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穎秀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家校共育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家校雙方的觀念需有所轉變,破除以往唯分論的想法,改變以往以量提質的教育方法。在近三十年里,家校共育的實踐對我國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仍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應重視“減負增效”,通過提升教育質量來減輕學生負擔,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家校合作 “雙減”政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42
家校共育理念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步入正軌,并且日益受到重視,對我國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國家校共育理念逐漸步入畸形發(fā)展的道路,家校雙方的共育側重學生的知識,對他們的德體智等方面的發(fā)展不重視,假期期間學校為學生布置了繁重的假期作業(yè),學生家長為學生報了許多補習班,使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家校雙方也應正視以往的問題,響應“雙減”政策的號召,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教育目標。
一、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們從旁觀者角度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以往家校共育存在的問題,如:家校雙方的合作共育意識薄弱;家校雙方在學生的教育方面沒有達成統(tǒng)一;家校雙方在學生教育方面的溝通較少等。
1.家校合作共育意識薄弱
以往家校共育中,學生家長有兩個較為典型的問題。一是學生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的事。這部分家長認為學生的教育應該由教師和學校負責,他們只需要將學生的后勤工作做好,保證孩子不缺少學習資料就可以了。二是部分學生家長不認可學?;蚪處煹慕虒W方法,認為自己的方法才是正確的。而教師方面也有兩個較為典型的問題,一方面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家長的學識不足,無法完成學生的課外作業(yè)輔導。另一方面,教師的家校共育理念落后,將學生在校期間的不良表現(xiàn)片面地加在家長身上,使家校雙方的信任出現(xiàn)裂痕。
由此可見,在家校合作共育中,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信任是無比重要的。但在以往家校共育中,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沒有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導致家校共育缺乏信任基礎,合作共育意識薄弱。
2.家校雙方?jīng)]有通力合作
在以往家校共育中,教師為減輕學生家長負擔,當學生暴露出一些小問題后,就會自己去教育,盡量不麻煩學生家長。教師的這種想法導致家校雙方在學生教育方面無法通力合作,他們的責任邊界也較為模糊。具體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家校雙方一直以學校為教育主體,沒有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后,雙方還會相互推諉。二是家校雙方在共育過程中,教師儼然將學生家長當作工具人,為學生家長布置了檢查學生作業(yè)、輔助學生完成手工作業(yè)等任務,使學生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雖說學生家長為了學生的良好發(fā)展會努力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但他們也會逐漸對學校和教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使家校雙方無法通力合作。
3.家校共育內容單一
受應試教育影響,家校雙方在學生教育方面主要以提升學生的成績?yōu)橹?,在考試前后家校雙方的聯(lián)系尤為密切。例如,考試前教師聯(lián)系學生家長,將學生暴露的學業(yè)問題一一告知,讓學生家長進行針對性輔導,或學生家長聯(lián)系教師,讓教師輔導學生。其次,我國家校共育的方式偏重于學校召開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在會中教師向學生家長匯報教學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當大考臨近后,家校雙方就會想辦法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在學校語數(shù)外教師占據(jù)學生的音樂、體育等課程,壓縮學生體美等方面的發(fā)展空間。而學生家長則會為學生報補習班,學生在校期間經(jīng)過忙碌的學習后,晚上還要上補習班,從而導致他們身心疲憊,學習效率愈發(fā)低下。
4.家校雙方溝通存在不足
除去學業(yè)問題,家校雙方的溝通存在嚴重不足。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尤其是在信息傳遞愈發(fā)便捷的當下,學生從網(wǎng)絡中汲取了許多信息,其中有好有壞,而他們因年齡較小,無法對信息進行有效篩選,從而導致他們在小學階段逐漸產(chǎn)生一些不良習慣。當學生暴露出問題后,學生家長和教師雙方?jīng)]有及時溝通,片面地認為自身能教育好學生。雖說大部分問題家校雙方都能及時進行糾正,并引導學生改正問題。但也會出現(xiàn)個例,這就導致學生的問題越積越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此外,學生家長在輔導學生作業(yè)時,碰到難題后第一時間沒有聯(lián)系教師,而學生也因為粗心等原因,沒有向教師發(fā)問,使得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學生不會的知識點越來越多,逐漸淪為“學困生”。
