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蒂·雷利
近年來,美國各高校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zhàn)日益嚴峻。學生們渴望學會自我減壓,為自己營造放松的空間。
康斯坦斯·卡索爾沒有想到她新開設的“無為”課會如此受歡迎。
然而,這門教授學生如何放松和放下手頭工作的課,如今確實是美國勞倫斯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在卡索爾看來,這表明學生們正在尋找一些技能,以幫助他們在面對精神挑戰(zhàn)和日益增長的工作壓力時進行自我減壓。
卡索爾說:“學生們非??释暤脺p壓技能。我們這所位于威斯康星州阿普爾頓市的學院總共有1500名學生。這學期有52名學生選修這門課,超過了這所小型文理學院任何一門選修課的人數(shù)。”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大學生們的現(xiàn)狀?!笨ㄋ鳡栐陉P于這門課程的推特上寫道。這引發(fā)了關于學生需要什么和大學應該教什么的辯論。這條推文迅速走紅,并在短時間內收獲了超過13.4萬個點贊。
近年來,美國各高校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zhàn)日益嚴峻。2022年6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020年至2021年,超過60%的大學生有一種或多種心理健康問題,人數(shù)比2013年增加了約50%。
跟以往相比,如今年輕人之間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皮尤研究中心在2022年4月至5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46%)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幾乎不間斷地”上網(wǎng),而這一比例在2014年至2015年間為24%。
因此,“斷聯(lián)”和“無為”受到人們的關注就不足為奇了?!皼]有什么比‘無為’更難了?!闭淠荨W德爾在她2019年的著作《如何無所作為:抵制注意力經(jīng)濟》中寫道,“在一個個人生產(chǎn)力決定自身價值的世界里,我們中的許多人發(fā)現(xiàn),我們的每一分鐘都被日常使用的技術占用、優(yōu)化或轉變?yōu)榻鹑谫Y源?!?/p>
同樣,卡索爾也擔心,太多的高等教育都專注于訓練學生的職場技能。她的課每周上一次,每次一小時,評分只有“及格”與“不及格”。她希望學生來聽課時把手機放在教室外面,積極參與互動。不過,這門課沒有期末考試??ㄋ鳡栒f:“我們希望給學生們一點空間來放慢節(jié)奏,幫助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這種節(jié)奏?!?/p>
卡索爾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談了談她對開設這門課的想法。
是什么促使您開設了這門課?
過去的幾年里,我和幾位同事一直在討論開設一門這樣的課,因此它是集體智慧的成果。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們承受著巨大壓力,總在超負荷工作。我們一直在努力想辦法培養(yǎng)他們主動放松的技能。研究表明,冥想、充足的睡眠、允許自己無所事事,甚至只是從辦公桌前站起來都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創(chuàng)造力,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思考,但這類技能是需要學習的。
在您看來,這門課能在學生中引起巨大共鳴的原因是什么?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我認為,學生們已經(jīng)意識到他們需要放慢節(jié)奏,把手機放在一邊,允許自己無所事事。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不可能隨時待命,不可能一直高效。學生們對這門課充滿熱情,也許他們覺得這種短暫的放松是合情合理的。
同過去相比,為什么學生在今時今日更需要這類課程?
我在課堂上見過很多年輕人。在進入大學的最初幾周,他們便開始為提高成績、豐富簡歷上的內容以及畢業(yè)后找工作而感到焦慮。我不知道這是否該歸咎于新冠疫情、社交媒體、來自父母的壓力或經(jīng)濟的原因。我真的不知道這種壓力源自何處,但我看到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學生們不得不承受驚人的壓力。
您希望學生從這門課中學到什么?
我們真正想讓學生從這門課中獲得的,是一個空間,一個能讓他們完全做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他們可以活在當下——不僅是在肉體上放松,在精神上也是如此。因為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他們被要求做的事情都與此對立。我們希望,學生們在他們剩余的大學生涯以及畢業(yè)后的生活中,能夠一直為自己營造這樣的空間。這將使他們變得更出色、更富有同情心和創(chuàng)造力,成為更有深度的思考者。
“無為”課包括哪些內容?
每周會有不同的教師來授課。比如,心理系的同事來講了睡眠衛(wèi)生,她還和學生們分享了一些關于睡眠時間和成績二者之間關系的研究。事實證明,如果你每晚能睡七到八個小時,你的成績會更高。她讓學生們自己制訂計劃,以確保足夠的睡眠。我們還請了一位老師來帶領學生們進行正念行走活動。每個人都必須在戶外待30分鐘,在此期間不能看手機或說話。我們之后還會請人來教太極,并進行一些冥想活動。雖然這門課的名稱是“無為”,但我們實際上做了很多。
從這門課的受歡迎程度來看,您覺得美國大學生的現(xiàn)狀是什么樣的?
學生們壓力很大、勞累過度。此外,我認為這還告訴我們,學生們清楚自己正承受著什么,他們很渴望放松。這門課的學分只有普通課程的1/6,并不能用來湊畢業(yè)學分。所以,修這門課真的是學生們騰出時間做的一件額外的事情。事實上,這么多學生選擇這樣做已然表明了這門課的必要性。
有人對您的觀點進行了批判,還有人質疑這門課的嚴肅性。您對此有何回應?
這門課不需要學生額外付費,老師們也沒有獲得額外的報酬。我只是認為,學生們確實需要這樣的課程。人文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讓學生們?yōu)槁殘鲎骱脺蕚?,還要讓他們?yōu)樵谶@個世界上生存作好準備。即使你身處技術、工程等領域,你也必須具備與人溝通的能力。我認為,這門課能賦予你更高層次的技能——你必須足夠了解自己,知道什么時候把自己逼得太緊了,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接近崩潰。如果你筋疲力盡或者睡眠不足,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如果更多的大學生學習這類技能,現(xiàn)狀會有什么不同?
如果這類技能得以普及,如果學生們知道自己不需要全年無休地工作,不需要如此高效,可以時不時地休息一下——他們應該會更快樂,我們也能降低學生中抑郁者和焦慮者的比例。比如,有些學生會出于某種原因覺得自己無法繼續(xù)學習下去了。我認為,這類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到他們。
您認為各高校應該從中汲取什么教訓?
我們需要擺脫這樣的想法,即要把人們訓練成高效的工人。實際上,我們應該給年輕人提供他們需要的工具,幫助他們茁壯成長,成為對這個世界有幫助的人,而不僅僅是在經(jīng)濟和職場方面為社會作貢獻。
[編譯自美國《時代周刊》]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