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嘉
據(jù)《民國通縣志稿》記載:“潞河公園,舊城河西岸,天然圣地也。”潞河公園原是清代“東路廳署”,光緒庚子年被大火燒毀,1916年,這里被改建為潞河公園。潞河公園是通州歷史上的第一個公園,以其文化底蘊深厚,環(huán)境幽深,清涼避暑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1958年,北京銅材廠搬到了這里,公園因此被廢棄。公園附近曾經(jīng)有通縣公園下坡小學,上了年紀的老通州人提到公園下坡小學,自然會說到曾經(jīng)的潞河公園。
現(xiàn)如今,通州境內(nèi)的各類公園遍布城鄉(xiāng),宛如一塊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這片總面積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運河畔的姊妹公園
通州區(qū)運河西大街與玉橋中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有個街心公園,建于1989年至1990年。起初叫運河公園,后由運河公園更名為雕塑園和如今的萬春園。
昔日,在公園南側的道邊立著一塊不太高的水泥標志碑,上邊刻著杜穎之先生書寫的“運河公園”四個書法字。運河公園內(nèi)有9組組雕,7組兒童玩具,還有一處兒童水上世界游樂場。后來,這個公園進行了改建,游樂場被改建為通州區(qū)城市管理監(jiān)察大隊,現(xiàn)在的通州區(qū)城管執(zhí)法局辦公場所。
如今萬春園的中心是圓形主題廣場,東側北部的樹旁有兩個長廊,為人們坐下來休息提供了便利。東側南部的人行道旁還矗立著一座一人多高的石碑,上邊刻著《通州運河文化碑廊賦》。西側和南北兩側各矗立著一座弧形游龍銅墻。萬春園已經(jīng)成為大運河畔獨特的通州運河文化長廊,體現(xiàn)了古通州的悠久歷史以及鮮明的運河文化特征。
萬春園東南側那座石碑上雕刻的《通州運河文化碑廊賦》,是當代著名劇作家、文學家、詩人蘇叔陽先生寫的,由當代著名書畫家張源(號金石道人)先生寫的書法。張源先生是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雙埠頭村人。
在南側的游龍銅墻上,雕刻著著名音樂家周巍峙先生題寫“通州運河文化長廊”八個字,旁邊有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畫中行”,著名書畫家謝冰巖先生題寫的“京杭運河,千里涓涓”,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運河流水暖,古塔聚文光”……在三座游龍銅墻上還刻著楊仁愷、沈鵬、劉炳森等書法家的名家手跡、文人墨寶。
作為大運河北起點的通州,隨著漕運的興盛,南北的密切交往,華夏文化南北融會,東西交織,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以廟堂雅韻高奏,漁舟唱晚放歌的方式,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滌蕩自己的心靈,飽蘸濃墨,揮灑豪情,用詩詞歌賦描繪出大運河畔的壯麗美景,譜寫出京東首邑的錦繡華章,讓通州運河文化熠熠生輝。
最初的萬春園就建有9組雕塑,升級改造后新建了三座書寫著古詩的弧形游龍銅墻,取代了原來的雕塑。游龍銅墻集歷史、文學、藝術、文化為一體,給萬春園賦予了靈魂,有效美化了城市環(huán)境,體現(xiàn)出時代精神和文化特點,靈活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了人們對雕塑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彰顯了公園的文化底蘊,提升了公園的文學藝術價值。
在萬春園南邊也有個街心公園——玉春園。與萬春園是姊妹園。玉春園建于1989年至1990年,位于運河西大街與玉橋中路交叉口的西南角,這個公園最初很簡單,后來經(jīng)過改造以后,開辟了門區(qū)廣場和老人以及兒童的活動場地。安裝了園燈、立柱景燈、投光燈。這里的各種群眾性文體活動和其他游藝活動十分豐富。比如抖空竹、下棋、游樂、扭秧歌。周邊百姓喜歡玩樂器的,常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在這里練習樂器。還有的聚在一起集體演奏歌曲,常有業(yè)余文藝團體在這里演出。
這兩座“姊妹”公園,一靜一動,一文一武,顯示出不同的個性之美。為人們吟詩作畫、賞景拍照、棋牌切磋、器樂演練、聲樂舞蹈、健身娛樂提供了場所,顯示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理念,更為人們的心靈提供了棲息地,為城市帶來了新生機,提高了人們生活的幸福感。
大運河森林公園的最美景觀
