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瓊
本文由網絡文學關鍵詞從“金手指”到“外掛”轉變這一現(xiàn)象出發(fā),辨析兩者概念的異同,探究“金手指”隱喻的加速社會的白日夢狂歡,分析“外掛”與其暗含的網絡社會的“粉絲反抗”及對前者批判反思中主體的覺醒。
“金手指”與“外掛”概念辨析
“金手指”最初指電子游戲的修改工具,此工具可以使玩家實現(xiàn)作弊功能,如快速增加的生命、力量、道具等。網絡文學作者在借鑒游戲經驗時,將“金手指”概念借鑒到作品中。在運用“金手指”的小說中,主角往往會獲得其他角色不具備的優(yōu)勢條件或者獲得幸運事物,如法寶、給予主角大量幫助的“隨身老爺爺”、系統(tǒng)、重生等?!敖鹗种浮背蔀椤八小薄按敫小钡闹匾圃旃ぞ撸蔀榫W絡小說寫作中使用最頻繁的詞語之一,也成為網絡文學研究中的“核心關鍵詞”[1]。
但目前這一關鍵詞概念的使用存在模糊混亂的情況。首先,“金手指”概念所包含的內容多而廣,未進行廣義、狹義的辨析。比如,有學者認為“從根本上看,穿越也是一種金手指”[2]。然而穿越本身并不一定帶來主角優(yōu)勢,比如古人穿越到現(xiàn)代。網絡小說多為現(xiàn)代人穿越到古代,主角因而有古人不具備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才是“金手指”而非穿越。同時,天賦異稟這一傳統(tǒng)文學、通俗文學中常見人物特點,也被歸屬于“金手指”。
其次,不少學者結合游戲經驗分析“金手指”的概念、產生原因,但是存在未全面結合游戲經驗分析的情況,也存在將不符合“金手指”原則的內容認定為“金手指”的情況。比如,因“金手指”呈現(xiàn)了社群智慧,而將對話體小說中的網友討論看作“金手指”[3]。然而根據(jù)學者所舉例的第一部微博小說《圍脖時期的愛情》內容來看,小說中有主角發(fā)的圍脖、網友評論、私信等。這些內容是主角在社交媒體上的真實經歷,折射出網絡時代的新現(xiàn)實。這些討論并不使主角具備“金手指”的作弊功能,獲得優(yōu)勢,因而不宜歸于“金手指”。
最后,在對“金手指”與“外掛”的解釋中,學者往往因為二者都具有作弊因素,而直接將兩者簡單等同[4]。這忽略了兩者產生的游戲環(huán)境不同,因而也忽略了網絡文學讀者對兩者態(tài)度的不同。而這正是本文要辨析闡述的重點。因網絡類型小說中的玄幻、升級小說使用“金手指”“外掛”頻率較高,所以本文多以此為例。
兩個游戲詞語的共同內涵是作弊。作弊意為違反規(guī)則。網絡文學中“金手指”“外掛”的核心也是作弊,違反的是邏輯,所以要在不同邏輯的比較中進行限定。第一,主角發(fā)展邏輯與現(xiàn)實邏輯比較,這種情況下,“金手指”是廣義的。在現(xiàn)實世界中,大多數(shù)人是普通人,缺少機遇、幫助,成功非常難。相比之下,網絡文學中主角的幸運、優(yōu)勢是對現(xiàn)實邏輯的違反,成為“金手指”。第二,主角發(fā)展邏輯與其他角色邏輯比較,有其不具備的優(yōu)勢。作者借鑒游戲經驗,賦予主角“金手指”。其他角色類似于游戲中的NPC(非玩家角色),主角的發(fā)展邏輯對于其他角色來說具有超越性。如《凡人修仙傳》中,主角韓立一開始就獲得了仙界的法寶“小綠瓶”,它給主角提供了無限的升級靈藥,而這是主角在小路上用樹枝從樹葉堆里“扒拉了幾下”就得到的。這樣的幸運奇遇和奇遇的偶然隨意,是其他角色難具備的。天賦、家世、外貌等雖在現(xiàn)實中是優(yōu)勢條件,但作者往往也會將這些賦予其他角色,所以在這種比較之下,一般不將其歸于“金手指”。第三,主角的發(fā)展邏輯違背故事預設邏輯。網絡文學往往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故事只要是在預設邏輯中進行,讀者的“代入感”就不會產生偏移。相反,如果主角發(fā)展過快,故事預設邏輯被破壞,那“代入感”就會分散轉移,甚至質疑主角。在升級小說中“金手指”出現(xiàn)頻率較高。因為,在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游戲公司的精心設計下,網絡游戲的升級機制往往復雜龐大,邏輯非常嚴密。然而,網絡文學的作者往往一個人每天寫幾千字,一本書幾百萬字,主角的升級邏輯必然出現(xiàn)漏洞,為了“填坑”而使用“金手指”違背故事預設邏輯在所難免。以上三種比較中所限定的“金手指”的范圍由廣到窄?!巴鈷臁币策m用于這一概念。
