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梅娟
今天,收到了2023年的《丹霞日志》。帶著欣喜與激動,在淡淡的書香中,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封終刊告讀者書。讀著、讀著,不由的一陣心酸——
“……由于三位主編均已年邁,需要很好休養(yǎng)生息,刊物無法繼續(xù)辦下去,請諸位讀者見諒……”驀然間,淚水打濕了眼眶……
《丹霞日志》這本書是由原龍溪師范副校長、省特級教師、一生專注編著與慈善工作的陳宗厚老師主編,是一本日記體小冊子,創(chuàng)刊于2003,前身是《校園日志》《師范生日志》。
二十年!7300個日日夜夜!我不知道,我們這些可親可敬的中師老前輩們,他們本著一顆什么樣的初心,就這么咬緊牙關,讓漳州這朵“銀苑小花”盛開怒放了七千多個日子!
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初見《師范生日志》時的情景。那是1995年元旦來臨之際,我們94級的新生收到了中師生活的第一本《師范生日志》。
剛剛接到這本小冊子時,我就愛上了它。只見封面印著一扇幾何圖形窗,藍天白云鑲嵌其中;窗臺上,一盆淡雅的花兒正迎著明媚的陽光欣然綻放;封底,則是新年的日歷。
翻開扉頁,是一則激情洋溢的“前言”——“中等師范學校的同學們,愿在這本多彩的‘師范生日志上,迸發(fā)出你們心底的思想火花;刻印上你們堅定的充滿智慧和力量的生活足跡;描繪出你們所向往的最美好的人生理想。
愿‘師范生日志伴隨你們度過三年平凡而有意義的時光,去迎接太陽的光輝,實現(xiàn)你們將為之奉獻終身的偉大的事業(yè)——社會主義祖國的小學教育工作。”
再繼續(xù)往下翻,越看越喜歡。因為這本日志,不僅僅是一本日記。每一個月的起始頁,是“歷史上的今天”資料;接下來,每一天每一頁,都印有一則資料,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廣泛,歷史、天文、地理、文學、教育、名人故事……應有盡有。在當年那個沒有網絡、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想要查閱一點資料,就都得去圖書館,在海量的書籍里翻找。如今,這本小冊子,堪稱一本百科全書,讓無數中師生愛不釋手。
當然,喜歡寫作的我,亦不會忘了它的日記功能,每天,我都堅持在這本小冊子上記一則日記。這一堅持,就是二十幾年。
這二三十本的日志,居然在后來的教學工作中,還成了我常跟學生“炫耀”的“資本”:“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跟老師學習?老師從你們這么大的時候,就開始每天都堅持寫日記啦!到現(xiàn)在呀,老師家里的日記本疊起來都跟老師一樣高了……”臺下,便傳來了一陣孩子們的唏噓聲……
今天,這本新年的日志,又勾起了我的日志情結,我忍不住打開抽屜,找出了1995、1996、1997三本記錄師范生活的日志。慢慢地翻著,靜靜地看著,當年隨性寫下的一個個文字,又把我?guī)У搅四请y忘的中師時光——
漫步校園,只見五層高的教學樓側面墻體上,“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八個大紅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梯形教室里,知識淵博的吳鼎文老師正在聲情并茂地給同學們上文學講座,紅樓夢、竇娥冤……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大禮堂里,每年一次的集體舞比賽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中,同學們步伐一致,動作協(xié)調有序,博得了陣陣掌聲;操場上,校田徑運動會在雄壯的運動員進行曲中拉開了帷幕,體育健兒們在這里盡情地揮灑著青春的汗水……
還有教師宿舍樓后面,靠近圍墻的那一排琴房,雖然只是一列低矮、破舊的小屋,卻是我們每周必去幾次的地方。有時我們還得趕早去占位置,“搶”琴練習,《義勇軍進行曲》《勇敢的鄂倫春》……一個個優(yōu)美的音符在指尖流出,我們邊彈邊唱,美妙的樂曲聲在校園上空久久回蕩……
每天,早上七點半,語音輔導員會準時到教室,全校便一起進入普通話訓練模式;下午寫字課,各班同學輪流到學校設置的一塊專門的書寫區(qū)訓練黑板字。每次,我們都會認真地用粉筆書寫一首古詩,然后老師會組織班干部一起過去評分。
就這樣,我們在美麗的葵山山麓上,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苦練各種基本功,度過了三年平凡而又有意義的中師時光。三年里,我們掌握了語教法、數教法,熟識了教育學、心理學,練會了“三筆字”(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還會彈、會唱、會跳、會畫。普三基本功過關時,我們能用腳踏琴流暢地彈出一首完整的國歌,能在八分鐘的時間里用粉筆在黑板上完成15幅的簡筆畫……
學校就這么用心地把我們打造成了“一專多能”的優(yōu)秀中師生。畢業(yè)后,我們被分散在祖國各個邊遠小山村,助力祖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學校里缺乏哪科老師,我們都能頂上去,語文老師、數學老師、音體美老師……我們都能勝任!
“漳江之濱,葵山頂上,迎來燦爛的朝陽……”校歌優(yōu)美的旋律仿佛還在耳畔回響,卻不曾想,物轉星移,世事變遷,如今,中師已不再,我們的母校也早已被更名。從此,我們對母校的思念,以及對恩師們的愛,只能通通藏進漸行漸遠的記憶里。思念迫切時,再翻翻手中的日志,努力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