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賢
(盤州市融媒體中心,貴州 盤州 553537)
新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了解社會的主要途徑,肩負著解讀國家政策的任務,需要向受眾傳遞社會動態(tài),因此要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精準性。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接收新聞的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新聞素材在采集和傳遞時,不確定性越發(fā)明顯,對新聞生產造成較大影響,新聞編輯人員應該改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出更多滿足受眾需求且立場鮮明的新聞作品。
短視頻新聞在近年得到良好發(fā)展,其具有傳統(tǒng)新聞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與特點。與傳統(tǒng)視頻新聞相比,短視頻在于“短”,時長在5 分鐘左右,大多數(shù)在1 分鐘之內,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借助簡潔易懂的語言對新聞信息加以傳遞。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對新聞加以報道,可以讓視頻傳播凸顯高效性和便捷性,使內容更為新穎獨特[1]。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短視頻新聞可以將文字、畫面與聲音有效融合,受眾能夠通過觀看短視頻新聞的方式接收并傳播信息,整個過程不需要煩瑣的流程,操作簡單便利,只需要利用手機便能實現(xiàn)。短視頻新聞的內容豐富,短小精悍,受眾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不需要占用太多時間,在適應人們當前快節(jié)奏生活方式的同時,還有助于新聞行業(yè)的長久發(fā)展。
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媒體需要對短視頻新聞的內涵有正確的理解,并以此為前提,找準短視頻新聞的特點,同時利用正確的方式制定新聞生產策略,借助多元化的手段促進短視頻新聞傳播效果的增強。
新聞行業(yè)在運用短視頻開展新聞采編工作過程中,對“UGC+PGC”模式的應用較為普遍,所有人都能拍攝短視頻,也可以自由地將拍攝的視頻上傳到平臺上。這種模式的流程簡單,操作便利,可以在短時間內整理并發(fā)布信息,促進新聞傳播時效性的增強。在傳統(tǒng)新聞傳播過程中,人們接收新聞信息后,可能事件的熱度已經下降,致使新聞的價值喪失。而借助短視頻強化對新聞的傳播,可以解決此類問題,提高新聞傳播效率。通過利用短視頻的方式對新聞信息進行傳播,可以讓整個過程更為簡單方便,保證新聞工作者的工作壓力和難度整體降低,受眾可以快速接收新聞信息,突出新聞的輿論引導價值,避免不法分子編造和傳播不實信息,防止受眾出現(xiàn)不必要的恐慌[2]。
短視頻新聞是在新媒體的持續(xù)發(fā)展中演變而來的,新聞內容更為簡潔。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大,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廣播、電視等在傳播新聞信息時,往往會占據(jù)人們大量時間,使得人們的注意力下降。但短視頻新聞恰恰相反,可以讓人們借助碎片化的時間觀看新聞,幫助人們快速掌握新聞信息的內容?,F(xiàn)階段,網絡上的信息種類較為多樣,人們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對信息進行瀏覽和搜索,短視頻新聞的出現(xiàn)剛好能將音樂、畫面、圖片、文字等銜接起來,利用最短的時間,通過最清晰的邏輯將新聞內容呈現(xiàn)給受眾,讓受眾直觀了解事件的真相,保證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個性化需求得以滿足。短視頻最主要特點在于“短”,能夠快速對信息進行傳播,因此對拍攝技巧有較高的要求。短視頻新聞在生產制作時,應該真實還原事件的整個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配上相應的音樂,對視頻的氣氛加以渲染,將短視頻新聞的宣傳和引導功能合理地呈現(xiàn)出來。
短視頻新聞不僅內容短小精煉,發(fā)布速度快,在形式上也一改傳統(tǒng)的橫版形式,通過豎版的方式呈現(xiàn),與受眾日常應用手機的習慣相適應。受眾在觀看新聞信息的過程中,不必選擇橫放或者放大新聞內容便可以快速對新聞信息進行瀏覽。近年來,移動終端得到全面普及,手機的應用率整體提高,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種形式查詢信息。在以往視頻軟件應用過程中,雖然也有豎版形式,但由于字幕、畫面偏小,導致受眾在瀏覽信息的過程中存在很大局限,需要通過橫屏放大的方式增強觀看體驗。短視頻新聞可以采用豎版形式將畫面比例科學分配,在受眾需求得以滿足的前提下,快速對新聞信息瀏覽,不需要橫放屏幕,可以增強受眾的閱讀體驗,快速對新聞進行轉發(fā)、評論和分享,甚至可以積極融入到新聞中。