但是這兩個詞語在網絡文學中有不同點。這兩個詞語產生于游戲,概念辨析首先要回到游戲發(fā)展史中。電子游戲經歷了從單機游戲到網絡游戲的發(fā)展變化。單機游戲時代的“金手指”多由游戲公司官方出售,購買了的玩家沉浸在快速闖關的快樂中,不侵害其他玩家權益,是合法作弊?!敖鹗种浮睘榫W絡游戲時代的“外掛”提供了技術基礎。網絡游戲在玩家之間建立了競爭關系,而使用“外掛”的玩家影響了其他玩家的公平感,進而侵害游戲公司權益。這種“突破網絡程序技術保護措施的作弊程序”是非法的[5]。這種情況下,也有“合法”的“官方外掛”并不被認為是作弊,玩家通過付出金錢購買以獲得游戲中的額外優(yōu)勢。因而,網友對“外掛”態(tài)度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有“外掛”,另一方面,反感其他玩家使用“外掛”的行為。
兩個詞語隱含了合法與非法、公平與不公平、單純與矛盾的態(tài)度。反映在網絡文學中,不同時代下讀者對主角使用“金手指”“外掛”作弊的態(tài)度也經歷了變化—從單純的“爽感”“代入感”到嘲諷與沉浸的矛盾并存。如今,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網絡社會崛起之初的虛擬性逐漸走向現(xiàn)實性,網絡空間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交融,展現(xiàn)出其對社會發(fā)展的風險與積極意義?!敖鹗种浮薄巴鈷臁边@兩個詞語的想象中隱喻著社會現(xiàn)實,詞語轉變中隱喻著社會現(xiàn)實的變化。這種變化需要回到歷史中去分析。
“金手指”與加速社會的白日夢狂歡
在游戲中,購買“金手指”的玩家可以快速通關。玩游戲的痛苦被隨心所欲的輕松快樂取代。在網絡文學中,敘事動力變?yōu)橐淮未侮J關升級,敘事阻力一次次被“金手指”輕松破除。闖關升級是在加速,“金手指”是加速再加速,使加速不斷突破上述的三種邏輯。
德國學者羅薩提出社會加速理論,他指出整個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社會時間結構的加速,現(xiàn)代社會就是加速社會。他區(qū)分出三種加速范疇:“科技加速、社會變遷加速和生活步調加速?!盵6]科技加速對社會現(xiàn)實產生巨大影響,時間空間被壓縮。社會變遷的加速使價值、階級、生活風格等都在加速改變。生活步調的加速使個體產生時間缺乏的恐慌。三種加速范疇相互影響,進入加速的循環(huán)。他認為社會加速的核心驅動力根本上是競爭邏輯和成就邏輯。
首先,根據(jù)羅薩的理論,回到網絡文學“金手指”產生的歷史語境,“金手指”正隱喻了加速社會。從我國社會背景來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社會轉型進入了加速期。在科技加速方面,汽車、電視、游戲、網絡等新科技走進千家萬戶。網絡文學中的一些的“金手指”就帶有科技加速的特點?!稇c余年》在古代封建社會背景下,為主角設置重型狙擊槍,《斗羅大陸》為在人界的主角設置神器??萍紝傩缘摹敖鹗种浮睂π≌f世界的科技水平來說,是巨大飛躍,折射出對科技的崇拜。在社會變遷加速方面,社會制度改革,計劃經濟變?yōu)樯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全球化迅速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生活步調加速方面,網絡化、全球化加劇了這一感受,“金手指”不斷創(chuàng)新—從道具到“隨身老爺爺”、系統(tǒng)等。開“金手指”的速度越來越快。近年的“簽到流”文就是典型代表。以往開“金手指”前總有磨難,而在“簽到流”中這些阻力被全盤抹去。比如,在《開局簽到如來神掌》中,第一章主角只是走到一個地方就突然觸發(fā)了簽到系統(tǒng),再默念“給我簽到”,就突然獲得了少林寺最強神功。第三章僅用“轉眼過去五年”將主角獲得的超強獎勵列舉帶過。以往通過“金手指”用幾百章才能達到的成就被壓縮在一兩章之中。敘事速度加快,“感官刺激的強度也大”[7]。原本“金手指”助人成神是主體性的高揚。但無限加速的“金手指”在刺激感官中,暗含了主體性的萎縮,形成一種悖論。
