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軻
隴東(崇信)民歌廣泛流傳于崇信大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藝術特色鮮明,曲目種類多樣,有小調類、勞動號子類、秧歌類、山歌類等,是崇信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重要民間音樂形式,口耳相傳,延續(xù)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繁榮發(fā)展,隴東(崇信)民歌的曲目內容及表演形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隴東(崇信)民歌和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一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崇信縣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袞|部,東靠涇川、靈臺兩縣,西與華亭市接壤,北連平?jīng)鍪?,南與陜西省隴縣毗鄰。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位于黃河上游。崇信地處北緯35°,屬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7℃,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孕育出了燦爛的歷史文化,仰韶、齊家文化遺址眾多,周朝時為芮鞫鮮原,發(fā)展農耕文化,影響深遠;唐貞元四年(公元788 年),隴右節(jié)度使武康郡王李元諒筑崇信城,取“尊崇誠信”之意,崇信之名始見于史冊;建縣于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 年),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歷史。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古樸純正,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隴東(崇信)民歌這一藝術形式,寄托著崇信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訴求,口耳相傳,延續(xù)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
“隴東(崇信)民歌”俗稱“山歌子”“打山歌”“唱曲”“對歌”,是崇信當?shù)刈顬榱餍械囊环N山歌小調。隴東(崇信)民歌曲調優(yōu)美,分為小調、秧歌、山歌、勞動號子等,唱腔委婉,時而高亢激昂,時而纏綿悱惻,一腔一調全是發(fā)自內心,不事雕琢,情真意切。歌詞精彩,內容豐富,涉獵廣泛,方言運用得當,口語特點突出,有的訴說生活艱辛,有的反映人生命運,有的描述勞動場景,有的敘述歷史故事,有的詠唱男女愛情,有的針砭時弊。如歌曲《一天把你望到黑》中“想你想你實想你,想得我眼淚長淌呢,想得我腸子擰繩呢,想得我肝花搖鈴呢”,《菜籽花兒》中“賢妹今年十七八,好像陽山菜籽花;賢妹今年十八了,身材不大看起好”等唱詞,內容幽默詼諧,樸實無華。表現(xiàn)形式多樣,有獨唱、重唱、合唱等,或自問自答,前后呼應,一氣呵成;或男女輪唱,連接自然,氣韻貫通;或一人起頭,眾人和之,極富生活情趣;或男女對唱,一問一答。如歌曲《十對花》中“我說我的一哎喲,誰來對我一呀哈,什么籽開花在水呀里”唱詞優(yōu)美、耐人尋味。演唱環(huán)境廣闊,不受環(huán)境空間影響。如山歌類曲目《天上的白云如馬跑》《賢妹打錘為小哥》《吆牛曲》,勞動號子類《打夯歌》《日頭爺出來慢悠悠》等能夠緩解疲勞,寄托希望。隴東(崇信)民歌不僅限于田間地頭,還在農村社火廟會、紅白喜事中廣泛傳唱,如《鬧元宵》《割麥子》《珍珠倒卷簾》《老爺挑袍》《八仙過海》《小繡荷包》等,隴東(崇信)民歌經(jīng)過上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在曲調、歌詞、表演形式等方面吸收借鑒了西北地區(qū)民歌的特點,增加了笛子、二胡、梆子等伴奏樂器及服飾道具,并經(jīng)過人們編排包裝,逐漸搬上了演出舞臺。隴東(崇信)民歌已成為崇信當?shù)刈罹叽硇缘拿袼坠?jié)目之一,深受人們喜愛。
