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東北移民城鎮(zhèn)的興起

2023-03-04 03:13:04高智林
新楚文化 2023年36期
關鍵詞:清代

【摘要】呼蘭地區(qū)位于我國東北的松嫩平原上,自然地理條件優(yōu)越,適宜發(fā)展耕作農業(yè)。清初呼蘭受封禁政策的影響,地廣人稀??登觊g關內人地矛盾尖銳,清廷遂開始展邊移民,呼蘭地區(qū)成為移民的理想地點。自乾隆朝始,清廷共向呼蘭地區(qū)移民數次,移民屯墾不僅使得呼蘭地區(qū)的人口和糧食產量大大增加,成為黑龍江地區(qū)一處繁華地帶,對呼蘭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并為清末呼蘭地區(qū)的移民屯墾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清代;呼蘭地區(qū);移民屯墾

【中圖分類號】K248;K2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36-001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6.003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趁關內混亂之機,奪取了中央政權。遷都北京后,清廷把遼東地區(qū)的絕大多數人口遷往京畿地區(qū),東北地區(qū)的人口數量進入一個低谷時期。隨著清政權在中原的統(tǒng)治基本穩(wěn)定,統(tǒng)治者逐步認識到東北地區(qū)政治國防上的重要地位。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開始調整政策,鼓勵向遼東地區(qū)移民開墾,在一系列積極政策的刺激下,大批民眾紛紛涌入盛京地區(qū)。移民政策實行的數十年間,遼沈地區(qū)不斷有移民遷入墾荒,民地增長的加速度越來越快,而土地總量有限,民地就會擠壓旗人土地的增長空間,對其壟斷地位提出挑戰(zhàn),這是清廷不愿發(fā)生的事情。但是政府采取的“展皇邊”及封禁等針對外來移民的政策都收效甚微。清廷遂考慮以“狹鄉(xiāng)”向“寬鄉(xiāng)”的移民方式來滿足旗人發(fā)展的要求,邊外地廣人稀的呼蘭地區(qū)就是遷移這些旗人的理想場所。

呼蘭地區(qū)即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帶,位于黑龍江地區(qū)南部呼蘭河下游廣袤的松嫩平原上。境內流經的河流有松花江、呼蘭河、漂河等,水資源豐富。地勢北高南低,河流由北部山嶺向南而下,形成肥沃平坦的沖積平原,適宜大規(guī)模農業(yè)耕作。雖然每年適合谷物播種的時間短,但農作物的生長速度快,加之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呼蘭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黑龍江省精華全在呼蘭一隅,地氣和煖,土地膏沃,為關外所艷稱?!盵1]73呼蘭地區(qū)的豐腴很早就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在清朝初年便開始呼蘭的開發(fā)建設。

一、康熙、雍正年間清廷于呼蘭地區(qū)進行的屯墾嘗試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雅克薩之戰(zhàn)爆發(fā),清廷從黑龍江地區(qū)調撥軍隊糧草支援前線。但黑龍江此前實行封禁,開墾土地甚少,出產糧食無法供給前線,異地調運軍糧又費時費力??滴醵迥辏?686年),清廷便調官兵于墨爾根、呼蘭等處駐防。呼蘭駐軍的糧草雖由邊內供給,但清廷鼓勵官兵就地墾荒。此時墾荒規(guī)模雖然較小,但糧食收成不錯,也使呼蘭地區(qū)得到了初步開發(fā)。

雍正十二年(1734年),黑龍江將軍卓爾海上奏請求在呼蘭地區(qū)加派駐軍以防止流民偷盜人參東珠,“(呼蘭)偷盜人參之弊,難于查察,請于白都納、打牲、瓜爾察挑兵一百八十名,齊齊哈爾城舊兵內挑選三百二十名,駐劄其地?!盵2]為解決糧草問題,駐軍加大了墾荒規(guī)模。經過數年經營,呼蘭地區(qū)的墾荒事業(yè)卓有成效,糧食出產不僅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每年所剩糧食還可設倉儲存?zhèn)溆谩?/p>