融媒體時代,在短視頻新聞生產過程中,應該將網絡留言作為基礎,靈活地對新聞信息進行獲取,并在此基礎上找尋當事人或者爆料人,對其展開實地采訪,在現(xiàn)場收集更加全面且真實的新聞素材。同時,借助多個平臺,從不同角度評估新聞信息,諸如現(xiàn)場新聞報道時,記者的著裝與當?shù)靥鞖饨Y合,佐證新聞發(fā)生的時間是否真實。在短視頻平臺上,其他新聞在報道中的增量也能成為核實新聞事件真實性的手段。通過不同的方式,在保證事件真實的基礎上,合理對新聞進行報道,增強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同時,在報道過程中,盡可能地與受眾的實際生活貼近,善于利用情感傳播方式[3]。
比如,在新聞內容方面,四川觀察抖音號發(fā)布的新聞便與受眾的實際生活相貼近,在視頻制作過程中,通過對UGC內容的充分運用,受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上傳視頻資源到平臺上,通過不同內容的充分融合,各個年齡段受眾對新聞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不僅提高了視頻的質量,而且也增強了視頻的整體傳播效果,可以讓更多受眾參與到新聞發(fā)布中。諸如發(fā)布的《成都女生用塑料瓶做魚燈》這一新聞,采用女生自己拍攝的制作魚燈過程,利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進行串聯(lián),在視頻中配上女生的原聲,讓視頻更具有代入感。利用這種新聞形式會讓短視頻更加接地氣,與受眾的喜好更為貼合,保證內容制作得更加有溫度和有深度。同時,還可以將趣味性的內容加入其中,這種形式無論在視頻內容解說方面,還是標題的選擇上,趣味性與創(chuàng)新性特點十分明顯,視頻內容在發(fā)布過程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能夠向社會受眾傳遞更多的正能量。比如,四川觀察抖音號在2022年1月份發(fā)布的新聞《一大桌年夜飯一不小心芭比Q 了》,在新聞制作過程中,改變了以往呆板、單一的表達方式,在內容上進行了全方位創(chuàng)新,將網絡用語融入到新聞制作中,通過利用“芭比Q”對當前年夜飯不小心翻桌的慘狀進行描繪,這種具有網感的表達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這種語氣不再是命令式的傳播新聞,而是放低姿態(tài),以朋友的語氣與受眾互動和交流,增強了新聞的趣味性,也可以讓受眾在情感上引起共鳴。
與傳統(tǒng)媒體的發(fā)展模式不同,融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部分媒體自身定位缺乏精準性,專業(yè)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導致部分人員在工作期間無法正確衡量新聞內容的影響力,致使新聞內容不能在事件中給予人物相應的尊重和關懷,只能借助冰冷的語言對信息進行傳達,使得新聞報道的傳播力下降。在新聞報道期間,人文關懷是重中之重,是受眾選擇此媒體的主要原因。可以說,一家媒體是否具有人文關懷,可以決定其能否在行業(yè)內站穩(wěn)腳跟?,F(xiàn)階段,網絡發(fā)展速度飛快,其帶來的便捷不言而喻,再加上社會信息化程度逐漸提升,很多重大社會性突發(fā)事件會利用網絡媒體平臺發(fā)布,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因此,應該將事件的始末還原出來,對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明確事件后續(xù)處理方式及結果,從一件事引起對社會各界的重視,保證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更加具有影響力[4]。
比如,2021年7月的河南暴雨事件中,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便將人文關懷滲透到新聞報道中,在利用傳統(tǒng)模式報道的基礎上,還對本地受災情況進行24 小時不間斷直播,借助短視頻對新聞內容進行提煉,全國上百家媒體轉發(fā),記者編輯更是深入搶險一線,團結起來共同戰(zhàn)勝災害。通過短視頻報道的形式對新聞信息進行傳播與擴散,不僅將媒體人的人文精神充分展現(xiàn)出來,而且也增強了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行業(yè)應該將傳統(tǒng)的思維局限打破,全方位拓寬短視頻新聞的傳播渠道,擴大其覆蓋面,以便短視頻新聞在傳播效率、水平方面能整體提高,促進新聞影響力的增強,為社會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新聞服務,突出短視頻新聞的引導價值。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擴大了短視頻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因此在新聞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將關注點放在提高新聞質量上,不能出現(xiàn)對受眾思想誤導的情況。受眾具有獨立的性格與特點,在選擇短視頻平臺期間的傾向性明顯,因此,在生產和傳播短視頻時,應該適當對傳播渠道進行拓寬,在不同平臺上發(fā)布新聞信息,諸如快手、抖音、微博等,保證各個年齡段以及各個行業(yè)的受眾群體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獲取信息,實現(xiàn)對新聞傳播范圍整體擴大的目的,讓短視頻新聞更加具有影響力。在完成短視頻發(fā)布任務后,媒體人員應該加強對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利用,客觀分析各個平臺的傳播效果,找出效果好或者不好的原因,借助此種手段,可以將社會上有價值的短視頻新聞傳播形成矩陣,讓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有先進技術手段的支持[5]。
