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日暮天寒,我從小店里買了兩種餡的手工湯圓,黑芝麻餡和花生餡。它們小小巧巧,仿佛糯米色的琉璃珠,十分精致。
小米粥熬煮得黏稠,濃薄剛好適宜,再把小巧的湯圓下鍋煮成一枚枚胖胖的、圓圓的明月。盛進青花瓷碗中,一片溫厚的金黃里臥著幾枚朗朗的圓月,靜謐里有詩意,煙火氣里有藝術美。
這一碗不僅好看,味道還美。小米粥的味道清淡綿遠,糯米粉的皮軟糯,磨成糊糊的黑芝麻和花生香味濃厚,又各有千秋,甜而不膩,每一口都覺得幸福像月光一樣在靜謐的窗前輕輕流淌。
起初煮湯圓時,我沒有經(jīng)驗,把湯圓和淘干凈的小米一起冷水下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熬煮,我掀開鍋蓋,呈現(xiàn)的是混沌和蕪雜,圓圓的明月煮破了,沒了詩意,味道也不好。
經(jīng)驗都是在生活里磨煉出來的,慢慢地琢,慢慢地磨,就磨出了生活的詩意和美感。
我一向偏喜面食的厚樸味道,卻喜歡湯圓的軟糯香甜,但是不知道湯圓如何做的。小店里做湯圓的大姐告訴我,好的湯圓是磨出來的。
怎么磨?磨要耐心和細心,還要靜心。先要在石磨上把糯米磨成糯米粉,順時針磨,一遍又一遍,至少磨7遍。黑芝麻、花生也要細細磨,磨出香味。食材準備好了,做的時候更不能急躁,要一個個細細地團團磨磨,磨成圓潤的小小月亮才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怪不得這大姐的手工湯圓小店在偏遠的胡同深處,也有人趕了遠路來。
生活里的很多事不也是這樣嗎?食物的味美是精心磨出來的;一棵鮮翠的蔬菜是從一粒小小的種子在泥土和時光里慢慢磨出來的;春天繁花似錦的明亮是從寂冷的冬天一步步磨出來的。
我們常說“好事多磨”“事緩則圓”,這“磨”中,這“緩”里,都在給人心建基石,讓人沉穩(wěn),讓人冷靜。
《傳習錄》中有這樣一段:
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靜養(yǎng),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环侥堋o亦定,動亦定?!?/p>
人在事上磨,才能磨出優(yōu)雅從容的心態(tài)?;浠ㄩ_,云卷云舒,我自閑庭信步,任而東西南北風。時光和世事,在不知不覺間磨出一個人的品性和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