康熙雍正年間呼蘭地區(qū)的墾荒多以軍屯的形式進行,其目的主要是滿足軍需,增強邊境防衛(wèi)。雖然此時屯墾規(guī)模較小,卻是清廷于呼蘭地區(qū)屯墾的首次試驗,其良好成果堅定了清廷開發(fā)呼蘭地區(qū)的信心。

二、乾隆年間清廷向呼蘭地區(qū)進行的大規(guī)模移民屯墾

乾隆朝時人口迅速膨脹,邊內人地矛盾尖銳,清廷遂考慮向邊外移民。呼蘭地區(qū)地廣人稀,加之有前朝屯墾的良好效果,成為移民的理想地點。乾隆二年(1737年),清廷于呼蘭地方設立官莊,將盛京地區(qū)的八旗戶移往呼蘭,“盛京將軍于八旗開戶人內,選能種地壯丁四百名,攜帶家口前往開墾……共設官莊四十所?!盵3]對于遷往呼蘭地區(qū)的民眾,清廷給予一定的扶持幫助,移民每丁給碾磨銀五兩,隨遷家人各給整備行裝銀二兩,并于沿途給予口糧,撥發(fā)車輛船只送至呼蘭,“初至呼蘭,每丁給冬衣夏帽。其家大口每月給糧二斗四升九合,小口半之。每開墾地六畝,給耔種二斗……”[3],并委撥當地官員采木造屋,這樣移民就具備了基本的生存條件。移民在賦稅上也享有一定優(yōu)惠,清廷允許他們第一年賦稅全免,第二年交納半額,第三年正常交稅。乾隆二年的這次移民共設屯莊四十所,規(guī)模較大,推動了呼蘭地區(qū)的進一步開發(fā),清廷令“盛京將軍于八旗開戶人內,再查有愿往呼蘭墾種官地之人,應增設官莊若干,再議具奏?!盵3]

乾隆六年(1741年)時,呼蘭地區(qū)人口增多,清廷增設新的官莊,“呼蘭地方寬衍,可設官莊之處尚多,應將前設四十官莊內、閑丁一百三十八名選擇五十名,增設官莊五所,撥地開墾?!盵3]新設官莊內的屯丁每人給地六十畝,耕牛稻種等物資均照乾隆二年例供給,并撥發(fā)銀兩令其自行蓋造房屋。乾隆八年(1743年),黑龍江將軍博第上疏稱“呼蘭溫得亨山并都爾圖一帶,地廣土饒,水草佳美,請安設官莊五座?!盵4]清廷準奏,命盛京將軍于當地旗戶中,選擇善于農墾的壯丁五十名移往呼蘭,增設官莊五座,賞給移民的銀兩、農種器具等一如舊例。乾隆十年(1745年)時,黑龍江地區(qū)閑散流民增多,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戶部郎中福明安建議將他們移往呼蘭,“現在各城壯年閑散,計有五千余名,若不早謀生計,將來必至窮乏。呼蘭有地可耕,請照雍正十三年將奉天開戶旗人、移屯呼蘭設立官莊之例,酌借賣米銀兩,令往耕種?!盵1]68當地官員上奏呼蘭之東佛忒喜蘇蘇地方有地徑二百余里可供屯墾。清廷遂令將這些流民移往呼蘭之東屯墾,“其佛忒喜蘇蘇地方雖列次等,而距該處旗人尚不甚遠,以之移駐屯墾,亦足資生。”[4]并撥發(fā)銀兩、農種器具。乾隆十年后,呼蘭地區(qū)墾殖事業(yè)發(fā)展穩(wěn)定,只乾隆十六年(1751年)時呼蘭溫德亨山地區(qū)的八座官莊因受水災,農地不堪耕種,遂裁撤官莊將民眾移往別處。

