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濛逸 劉恒新
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表征、溯因和破解策略
先濛逸1劉恒新2
(1. 四川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成都 610066; 2. 四川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四川成都 610066)
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呈現出唯心主義、娛樂主義、功利主義、虛無主義等樣態(tài)。它是現實生活內部矛盾、網絡社會環(huán)境、亞文化和消費主義四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產物。為了解決該問題,國家和政府要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黨組織和共青團要重視網絡空間的宣傳工作,高校要堅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大學生要加強主體自覺性。
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要貼近大學生思想實際,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促進大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fā)展。此外,《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也強調,要紓解青年群體的負面情緒,引導青年群體形成正確認知。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作為網絡社會空間廣泛傳播的消極情緒,對大學生群體的認知產生不良影響,諸如助長頹廢懶惰行為、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等。因此,有必要正確審視其內涵,廓清思想迷霧,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增進價值認同。這既是回應黨和國家對青年群體的時代關切,也是堅持以人為本,從大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學界對于“低欲望躺平主義”的研究分為兩種:一是將其納入亞文化的框架,分析其產生的社會根源和帶來的危害,以相雅芳[1]、宋德孝[2]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低欲望躺平主義”由宋德孝首次提出;二是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比分析,以覃鑫淵[3]、張晶[4]為代表,是為數不多的關注到了“低欲望躺平主義”對奮斗精神、勞動精神造成沖擊的學者。此外,胡銳軍首次關注到大學生這一群體的“躺平”心態(tài)[5]。從學界已有的研究來看,一方面,從“躺平”到“躺平主義”再到“低欲望躺平主義”,語詞的不斷深化,反映了對“躺平”這個概念本身不斷深入認識的過程。“低欲望躺平主義”這一語詞越發(fā)明顯地揭示了高需求與低滿足之間的矛盾,以及非主流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另一方面,從青年群體到大學生群體的細化,則是突顯了大學生群體在青年群體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將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卻很少。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群體的“低欲望躺平主義”展開研究,更好地引導大學生群體正確對待“低欲望躺平主義”,使大學生群體形成正確認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低欲望躺平主義”回避世界的客觀性,采取忽視現實客觀性的辦法應對生活困境,弱化了大學生的主體性,窄化了大學生精神生活的范圍。一是片面強調個人主觀意志,忽視了客觀世界是獨立于人存在的。人是對象性的存在物,在面對對象性世界時,只有通過改造世界,才能確證自身力量。馬克思指出:“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盵6]147大學生如何對待自我精神世界,采取怎樣的行動,也就形成怎樣的精神生活。在“低欲望躺平主義”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在面對人生困境時,以“躺平”的姿勢來解決困難。“躺平”實質上是回避現實困難的解決方式。二是片面強調個人自由,忽視了勞動對于人發(fā)展的重要性?!暗陀善街髁x”認為拒絕社會勞動,就可以逃離社會勞動分工體系,從而人就可以避免被資本剝削的命運。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指出了在私有制下,工人與自我、他人、類本質、勞動產品相異化的特征。他進一步指出了這種條件下勞動的性質,“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生命本身僅僅表現為生活的手段?!盵6]56“低欲望躺平主義”看到了私有制下勞動帶來人自身異化的危機,表達出人追求自由的愿望。但是,抵抗異化命運的手段卻是降低生活標準,將人的生存邊緣化。這實際上是另一種程度上的異化,這表現出“低欲望躺平主義”對現實困境的妥協(xié)性。
