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文化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在文獻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023-04-19 00:06陳亭竹何建武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貴州文獻文化

陳亭竹,何建武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1.人事處,2.土木建筑工程學院,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新文科建設要求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1]文化自信是最基礎、最根本、最關鍵的自信,是自立自強的前提,更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基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地方文化是我國遼闊版圖中各區(qū)域在地理環(huán)境、生產方式、風情民俗和朝代變遷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的人文歷史產物[3],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地方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文化整體自信的基礎和前提。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應以增強地方文化自信為先行。高校課堂作為最重要的育人平臺之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應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視地方文化在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從地方文化中汲取育人養(yǎng)料,融入新文科育人體系中,以地方文化浸潤人、滋養(yǎng)人。

一、挖掘貴州地方文化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貴州地處高原,是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境內少數民族眾多,苗漢雜處。在較長的時間里,四大土司統(tǒng)治貴州并各自為政,獨立于中央政府的管轄之外。至明代貴州建省后,中央政府一方面允許土司子弟入國子監(jiān)求學,漢文化經由土司傳入貴州并教化于民,另一方面在貴州建立衛(wèi)所、設立衛(wèi)學,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自此貴州才真正受到漢文化的浸潤。由于貴州地勢偏遠,文化教育起步較晚等原因,其文化一直處于邊緣地帶且較為弱勢,外界對貴州了解不多、認識不足,貴州文化往往被輕視乃至忽視甚至是歧視。同時,貴州作為移民省,雖然有著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先決條件,但是缺乏足夠的精神支撐,其文化凝聚力、向心力、生長力不夠,貴州人對自己作為貴州人的身份認同感、歸屬感不強。可以說,貴州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huán)境都處于邊緣地帶。

貴州人的文化不自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阻礙了貴州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如何“增強文化認同,文化凝聚力”成為新時代貴州精神建設的重要方面[4]67-69,在新時代貴州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征程上,大學生群體既是時代的見證者,也是貴州建設的接棒人,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既是貴州精神建設的重要單元,也是推動貴州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對貴州地方高校而言,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元素并融入課程思政,是增強文化育人實效的重要路徑之一。

多年來,貴州形成獨特的地方文化,內藏豐富的育人資源。地方文化縈繞于我們身邊,貼近人民生活實際,在情感上有著天然的親切性。通過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思政元素并融入課程教學中,其意義在于:一是擴展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二是描繪貴州地方特色,重塑地域形象;三是呈現人文底蘊,展示豐富的文化內涵;四是構建文化橋梁,奠定文化傳承的基礎。其作用預期包括:一是培育本土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建立文化自信,培養(yǎng)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豪感,自覺傳承和保護本土文化,根植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和熱愛祖國的情懷,塑造建設多彩貴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讓省外學子重新認識貴州、熱愛貴州、宣傳貴州,以改變外界對貴州的刻板印象,擴大貴州的影響力。

二、貴州地方文化融入文獻學課程思政的價值所在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重要的價值累積和文本載體。地方文獻融入課程思政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性,發(fā)揮地方文獻的親切性、文化性、本土性等特點,將文獻典籍中的人文歷史蘊藏引入文獻學課程教學中,可以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文化價值辨識力。例如筆者讀研時期的同門師姐,在做某個課題研究時偶然發(fā)現她的曾祖父曾參與編纂該方志,但此前她并不知曉,這就極大地引起她的興趣,積極投身于研究之中。又如筆者在教學中將學生按照生源地進行分組,要求學生調查搜集家鄉(xiāng)的文化典籍,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古籍,在課堂上介紹其版本信息,再按照傳統(tǒng)分類法對其進行分類,并嘗試撰寫簡單的提要。學生通過一系列任務的完成,在查找、閱讀、分類和撰寫提要的過程中對古代典籍有了直觀的認識和感受,在學習中有收獲感和滿足感,因此大家齊心協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作業(yè)以實踐鞏固基礎知識,并達到提高實踐能力、加深學科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等目的。此外,地方文獻來自學生的家鄉(xiāng),其作者一般是本地名人,學生對家鄉(xiāng)名人事跡沒有陌生感和隔閡感,具有日常性和真實性,學生在古籍資料的搜集、整理中,能夠引發(fā)對地方文獻的關注,在對家鄉(xiāng)名人事跡的進一步了解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下受到先賢治學精神的激勵。