其次,回到網絡文學作者、讀者的成長環(huán)境,從個體角度出發(fā),“金手指”的風靡有著深厚的文化和心理基礎。網絡文學作者、讀者多為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青年,競爭邏輯、成就邏輯根植于心。這一代青年從出生起,就面臨著家庭、老師的成就期望、同學之間的競爭。青年很容易感受到自己與競爭者之間的不公平,對方的家世、財力、外貌、智力、機遇等就像是其生而自有的“金手指”。在網絡文學的想象世界,青年人將這源于不公的“金手指”復制在主角身上,主角多從普通人變?yōu)椤吧瘛薄疤觳拧钡?,普通人的身份符合青年的自我認定,加速蛻變滿足了對自我的期待。成功路上的阻力設置更多是為了欲揚先抑,帶來主角使用“金手指”后讀者更大的“爽感”。
羅薩認為對幸福的永恒應許是加速社會的文化動力。成功學文化和游戲對贏的指向為讀者許下成功的承諾?!敖鹗种浮睘樽x者立下對幸福的永恒應許。青年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時間被課程和作業(yè)擠壓,獨生子女政策也使青年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這些都造成青年的群體性孤獨。游戲、網絡對青年起到一定程度的陪伴作用。有些“金手指”就借鑒了這一點,暗含永恒的幸福?!半S身老爺爺”這類金手指集父母、老師、朋友于一體,折射出青年對陪伴的需求,以及對強大、智慧、友善的理想父親的渴望。這樣的父親暗含著底層男青年對父權社會競爭中絕對優(yōu)勢的想象。有學者指出金手指中的“隨身老爺爺”是由玩游戲通關“網絡搜索與問答這一習慣的曲折投射而成”[8]。不止如此,這是“金手指”對游戲元素的全面借鑒:游戲中的系統(tǒng)引導、道具、起到幫助作用的NPC,游戲外的“金手指”“外掛”工具、游戲中的朋友和搜索、討論的群體智慧等。女性向的小說中,往往會有多位男性鐘情于女主角的“金手指”。
最后,青年應對加速社會的方式是在自己構建的白日夢中狂歡。弗洛伊德在《作家與白日夢》中提出作家的創(chuàng)作動力是白日夢,作家創(chuàng)作就像游戲中的孩子創(chuàng)造幻想世界,又明顯地把它與現(xiàn)實世界分割開來。孩子長大后,停止了游戲,卻用白日夢做“童年時代曾做過的游戲的繼續(xù)和替代物”[9]。從這個角度看這一代青年,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從小就與這種幻想相生相伴。隨著經濟發(fā)展,各國的動漫、游戲、童話等引入中國,成為孩子童年的陪伴。隨著網絡發(fā)展,二次元文化深刻影響了青年。動漫、游戲等為長大成人的青年繼續(xù)提供永久的心靈棲息。他們在二次元文化中生長、生活,或許至死。動畫片《哆啦A夢》中幫助主角解決各種困難的機器人就是網絡文學概念中的“金手指”。網絡文學是對二次元幻想世界的承繼,而“金手指”就是搭建白日夢的工具。
加速社會中,網絡的出現(xiàn)壓縮了時間、空間,網絡的自由使其形成了巴赫金所說的“狂歡廣場”。網絡文學在文學這一“狂歡廣場”上建立了官方世界彼岸的“第二個世界和第二種生活”[10],即是群體的“白日夢”。青年們在群體“白日夢”中肆意宣泄快感狂歡,揮舞著“金手指”自己就成王成神,“金手指”越轉越快,腳下是加速社會的巨大齒輪。
“外掛”與網絡社會的“粉絲反抗”
有學者指出巴赫金的狂歡理論更多“將狂歡節(jié)的游戲性當作了真實性,將邏輯的可能性當作了實踐的現(xiàn)實性”[11],并認為網絡自由征服的手段是假想的,快感是對現(xiàn)實失敗的替代性快感,主體因被客體、符號吞噬而反思力不在。這意味著“金手指”這一征服手段是假想的。以加速的白日夢狂歡應對加速社會的方式,表面看是主體的自由,實際是主體被異化與自我異化。但是網絡狂歡并不完全使主體的反思力不在。隨著狂歡的退去,總有人漸漸夢醒,睜開眼看著白日夢中狂歡的人和現(xiàn)實中的人,開始反思和批判。近年,讀者多用“外掛”來代替“金手指”,并對主角的“外掛”進行批評,這種反抗話語就隱喻了網絡時代主體在反思性上的覺醒。
