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濤
春風搖落了香樟的果實。黑紫色的漿果連同翠綠的果蒂和果柄,落在路上,被踩踏成泥,有甜絲絲的果香味逸出。其實,冬天就一直有零星的落果。
就在這初春時節(jié),香樟樹綠葉變紅,飄然而下,正是這款款而落的葉子,讓風有了形狀?!对鯓佑^察一棵樹》的作者南茜·羅斯·胡格說:“葉片落下時,它們在空中的動作是這個季節(jié)最美的圖景。”香樟有那么多葉,它似乎也不急著落完,風大就多落點兒,風小就少落點兒。小徑上鋪滿厚厚的一層,那色彩,一點兒也不亞于秋之斑斕。
為什么春天的落葉不會讓人傷感?或許是因為新葉生發(fā),勃勃的生機讓自然的更迭是如此順理成章。這時節(jié),杜英的樹葉也變紅了,還有枇杷,新葉萌出,黃褐色的老葉落下。還有石楠,等等。
我和小朋友就會在路上撿拾落葉,仔細地夾在厚厚的書中。香樟的落葉色彩特別豐富,紫色、艷紅、黃色,葉面有各種各樣的花紋,紅的綠的黃的顏色扭纏在一起,有的像蝴蝶或蛾翅上的眼狀花紋,很有趣。
除了收集樹葉,我們還喜歡聞落葉的味道——只要確定是無毒的,我總是喜歡聞各種植物的味道。有時候把葉子揉碎了聞,好久好久,余香裊裊,心情像鳥兒一樣歡暢。
我有個特別有個性的朋友。我們一起在野外,她總愛問,這個能吃嗎?那個可以嘗嘗嗎?確定無毒后,她就會放進嘴里。酸模的葉子,紫葉李的果實和覆盆子她都嘗過。有一次看見桂花就吃了滿口,結(jié)果,苦不堪言……
香樟落葉有不同的味道,把落葉撿起來揉碎了聞,有的帶有濃烈辛香味,有的溫和如青蘋果。細看香樟的葉子,它的葉脈叫離基三出脈,即葉脈的基部向上一點有三條脈,這是識別香樟的重要特征。脈腋間有小小的鼓包,那就是它的腺點(香腺)。
香樟樹全株都含有芳香物質(zhì),是制作樟腦和樟油的原料。樟腦的制作始于唐朝,明末傳到臺灣,當時用蒸餾冷凝法制作的樟腦質(zhì)量上乘。19世紀,臺灣樟腦的年產(chǎn)量占全世界總產(chǎn)量的70%~80%。從1825年起,英國一些不法商人開始走私樟腦,用鴉片換樟腦。臺灣正式開埠后,英商洋行逐漸壟斷了樟腦的輸出。后來清政府收為官辦,禁止洋行從民間直接收購,同時扣留了英國商人走私的樟腦,查封了洋行。英國政府派出兩艘軍艦炮擊了安平港。這就是“安平事件”。在英軍的武力脅迫下,清朝與英國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樟腦條約》。
再說回香樟樹。在落葉的同時,新葉萌出,它們拼命向上躥,十幾天就長出了細密的一層小葉子,嫩黃中泛著紅色,罩在樹冠的頂端,為蘑菇云一般的樹冠勾了金邊。
嫩葉生長時,新梢的葉腋處也悄悄伸出花梗,花梗上是一堆黃綠色小花蕾(圓錐花序)。花梗挺出新發(fā)葉的表面,細密的花穗為樹冠罩上了一層柔柔的薄毯。香樟樹開花,隨風送來一縷一縷的芳香,疾風下,花雨紛紛,黃色的小花,精致的六枚花瓣,鋪在地上密密的一層。
夏初,香樟“換羽”結(jié)束,嶄新的“羽毛”閃亮登場,碧綠碧綠的葉,華蓋如云,深褐色的滿是溝裂的滄桑樹干,它們是夏日里最美的大樹。
化石證據(jù)顯示,樟科植物出現(xiàn)于第三紀的古新世,距今6500~5300萬年前,是綠色開花植物中較為原始的類型。在古代,香樟因為木質(zhì)耐腐、防蟲、致密和芳香,是珍貴的木材,為建造皇家宮殿專用。唐憲宗時期,有一位翰林使,在建宅第時用了樟樹,因此獲罪入獄。如今,香樟是國家二級保護珍貴樹木,擅取樟木,即便是自家院落中的老樟木,也是犯法的。
香樟樹往往會成為地標,看見一棵樹,就到了一個村落。在民間傳說中它是幸福樹,是有精靈棲居的神樹,它佇立千年,護佑著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