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心怡
科學本就是一門以實驗為本的自然學科,新課改指出教師應以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而科學實驗作為最基本、最常見的科學實踐活動,在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教學中發(fā)揮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時候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和智慧,開拓自身的視野,對學生日后的成長有著很大幫助,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開展科學實驗教學時,通過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手段實施授課,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效率。
一、通過多媒體工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
在小學科學課堂當中,科學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過由于科學知識以及實驗中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復雜抽象,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動手操作能力不足,導致教師的實驗教學效果無法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實施授課。
例如教授“制作火箭”的實驗時,教師就可以提前準備教學和實驗視頻。我國是航天大國,火箭技術(shù)位于世界前列,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在網(wǎng)絡(luò)中下載我國各式各樣的火箭發(fā)射視頻,同時搜索有關(guān)“制作火箭”的實驗講解視頻,教師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實驗來尋找,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安全狀況以及學校的器材來準備高質(zhì)量的實驗視頻,這樣在授課中,學生通過觀看各式各樣的火箭可以有效提高實驗的興趣,并且清晰的實驗講解可以引導學生高效進行實驗,幫助學生制作出高質(zhì)量的“火箭”模型。
二、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開實驗
科學知識與科學實驗都具有非常強的生活實踐性,小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時,可以利用更具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科學實驗,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一個熟悉、直觀化的情境當中展開實驗,可以提高課堂的樂趣,另一方面在生活中進行實驗使學生能夠更加有代入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實驗熱情,讓學生可以激發(fā)自己的思維,使實驗的質(zhì)量不斷獲得提高。
例如,學習“有趣的磁鐵”的實驗時,教師先不必講解科學知識,而是開展“磁鐵實驗”活動,教師要提供生活當中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比如“鉛筆”“硬幣”“紐扣”等等,而后讓學生利用磁鐵靠近這些物品,并觀察哪些物品被磁鐵“吸引”,這樣學生在趣味性的生活化實驗中積極地進行操作,探究熱情進一步點燃,之后教師在針對學生實驗中的實際問題展開講解,幫助小學生高效學習。
總之,小學科學教師要全面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小學生掌握運用科學知識的方法,不斷提高授課效率,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