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古代,古人同樣需要學習駕駛技術。典籍記載,古代有五條專門用于考核駕駛技術的標準,有點兒類似于今天“科目x”的測試方式。古代如此注重駕駛培訓,自然也培育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駕駛員。
回憶起自己考駕照的經(jīng)歷,你是否還記得那份“艱辛”?其實,古人在學車時也與我們有同樣的心情。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古代,古人同樣需要學習駕駛技術。那么,古人學車也需要去駕校嗎?都需要學習哪些駕駛技術?
選馬車,進駕校
現(xiàn)代社會,當我們決定去駕校學車后,第一步是選擇車型,學小客車還是中型客車?選C1手動擋還是C2自動擋?與我們一樣,古人進入“駕?!鼻耙残枰让鞔_車型。
古代的車型多樣,講究頗多。比較智能的車有記里鼓車和指南車。記里鼓車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車上有兩個人,車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可以記錄和報告車的里程。指南車相傳是黃帝發(fā)明,可以指明方向。如果從動力角度來區(qū)分,古代的車可以分為人力車和畜力車。人力車有攆(轎子)、獨輪車和黃包車,畜力車主要有馬車、驢車和牛車。
古裝劇中,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馬車,而牛車見得不多。實際上,中國古代使用牛車的歷史也很悠久。傳說中,夏朝的王亥發(fā)明以牛駕車。早期,貴族不乘坐牛車。到了漢代,牛車逐漸成為重要的通勤工具。牛車因為行走安穩(wěn),又可以裝帳帷,在全國普及開來。魏晉時期,北魏皇帝出行乘坐大樓輦,“駕牛十二”。
不過,牛車的速度比較慢,相比之下,馬車的速度較快,在作戰(zhàn)與交通運輸方面都有極大的優(yōu)勢,對駕駛員的車技要求也比較高。尤其是用于作戰(zhàn)的馬車,駕駛員往往需要同時控制多匹馬,難度系數(shù)直線上升。因此,在先秦時期,對想要駕駛作戰(zhàn)馬車的“司機”而言,他們需要進入“駕校”潛心修煉技術。
復雜的駕駛技術
古人常說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其中的“御”是指駕駛馬車的技術。西周時期,六藝是士大夫必須掌握的技能。一般而言,士大夫會在十五歲之后進入官府所辦的大學學習駕駛技巧。
士大夫駕駛的車輛類型是戰(zhàn)車。戰(zhàn)車一般由四匹馬拉動,車上一般有三個人,左邊為射手,中間為駕車的御者,右邊為執(zhí)戈矛的衛(wèi)士。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車的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御人的地位也相應非常高。隨著教育的普及,御車也被納入學校課程之中,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駕車技術,教授御車技術的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駕?!?。那么,古人需要在“駕?!敝芯毩暷男┘夹g?
最重要的技術是控制馬匹。駕駛員需要通過“捶策”和“銜橛(jué)”,才能控制馬匹跑動。“捶策”主要是右手揮馬鞭刺激馬前行;“銜橛”指馬口中含的馬嚼子,橛與轡相連,可以通過左手執(zhí)轡控制馬前行的方向。
典籍記載,古代還有五條專門用于考核駕駛技術的標準,有點兒類似于今天“科目x”的測試方式。
科目一:“鳴和鸞”。鳴和鸞是車的鈴鐺,“鳴”在軾上,“鸞”在衡上,“鳴和鸞”指駕車時需要注意車上鈴鐺的聲音相互協(xié)調(diào),實際是重視控制速度。
科目二:“逐水曲”。是指沿著河邊駕車,即便道路逶迤,也不能墜入河中。這一標準注重車輛控制能力,類似于當代駕??荚囍械膯芜厴蚺cS彎考核。
科目三:“過君表”。駕車向轅門直入時,需要做到中而不偏,表示禮儀。還有一種解釋認為這是躲避障礙的意思,因為平時訓練中,教練會在轅門處放置障礙。
科目四:“舞交衡”。車輛在十字路口時,左旋右轉(zhuǎn)都要與馬的步伐互相配合,注重四馬協(xié)調(diào)能力。
科目五:“逐禽左”。在駕車時要把車輛駕駛到禽獸的左側(cè),方便射殺,這樣可以在戰(zhàn)場上更好地發(fā)揮弓箭的威力。
技術之外,駕駛員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道路規(guī)則。比如,周代道路共有五級(徑、畛、涂、道、路),車制有一軌到九軌,“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車由中央”。秦朝實行“車同軌”,車輛的車軌更加標準化。
那么,對于普通的馬車,古人在駕駛方面有特別的規(guī)定嗎?
唐太宗時期頒布了交通法規(guī)《儀制令》,對行車速度、行車安全都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如果并非重要的事情發(fā)生,在人員密集的街道超速駕車,將會受到杖責的處罰。進入城門需要遵守“來左去右”的規(guī)定?!洞笄迓衫分幸矊Α败囻R殺傷人”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
古代優(yōu)秀的駕駛員們
古代如此注重駕駛培訓,自然也培育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駕駛員,其中最有名的首推造父。
西周時期,周穆王曾經(jīng)坐著八匹馬的輿車周游天下,流傳有“穆王八駿”的說法。傳說,周穆王的馬能夠日行萬里,而駕駛這些車輛的是造父。造父高超的御車技術來自于泰豆氏?!读凶印份d,泰豆氏沒有直接教給造父駕駛技術,而是讓他在木樁上快走。造父雖然不解,但還是按照要求認真練習。等到造父的快走技術熟練后,泰豆氏對他說,快走與駕駛技術其實是相通的,都需要用心。經(jīng)過苦心修煉,造父擁有了高超的駕馭馬車技術,可以一次駕馭二十四匹馬,并使馬蹄保持節(jié)奏。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頻繁,留下了許多車戰(zhàn)與駕駛員的記載。春秋時期最忠勇的駕駛員,還得是御手解張。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晉齊鞌(ān)之戰(zhàn)是春秋時期重要的車戰(zhàn)之一,齊軍與晉軍在山東鞌(今山東濟南)列陣。戰(zhàn)車上共坐三人,為晉軍主帥郤克駕車的就是解張。在激烈的戰(zhàn)爭中,解張不幸中箭,鮮血直流染紅了左邊車輪,但是他仍然駕駛著戰(zhàn)車勇往直前。不僅如此,他還空出右手,幫助郤克擊鼓指揮。在三個人的互相配合下,最終晉軍取得大勝。
戰(zhàn)國時期,技術卓越的駕駛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王子期。趙襄王聽說王子期是當時十分出名的御人,表示要向他學習駕駛技巧。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后,趙襄王認為自己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駕駛技巧,提出要與王子期比賽,然而比了三次,輸了三次。趙襄王認為一定是王子期沒有將其所學的駕駛技巧全部教授給他,十分生氣。王子期說,趕車時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駕車上,不能一味想著獲勝,不然會影響馬的發(fā)揮。趙襄王無言以對。
(郭旺啟薦自《國家人文歷史》 云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