“低欲望躺平主義”倡導大學生以娛樂主義的方式對待人生,消解了人生的嚴肅性,弱化了精神生活對物質生活的超越向度。一是“低欲望躺平主義”以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表現出對“躺平”消極姿態(tài)的欣賞。人區(qū)別于動物,“躺平”并沒有表現出人的獨立精神,以及為實現人生理想不懈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它更多展現的是人休閑、娛樂、放松的姿態(tài)??ㄎ鳡栔赋觯骸叭吮恍Q為應當是不斷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查問和審視他的生存狀況的存在物?!盵7]11人作為時時刻刻都要反思本體存在的精神性動物,勢必要以獨立的姿態(tài)面對世界與自我,以奮進的精神面貌來處理人生過程中的困難。人生活于當下,又不屬于當下,而是在反思現實生活中,不斷走向理想世界,而“躺平”這種休憩的姿態(tài)是人生過程中的一種補償,休憩之后仍需要“站起來”。由此反觀“低欲望躺平主義”,它不鼓勵人對物質生活反思,倡導安于現狀,宣布人與現實世界是直接統(tǒng)一的。馬克思指出:“動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qū)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盵6]56二是“低欲望躺平主義”將精神上的愉悅歸結為占有物的快樂,對于愉悅的追求,呈現出庸俗化、泛娛樂化的特征。一方面,“低欲望”意味著低消費,是對消費主義的抵抗,是其合理性的體現;另一方面,它又無法完全拒絕消費主義的誘惑,接受了消費主義將物的占有作為衡量人的尺度。部分大學生追逐奢侈品,過度追求生活精致化,支持超前消費,并且將商品消費視作是身份的象征,正是這一觀念的體現。
“低欲望躺平主義”反映了大學生精神生活趨利的特征,即大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不是出于精神愉悅的需要,而是為了滿足升學、就業(yè)的功利化目標。一方面,大學生為了升學、就業(yè),出于提升自我競爭力的考慮,進行功利化學習,是有其合理性的,尤其是在就業(yè)方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就業(yè)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大學生為了提升自我價值,尋求更好的就業(yè)崗位而不斷學習,尋求自身的物質利益,這是無可厚非的。另一方面,從側面說明了大學生的精神活動還停留在利己性質層面,還不是出于滿足精神享受、愉悅的需要。因為教育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不應該僅僅是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對于個人存在、發(fā)展應有更深遠的意義。這反映出大學生將自我價值看作是物的價值觀,人的價值表現為商品的交換價值。弗洛姆指出:“在這種傾向中,人體驗到自己是一件可以在市場上成功地被他人雇用的東西?!盵8]115功利主義價值觀表現了人的自我價值依賴于他者,而不是自己。對此,弗洛姆進一步指出:“很顯然,他的自我價值感總是依賴于自身之外的因素,受制于反復無常的市場判斷標準;而市場決定人的價值的方式就像它決定商品價值的方式一樣。”[8]116只有采取符合人性的方式、符合人的感覺的形式來對待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時,大學生的精神活動才會成為真正的自主性活動。正如馬克思所指:“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義性質,而自然界失去了自己的純粹的有用性,因為效用成了人的效用?!盵9]82
“低欲望躺平主義”對于國家、民族和社會事務持疏離的態(tài)度。一是部分大學生對于國家事務漠不關心,缺乏基本的政治素養(yǎng)。歷史虛無主義的出現,表現出部分大學生對于國家歷史事物的非理性認識,也暴露出其政治素養(yǎng)的不足。此外,部分大學生對國家之間的關系采取調侃的態(tài)度,也是對國際關系非理性認識的表現。二是部分大學生對于國家、民族的認同存在偏移。胡銳軍指出,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部分大學生采取“躺平”態(tài)度,即對抹黑國家、歷史的行為采取沉默的態(tài)度[5]?!暗陀善街髁x”是佛系文化的新樣態(tài),是主張對一切事物采取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疤善健币馕吨鴳B(tài)度曖昧,對于事物的判斷沒有明晰的觀點。這種妥協(xié)式的態(tài)度在國家大事面前,實質上是政治認同感的偏移,沒有意識到個人與國家之間是一體的。
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產生有其現實根源。首先,實現個人理想目標與嚴峻就業(yè)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催生焦慮情緒,使得大學生群體幸福感較低。一方面,大學生群體對于未來有著較高的期待,希望通過自身奮斗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使得大學生屢屢受挫。造成這種結果的客觀原因是市場需要的人才與勞動力的結構不完全匹配。不同行業(yè)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不同,有的行業(yè)出現勞動力過剩,而有的則是勞動力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市場對于人才的需要是變動的,問題在于勞動力的供給能否緊跟上市場的需求變動情況。在主觀方面,社會不良風氣也在發(fā)揮負面影響,諸如按照金錢的標準衡量個人成功與否,用人單位將是否畢業(yè)于名牌大學作為招聘篩選的條件,女大學生因為要承擔生育職能就業(yè)受到歧視等問題,以及大學生的非理性擇業(yè)觀也有所影響,認為工作要體面,臟活、累活不能體現個人價值等。其次,旺盛的需求與有限的收入之間的矛盾,帶來較低的滿足感。一方面,大學生群體在學習、生活、娛樂等多個方面都具有旺盛的需求。大學生群體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呈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家庭支持。加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由于初入職場,還沒有積累起足夠的個人經驗和能力,薪資處在一個較低水平,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只能降低個人需求欲望。在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大學生群體生存性壓力倍感而生。