1984 年,時任崇信縣文化館館長馬長春收集整理,平?jīng)龅貐^(qū)群藝館業(yè)務館長楊柳先生依調譜曲,編輯出版了《崇信民歌》一書,收錄民歌115 首。1986 年,賈存福演唱的《放羊》《賢妹打捶為小哥》和柳耀仁演唱的《臘花姐》三首民歌入選國家級民歌寶典《中國民歌集成·甘肅卷》。1987 年,劉瑞菊演唱的《賢妹打捶為小哥》榮獲甘肅省神劍文藝演唱比賽優(yōu)秀音樂獎。2006 年5 月崇信民歌被平?jīng)鍪姓畬徟鸀椤暗谝慌屑壏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 年6 月,“隴東(崇信)民歌”被列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2015 年,崇信縣文化館整理出版了《崇信民歌(二)》,收錄民歌63 首。2022 年崇信縣文化館再次進行挖掘整理,出版《汭水流韻:崇信民歌集》,共收錄民歌186 首,并制作成MV,隴東(崇信)民歌這一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近年來,隨著崇信縣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的推進,隴東(崇信)民歌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為景區(qū)景點增加了人文內涵。隴東(崇信)民歌頻頻出現(xiàn)在各種旅游節(jié)會的演出舞臺和電視熒屏中,成為崇信文化的熱搜詞。
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等各種媒介迅速崛起,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呈現(xiàn)多元化。新的娛樂方式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傳統(tǒng)民歌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空間的拓寬、多樣文化的滲透和撞擊使傳統(tǒng)民歌近乎窒息。特別是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使人們的生活習慣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娛樂方式多樣化使隴東(崇信)民歌傳承人越來越少。民歌傳承人或過世,或年事已高,記憶力衰退,大多數(shù)曲目很難完整演唱,年輕人不愿過多了解和學習傳統(tǒng)民歌,隴東(崇信)民歌在群眾心目中的認知度日益下降,傳承鏈瀕臨斷裂。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82 年至2009年失傳的民歌小調有60 余種,失傳率達40%,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隴東(崇信)民歌是崇信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優(yōu)秀民間音樂藝術和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對它進行研究與保護,有重大的意義,它的價值有以下幾點:
隴東(崇信)民歌傳唱千年,歷史悠久,見證了朝代更替、歲月變遷,傳承至今足以證明它的歷史文化價值的厚重。它以農耕文化為基礎,全面、真實地體現(xiàn)著崇信農耕文化傳統(tǒng)。隴東(崇信)民歌是我國民歌發(fā)展史的縮影,也是隴東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見證,隴東(崇信)民歌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崇信農耕史。歌曲內容豐富,思想性極高,有的表現(xiàn)純潔堅貞的愛情,有的反映歷史重大事件及人物故事,還有的講述生活哲理。唱詞動聽,形式多樣,既有民間歌謠,又有先賢的詩作,是隴東文化的精華,也是研究古現(xiàn)代隴東文學史的重要依據(jù)。
1.隴東(崇信)民歌的社會調適功能
在生產生活中人們通過傳唱隴東(崇信)民歌傳遞最真實的情感訴求,起到相互交流、增進友誼、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作用。如贊美生活、歌唱友情為主的民歌,能使人們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具有調和的功效;堅定有力的民歌多為一人領唱,眾人呼應,能夠使人們產生凝聚力,讓人攜手奮進,熱愛生活;纏綿悲壯的民歌則表達了人們心中的痛苦及哀思,能激起人們更大的生活信心,戰(zhàn)勝困難。如《昭君和番》的唱詞“正月里來是新年,昭君娘娘去和番。懷抱琵琶流通淚呀,放聲哭出了雁門關?!薄妒旅Α返某~“正月里來鑼鼓響,專業(yè)戶來計劃忙;多種經(jīng)營來一起上,今年要比往年強?!庇纱丝梢?,隴東(崇信)民歌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發(fā)揮著調適情感的作用。
2.民歌的社會交往功能
民歌不僅能夠傳播情感,交流思想,還能陶冶情操,教化民眾。崇信地區(qū)每逢重大節(jié)日慶典,都有隴東(崇信)民歌的表演,它本身就是崇信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深受群眾喜愛,在交流情感的同時能夠加深人際交往。純潔堅貞的愛情,歲時節(jié)令的鄉(xiāng)風民俗,頗具哲理的諄諄教誨等,在潛移默化中規(guī)范了人們的思想行為,促進了文明社會的發(fā)展。一曲曲優(yōu)美動聽的隴東(崇信)民歌成為無形的人生教科書。
