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素芳
《理解為先單元教學設計實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工具書》為我們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書是美國中小學科研專家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的研究應用成果形成的作品,對正在實施單元教學的一線教師有很大的幫助。
關于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書本翻譯是理解為先教學設計模式,是通過教學設計去達到理解這個預設的目的,這種教學設計是目標先行的。
關于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所謂的逆向設計,還是與傳統(tǒng)的正向設計相對而言的,逆向設計要求設計者從目標出發(fā),并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去設計前面的環(huán)節(jié)。本書提出了“明確預期學習結果”“確定恰當評估方法”“規(guī)劃相關教學過程”三階段教學設計步驟。這個設計和翻轉課堂有很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在目標設定這一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有的時候不是教學目標,而是教學理想,包括我們常用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一節(jié)課要承載很多的任務,要達到各種目標,至于最終有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似乎又有點說不清,因為沒有評價是否達成目標的標準,所以更像是一個理想。
關于理解。本書提出“理解”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意義建構活動,就是學生能主動構建新知與舊知間的關系,運用已知內(nèi)容,從新信息中創(chuàng)生意義,經(jīng)由推斷與聯(lián)系得到深層次的理解;二為學習遷移活動,即學生能主動將理解、知識、技能等有機地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并逐步減弱或者避免相應的指導與提示,直到完全不需他人的扶持。理解主要包括了解釋、運用、應用、洞察、移情、自知六個方面。
關于評估。診斷性評估一般發(fā)生在教學之前,它可以檢查學生的原有知識并確定學生的誤解、興趣或?qū)W習風格偏好。診斷性評估可以為教師提供相關信息,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差異化教學。診斷性評估是非常必要的,不僅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更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程度有一個了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由診斷性評估激發(fā)的,他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同學有差距,或者原先以為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實際上并沒有掌握。
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持續(xù)性的評估,能夠為指導教育提供信息,從而提高教育的質(zhì)量和效果。形成性評估分成正式評估與非正式評估,具體來說就是測試、口頭提問、觀察和對初步成果進行評審。形成性評估應做好全過程評價,實時評估。如果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那么紙筆測試或通常意義上的考試就可以是有效評估。但涉及到深度理解的時候,單靠紙筆測試顯然是不夠的,沒有辦法讓教師掌握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涉及到核心觀點和持續(xù)理解的,要用表現(xiàn)任務和項目去促成有效的評估,這樣的評估是復雜的、開放的,也是真實的。
在UbD 理解為先單元教學設計理念的指導下,著眼于課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遵循哪些原則?首先,我們要問的是:“到底為什么要讓學生學?”也就是說,教學要追溯長期的目標,最終是為了學生能解決真實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考慮本單元的預期結果。以預期結果為導向,逆向推進設計,逆向設計是UbD 設計中一種逆向設計方式。以下將以七年級下冊“天下家國”單元為例,按照UbD 的單頁模板形式進行總體的單元教學設計。
參照目標: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單元文本閱讀和資料搜集,結合自身經(jīng)歷,理解家國情懷的內(nèi)涵;積累從古至今豐富的愛國故事,典型事例,浸潤濡染,激發(fā)自身的愛國熱情;在真實情境下,利用豐富的事例和語言形式,抒發(fā)愛國情感。
理解:學生將理解——不同時代背景不同人生境遇中的家國情懷表現(xiàn);不同的文體運用不同的手法表達情感的效果;當代看到家國情懷內(nèi)涵是什么。
基本問題:黃河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是什么?中華民族精神象征性的事物還有哪些?紅軍長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否有必要?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什么樣的人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最可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面對敵人的入侵,國土的淪喪,愛國青年可以做什么?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有著怎樣的歷史傳承?花木蘭的故事為什么會被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將其傳播,成為一個文化符號?
表現(xiàn)任務:當代青年應該如何愛國?你是一名當代中學生,你看了愛國主義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后,想了解中華民族更多的從古至今的愛國故事。了解這些故事后,你想寫一篇演講稿,通過演講的方式,讓同學們共情并深刻理解愛國的意義。
其他證據(jù):(1)文章——除五篇課文外,收集的經(jīng)典愛國主義詩歌和文章。(2)話劇——選擇其中的一篇或幾篇,改編成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3)測驗——在課程單元期間,進行兩次基礎知識檢測,一次診斷性檢測,一次總結性檢測。(4)演講——演講稿創(chuàng)作,演講。
學習活動:(1)介紹基本問題及最終的任務及評價方法。(2)進行朗誦比賽,熟悉文本,打分評價。(3)探究型閱讀,家國情懷的深層理解。(4)話劇表演,將文章改編為話劇并表演。(5)寫作演講稿《當代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講評比。(6)單元測試。
主要由教師從教學過程和達到的教學目標進行逐層反思。
UbD 思想對單元化學課程設計的促進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層面:以終為始,逆向設計,推動了教學評一體;理念、框架、流程、工具具有系統(tǒng)、完整、可操作性,有利于化學學科基本素養(yǎng)培養(yǎng);Ubd 設計的連續(xù)性、整體性,有利于學生們對知識點理解和應用,使知識得到有效地遷移。UbD 中提出了多種評估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場景中,通過教學反饋、教學資源等,進行優(yōu)化調(diào)整、優(yōu)化整合。老師通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教學內(nèi)容、大單元教學進行全方位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優(yōu)化,使大單元教學更加科學、可持續(xù)化、合理化、規(guī)范化。
這個單元的設計過程中,將活動和評價有機結合在一起,同時又始終圍繞一開始的目標設定。比如學生通過收集的經(jīng)典愛國主義詩歌和文章,加大了閱讀量和積累量,同時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進行朗誦比賽,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熟悉文本,深入理解文本,通比賽的形式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評和互相督促。演講稿的寫作將閱讀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將寫作和口語表達聯(lián)系起來,將這樣的形式與單元的主題聯(lián)系起來,解決了真實情境中存在的真實問題。
綜上所述,UbD 教學設計能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從而推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