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是大學生“宅”現象與網絡依賴綜合作用下的產物。首先,網絡空間信息以碎片化方式呈現,隨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出現了過剩。大學生是網絡社會當中的主要群體,他們活躍于網絡空間各處,在上面瀏覽信息、發(fā)表評論等。大學生在一天當中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信息過剩情況下,總是有新的消息推送,有更多的內容等待閱讀。這種狀態(tài)下,大學生精神狀態(tài)呈現高度繁忙、緊繃狀態(tài),沒有辦法穩(wěn)定下來,無法得到休息。如果大學生忽視現下生活的實踐,拒絕走出網絡空間,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網絡上,整個人就會呈現出一種頹廢狀態(tài)。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精神上的疲憊感。二是算法機制下助長網絡成癮,帶來自我疏離化。算法機制加深了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中的沉溺和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疏遠。算法機制通過不斷推送個人感興趣的內容,提升了網絡社會對人的吸引力。部分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易于沉溺其中難以自拔,尤其是智能手機、網絡高度普及,加劇了對網絡社會的依賴,手機儼然成為了人體延伸的一部分。這種具有成癮跡象的行為,對大學生身體和心理造成負面影響,使其難以形成陽光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
隨著網絡空間不斷發(fā)展,亞文化作為一種與主流文化相區(qū)別的文化形式迅速傳播開來。諸如粉圈文化、佛系文化、喪文化等,都是亞文化當中的典型代表。以佛系文化為例,這是一種具有享樂主義的文化樣態(tài)。一方面,它宣揚面對困難要學會冷靜處理,即“佛系”一點,意思是不要將挫折看成人生的失敗,人生還有很多出彩的機會。這對于個人發(fā)展起到了肯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宣揚對待世間一切事物,都要持無所謂態(tài)度,即人生的虛無主義觀念,這樣人就不會有煩惱。如果大學生群體對此不進行冷靜審視,將其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區(qū)分開來,就很容易受到價值觀誤導。反觀“低欲望躺平主義”,它正是大學生群體在吸收了亞文化中多元價值觀后的產物,它將“佛系”“喪”文化中的負面因素深化,催生出“低欲望”,在行動上表現出“躺平”。此外大學生在分享有關“低欲望躺平主義”的網絡表情包、語詞時,能夠受到亞文化社群的認同,會產生愉悅感。分享文化符號的行為不僅緩解了現實生活中的壓力,也帶來了對自我身份主體的認可,使得大學生個體對此產生了心理上的依賴。由于心理依賴,以及主流價值觀在亞文化語境中的缺場,這使得“低欲望躺平主義”迅速獲得大學生的群體認同。加之,部分大學生群體對此不加以理性反思,沒有意識到“低欲望躺平主義”的真實內涵,潛移默化地認同了“低欲望躺平主義”價值觀。
消費主義下,商業(yè)媒體進行情緒生產,使得“躺平”一詞快速傳播,為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產生提供傳播條件。將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放置于市場經濟考量,就會發(fā)現它不單單是一種文化現象,它也是被消費主義裹挾下的情緒再生產,使得它固有的文化含義逐漸泛化。從“躺平”被不同情境下的使用來講,它變得人人都可以解讀,無時無刻都在被建構。“低欲望躺平主義”是大學生基于“躺平”語詞大規(guī)模傳播條件下的再度建構。它代表了大學生群體特有的情緒表達,諸如對學習壓力的宣泄、對就業(yè)形勢的擔憂等。商業(yè)媒體生產邏輯助推了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傳播,也間接地把焦慮的情緒進行放大。實際上,對于商業(yè)媒體來說,這種能夠激起大學生群體情緒的語詞,已經成為了他們生產的資源。從早年不良媒體煽動情緒開始,就已經證明了吸引大學生群體閱讀欲望的關鍵因素,是情緒的喚醒。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躺平”一詞,在網絡社會空間當中,呈現出高度集中爆發(fā)的狀態(tài)。盡管“躺平”一詞會隨著熱度的下降而逐漸被商業(yè)媒體所拋棄,但商業(yè)媒體不缺乏生產情緒的資源。諸如最近興起的“擺爛”一詞,就是從“躺平”一詞升級而來。實際上,它則是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社會心態(tài)的延續(xù),只不過采用了另外一種形式。究其根本,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是大學生群體情緒表達與商業(yè)媒體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要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yè)服務,積極推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是民生之本,只有解決了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紓解大學生群體的消極社會心態(tài)。就業(yè)事關大學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實現大學生價值認同的重要途徑。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出現,究其根本是大學生群體面臨生存與發(fā)展困境在社會意識層面上的反映。這就要求國家必須重視大學生就業(yè)問題,關注大學生群體發(fā)展。