在網絡文學生產中一些讀者成為粉絲,他們與作者、主角構成牢固的“愿望—情感共同體”[12]。亨利·詹金斯指出粉絲是更積極的文化生產者,“粉絲反抗”是“對主導文化等級秩序的公開挑戰(zhàn)”[13]。主角使用“金手指”“外掛”就是作者迎合粉絲欲望、快感,也是在共同抵御主流文化和現(xiàn)實。這一種反抗在本文第二部分已有論述,這是假想的反抗。近年,粉絲對于“外掛”合理性的質疑戳穿了白日夢的假想,開始反抗作者權威。這種反抗與第三種反抗相伴而生,即為粉絲內部的反抗。隨著時代變遷,網絡使粉絲群體變大變復雜,粉絲群體對文本的評論并不只是“集體合唱式文本解讀”[14],粉絲內部的不同聲音開始形成反抗。以《斗羅大陸》為例,可以看到粉絲對“外掛”的反抗。在起點中文網上,該小說主角唐三使用背離相應邏輯過多的“外掛”時,評論中表達喜歡的聲音和批評的聲音會形成“交響”。
這三種粉絲反抗都基于粉絲在閱讀時對自己經驗的代入。在某種程度上,這三種粉絲反抗體現(xiàn)了主體意識不斷向前探索、不斷覺醒的過程,是伴隨著潛移默化與反抗的復雜過程。
“外掛”所體現(xiàn)的粉絲反抗的轉變有復雜過程和原因。首先,直接原因在于“外掛”暗含的不公與“金手指”反抗不公的意義矛盾?!巴鈷臁卑殡S著網絡游戲出現(xiàn)。近幾年電子游戲發(fā)展迅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有超過六億的游戲玩家。大量讀者多不滿其他玩家使用“外掛”作弊的不公平手段。由“外掛”衍生的詞語也經過泛化使用成為網絡流行語,如“開掛”“掛王”等。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意義,當話語暗指不公平時就有負面意義,當話語暗指羨慕、稱贊時則是正面意義。“外掛”語境意義的變化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讀者閱讀網絡文學時的體驗?!敖鹗种浮笔菫榱朔纯宫F(xiàn)實的不公,讀者會有單純的“爽感”“代入感”。但“外掛”總指向不公平,這與讀者的公平初衷相反,造成讀者的反感。
其次,根本原因在于時代的變遷。近年,我國經濟放緩,但競爭更加激烈,部分青年用“擺爛”“躺平”等詞來無奈對抗?!敖鹗种浮钡陌兹諌艨駳g在現(xiàn)實面前更顯荒誕和諷刺?!敖鹗种浮庇狭俗x者想由普通人變天才的愿望,而現(xiàn)在長大的青年漸漸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身份,能夠更清醒地看清“金手指”“外掛”作弊中隱含的不公。
再次,讀者聚焦發(fā)生變化。受歡迎的網絡小說大多走上影視改造之路?!抖妨_大陸》小說2008年開始連載,同年,同名動漫開播,現(xiàn)已有幾百億的播放量。在主角唐三與對手比比東對戰(zhàn)時,動畫上出現(xiàn)大量諷刺唐三使用“外掛”的彈幕,如“打倒掛王唐三”“唐三購買外掛已到賬”等。這些彈幕出現(xiàn)在二百二十集左右,也就意味著觀眾是反抗的粉絲。視頻直觀的特點使粉絲的聚焦從主角轉移到了配角。粉絲從代入者變?yōu)橛^賞者。使用“外掛”的主角就像是現(xiàn)實競爭中具有特權的他人,而故事中被打敗的配角就像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羅薩認為加速可能會引發(fā)嚴重的異化和自我異化。曾經,粉絲用成神的自己來反抗異化。如今,自己卻被這個神異化,白日夢狂歡反而是在自我異化。而對自我異化的發(fā)現(xiàn)就是反思性主體的覺醒。