過去,北運河通州段的橋梁很少,水面也不像現(xiàn)在這么寬。后來,河道被加寬了,公路橋、鐵路橋也是一座又一座。就連運河河底也建了公路隧道和城鐵隧道。特別是大運河森林公園于十多年前以北運河為中心進行建設后,河道全長約8.6公里,形成了“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的景觀。2021年6月,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實現(xiàn)了旅游通航,用于觀光的大小船只載著人們來來往往。這里曾經(jīng)舉辦過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zhèn)鬟f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zhèn)鬟f。
在大運河森林公園還有兩處最美的景觀,這在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不多見的。一座是周文彬雕塑群,另一座是勞模名錄雕塑群。
周文彬的雕塑群坐落在花草樹木環(huán)繞的地方,雕塑有三組,中間是周文彬雕像紀念碑,他的上方是刻著鐮刀斧頭的黨旗,黨旗下的左邊有多位黨員的頭像。他的左手下邊有個長方形石碑,上邊雕刻著“第一黨支部”五個字。
周文彬雕像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雕塑對稱排列,造型就像兩組紅旗,十分壯觀。左側雕塑上刻著“1927年通州第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成立”黑體大字。旁邊雕刻的碑文,對通州區(qū)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前后、黨員發(fā)展和周文彬擔任黨支部書記等基本情況做了簡要介紹;右側的雕塑上刻著“1948年12月通縣解放,分置通縣、通州市”黑體大字。旁邊雕刻的碑文,介紹了通州區(qū)自解放到1997年的歷史沿革。雕塑群前有個小廣場,通州的不少基層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和少先隊員常來這里舉辦主題教育活動,以此表達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激勵人們堅定信念,傳承發(fā)揚先輩們的革命精神。
沿著周文彬雕塑群所在的位置往南走不遠,在運河邊的柳蔭路旁就會看到“勞模名錄”雕塑群,這座雕塑群有五組雕塑。
排在最前邊的是高大的三角形雕塑,雕塑的上方鑲嵌著很大的全國勞動模范獎章,下方右側雕刻著當代著名書畫家韓美林先生題寫的碑文抬頭“勞模名錄”四個大字。正文的文字從右向左,自上而下豎式雕刻。
民生在勤,實干興邦。建設北京市副中心的偉大事業(yè),賦予全區(qū)勞動群眾偉大而艱巨的使命,召喚全區(qū)廣大勞動群眾譜寫壯麗而嶄新的篇章。在前進道路上,迫切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創(chuàng)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從而為通州發(fā)展匯聚強大正能量。
在“勞模名錄”首座雕塑的后邊,沿路依次排列著其他四座巨大的雕塑。第一座雕塑上鑲嵌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模范”三個大獎章,碑文上分別雕刻著1950年至1959年,通州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北京市勞動模范的名字。第二座雕塑上鑲嵌著“全國勞動模范”等四個獎章,碑文上分別雕刻著1959年至1995年,通州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北京市勞動模范的名字。第三座雕塑的碑文上分別雕刻著2001年至2015年,通州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北京市勞動模范的名字。第四個雕塑的碑文上分別雕刻著2016年至2020年,通州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北京市勞動模范的名字。這座雕塑又高又長,名字下邊有很大的預留空面,給以后繼續(xù)續(xù)寫雕刻“勞模名錄”留下了空間。
“勞模名錄”的五座巨幅雕塑,造型各異,長短高矮不同,碑文都是紅色字,從右向左,自上而下豎式雕刻。
過去,通州區(qū)黨史區(qū)志辦公室曾經(jīng)編印過《通州英?!罚?949-2009)這本書,把勞模和勞模精神載入史冊。如今,在大運河畔又矗立起“勞模名錄”,這是對做出突出貢獻勞動者的一種表彰,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是城市文明創(chuàng)建的一個縮影。不僅豐富了大運河森林公園的人文景觀,也為勞模精神的展示與傳播提供了一個寶貴的途徑和載體。
這兩座雕塑群分別建在漕運碼頭南側不太遠的路旁,人們在運河邊游覽觀光和健身的時候,就能緬懷周文彬烈士,感受勞動模范的風采。這兩座雕塑群已經(jīng)成為運河兩岸群眾繼承革命傳統(tǒng),緬懷和感念革命先烈,以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的教育基地,成為京杭大運河畔最美的景觀。
西海子公園
