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舜
密云出產(chǎn)寶石,你聽說過嗎?可在民國三年的《密云縣志》上確有明確的記載:“石礦,在銀冶嶺后,地名玉石堂,洞中出五色石,可為桌面及玩物,間亦有晶玉,但不多耳。前數(shù)年,北京某邸遣人開鑿,以苛待工人,遇有良質(zhì)輒被銷毀,只得燕石以歸?!?/p>
尋找玉石堂
玉石堂究竟在什么地方?縣志只給出了大概位置,在“銀冶嶺后”,銀冶嶺現(xiàn)在屬于東邵渠鎮(zhèn),此地解放前不知何年曾開采銀礦并進(jìn)行冶煉,所以稱為銀冶嶺。也有金礦開采,但規(guī)模不大,屬于小打小鬧。近些年,又出產(chǎn)一種石頭,叫海底金絲石,有花紋,但不是彩色的,也不是寶石,是一種觀賞石。
玉石堂,在銀冶嶺后,可銀冶嶺面積大了,到哪里去找玉石堂呢?沒有人帶路根本找不到。民國三年,就是1914年,根據(jù)記述,開采不長時間,也就關(guān)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百多年了,當(dāng)年參與開礦的工人都早已作古,又到哪里去尋找知情人呢?
為了尋找玉石堂,筆者問了很多對密云歷史有所了解的人,但大家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一次和一個晚輩年輕人閑坐聊天,又聊起了這件事,年輕人告訴我,他曾去過這個寶石出產(chǎn)地,但不知道地名叫玉石堂。
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陣驚喜,我問年輕人怎么去的?他告訴我,是單位一位朱師傅帶領(lǐng)去的,這位老同志的家在河南寨的于家臺村,離玉石堂不遠(yuǎn)。朱師傅小的時候就和小伙伴們一起在玉石堂附近的山上玩兒,這已經(jīng)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現(xiàn)在朱師傅退休都好幾年了,住在鄉(xiāng)下的老家里,過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
我讓他約朱師傅,看看能不能和我們一起去探訪玉石堂,揭開密云的寶石之謎,但一直約了兩年,因為疫情的干擾始終沒有成行。今年初冬疫情終于放緩些了,某天晚上,年輕人告訴我,朱師傅答應(yīng)第二天雙休日可以帶我們進(jìn)山尋寶。千等萬盼終于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探險之旅了,心情特別激動,真是不易呀!
第二天天氣陰冷,早晨九點多鐘我們和朱師傅一起乘車來到山腳下,因為山場被人承包了,筑起了大門,門沒有開,我們只能把車停在門外的空地上,繞道大門進(jìn)山,路很寬,能走汽車,朱師傅順手從路邊砍了一根木棍,在頭前領(lǐng)路。邊走邊介紹著,這一帶山場屬于圣水頭村,1950年代修密云水庫,他們村從庫區(qū)搬到現(xiàn)在的居住地。正說著,路旁突然出現(xiàn)了倒“L”的兩排房子,房前的菜畦里正長著綠油油的白菜,空無一人。朱師傅介紹說,這里曾是他小時候的學(xué)校,如今已是守山人的住所,物是人非,他的話語間充滿了懷念。
站在菜畦外,呼吸著山野中清新的空氣,五臟六腑都是舒貼的,人顯得格外興奮。同行的冷老師說,離縣城這么近,沒想到竟有這樣幽靜的好地方。從山腳下向山上望去,山坡上和溝里長滿了板栗樹,高處的饅頭狀的山峰有幾塊巖石和小石崖特別突兀,朱師傅告訴我們,這座山叫狼牙山。我隨即驚訝道“只知道河北易縣有個狼牙山,沒想到我們密云河南寨鎮(zhèn)的圣水頭村也有狼牙山?!?/p>
朱師傅笑笑說:“咱們這狼牙山名氣小,過去這座山也不叫狼牙山,叫黑豆山,自從我們姓朱的搬到這附近的于家臺安家落戶后,圣水頭的人覺得姓朱的又挨著黑豆山,肯定日子興旺,會把他們比下去,所以就把這座山改叫了狼牙山,狼牙山附近的幾條山溝也改叫了大狼溝、小狼溝。地名是改了,可我們于家臺人的日子過得照樣好。”從改地名一事,也看出了密云水庫移民異地生活的不易。