總體來說,乾隆時期是呼蘭移民社會興起之時,官莊數量逐年上升,福明安曾上奏“呼蘭千里膏腴,可以大興屯田。請以奉天開檔之人,每年酌立屯莊十余座?!彪m然呼蘭每年實際新設官莊不及十余所,但其數量還是在穩(wěn)步增加。在乾隆朝大規(guī)模移民之前,呼蘭地區(qū)地廣人稀,原住民以駐扎軍戶和一些游牧部落為主,從事耕種的民眾較少,人口共計千余。從乾隆二年開始,移民涌入呼蘭地區(qū),早期移民大致可以分為八旗官屯戶和旗籍之外的流民這兩種類型。雖然兩種移民在民籍、開墾政策上有很大差異,但是它們的數量在呼蘭社會興起的百余年間都呈現上升趨勢。

最早來到呼蘭地區(qū)的移民是編入官屯的八旗戶。因清廷優(yōu)厚的移民政策,旗戶們獲得了較好的生存條件,加之清廷陸續(xù)在呼蘭地區(qū)新設官莊移入旗民,因而旗戶在當地民眾數量中占比最高。此外呼蘭社會中還存在著廣大的流民群體。咸豐朝以前,黑龍江地區(qū)實行封禁政策,關外流民因生計所迫私自潛入呼蘭地區(qū)。隨著呼蘭官屯規(guī)模壯大,產生了較大的勞動力需求,便招募流民來此從事農耕,“呼蘭旗營官莊利其工勤而值賤也,往往收為賃傭?!盵5]222隨著時間發(fā)展,流民不再滿足于屯莊內部耕作,開始私自開墾官莊外荒地。咸豐九年(1859年),黑龍江將軍特普欽曾對呼蘭墾荒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呼蘭私墾土地已達8萬余畝,私墾流民2500余人。據此情況,清廷決定調整封禁政策,在呼蘭地區(qū)進行大面積的招商開墾,使得大量關外移民涌入呼蘭,民戶數量持續(xù)增長。

三、早期移民墾荒對呼蘭地區(qū)產生的影響

經過清代前中期的移民開發(fā),呼蘭地區(qū)的人口數量迅速增加,不僅使當地耕作農業(yè)迅速發(fā)展,糧食產量居黑龍江地區(qū)前列,而且對呼蘭地區(qū)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移民遷入推動呼蘭地區(qū)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

隨著呼蘭地區(qū)的人口不斷增加,其舊有的行政管理體制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乾隆元年(1736年)清廷移八旗駐防呼蘭,建立旗署城守尉衙門,實行軍政合一的八旗管理體制,旗署掌管境內各項事務,下設屯官、倉官等分司。其中屯官于乾隆二年(1737年)設立,其職能為“掌官莊四十屯丁戶詞訟租賦事宜”[6]86。在呼蘭剛剛興起之時,八旗移民數量有限,這種單一管理體制還是有效的。但隨著移民數量增多,特別是咸豐年間大批關外移民的到來,使得旗人與民戶之間圍繞土地、習俗等方面產生了很多矛盾,呼蘭“命盜案件近年以來案牘繁增,倍于往昔”[6]410。屯官無權解決旗民之外糾紛,大批訴狀投到城守尉衙門處,但軍政長官對漢文法律不甚了解,斷案難免失之偏頗;訴狀官司的積壓也使得衙門無法兼顧其他政務,行政效率日漸低下。旗署一元的行政管理體制此時不太適應呼蘭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狀況了。

