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梅
摘 要 郁達夫《故都的秋》自問世以來廣受贊譽,備受推崇。文章以精湛的筆墨,運用散點透視、烘托映襯、鮮明對比等寫作手法,描繪了北國之秋無與倫比的優(yōu)美畫卷。
關(guān)鍵詞 《故都的秋》 寫作手法 散點透視 烘托映襯 鮮明對比
《故都的秋》在以景寫情,情景交融中做到了“快”且“沉”,讓人真切感受到北國秋境之中清凈自然、恬適安靜、深沉悲涼的美學(xué)意蘊。
一、凸顯特色,散點透視
《故都的秋》標題中“故都”二字交代了寫秋的范圍。故都盛景,不勝枚舉,前人創(chuàng)作,佳作跌出。郁達夫頗具匠心地寫了北平街頭巷尾,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見到的秋槐、秋蟬、秋雨、秋棗等景象,巧妙運用散文透視的方法,使故都之景尋常而又富于變化,多元而又令人感同身受。
品讀《故都的秋》,作者仿佛與你一路,“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安靜地坐在院子里眺望著“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耳邊聽到的是“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這些尋常的生活場景,悠然而有滋有味,作者在散點透視,鏡頭切換的過程中,將“十分的秋意”呈現(xiàn)出來。在故都的秋中,作者的感受是寧靜而豐富的,這些細膩的情感,來自于對秋景、秋意的生活化品味?;蚴乔宄科饋?,雙腳踏在鋪滿槐樹落蕊的地上,細細地看灑掃之后,樹影下留下的一條條掃帚的細紋。那是觸碰心底的一種柔軟,細膩清閑而又有落寞之秋的深沉厚重?;蚴穷H有深意的展現(xiàn)秋雨過后的別樣場景。或是都市閑人咬著煙管,立在橋頭的樹影之下,用悠閑而緩慢的腔調(diào),念錯的歧韻談?wù)摗耙粚忧镉暌粚記觥保约瓣P(guān)于秋蟬、秋棗的概述,增添了北國的秋味秋韻,巧妙地暗示出了無所不在的秋意和舒適。
于尋常生活中繪故都之美景,在秋之況味中品生活味道,借助散點透視,作者將一幅充滿煙火氣息的故都秋景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這幅生活場景看似簡單尋常,實則充滿濃濃的雅致。將世俗的生活欣賞出雅趣來,需要有一份超脫世俗恬淡的心情。
二、凸顯個性,映襯烘托
郁達夫筆下的故都之秋,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秋天之景,是北國處處可見、處處可感的秋之吐納呼吸,是融入到千家萬戶,融入和印刻在作者心靈上的那么淡雅的色彩。文章的主體段落不僅有對秋天景象的顯著特色的描寫,作者以烘托映襯的手法,將故都之秋景的獨有風貌展現(xiàn)出來,鮮活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
關(guān)于直接映襯,在文章的開篇與結(jié)尾部分,作者告訴讀者“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南國之秋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無論是二十四橋的明月夜,還是錢塘江的秋潮之景,亦或是普陀山的微涼秋霧,再或是荔枝灣的抹殘荷等,然比起北國之秋,色彩上看并不那么濃烈,回味之感并不那么強烈,正如同“黃酒之于白干,稀飯之于饃饃,鱸魚之于大蟹,黃犬之于駱駝”。在南方之秋對于北方之秋的直接烘托中,暗示著故都之秋沒有那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從而凸顯出北國之秋味道之醇厚甘冽,大氣非凡。
關(guān)于間接烘托,作者在對故都之秋的主要景色描寫之后,以“秋的味道,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一句進行總結(jié)升華,讓人稱道的是在總結(jié)這一筆之前,作者巧妙地借助反駁批評家的妄說,宕開筆墨,有意識地“慎入些歷史的追想”,縱觀中外文學(xué)史中關(guān)于秋的名篇,似乎只是說明“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面對秋天,心有所感是人類本性的應(yīng)然體現(xiàn),不僅如此,作者還列舉出了西方著名的關(guān)于秋的作品,及帶著濃厚東方氣韻的中國古代膾炙人口的名篇,以此構(gòu)建廣闊的世界性的秋文化背景,由此間接烘托出了故都之秋。由此,讀者可以從古今中外諸多悲秋、頌秋的作品中體會到郁達夫心中的故都之秋是別有情韻,神韻獨有,別具一格的。