山越爬越高,路也越走越窄。我們貼著山勢向右前行,過了白石梁山埡口,就進(jìn)了去玉石堂的山谷,路旁不時遇到黑黢黢布滿了小孔的大石頭,一看就是火山噴發(fā)的遺物,我管它叫火山石,估計在這路邊也停留了上億年了吧?走著走著,突然發(fā)現(xiàn)路邊遺棄的一塊厚厚的、黑色長方形條石,朱師傅說這是當(dāng)年玉石堂礦工往山下抬的礦石,不知什么原因沒有運(yùn)下山,丟在了這里。
看到這塊石頭,朱師傅告訴我們,這里離玉石礦洞不遠(yuǎn)了。果不其然,走了十幾分鐘,一個在山坡上的扁斜山洞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玉石堂到了。
探尋百年老礦
玉石堂其實是一片石崖,有的地方緩,有的地方接近垂直,大概呈南北走向,南低北高,沿著石崖有三個礦洞,兩邊的大些,坐落在中間的礦洞呈圓形,是垂直向下的,好像一口小井,深大概有兩米左右,洞口直徑有一米,底部有水,估計是下的雨水積存下來的??坑疫叺牡V洞坡度較緩,也是外邊來的人首先見到的第一個礦洞,洞口呈扁長,有兩米多寬,三米多長,沿著洞外的石坡爬上去,這個洞呈弧形,南北通透,有四五米長,洞內(nèi)有幾米高。因為兩邊都進(jìn)光,洞短又闊,洞內(nèi)很亮堂,洞壁滿是人工開鑿的痕跡,有的洞壁石面呈淺綠色,有的呈白色,估計這就是傳說中的玉石了。
同伴拿鋼釬根本撬不動,朱師傅說,進(jìn)洞沒有用,沒有角磨機(jī),只能望玉興嘆。我們在朱師傅帶領(lǐng)下,沿著山崖的走勢又到最上面一個礦洞考察,這個洞距離第一個洞有30多米的距離,沒人告訴根本不知道,它是三個礦洞最大的,洞深十幾米,也是南北通透,呈弧形,兩邊透光,洞內(nèi)顯得更高大。人從北洞口進(jìn)去,南洞口出來,南洞口離地面有一米多高,要想出去只能跳下去。洞外的大片山石上,有非常明顯的白玉石線,有成人的大拇指粗細(xì),由于人們上上下下進(jìn)洞要走過山石,鞋子把玉磨得溫潤光滑,像羊脂一樣白,這就是羊脂玉了,但我們沒辦法把它開采下來,只能跟著朱師傅在廢礦石堆中翻找著含玉的礦石了。
找玉礦石也是門學(xué)問,靠的是日積月累的經(jīng)驗。像我這樣的門外漢把真正的玉礦石扔了,卻把外表看著像玉礦石的石頭當(dāng)寶貝收起來。扔了的被朱師傅給撿了回來,收集的被朱師傅給扔了,看著老到的朱師傅,我心里想,自己真是有眼不識石包玉呀?
從跟朱師傅找玉,我想到了人才,人才就是我們國家的寶玉呀!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要發(fā)展,就需要人才,但到哪里去尋找人才呢?人才就像寶石一樣隱藏在蕓蕓眾生中,需要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否則人才就在你身邊你也不知道,把他們當(dāng)普通人看待,可能他們還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讓人看著不順眼,連普通人的待遇都沒有,人才沒有施展的舞臺,有可能遠(yuǎn)走他鄉(xiāng)或默默地終老一生,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費(fèi),給國家和單位造成損失。
但人才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使多少人才像普通的石頭一樣被遺棄在山野間,不能實現(xiàn)他們的價值,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中午,我們每個人在朱師傅的指導(dǎo)下都有了收獲,但對我而言,收獲的不僅僅在于尋找到了玉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