二、優(yōu)化家校共育的策略
在以往家校共育中,家校雙方總會出現(xiàn)溝通低效、合作意識差、共育內容單一等問題。然而,完善的家校共育需要學校和家庭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通力合作,最終形成良好的教育組合。因此,在“雙減”理念下,家校雙方應積極反思以往存在的不足,完善家校共育策略,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1.提高家校共育意識
家校雙方共育意識薄弱主要源于雙方缺乏信任。因此,家校雙方需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通過提高溝通頻率,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進而提升雙方的合作共育意識。
在構建良好溝通渠道時,學校及教師可以選擇建立班級家長微信群,或根據(jù)學生家長的時間召開學生家長會,在不影響學生家長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下,進行家校溝通。此外,家校雙方在溝通時,應根據(jù)每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展開適當?shù)慕虒W延伸,不再將分數(shù)視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將他們的長處充分發(fā)揮,讓他們全面發(fā)展。
例如,隨著“雙減”政策、五項管理等文件的印發(fā),教師準備召開學生家長會,在會中與學生家長共同學習有關文件,通過相互探討,提高雙方的共育意識。首先,教師組建了班級微信群,并將學生家長拉入群中。接下來,教師在班級家長微信群中發(fā)言:“各位家長,國家發(fā)布了新的教育文件,其中有很多教學理念值得學習,并且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本周六日你們這邊可以調控一下時間嗎?如果哪位家長沒有時間,可以私聊我?!苯處熢趯W生家長微信群發(fā)言后,有幾名時間無法調控的學生家長聯(lián)系了教師,教師和學生家長制定了錄會議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家長有進行觀看,并積極發(fā)表自身的見解。確定后,周六準時召開了家長會。在會中,學生家長和教師認真觀看了“雙減”和五項管理等文件,并在討論中認識到學生以往的學業(yè)負擔確實過重,有些忽略了學生的體質健康,在后續(xù)家校合作共育中,家校雙方明確了“減量增質”的教育方針,雙方的共育意識得到了統(tǒng)一,學生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體美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發(fā)展。
2.明確家校雙方的職責
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進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方面逐漸出現(xiàn)重疊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使得家校共育效果愈發(fā)良好。然而,在家校共育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責任邊界卻越來越模糊,反而降低了家校共育的效果?;诖?,學生家長應通過《家庭教育促進法》等規(guī)定,了解家庭教育的責任,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家庭氛圍;學生家長以身作則,為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等。這樣既為學生后續(xù)的滲透灌輸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呈良性發(fā)展。此外,學??梢远ㄆ诮M織召開家長會,在會中,家校雙方共同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進一步落實家校共育理念。
例如,班級一位劉同學嚴重缺乏生活技能,了解這一情況后,教師及時和學生家長進行了電話溝通。教師說道:“劉同學的父親,您兒子在您家里肯定很受寵吧!”經(jīng)過簡單的言語鋪墊后,教師繼續(xù)說道:“劉同學的生活技能有些缺乏啊,這可不行。這么帥氣的小伙子,別以后做飯、洗衣服這些生活技能都不會,現(xiàn)在需要教教他啊!”經(jīng)過教師與劉同學家長的溝通,劉同學家長開始教孩子生活技能。而教師也通過多媒體等設備,向學生播放了一系列需要用到生活技能的影像,從而讓他們產(chǎn)生良好的思想觀念,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3.豐富家校教育內容
以往家校共育中,合作內容單一是突出問題。近三十年,家校合作共育的內容偏向于學習成績,雙方對學生的德智體等的發(fā)展不加以重視,讓學業(yè)占據(jù)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他們的心理健康、體質健康沒有得到應有的良性發(fā)展。而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學生家長和教師逐漸加大了對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重視。教師通過組織戶外活動,讓學生家長充當學生的“教師”,在豐富家校合作教育內容的同時,學生學到了許多技能,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大有益處。
例如,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學習進度、課堂學習狀態(tài)等,不定期組織戶外活動。在戶外活動前,教師通過學生家長的工作和學歷來判斷學生家長掌握的技能,其后再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進一步確定學生家長掌握的技能,方便后續(xù)戶外活動的開展。接下來,教師采用問卷的方式,讓學生選擇是開展以美術還是書法等為主的戶外活動。調查問卷結束后,學生選擇了以書法為主的戶外活動,這時教師聯(lián)系劉同學的家長,邀請他來充當學生的“教師”,確定好時間后,在周三準時開展戶外活動。通過劉同學家長的教導,學生對書法有了認知,他們的學習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還實現(xiàn)了家校雙方的高效合作。
