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畢業(yè),代表著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同時昭示著下一個階段的開啟。無論古今,畢業(yè)都充滿著儀式感與莊重感。
古代學子的畢業(yè)禮都包含著哪些慶?;顒幽兀?/p>
序曲:為舉人而設的“鹿鳴宴”。自隋唐到明清,按照科舉體制,古代學子們通過解試(即鄉(xiāng)試)成為舉人,并于次年赴京參加省試(明清時稱為會試)。放榜后,地方官員便會為這些舉子們舉行盛大的“鹿鳴宴”,慶賀他們通過解試,同時也預祝他們能夠在接下來的省試中“高中”?!奥锅Q宴”是脫胎于周代“鄉(xiāng)飲酒禮”的一種宴會形式,這類宴會多演奏《詩經(jīng)·鹿鳴》以助興,“鹿鳴宴”之名由此而來。不過,這只是古代學子畢業(yè)禮的序曲,重頭戲要到會試結束后的放榜之日才拉開帷幕。
正禮:從謝恩、拜謁禮到朝謝、“簪花”。古代進士的“正禮”,近似于今天的畢業(yè)典禮,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唐代,在會試放榜后,新科進士要結隊拜謝會試主考官以感謝其拔擢之恩。
宋代,殿試正式成為科舉建制。學子們在會試之后還要經(jīng)過殿試才能正式成為進士。為了防止結黨營私,宋代明令禁止新科進士向主考官和宰相謝恩,所有進士及第者均為“天子門生”,此前流行“謝恩”“過堂”等禮儀也都變?yōu)橛尚驴茽钤暑I及第進士上謝恩表,朝謝皇帝。元明清三代基本延續(xù)了這一禮儀。
清代,新科進士們先行朝謝,之后前往國子監(jiān)拜謁祭酒和司業(yè),國子監(jiān)祭酒和司業(yè)則在“彝倫堂”為這些新科進士們舉行“簪花”儀式,可視為清代學子的畢業(yè)典禮。這與今天大學畢業(yè)生在畢業(yè)典禮上授予學位時的“撥穗”儀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本期讀2版參考答案
1. A(A.“或將使國家和民族無法自主發(fā)展其文化”與原文“有可能喪失文化發(fā)展自主性”表述上用詞不同,但內(nèi)涵一致,故A項正確。B.“主要包括語言安全、風俗道德安全、價值觀安全及生活方式安全?!边@是學者的觀點,不是作者的,屬于張冠李戴。C.“它以保護傳統(tǒng)價值為目的”錯,對照材料二第一段“作為國家安全的一個領域,文化安全的前提是保護傳統(tǒng)價值”,選項將“前提”與“目的”混淆。D.對照材料二第三段“唯有對內(nèi)堅持文化自信……對外推動文明互鑒,才能在開放的背景下不斷提升自身免疫力”,文本中“唯有……才”為必要條件關系,而選項中“只要……就”為充分條件關系,過于絕對化。)
2. ①文本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層進式論證結構。②第一段先提出“在文化開放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中心論點。③第二、三段闡釋其原因,即缺乏安全屏障會喪失文化發(fā)展的自主性,西方文化霸權威脅嚴重,必須提高文化安全意識。④第四段指出如何做,即借鑒歷史教訓,以高度文化自覺筑牢文化安全底線,夯實發(fā)展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