其次,加強網絡社會空間治理,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氛圍。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出現反映了大學生群體的困惑。對待這樣的社會心態(tài),既不能無限夸大,也不能直接忽視,更不能被不良媒體肆意消費和傳播,避免大學生群體焦慮感更加泛化。這就要依靠國家及時疏導大學生群體的情緒,引導社會輿論,加強對商業(yè)媒體的監(jiān)管,督促商業(yè)媒體承擔社會責任。國家要加強對網絡文化的引導,對不良網絡文化進行廓清。尤其是隨著網絡直播的發(fā)展,網紅群體帶來的各種道德問題層出不窮,影響了社會風氣,不利于培育大學生群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首先,黨組織和共青團要不斷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方式,利用新媒體擴大自身影響力。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意味著要關注新的宣傳方式,諸如短視頻、直播等形式的出現,為更新宣傳方式提供了借鑒意義。要關注大學生活躍的主流平臺,諸如抖音、快手、B站等,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更新宣傳方式的目的在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空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占領網絡空間,不能缺場。許多不良思潮的傳播,正是基于自說自話,缺少主流價值觀對其正面的審視和回應,才有了滋生的空間。
其次,黨組織和共青團要在內容上回應大學生群體的熱點問題,拉近與大學生的心理距離。這就要求黨組織和共青團要積極關注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tài),做出正面回應,與大學生群體進行網絡互動。網絡社會呈現出扁平化的組織方式,為思想宣傳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它更加凸顯了個人興趣、愛好的因素,又帶來了新的“圈層化”傾向。一種價值觀一旦被排斥,就難以進入個體的視域當中,所以要堅持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減少大學生逆反心理,獲得大學生群體的自覺認同。
首先,高校要將黨史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產生,說明了大學生群體對奮斗精神、勞動精神存在疏離。堅持黨史教育的意義在于,弘揚黨的奮斗精神、勞動精神,讓大學生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審視自我,對自我進行正確定位,認清自己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責任和使命。黨史教育既是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也是發(fā)揮以文化人的重要方法。黨的歷史是一部關于紅色文化的歷史,它記載了無數英雄烈士的革命事跡,對大學生起著榜樣模范作用。
其次,高校要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是一種負面的消極情緒。隨著社會進程的加快,生活節(jié)奏變快,大學生群體難免會出現浮躁的社會心態(tài)。高校要為大學生群體提供紓解通道,完善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對大學生群體進行定期的心理關懷。由于大學生群體日常生活的各種事務是通過輔導員進行處理的,因此要注重輔導員崗位的建設和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
首先,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暗陀善街髁x”的出現反映的是大學生遇到挫折時的心理狀態(tài)。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先輩們經歷了諸多艱難萬險,也沒能壓垮??朔щy的關鍵在于理想信念堅不堅定,意志力強不強。當代大學生群體固然有其面臨的特殊困境,但一味消極回避并不是科學的處理辦法。因此,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大學生要自覺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上的“鈣”,認識到我國正處于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需要自身不斷努力奮斗,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當中。
其次,大學生要將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努力增長知識和才干,抵御各種急功近利的錯誤思想觀念。大學生要自覺將真理探索作為學習的目標和任務,警惕“讀書無用”論。大學生要意識到讀書是為了提升個人修養(yǎng),明辨是非,而不是為了追名逐利。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沉下心來閱讀經典,在經典著作當中培育主體自覺、反思自我和觀察社會。尤其是在網絡社會快速發(fā)展之下,網絡空間的各種書籍數不勝數,質量良莠不齊,更加突出大學生閱讀經典的重要性,要求大學生不斷提升媒體素養(yǎng),處理好線上和線下的關系,以辯證、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網絡空間當中的各種觀點,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出現,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在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自我關系方面的困惑,實際上是當代大學生對于自我成長、未來發(fā)展的時代焦慮。由于大學生思想觀念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加之網絡負面亞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低欲望躺平主義”蔓延。高校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應當加強大學生心理引導,紓解其負面情緒,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相融合??傊?,大學生“低欲望躺平主義”的出現有其復雜的社會因素、特定的時代背景,引導大學生摒棄“低欲望躺平主義”,將個人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有之義。
[1] 相雅芳. 祛魅與重構: “躺平文化”的社會根源及文化反思[J]. 新疆社會科學, 2021(05): 146-152+164.
