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琴
“克里木參軍去到邊哨,臨行時種下了一棵葡萄。果園的姑娘啊,阿娜爾罕喲,精心培育這綠色的小苗……”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用宛轉悠揚的旋律與真摯動人的歌詞,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名叫阿娜爾罕的維吾爾族姑娘和駐守邊防哨卡的克里木的愛情故事,傳遞出了愛國之情與純潔愛情交織成的濃濃深情。因此,吐魯番的葡萄溝也馳名中外,令人神往。
作為新疆游的最后一站,我與驢友們一起,在遠方飄來的三弦琴伴奏聲中,前往那個火洲中的“桃花源”。
葡萄溝位于火焰山西側,是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個溝谷,南北長8 千米,東西寬約2千米,溝谷狹長平緩。溝谷兩岸,懸崖對峙,崖壁陡峭,猶如屏障。溝內(nèi)有布依魯克河流過,主要水源為高山融雪。溝內(nèi)溪流環(huán)繞,水質(zhì)純凈。她像一條綠色的絲帶,飄逸在盆地中央。葡萄溝是國家5A 級名勝風景區(qū),這里是一處幽靜的避暑、觀光、旅游勝地。每年都有幾十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深秋時節(jié)的葡萄溝,已過了葡萄采摘季節(jié),我們錯過了品嘗世界上最甜葡萄的機會,但也避開了高溫。吐魯番的夏天可是出了名的熱,8 月基本上每天的氣溫都在42℃以上,火焰山的地面溫度可以達到80—90℃,故有“沙窩里煮雞蛋”之稱。但在葡萄溝溪流兩側,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層層疊疊,綠意蔥蔥。四周是茂密的白楊林,花草果樹點綴其間,農(nóng)家村舍錯落有致地排列在緩坡上。溝里四處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
穿過漫長的葡萄架,我們來到阿凡提故居前。阿凡提是維吾爾族民間傳說中的人物,他頭戴一頂民族花帽,背朝前臉朝后地騎著一頭小毛驢,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嘲笑那些假仁假義的人,這些人在自己為了欺騙而制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護下,吸干了窮人的血。
游客中有人低聲質(zhì)疑:“阿凡提是否確有其人?”大門左邊的《阿凡提故居簡介》則言之鑿鑿:這位樂觀、幽默、機智的民族達人,就出生在這個名叫達甫散蓋村的古老村落里。他出生于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在吐魯番王、巴依、富商、宗教對百姓的種種欺詐壓迫和殘酷剝削下,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阿凡提對百姓的遭遇感到深深同情,對剝削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不滿,于是便勇敢地站出來與黑暗勢力做斗爭。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銳利無比的語言,在幽默的玩笑中,無情地諷刺統(tǒng)治階級,為老百姓伸張正義。
阿凡提是出色的民間創(chuàng)作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阿凡提故居破舊簡陋至極,而與其相鄰的富豪家則金碧輝煌,天壤之別讓人感慨不已。
先游葡萄溝,后去坎兒井。兩個地方都是葡萄成林,綠海一片,家家戶戶的園子、院落里都是葡萄架,架下清蔭,可與槐下清蔭媲美。葡萄果期8—9 月,我們參觀時,已經(jīng)采摘完畢。要不然,成熟的葡萄一串串吊下來,賞心悅目,伸手可觸,何等愜意。
葡萄藤入冬前,須埋入地下防凍,而此項勞作工程量巨大,季節(jié)不等人,每年這個時候,就會有解放軍戰(zhàn)士前來幫忙,以解駐地農(nóng)戶的燃眉之急。軍民魚水情深,由此可見一斑。
葡萄溝邊有極清澈的水以很急的速度流下來,水流也挺大,這是天山上的雪水??矁壕畡t是從地下引滲水,據(jù)說有1500 多條,總長有5000 千米以上,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被稱為“地下運河”。它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翱矁骸奔淳ǎ钱?shù)厝嗣裎諆?nèi)地“井渠法”創(chuàng)造的,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若無天山及坎兒井,吐魯番根本不可能成為“富饒的土地”,居民也就根本無法生存。
路邊有葡萄晾房,磚頭鏤空砌成。葡萄晾房是吐魯番的一大景觀,在戈壁,在田野,在村莊,乃至村民的房屋上到處都可以看見或三五成群,或獨處一隅的葡萄晾房。晾房遍及整個吐魯番盆地,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一色土黃、新穎奇妙、蔚為壯觀,自成風景。一樣的模樣,一樣的風格,同一個目的,同一個夢想,那就是釀造甜蜜。
一顆顆干縮的葡萄粒,記載著時間的腳步。雖說它從入住晾房到涅槃成干果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但儲滿甜蜜的晾房與整個流蜜的過程,則給予了人們久遠的記憶。
在返回烏市途中,我再次回望葡萄溝,看到正在辛勤勞作的身影,浮想聯(lián)翩。正是這空曠、悠遠、包容的戈壁,靜謐、安寧、層疊的盆地,造就了吐魯番的神奇,養(yǎng)育了種植葡萄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