(二)建立文化自信

提及貴州,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或是“夜郎自大”,或是“黔驢技窮”,或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歷史上貴州是流放之地,曾被視為是文教不興的蠻夷之地。貴州歷史上經歷過幾次移民,亦為移民之州,既有大量外來民眾入黔地避亂,也有大量原住民出省謀生,不少入黔移民仍以祖籍自稱而回避自己的貴州籍身份,客居他鄉(xiāng)的貴州人多因貴州人的身份而自卑。[5]103-105事實上,貴州并非文化荒漠之地,長久以來,貴州文教不興的固有印象往往將貴州歷代的人文成就所掩蓋,在歷代貴州人的努力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推動一大批較有代表性的官員和學者涌現出來,較有代表性的官員有黃紱、孫應鰲、丁寶楨、張之洞、李世杰、李端棻等,學者有鄭珍、莫友芝、周漁璜、黎庶昌、楊文驄、謝三秀、周起渭、蹇先艾等,這些官員和學者出身貴州,在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歷程上做出了不凡的貢獻。

今日的貴州,在黨和國家的長期關心和大力支持下,趕超進位、沖出“經濟洼地”,在脫貧攻堅、數字經濟和生態(tài)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貴州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貴州開始進入了“自己描寫自己”的階段,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7]重視和挖掘貴州地方文化,一方面,能夠從華夏先民用智慧和汗水滋養(yǎng)的文化遺產中,厘清貴州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歷史脈絡,清晰認識到貴州作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貴州文化與中原文化有著深入骨髓的血緣聯系,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復興責任感,從中汲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的奮進力量;另一方面,讓貴州地方文化走向大眾視野,是對貴州歷史、文化、生命的堅守和尊重,能夠重塑貴州人的文化信心,撕掉貴州文化不興、教育落后、野蠻無知的負面標簽,擺脫文化不自信乃至自卑困境,只有解開精神上的枷鎖,才能全身心投入多彩貴州建設中。

(三)根植鄉(xiāng)土情懷

貴州為邊陲省份,歷代貴州本土及謫居貴州的先賢心系邊疆穩(wěn)定和貴州文教事業(yè)發(fā)展,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印跡,影響深遠,福澤后人。貴州最早的教育先驅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牂牁郡毋斂縣人尹珍,據《華陽國志·卷四》載:“毋斂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漸座序,乃遠從汝南許叔重受五經,又師事應世叔學圖緯,通三材;還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學焉?!闭且鋵W成以后返回家鄉(xiāng)教授學子,才使蠻夷之地的南夷邊民潛移默化中接受了當時中原地區(qū)的文明。[8]17明代貴州最初建省時其鄉(xiāng)試主要依附于附近的云南、四川、湖廣等行省,貴州并無獨立考場。貴州籍進士田秋,在嘉靖九年向朝廷上《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加上貴州巡撫王杏的努力,朝廷終于在嘉靖十九年允許貴州單獨開科考試,使學子免于奔赴考試的辛勞,極大推動了貴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明朝清平衛(wèi)(今凱里)人孫應鰲,為明代四大理學家之一,在清平衛(wèi)城西筑“學孔精舍”“山甫書院”,潛心著書專心講學,為貴州文教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貴州歷代先賢心向中原文化,懷揣著自立自強的精神不畏群山阻隔外出求學,功業(yè)有成仍情系桑梓,不吝個人得失,不懼艱難險阻,致力于家鄉(xiāng)事業(yè)發(fā)展,正源于此,明清兩代的貴州取得七百進士、六千舉人乃至兩狀元一探花的好成績,被譽為“萬馬如龍出貴州”。身處艱苦環(huán)境不向命運低頭的堅毅品格,功成名就不忘故土的鄉(xiāng)土情懷,深深印刻在貴州人的精神譜系中,成為一代又一代貴州人的精神源泉。當下的貴州已經取得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勝利,正處于鄉(xiāng)村振興的加速期,這是貴州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全面推進鄉(xiāng)村產業(yè)、人才、文化、生態(tài)、組織振興,離不開全體貴州人的努力,個人的奮斗方向應扎根于鄉(xiāng)土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從歷史的貴州精神中凝聚新時代的貴州精神,跟隨先賢的腳步,迎難而上接續(xù)奮斗,抓住機遇投身新時代貴州建設事業(yè),是我們這代貴州人的使命。