通州老城城北有個西海子公園,位于西海子西街,京杭大運河北端西岸不遠,通惠河南岸,于1936年被劃為風景區(qū),到了1940年被正式開辟成公園。除1916年建的潞河公園外,這是通州古城內(nèi)最大的公園,也是通州史上的第二個公園。
昔日的西海子公園有三個大門。一個是東大門,出了東門就是司空分署街,左側是通縣電影院,老百姓習慣稱呼為西海子電影院。電影院所在地,民國時期曾經(jīng)是西海子公園的一部分;另一個是西大門,西門外是商業(yè)街,旁邊有通縣文化館、通縣游泳娛樂活動中心等;還有南大門,南門外東側路北有通縣紅十字財貿(mào)醫(yī)院,后來改為通縣老干部局辦公樓。南大門對面是十九層高的通州賓館。西海子公園東北方向的燃燈塔與通州賓館大樓如同老幼兩個歷史見證人,隔湖相望,倒映在水面,成為大運河畔獨有的景象。公園的三個大門,過去都是鐵柵欄門。1997年,政府在南大門原址新建了古色古香的仿古懸山大門,給游客一種濃厚的歷史文化感,起到了弘揚民族文化的作用,提升了公園的品位。
西海子公園有南北兩個湖,被垂楊柳環(huán)繞。兩湖的中間有東西走向、長近百米的仿古長廊相隔,廊間每根梁枋都繪有蘇式彩畫,題材廣泛,大小不一,其中有《紅樓夢》和《西游記》故事120多幅,還有花鳥山水畫。長廊的中部建有湖心亭,四角攢尖頂帶寶頂,亭子下邊是橋,游船可以來回穿梭。南湖的東南側、長廊的西側各建有六角六柱涼亭。
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子公園在2016年至2018年改造中,對兩湖中間的長廊拆除重建,借鑒了頤和園荇橋的樣式,中間呈樓亭狀,七重屋檐,左右對稱,層層而上,形似塔山,頗為壯觀,取名“云曲橋”。還在湖邊復建一座六角亭,取名“攬月亭”。
公園的南湖西側曾建有京郊第一座水上世界娛樂場,成為游人消夏避暑和孩子們練習游泳的好場所。當游人從10米高的水滑梯上飛流直下時,濺起的水花中充滿了歡快的笑聲。建在南湖東南角的涼亭,常有附近居民來此練習樂器,也有一些票友常聚在這里演唱京劇傳統(tǒng)老戲的唱段,過上一把戲癮。
相比南湖,北湖可看、可玩的最多,此外還有多處教育基地。北湖北岸邊有一個游船碼頭,游船最早只有雙槳小船,后來又有了腳踏船和電動船;北湖的北側有個承載了無數(shù)人記憶的假山,假山下還有個老年人門球場,供人們打門球和比賽;北湖的東邊有個湖中小島,上邊長滿了小樹和花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先生(李贄1527年-1602年)的墓就掩映在北湖東北角的蒼松翠柏中;北湖的東岸南側立著一個“法石”藝術雕塑,落款是北京市通州區(qū)依法治區(qū)領導小組辦公室。
在北湖的西邊有個兒童游樂園,過去只有簡單的蹺蹺板、鐵質(zhì)兒童轉(zhuǎn)椅、秋千等,通州城里五六十歲的人小時候幾乎都玩過。后來又有了兒童卡丁車、碰碰車、蹦蹦床、海盜船等游樂設施。
西海子公園的兩個湖曾經(jīng)是西邊魚藕社的農(nóng)民取冰塊的地方。這些冰塊被存進高高的冰窖里,夏天賣給菜市場用來對魚蝦的保鮮,還有的食品店買冰用來冰鎮(zhèn)汽水。后來,隨著電冰箱的逐漸普及,魚藕社的冰窖不再存儲冰塊。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冬天,西海子公園開辟了滑冰場,每天都有男女老幼來這里滑冰。
老通州人的記憶中,西海子公園北側的那座假山,充滿了神秘與浪漫的色彩,不知促成了多少美好而又甜蜜的婚姻。這座假山是明代通州城北垣遺址,上邊有涼亭、奇石、松樹和多條山間小路。假山的北側有條小路,往東直通燃燈塔景區(qū),但是過不去,因為前邊沒有路了,只能站在這邊看燃燈塔。1989年,新建了漢白玉通塔過街橋,橫跨里河沿這條狹窄的小胡同,把燃燈塔景區(qū)和西海子公園連接了起來,方便了游人游覽。那時在老百姓中間就流傳著,燃燈塔要劃入西海子公園,還有建于1986年位于塔北的葫蘆湖,附近的許多老住戶還要搬遷,說的就跟真的似的,沒想到不到30年終于成了現(xiàn)實。
宛如一本回憶錄,一部史書的西海子公園,承載了好幾代通州人的美好記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政府多次對西海子公園進行整修和改擴建,不斷完善公園里的設施。尤其是2018年,西海子公園擴建開園后,以水為魂,以“北方皇家園林”為主題,以運河文化與通州歷史為核心,結合西海子湖、云曲橋、李卓吾墓、燃燈塔、塔榆、儒教的文廟、佛教的佑勝教寺、道教的紫清宮、葫蘆湖、大光樓等豐富的歷史遺存,形成了一塔(燃燈塔)、兩湖(西海子湖、葫蘆湖)、四區(qū)(通惠河景區(qū)、古塔景區(qū)、西海子湖景區(qū)、大運河景區(qū))的壯美景觀。并利用樓、臺、亭、閣、廊、橋、榭等具有濃厚北京風格的建筑物,配合水、石、花、木等組成情趣盎然的園景。有人說,西海子公園可以和北海公園,甚至頤和園媲美,是有一定道理的。
遍布通州城鄉(xiāng)的公園,把區(qū)域特點、歷史特色、公園景觀和歷史文化融為一體,讓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公園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從而為老百姓提供了更為良好的休閑娛樂環(huán)境,滿足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