[2] 宋德孝, 別楊楊. “低欲望躺平主義”的本質、危害及其超越——基于當代青年多元需求的分析視角[J]. 中國青年研究, 2022(02): 22-29.
[3] 覃鑫淵, 代玉啟. “內卷”“佛系”到“躺平”——從社會心態(tài)變遷看青年奮斗精神培育[J]. 中國青年研究, 2022 (02): 5-13.
[4] 張晶, 秦在東. 當代青年的勞動價值觀危機及破解理路[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01): 98-103.
[5] 胡銳軍. 大學生“躺平”心態(tài)的文化根源及其矯治路徑分析[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2(01): 56-64.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7] 恩斯特·卡西爾. 人論: 人類文化哲學導引[M].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
[8] 弗洛姆. 健全的社會[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
[9] 馬克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0] 馬中紅. “躺平”: 抵御深度異化的另類姿勢[J]. 探索與爭鳴, 2021(12): 54-62+178.
[11] 胡家保. 大學生網絡化生存異化現象及其對策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67-70.
[12] 許紀霖. 躺平: 代際沖突下的“后浪”文化[J]. 探索與爭鳴, 2021(12): 8-11.
[13] 侯振中. “躺平”亞文化的生成及反思[J]. 人民論壇, 2021(35): 123-125.
[14] 徐振華. 躺平之維: 躺平文化的話語表征與省思辯證[J]. 新疆社會科學, 2021(05): 139-145.
[15] 陳友華, 曹云鶴. “躺平”: 興起、形成機制與社會后果[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09): 181-192.
[16] 令小雄, 李春麗. “躺平主義”的文化構境、敘事癥候及應對策略[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02): 124-139.
[17] 卜建華, 呂慧子. “躺平”群體產生的現實因素及破解策略[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2(10): 29-32.
[18] 高山, 吳金煌. 青年“躺平”現象的樣態(tài)透析與應對之策[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2(10): 25-28.
[19] 馬超, 王巖. “躺平主義”的群像特征、時代成因及其應對策略[J]. 思想理論教育, 2022(04): 107-111.
[20] 林龍飛, 高延雷. “躺平青年”: 一個結構性困境的解釋[J]. 中國青年研究, 2021(10): 78-84.
[21] 李蘇, 潘金剛. 全媒體時代青年亞文化中的現代犬儒主義傾向及其消解策略[J]. 理論導刊, 2022(05): 122-128.
[22] 徐振華. 躺平之維: 躺平文化的話語表征與省思辯證[J]. 新疆社會科學, 2021(05): 139-145.
The Manifesta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Low Desire ‘Lying Flat’ Doctrin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XIAN Mengyi1,LIU Hengxin2
(1. College of Marxism,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Sichuan,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Sichuan, China)
The “l(fā)ow desire ‘lying flat’ doctr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s the form of idealism, entertainment, utilitarianism and nihilism,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real life, the network social environment, subculture and consumeris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rtyorganizations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paganda work in cyberspace,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main position of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s, low desire “l(fā)ying flat” doctrin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2-4860(2023)03-0088-06
2022-06-14
2022-08-13
先濛逸(1997-),女,漢族,四川瀘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劉恒新(1966-),男,土家族,重慶酉陽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感謝匿名審稿人對本文的建議,作者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