三、基于地方文化的文獻學課程思政融入路徑

隨著哲學社會科學與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日益深入,文獻學課程的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日益凸顯,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掌握文獻學基礎知識和方法論,能夠為解決多元化復雜問題提供獨特思路和方法。網上曾有“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與“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爭論,因無法辨明引發(fā)了人們的惶恐和不安,在眾說紛紜、真假不分之際,想要求真求證,就需要借助文獻學方法論。同時,文獻學課程情景自帶深厚文化氛圍、強烈的課程思政育人導向,在人文情懷的潛移默化中,能夠正確塑造學生文化史觀、涵養(yǎng)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選擇山東大學杜澤遜主編的《文獻學概要》作為主講教材,該教材是國內文獻學課程權威教材,受課時量限制,文獻與文獻學、文獻的載體、文獻的形成與流布、文獻的收藏與散佚、文獻的版本、文獻的???、文獻目錄、文獻的輯佚和辨?zhèn)蔚日鹿?jié)為詳講內容,類書與叢書、地方志與家譜、總集和別集等章節(jié)作專題學習。雖然教材知識體系完整全面,但教材實例主要以強勢的中原和江南漢族文化為主,貴州地方文化幾乎沒有介紹。有鑒于此,筆者拋磚引玉,認為可通過以下路徑,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為現有知識骨架中填補思政元素血肉,既能促進課程知識內容體系重構,亦能提升文化育人實效。

(一)關心民族文獻流布方式,培育文化嗅覺

文獻形成以后的流布方式,主要有講唱、鐫刻、抄寫、印刷、攝影、微機輸入和激光掃描等。[9]47在古代和現代社會發(fā)展緩慢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人民群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基于他們民族文化、區(qū)域文化而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自己歷史的具體體現。舉凡民族生活、風俗習慣、社會制度、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活動、民族遷徙經過,等等,都是口頭文學的內容,都借口頭文學代代相傳。[10]16在貴州,少數民族雜居共處,然而有文字的僅彝、水、布依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民族,沒有文字又需要達到文化的交流和傳承,人們就選擇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這也就使得講唱成為文獻重要的流布方式之一。在文獻的形成與流布章節(jié)教學中,引入貴州文獻講唱流布內容,例如苗族歷史文獻流布,他們的文化主要靠講唱形式來流傳,貴州黔東南麻山地區(qū)苗族就有當代重要的講唱文學整理成果《亞魯王》?!秮嗶斖酢酚?012 年正式出版,是苗族長篇英雄史詩,是當代講唱文學遺產搶救的重要成果。引導學生了解《亞魯王》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意義,認識到講唱和講唱人在苗族文獻流布中的歷史地位,進而推及其他民族講唱文學,從所講唱的歌詩中感受講述的民族文化歷史源流。理解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文獻流布特征和文化淵源,培育學生對于民間文學的敏感和嗅覺,對民間文學的觀察、聆聽,可以具體直觀的感受文獻的內涵,使其具備文化意識和自覺,具備挖掘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民歌的自覺意識,使學生形成搜集、整理、傳播和弘揚地方文化的理論先導。

(二)珍視貴州地方文化典籍,提倡嚴謹治學

清代學者整理古籍時秉承“實事求是”“無征不信”的治學原則,這種治學風氣也在貴州廣為流傳。明清時期,貴州編修了大量地方志。方志記錄了一地的歷史、政治、職官、科考、地理、經濟、民族、民俗知識,具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是研究貴州的重要歷史資料。在地方志章節(jié)教學中,將這批古籍資料作為教學例證,其中較為優(yōu)秀的府志有清代道光年間編纂的《貴陽府志》《遵義府志》《大定府志》,咸豐時期編纂的《安順府志》《興義府志》;省志有任可澄、楊恩元撰修的民國《貴州通志》。《遵義府志》是被譽為“絕代一流”的“西南大儒”鄭珍和莫有芝編撰,《貴陽府志》《大定府志》《興義府志》《安順府志》則出自晚清著名方志學家鄒漢勛之手,幾部府志皆出自名家,其內容翔實、體例謹嚴,被列為清代著名方志;《中國方志大詞典》稱《大定府志》“搜羅廣泛,取材宏富,考訂精核,敘述謹嚴”,林則徐評價其“一名物必究其源,一措施必縷陳其得失,凡可以昭法守、示勸懲者,無不鄭重揭之,且每事必詳所出,不以己意為增損”[11]2。貴州地方志是明清時期貴州地方文化淵藪,是文史研究的珍貴寶庫,其文獻典范作用更不容忽視,帶領學生從中窺見古人扎實學風、謹嚴治學精神,樹立以先哲為范、以經典為師的治學態(tài)度,為學生將來開展文史學習、從事相關研究提供正確價值導向,于潛移默化中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人格的塑造。