基于上述情況,清廷在呼蘭地區(qū)開始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同治二年(1863年),清廷設立呼蘭廳機構,下設理事同知官職,來“管理呼蘭城所屬各境賦課刑名旗民交涉事件”[6]86,同時設巡檢一員緝拿盜匪,管理監(jiān)獄。理事同知及巡檢官職的設立,將原旗署的民政權力分離出來,相當于在旗署外設置的專門機構對移民等事務進行管理。這時的理事廳還不是完全的民署,因為還受城守尉衙門的管轄;但從其基本職能來看,它無疑是一個民政部門,所以理事廳是從旗署向民署過渡的產物[7]270。從這一點來看,呼蘭廳的設置可以視為黑龍江地區(qū)旗民二元行政管理體制形成的開始。改革之后呼蘭地區(qū)的民政事務處理得更加專業(yè)有效,行政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二)呼蘭地區(qū)的農副產業(yè)迅速發(fā)展,加速了呼蘭地區(qū)的商業(yè)發(fā)展

呼蘭地區(qū)自然地理條件優(yōu)越,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除了主要的糧食作物以外,當地民眾還廣泛種植高粱、大豆等作物。隨著移民開墾的推進,呼蘭各類農作物的產量大幅上漲,當時“呼蘭農產以小麥、元豆為大宗,高粱、谷子次之,大麥、苞米又次之?!盵5]229這些作物為呼蘭釀酒、榨油等農副產業(yè)提供了原料。呼蘭地區(qū)早期的酒類產品有黃酒、白酒兩種,其中白酒以高粱合曲釀造為主,又稱燒鍋酒,酒性甚烈。東北地區(qū)氣候苦寒,烈酒御寒效果好,故呼蘭白酒銷路甚廣,“酒坊日夜并作,販運各城,時有供不應求之虞?!盵1]125

制油業(yè)方面,呼蘭地區(qū)出產豆油、麻子油等油類產品。呼蘭黃豆品質最佳,每餉地可出產六七石之多,其時呼蘭地區(qū)油坊甚多,豆油產品行銷遍布黑龍江地區(qū)及鄰省。此外榨取豆油所剩的渣滓做成豆餅,可作牲畜的飼料,也可作土地肥料之用,出產數量也非常龐大[8]。

移民開墾使得呼蘭地區(qū)農副產品出產甚多,且呼蘭處于吉林、黑龍江兩省往來要道,往來車馬輪船日以萬計,加速了當地的商品流通,呼蘭商業(yè)日趨繁榮,幾冠全省。商品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誘發(fā)了貨幣的變革,呼蘭地區(qū)最早以白銀為貨幣,但是“銀貴質重,難于剖析制錢”[9]1017,貨幣匱乏。后來隨著呼蘭地區(qū)的商品貿易量擴大,人們在交易中開始使用紙?zhí)@一交易媒介代替銀兩。紙?zhí)噍^于銀兩質量更輕,易于制作流通,故深受呼蘭地區(qū)商戶歡迎,并在黑龍江地區(qū)各城流通,“維時燒鍋有帖,當鋪有帖,小本商戶往往有帖?!盵6]181紙?zhí)某霈F適應了商業(yè)流通的需要,對呼蘭地區(qū)商品經濟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促進呼蘭地區(qū)多元信仰文化體系的形成,加速民族間文化融合

移民不是從甲地到乙地的簡單位移,而是涉及社會生活多方面的遷移。在移民形成的新社會中,文化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文學藝術、風俗習慣、民間信仰都是移民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7]354。移民們遷入新的社會單元中,辛苦勞作之余,心靈上也需要一點慰藉,神壇廟宇的營建就是其信仰的一種物質表現形式。乾隆初年移民們剛剛遷入呼蘭地區(qū),就開始修建一些廟宇,早期廟宇大概為表2中幾種:

在表2的廟宇中,呼蘭地區(qū)修建最多的是關帝廟,“帝之忠義深入人心,而捍災救患往往有奇驗,故民間多立廟私祀之,歲時伏臘祈福禳災,奔走道路相屬?!盵6]246早期移民披荊斬棘開墾土地,對于自然災害的防御能力較差,便寄希望于神靈護佑,關帝信仰盛極一時。這一時期也有觀音廟、娘娘廟等廟宇修建,同樣也是移民祈福禳災的一種體現,但是它們在數量及營建規(guī)格上遜于關帝廟,在鄉(xiāng)間這些神靈往往配祀于關帝廟中。

