也正是最為濃烈之時。這是一幅悲涼而又傷感的畫面。王昌齡素知此地已無唐軍?!盾娛聢蟆飞险f前段時間有一隊唐軍在此地全軍覆沒,唐軍就放棄了此地,現(xiàn)在卻有唐兵守著,不僅心中大奇,上前去看個究竟。
卻見戍卒走上高臺,坐下來,此時寒風瑟瑟。本就讓人愁思不已,那戍卒更用羌笛吹起了主題為“傷離別”的樂府古曲《關(guān)山月》。只聽得笛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如親人在呼喚,是征人在嘆息。王昌齡想到,這笛聲就如同一縷情思,飄向萬里之遙的故土,征人的妻子也同樣在思念久戍邊塞的親人,但是戰(zhàn)爭遠未停止。征人回鄉(xiāng)遙遙無期,只能是無可奈何地等待。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睘閲柢|,便也死而無憾。正處國力鼎盛時期,出兵征戰(zhàn)又何妨,既有報效國家的熱情,但卻難免遭遇挫折,更不免內(nèi)心惆悵。
他對邊塞風光及邊關(guān)戰(zhàn)場場景進行細致描寫,同時能夠捕獲到將士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詩緒密而思清,語言圓潤蘊藉,音調(diào)婉轉(zhuǎn)和諧,耐人尋味,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
深深的愛國情懷以及巨大的感人力量,使它的無窮魅力長久地縈繞在中國文學空間。千年來給予我們無盡的力量與感動。
如他的《從軍行七首》為千古絕唱,那一首《出塞》更可謂唐詩絕句中的壓卷之作?!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币惠喦貢r的明月照在漢時的邊關(guān)上,萬里長征中人卻杳無音信。虛實相深,包含著歷史的瘡痍?!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時候,他希望自己化身為李廣去打敗敵人,這其中的心酸,一方面是痛惜自己無能,一方面嘆息著出征將士的鄉(xiāng)愁。這雄壯悲慨的格調(diào),寫的最典型,也是寫的最真實。
即便是邊塞詩,風格也有迥異之處。王昌齡既有報效國家的滿腔熱忱,也有歸家無望的內(nèi)心哀痛,抑或,別具一格的《閨怨》,道不盡的離恨與思念?!伴|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弊耘c丈夫闊別,就久居深閨,卻不想,當“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楊柳卻已成陌色,觸景生情,時光易逝,青春不再,紅顏易老,便成了一“怨”。眼前辜負了良辰美景,心中卻空了一片“佳人”不在。當初讓丈夫追求功名,卻也未真正活在當下,心中更是平添了“怨”緒。詩以春景布景,卻映照出了一片閨怨,也可謂是詩中別樣風景。
生逢盛世的我,每次讀王昌齡的詩歌,被他那豪放的氣概和強烈的愛國精神,所震撼。他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zhàn),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來。蒼天給了我們一個心系邊塞的王昌齡,千百年來,他像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清晰在記憶里的,總是那蕩氣回腸的詩篇。
王昌齡在作品中所傳達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使命感,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詩句。
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明文學家王士貞評價其: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能在七言絕句中贏得與李白齊名的地位,無愧“七絕圣手”稱號。
他留下的詩歌,就像一陣風,曾吹過我的心上,讓我獨獨記住了這位邊塞詩圣手——王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