(三)崇敬歷代先賢文化事跡,振興地方文化

貴州文化不興,地方文獻沒有得到有效的搜集、整理和傳播,甚至在流傳過程中出現大量文獻亡佚的現象,于是本土文人有志于鄉(xiāng)邦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在總集和別集章節(jié)中,可引入貴州典籍搜集名家事跡及作品。貴州最早對黔中文獻進行搜集和整理的是甕安傅玉書和傅汝懷,父子兩代人窮盡畢生心力搜集明代黔中文人作品,輯錄為《黔風舊聞錄》;搜集清代黔中文人作品,輯錄為《黔風鳴盛錄》。詩歌編撰遵循“以人存詩,以詩存人”的原則,保存了明清時期黔中詩人詩作,在貴州詩歌史上產生重要影響。另有西南大儒鄭珍、莫有芝亦致力于鄉(xiāng)邦文獻的搜集,鄭珍輯錄《播雅》,莫有芝輯錄《黔詩紀略》。傅玉書、傅汝懷、鄭珍、莫友芝等前輩先賢為貴州保存珍貴的歷史文獻,鄉(xiāng)邦文獻賴以不墜。地方院校應該成為“培養(yǎng)鄉(xiāng)村建設人才的基地,地方文化研究的中心”[4]67-69,教師要有意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yǎng),增強其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青年學子以先賢為榜樣,主動承擔起學習地方文化、傳播地方文化、創(chuàng)造地方文化的歷史責任,身體力行成為振興地方文化的主要力量。

(四)吸取文獻亡佚歷史教訓,塑造保護意識

文獻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智慧的凝結,文獻的典藏讓智慧和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而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立根之本,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依托,是傳承民族精神和凝聚國民認同的重要支撐,也是一個地區(qū)人民的自信之基。貴州相對于江南和中原等文化發(fā)達之地,人文底蘊不深,一直被認為是文化不興、文獻稀缺之地。究其原因一是貴州建省較晚,著述不多;二是地方文獻沒有得到妥善的收集和保存。地方文獻是記載一地的歷史、政治、地理、軍事、經濟、教育、文化、文學、民族、民俗的資料。貴州歷代歷史文獻較少,亡佚頗多,例如明代貴州省志萬歷《貴州通志》僅在日本尊經閣有保存,嘉靖《貴州通志》僅在浙江寧波天一閣保存,這不得不說是為貴州文史界一大憾事;又如咸同時期,貴州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民族起義,戰(zhàn)火遍及大部分地區(qū),對貴州生產生活都造成極大破壞,黔西北地區(qū)的《大定府志》刻板也毀于戰(zhàn)火。百年時間,黔西北地區(qū)竟無人存有這部寶貴的書籍,這不得不使人痛心和遺憾。通過講授貴州文獻典藏事業(yè)演進歷史,分析貴州文獻典藏的歷史特征,讓學生了解和認識這些珍貴的鄉(xiāng)邦文獻,理解文獻保護和典藏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文獻保護,就是文化保護”的牢固意識,文獻與文化相互依存,保護好文獻才能保護文化,青年學子有了文化保護意識,整個社會才能重視文獻保護,文化傳承才不會斷絕。此外,還可以結合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貴州部分、以及利用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所典藏的少數民族珍稀文獻,從歷史、區(qū)域、民族等多個維度展開講解,培養(yǎng)學生重視地方文獻保護和保存的意識,激發(fā)保護地方文獻的意識自覺。

四、地方文化在文獻學課程思政中的教學要點

(一)重視課外實踐操作

文獻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單純的理論學習不足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適當加入實踐活動以鞏固理論知識。例如,目錄章節(jié)教學目標要求掌握文獻的分類、目錄的基本結構和古代目錄書的類別,可以借助圖書館古籍資源,組織學生到圖書館實地考察,在圖書館文化氛圍中體會文獻學的歷史發(fā)展和實際應用。學生在圖書館觀摩古籍的形態(tài)、種類、分類,增強視覺感官體驗,讓古籍走出教材,理論知識不再抽象;了解特色館藏資源,并結合中圖法學習現代圖書的編目和分類方式,讓所學知識貼近實踐。同時,組織學生去搜集家鄉(xiāng)的地方文獻,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分別運用六分法、七分法、四分法對文獻分類。此外,還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嘗試對地方文獻撰寫提要,讓知識內化為能力。總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地方文化的歷史沉淀和人文魅力,使課程思政向著更廣更深的空間和時間維度發(fā)散開去。