除了一些供奉關帝、觀音等神靈的廟宇外,呼蘭地區(qū)還廣泛存在著祭祀土地、龍王等具有自然神特征的廟宇,其中普遍可見的是農業(yè)神廟壇。種植農業(yè)是呼蘭早期的支柱性產業(yè),因而上到官府,下到百姓,每年都要祭祀農業(yè)神靈冀求豐收。官府農祭以祭祀先農神為主,“先農中祀也,歲以春秋吉亥致祭,府州縣長官主之,在城文武咸與祭。禮成,舉行耕耤禮?!盵6]249對于下層民眾來說,耕作收獲的農產品是解決溫飽的基本生存物資,因此他們對土地的訴求格外強烈,民間主要祭祀的農神為土地神,土地廟各村俱有之,經年香火不斷。除了上述神靈祭祀外,呼蘭地區(qū)還存在著一種原始信仰,即對狐仙神靈的供奉,“狐產北方,土人狃于迷信,謂其能夠通神為禍福也,相與立廟虔祀之,謂之大仙堂,官署巨宅多有之,不可勝記?!盵6]254狐仙信仰是呼蘭境內原住民的文化,但這種信仰并沒有隨著移民到來而消逝,反而成為一種普遍的民間信仰。通過共同信奉祭祀狐仙神靈,移民與當地土著之間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溝通,呼蘭地區(qū)的社會精神和民間文化也得到了重新整合??傮w來看,清代前中期對呼蘭地區(qū)進行的移民屯墾對當地社會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此時尚屬呼蘭地區(qū)的興起階段,雖然移民墾荒規(guī)模較大,但尚有大片荒地未經開發(fā)利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清廷逐漸放松了對黑龍江地區(qū)移民流入的管制,重視邊地開發(fā)建設,呼蘭地區(qū)也在清末迎來了更大規(guī)模的移民開發(fā)。

參考文獻:

[1]徐宗亮,等撰.黑龍江述略[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大清世宗(雍正)實錄[M].臺北:華文書局,1965.

[3]昆剛,李鴻章,等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161[M].石印本.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1.

[4]清高宗乾隆實錄[M].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8.

[5]廖飛鵬,修.柯寅,撰.呼蘭縣志[M].鉛印本.哈爾濱:哈爾濱新華印書館,1930.

[6]黃維翰,修.呼蘭府志[M].黑龍江省呼蘭縣志編審委員會,1983.

[7]張士尊.清代東北移民與社會變遷:1644-1911[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8]王辛玉.清代呼蘭地區(qū)土地開墾及其影響》[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18):114-116.

[9]萬福麟,監(jiān)修.張伯英,總纂.崔重慶,等整理.黑龍江志稿[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

高智林(1999-),男,遼寧營口人,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猜你喜歡
清代
試論清代滿族統(tǒng)治者對儒學的重視及影響
宗族倫理視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從《創(chuàng)建蔚文書院官紳士民捐輸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書院教育
清代崇明縣鄉(xiāng)村產業(yè)交易中“過投”的討論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武術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 22:22:52
永遠的末代皇帝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14:22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41:06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16:40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24:02
大足县| 昌邑市| 南溪县| 攀枝花市| 黎川县| 济阳县| 双柏县| 翁牛特旗| 城固县| 同江市| 栾川县| 翁源县| 乌兰县| 望都县| 桦川县| 扎赉特旗| 霍邱县| 安图县| 东至县| 吴江市| 吴桥县| 肃北| 梁平县| 固始县| 通州市| 眉山市| 定襄县| 海南省| 桐城市| 清涧县| 临朐县| 汉沽区| 荣成市| 贵定县| 浮山县| 丹棱县| 若羌县| 苗栗县| 永登县| 会理县|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