最后,網絡社會為“粉絲反抗”提供了條件。隨著社會生活在網絡空間全面展開,網絡文學粉絲圈組成更多樣復雜。不同粉絲的生活經驗不同,閱讀感受也不同,對于作品的解讀也更多樣。不同觀點之間形成對抗,也形成對話。巴赫金指出人類思想、思想觀念的對話本質,思想只有通過對話才能發(fā)展新的思想。在“金手指”到“外掛”的轉變中,讀者、作者通過文本進行了多種對話:不同時代讀者與作者、文本,同一時代讀者與讀者,同一時代讀者與作者等。在網絡對話中,粉絲批評將會展現(xiàn)出更多的積極意義,或許指向一種來自自身經驗現(xiàn)實的群體反思性和批判性。
這種“粉絲反抗”或許也將為網絡文學指出新方向。面對現(xiàn)實,先是以“金手指”造白日夢狂歡來抵御社會加速,再是透過“外掛”發(fā)現(xiàn)自我異化的現(xiàn)實,并通過網絡進行廣泛對話。這體現(xiàn)了人思想發(fā)展的曲折前進過程。網絡類型文學產生于“粉絲經濟”,當粉絲的生活經驗發(fā)生變化時,粉絲的反抗是在呼喚著更新的文學?;蛟S是現(xiàn)實指向的增強,或許是現(xiàn)實性與娛樂性的糅合,也或許是小說邏輯更嚴密、與現(xiàn)實邏輯更貼近。當然,這一過程也將在矛盾重重中進行。社會加速不止,“金手指”“外掛”所帶有的理想化特點仍讓人著迷。青年群體更迭,每一代人在早期都更易沉浸快感。但是,在網絡文學關鍵詞轉變中窺見的主體反思性、批判性仍為這條漫長、艱難、復雜的道路點亮一絲希望。
注釋:
閆海田:《中國網絡文學“先鋒性”問題新論—“關鍵詞”或“新概念”生成》,《當代作家評論》2021年第6期。
許苗苗:《游戲邏輯:網絡文學的認同規(guī)則與抵抗策略》,《文學評論》2018年第1期。
黎楊全:《走向活文學觀:中國網絡文學與次生口語文化》,《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0期。
邵燕君:《網絡文學經典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342頁。
喻海松:《網絡外掛罪名適用的困境與轉向—兼談〈刑法修正案(十一)〉關于侵犯著作權罪修改的啟示》,《政治與法律》2021年第8期。
[德]哈特穆特·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鄭作彧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3頁。
張檸:《論敘事的節(jié)奏和速度》,《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
黎楊全:《虛擬體驗與文學想象—中國網絡文學新論》,《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期。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達·芬奇與白日夢:弗洛伊德論美》,張喚民、陳偉奇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0年,第31頁。
[蘇]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6卷,曉河等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6頁。
胡春陽:《網絡: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歡理論為視角》,《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王祥:《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2頁。
[美]亨利·詹金斯:《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式文化》,鄭熙青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第 17頁。
李雷:《粉絲批評的崛起—粉絲文藝批評的形態(tài)、策略與抵抗悖論》,《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期。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