(二)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具有豐富性、共享性和碎片化特征,合理利用慕課、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知網、B站、網易公開課等網絡教學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可以完善知識體系、補充研究前沿,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緊任務重的不足。具體有兩種方式可以采用,一是利用網絡視頻、圖片等資源,拓寬學生知識眼界;二是發(fā)布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引導學生關注學術前沿等。例如,我國古籍的裝幀形式主要經過了卷軸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幾種方式,明清時期,書籍的裝幀形式已經發(fā)展到采用線裝的階段,貴州的古籍亦采用這一裝幀形式。一方面,單純的知識講授難以呈現古籍的裝幀形式演變過程和制作過程,采用播放微視頻的方式,兼具講解、動畫、圖像、錄像等多種素材,可以全方位展示貴州歷史文獻資源的形態(tài)發(fā)展,讓學生對古籍的裝幀有直觀的體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圍繞古籍裝幀形式儀式感和美感等學術前沿,讓學生初步嘗試開展地方文獻的搜索和整理,在文獻研究中體驗古籍裝幀形式的藝術之美。

(三)開展研討式教學

研討可以有效促進知識的整合、應用和創(chuàng)新,推動知識的淺層記憶向著深度學習轉化,提升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版本章節(jié)教學目標強調讀書治學必求善本,學生需要學習版本的類型、善本的界定和版本的鑒定方法。文獻的版本信息都隱藏在書籍中,通過分組研討形式,要求組內每個學生先根據所學的文獻版本和文獻辨?zhèn)沃R,仔細分析老師所給定的地方文獻,按照閱讀序跋、認識版心和牌記、觀察版式和字體、明確其撰寫年代等方法進行版本鑒定,然后在組內進行“答辯”,互相“找茬”,在爭論中深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匯集團隊意見形成最終答案。讓學生在研討中,將版本鑒定和辨識偽書的知識、方法越辯越明,不再死記硬背。

(四)增加創(chuàng)新訓練

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的資源庫,學生要具備地方文獻保護的意識,更要思考如何創(chuàng)新文獻保護的方法和形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搜集鄉(xiāng)邦文獻,再將搜集到的地方文獻進行分類編目處理,組織學生將其利用OCR技術進行轉錄并建立數據庫。讓地方文獻突破空間的限制,以數字化形式延長地方文獻生命,促進地方文獻的傳播,方便師生和民眾閱讀和研究。在這樣的過程中,既能將新文科建設深層內涵融入課程創(chuàng)新實踐,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科交叉融合的魅力和前景所在,又能養(yǎng)成堅持問題導向,形成從學科交叉和相互滲透中尋找破題方案的能力。

貴州地處偏遠,文化教育起步較晚,文化弱勢,造成了貴州人長期以來的文化不自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阻礙了貴州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貴州地方文化起源于貴州大地,與當地民眾有著天然的、割不斷的情感聯系。新文科背景下,貴州高校應以增強文化自信為繩引,充分挖掘貴州地方文化育人元素并融入課程思政中,增強文化育人實效,提升文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谖墨I學課程教學實際,將地方文化的精神給養(yǎng)融入文獻學課程思政中,以課程知識體系為“骨”,以地方文化育人資源為“肉”,培育學生靈敏的文化嗅覺、嚴謹的治學意識,塑造振興地方文化的責任感和歷史文獻保護意識,引導大學生投身多彩貴州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猜你喜歡
貴州文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貴州,有多美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沉醉貴州
誰遠誰近?
多彩的貴州 多彩的茶
我與貴州茶一起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涟水县| 黑水县| 连山| 固原市| 封开县| 三明市| 横山县| 南丰县| 叙永县| 麻阳| 抚顺县| 清新县| 黔西县| 洱源县| 弥渡县| 北碚区| 通山县| 东乡县| 海城市| 额济纳旗| 吐鲁番市| 梁平县| 横峰县| 紫云| 湖南省| 濮阳县| 襄垣县| 当雄县| 将乐县| 班玛县| 龙游县| 保山市| 柏乡县| 武义县| 永靖县| 桦甸市| 岳普湖县| 铁力市| 嘉祥县| 卢湾区|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