3.社會優(yōu)秀道德品質傳遞功能
山歌一曲,唱出崇信淳樸民風;野調千年,展現(xiàn)崇信文脈底蘊。民間歌手即興創(chuàng)編、口頭流傳,體現(xiàn)勞動人民的智慧,在寓教于樂中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規(guī)范人們的道德行為,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營造和諧的社會風氣。如《勸小郎》中“正月里是新年,勸小郎你收了心;為人在世間,還要你撐門面。”《鴉片煙顯魂》中“正月里來是新年,清朝興起個鴉片煙,白天睡覺黑地理喧,分不開陰陽顛倒咧;十月里冷寒天,吃煙的人好作難,清鼻眼淚打哈欠,腸腸肚肚不安然?!边@些歌謠都是勸人積極向上的,通過千百年的口傳心授,在無形中規(guī)范了人們的行事準則和思想道德。
為了進一步挖掘、保護、傳承、發(fā)展好隴東(崇信)民歌,由縣委、縣政府統(tǒng)一管理,文化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了十年保護計劃。
一是建立民歌傳承保護新機制。成立以縣級文化館為主體的民歌保護中心,以鄉(xiāng)鎮(zhèn)文化中心為分支的民歌傳習所,以村文化室為載體的民歌保護網(wǎng)點,形成縣、鄉(xiāng)、村三級聯(lián)動傳承保護體系。二是形成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保護傳承新模式。強化政府引導,鼓勵發(fā)展民歌演唱協(xié)會、民歌俱樂部等民間組織。三是加強主體責任落實和考核測評工作。將民歌傳承工作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項,年初制訂計劃,年終形成考核評價機制。四是文化主管部門要做好項目申報晉級工作。責任單位要準確把握政策導向,積極做好民歌項目的晉級申報工作,爭取國家、省級項目支持。五是縣級財政給予一定的經(jīng)費保障。縣級財政每年將隴東(崇信)民歌的傳承保護經(jīng)費列入財政預算,主要用于隴東(崇信)民歌的挖掘、傳承人培養(yǎng)、歌曲創(chuàng)新編排、項目申報等。六是建立傳承人獎勵扶持機制。每年對民歌傳承人進行年度考核,對傳承狀況良好、工作責任心強、表現(xiàn)突出的傳承人給予獎勵。
一是制訂十年民歌傳承保護計劃,細化責任分工,嚴格把控時間節(jié)點,將隴東(崇信)民歌傳承保護措施落到實處。二是進一步開展理論研究工作,從演唱曲目、民間樂器等方面進行研究,把研究成果編撰成正規(guī)文本出版并長期保存。三是定期開展隴東(崇信)民歌進校園活動,充分利用校園校本課程、興趣課、音樂課等,開展隴東(崇信)民歌傳承活動。利用校園藝術節(jié)、文藝匯演等活動平臺傳唱隴東(崇信)民歌,培養(yǎng)青少年對地方民歌的興趣愛好,激發(fā)民歌傳承熱情。四是鼓勵開展隴東(崇信)民歌培訓班,培養(yǎng)新的民歌傳承人。五是加速隴東(崇信)民歌產業(yè)化發(fā)展,全力支持農民業(yè)余演唱隊積極參與民俗傳統(tǒng)活動,積極搭建民歌演唱的活動平臺,廣泛開拓民歌演出市場。六是結合鄉(xiāng)村振興建設,在民俗村、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等地建立隴東(民歌)傳習所,鼓勵村民利用茶余飯后開展隴東(崇信)民歌傳承活動,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群眾人文素養(yǎng),豐富景點文化內涵,助推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形成全民參與的新熱潮。
一是大力發(fā)展民歌文化產業(yè)。研發(fā)隴東(崇信)民歌衍生的文化產品,如民俗服裝、飾品、MV 視頻、人物泥塑等。二是擴大隴東(崇信)民歌的社會影響力。每年舉辦一屆隴東(崇信)民歌藝術節(jié),將隴東(崇信)民歌打造成地方文化品牌。三是積極鼓勵隴東(崇信)民歌參加國家、省、市文化調演及宣傳推薦活動。四是在當?shù)馗髀糜尉包c開展民歌會等展演活動。五是利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制作音視頻作品,在各級電視臺、各大網(wǎng)站、自媒體平臺發(fā)布,擴大隴東(崇信)民歌的社會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隴東(崇信)民歌承載著崇信的歷史變遷和歲月更迭,是崇信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崇信非物質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留住鄉(xiāng)愁記憶,傳承文化根脈,是文化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言獻策,為隴東(崇信)民歌的傳承和保護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