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丕立
除了月光,最容易引發(fā)繾綣思緒的莫過于斜照了。清代詩人吳綺感嘆道:“斜照,斜照,一半紅珠幌。歸來雙燕語黃昏,離愁又在江樓上?!?/p>
日光直射地面,天地間全被白光填滿,日光與泥土、房舍一般無聲無息,無感無念??梢坏┤疹^斜照,便覺它邁動起了長長的雙腿,在人世間開始了有感有觸的走動。
我的房子坐北朝南,立秋之后,日頭便從南邊陽臺斜照進來,陽臺上擺放的三層花草都涂上一層明晃晃的白光,花缽的后方還拉出一個長長的暗影,一陣陣風吹來,暗影搖曳,像舞動的手語,在我的心里泛起陣陣漣漪。我知道,光影會走動,從大廳半中走到大廳陽臺銜接處,然后再慢慢退到陽臺外面。
仿佛與所有親朋的相聚,斜照也有了與我相處的約定時限。搬一把椅子坐在斜照里,讓光暈與我親密接觸,我感覺得到它的變化。它由初時的白亮漸漸變成檸檬黃、淡黃、昏黃,隨著顏色的加深,它的溫度卻也漸次下降,晚風吹拂的時候,只剩下沒有熱度的一絲光影,然后從窗欞悄然隱去。我追出去,將頭探出窗外,太陽已下落到遠山之下,只留下滿天晚霞。
看著水平射到墻壁的黃色光斑,我總是想起兒時霞光從后山竹林穿過來,透過我家朝西開的那扇門,一直投射到我家的泥灶臺上。斜照里的母親正在忙著準備晚飯,熱氣蒸騰中母親的臉安詳又專注。而今,每每思念母親的時候,頭腦中總會浮現(xiàn)出那個情景中母親的臉。斜照中的母親,臉上、身上都蒙上一層橘黃的光暈,我的心一下變得平和而從容。
那一次去張家界,傍晚我們投宿民居,黃色的光暈一束束從天邊照過來,墻上是柔和的一片片,菊花在光影中恬靜地笑,“歲月靜好”四個字忽然從我嘴里跳出來,眼睛便蒙上了一層霧,我想起了故鄉(xiāng),在這個秋日黃昏,我的家鄉(xiāng)也該是這樣一幅景致了吧?
蘇軾曾在斜照中這樣排遣涌上內(nèi)心的愁緒,“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山河故人,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遭遇何等不堪之事,只要有熟悉的景觀風物作參照,內(nèi)心立馬便能回暖。斜照正是泊在我心中的白月光。
相傳黃巢起義兵敗后做了和尚,他在一首《自題像》中寫道:“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碑斈耆竹R倥傯、叱咤風云的黃巢英雄遲暮,晚年透出無可奈何的蒼涼和悲哀,但他背靠日月,從而有了“人生韶華短,江河日月長”的況味,頃刻間頹喪的情緒得以逆轉(zhuǎn)。
(編輯? 余從/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