直接烘托,間接映襯,在對秋景的描繪之中,作者以南方之秋作為北方之秋的烘托,在“抑”南“揚”北的過程中,彰顯了北國之秋獨有的氣韻,體現(xiàn)出了北國之秋的個性與特征。同時,作者運用間接映襯的方法,將故都之秋置身于廣袤的“世界之秋”文學(xué)背景之下,使讀者真切感受到作者對故都之秋的深厚感情。
三、凸顯情感,運用對比
《故都之秋》飽含著深沉的情感,作者融情景、物、體、聲、色、味于一體,展現(xiàn)了一個如詩如畫、如火如荼、悲涼蒼勁、韻味深厚的北國秋景,作者巧妙地借助對比的手法,安排材料,鮮明而深刻地表現(xiàn)主旨情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品位。文章以對比構(gòu)架全篇,拓展了作品的時空范圍,作者內(nèi)心真摯而濃烈的情感盡然表現(xiàn)出來。
首先,概貌特征的對比。開篇以精煉的筆墨,從總體上勾勒出北國之秋與南國之秋的概貌特征,以形成強烈的對比?!氨眹铮貏e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边@其中“清”“靜”“悲涼”是北國之秋的典型特征,也是作者主觀感情色彩的高度概括,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敖现?,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又時常多雨而少風?!边@其中“慢”“潤”“淡”“多雨”“少風”形成了南方秋天半開半醉的特點。從領(lǐng)略秋景的角度看,南方之秋顯然是不及北方之秋的,鮮明而強烈地概括出南北之秋的迥異特點,傳遞出了作者對于故都之秋的眷戀之情。
其次,具體景物的對比。作品的主體部分運用工筆細描的手法,詳細描寫了北國之秋的迷人景象,以簡略烘托的方式,將北國的著名景點與南方的名勝景點進行了對比,還多角度正面?zhèn)戎孛枥L了北國秋天的色彩、味覺、形體等,與江南的秋景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差。仰望北國的秋天“高天碧綠……真可謂秋意十分”,從色彩角度上與“江南之秋的天的顏色顯得淡”形成強烈的反差。俯視地面“槐樹點綴……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與總寫江南秋天的草木凋得慢一句形成對比。耳聽禪鳴“作為北國的特產(chǎn),秋蟬無處不在……好一個蟬聲一片”,而南方想要聽到蟬鳴,則需要到郊外和山上才能聽得見,此一處從聲音上形成鮮明的對比。秋雨話涼,“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這與南方秋天多雨而少風的自然現(xiàn)象形成鮮明的對比。果樹攬勝,“秋天的果樹再現(xiàn)北方的奇景……與柿子,葡萄組合而成北國清秋的黃金般季節(jié)”,此處作者并未有提及南方的秋果,至少可表明南方之秋果,無法與北方秋果艷麗滿目而媲美。五組對比,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繪光繪影,狀物抒懷,匠心獨運,或明或暗地道出了南方之秋的韻味不足,將北國秋天的濃烈色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書寫了對于北國秋天濃烈而真摯的喜愛之情。
在鮮明而強烈的對比中,作者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地組織材料,將對比的寫作手法貫穿于行文始終。此外,作品還有表達主觀情緒的議論性對比,揭示人與自然生命哲思的秋天與人生的對比,在一組組鮮明的對比中,完成了對于北國之秋的生命禮贊。其味雋永,耐人尋味。
秋天的頌歌,生命的真情,故都的眷戀,人生的意義。郁達夫以精湛的筆墨,運用散點透視、烘托映襯、鮮明對比等寫作手法,描繪了北國之秋無與倫比的優(yōu)美畫卷。
[作者通聯(lián):貴州遵義市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