4.構建家校聯(lián)系渠道
以往家校溝通的方式不外乎家訪、電話等形式,這樣的方式存在嚴重缺陷,那就是學生家長的時間不固定,雙方不能開展有效溝通,以致學生的學業(yè)、習慣養(yǎng)成等不能達到良好效果。而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多數(shù)家庭都配置了手機、電腦等信息設備,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通過構架班級學生家長群的方式,為學生家長和教師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從而高效開展家校共育。
例如,教師創(chuàng)建班級微信群,將學生家長拉入群中,不定期開展有關學生問題的討論會。在會中,教師和學生家長就學生近期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找出解決方法。如班級一位李同學近期學習成績下滑,李同學的父母學歷不高,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作業(yè)輔導,李同學的父母在會中提出了這一問題。教師和學生家長展開了討論,并制定了每天晚上八點到九點學生家長可以在家長群向教師反映學生的學業(yè)問題,教師及時進行解答,從而減輕學生家長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習慣后,學生家長可以借助微信等渠道向教師反饋,找出合適的引導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開展生活化實踐作業(yè)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為學生安排的作業(yè)趨向于書本作業(yè),并讓學生家長輔導學生完成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形式既不能有效加強學生對課本的理解,也為學生家長增添了負擔。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師逐漸轉變了思維,開始設置生活化實踐作業(yè),以此加快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對學生的家庭和睦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教學完畢后,教師將作業(yè)形式轉變?yōu)榫哂腥の缎缘纳罨瘜嵺`作業(yè),為了確保學生完成實踐作業(yè),教師與學生家長進行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后,還點出了生活化實踐作業(yè)的優(yōu)點,如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與父母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有助于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等。當教師將生活化實踐作業(yè)的優(yōu)點一一指出后,學生家長也明白了教師的良苦用心,按時輔導學生完成了教師安排的生活化實踐作業(yè)。通過生活化實踐作業(yè),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極大地促進了家校共育的良性開展。
6. 完善家校雙方的反饋機制
完善家校雙方的反饋機制。以往家校共育過程中,當學生家長發(fā)現(xiàn)一些學?;蛘呓處煷嬖诮逃龁栴}后,由于擔心反饋后教師給自家孩子“穿小鞋”,便沒有及時進行問題的反饋。而教師在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問題后,由于沒有合適的勸導方法,一再拖延。種種顧慮使得家校雙方無法做到及時反饋,最終導致家校共育效果越來越差。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學??梢越ⅰ肮残畔洹薄敖逃蟆钡燃倚;顒樱纭肮残畔洹笨梢宰寣W生家長投匿名信,這樣既能降低學生家長的顧慮,也能讓學校及教師認知到自身的問題;“教育海報”中,教師可以及時將從學生家長身上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提交,經(jīng)過學校領導審批后,將這些問題記錄到教育海報中,讓學生家長以此為“鏡”,從而反省己身。
總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家校雙方必須改變以往的家校共育理念,在學生學業(yè)方面采取“減量增質”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德智體的發(fā)展,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而在德育方面,家校雙方應加大重視力度,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價值觀,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同步發(fā)展,最終使家校共育獲得進步。
參考文獻:
[1] 沙紅芳《目標“雙減”的家校合作轉向:基于家校共育的視角》,《教育視界》2021年第25期。
[2] 王莉《“雙減”之下,教師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江西教育》2022年第2期。
[3] 呂志軍《三人談? 落實“雙減”家校共育》,《陜西教育(綜合版)》2021年第12期。
[4] 李超《強化家校共育,讓“雙減”落地生根》,《江蘇教育報》2021年第3期。
[5] 楊偉、胡蓉《“雙減”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家校共育策略研究》,《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年第3期。
(雷穎秀,1970年生,女,漢族,大學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現(xiàn)為甘肅省渭源縣教研室教研員,研究方向: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