比如,融媒體中心在對短視頻新聞傳播過程中,可以將新聞內容傳播到不同平臺上,諸如與嗶哩嗶哩、西瓜視頻等大眾視頻平臺,保證人們在瀏覽任意平臺時,可以在最醒目的位置上觀看新聞熱點,從而持續(xù)擴大短視頻新聞的影響力。再比如,央視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lián)播》,與多個互聯(lián)網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受眾可以利用受眾碎片化的時間獲取信息,尤其是抖音APP 中,關于“主播說聯(lián)播”的話題點擊率已經達到上億次。借助這種方式,除了會讓受眾感受到權威且嚴肅的新聞節(jié)目越來越有人情味之外,也能深切感受到在當今社會下傳統(tǒng)媒體與互聯(lián)網用戶的深層次融合。
在短視頻新聞生產過程中,媒體工作者應該主動轉變思想觀念,強化對傳統(tǒng)枯燥乏味語言表達方式的轉化,能從受眾的角度出發(fā),在對受眾具體需求、心理特點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優(yōu)化語言表達形式,將有趣的語言應用到表達和溝通中。同時,借助可行的辦法與短視頻新聞銜接,保證短視頻新聞在快速傳播的同時,傳播效率和水平也能提高。在選擇語言表達方式的過程中,盡量借助情感化的敘述方式,將藝術表達與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提升話語內容的真實度,加強藝術語言的使用,實現(xiàn)對受眾注意力吸引的目的,讓受眾可以自覺觀看并瀏覽新聞。在短視頻新聞生產時,應本著真實性的原則,加大情感表達力度,盡可能將個人真情實感融入其中,讓以往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得以改變,同時通過真實聲音讓受眾更具有代入感。由于短視頻新聞在時長、信息承載量方面存在頗多限制,所以為保證傳播效果,短視頻新聞在生產制作時,還要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在確保新聞真實的前提下,將藝術性的語言融入其中,由此進一步增強短視頻新聞的效果。
比如,在央視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lián)播》中,便利用受眾喜歡的社交方式,將關注度較高的話題采用豎屏短視頻的方式傳播,諸如在視頻中出現(xiàn)的大小字幕、重要觀點著重顯示、關鍵詞重點標注、增加表情包或者圖片等,形式接地氣,深受受眾喜歡。再比如,新華社現(xiàn)場云發(fā)布的《看!清華大學這輛自行車“成精”了!》,視頻中的自行車在安裝了人工智能之后,具備了“聽”的功能,在聽到人的指令后,做出相應動作,智能躲避障礙。這種接地氣、詼諧的標題和內容,不僅可以提升新聞傳播效率,而且還會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與轉發(fā)。
在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新時期,新聞媒體內部資源應該實現(xiàn)充分整合與利用,將多媒體與多平臺銜接在一起,實現(xiàn)對話題傳播范圍擴大的目的,將某一話題引向輿論中心,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F(xiàn)階段,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各個組織之間已經實現(xiàn)跨平臺和跨地域,傳媒業(yè)若想達到穩(wěn)定發(fā)展目標,同樣要實現(xiàn)跨界和混搭,將創(chuàng)新作為依據(jù),實現(xiàn)對各類資源的整合,保證新聞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能深度銜接,打造全新的短視頻新聞生產與傳播模式。
比如,2020年,《人民日報》與抖音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出抗疫短片《美好終將到來》,講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同行業(yè)以及不同年齡段的人之間發(fā)生的暖心故事,時長雖然只有短短三分鐘,但卻是抖音上億用戶共同努力的結果。短片一經上線便成為話題的中心,點擊量達到幾十萬,被各級媒體轉發(fā),很多網友在視頻下面互動和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僅提升了短視頻新聞傳播的效果以及影響力,而且還能將社會上的正能量傳遞給受眾,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在新聞傳播方式多元化發(fā)展的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者需要主動學習與創(chuàng)新,積極轉變思路,著力對自身專業(yè)能力與水平加以提高,在堅守新聞價值導向的前提下,加大創(chuàng)新與實踐力度。新聞采編人員應該加強對新媒體平臺的運用,對采訪以及編輯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盡可能讓新媒體受眾需求得以滿足,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采編風格,在短視頻領域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特色,讓更多受眾青睞,大量積累粉絲,進一步增強新聞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